岳煒
〔關(guān)鍵詞]成長規(guī)律;全面發(fā)展;自我完善
劍魔獨孤求敗的名字曾分別在金庸的三部小說《神雕俠侶》、《笑傲江湖》和《鹿鼎記》中被提起過,但從未露面。每一次出現(xiàn),這位獨孤前輩都能給讀者帶來一些發(fā)人深省的人生感悟。在《神雕俠侶》中,他用其劍冢中的四把劍(確切地說是三把),通過武學修為的不同境界,為我們講述了一番關(guān)于成長的道理。通過這番道理,我們能發(fā)現(xiàn),人的成長和成才,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就讓我們跟隨楊過,去一一揭開這四把劍的玄機,并從中感受一個人成長歷程里不同階段的特點與魅力。
第一把劍,長約四尺,青光閃閃,劍下石刻一行小字:“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二十歲前的人,剛剛走入社會,往往年少氣盛,寧折不彎,像這青光利劍一般,因凌厲剛猛而無堅不摧。以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縱橫天下了,卻不知道此時的他們,僅僅只能與“河朔群雄”一爭短長而已。這是楊過也是所有人年輕時的真實寫照,以為自己掌握了某項技能而目中無人,狂妄至極。
第二把劍的位置上,沒有劍,只有一行小字:“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弊限避泟Γ辉僖晃兜貏偯?,而是因為多了些人生的閱歷而學會了“以柔克剛”,處事更靈活,更巧妙。但“靈”與“巧”,更容易“誤傷義士”,說白了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三十歲前后,正是大展宏圖、建功立業(yè)之時,犯錯在所難免。然而時過境遷,往事不堪回首,才會將這靈巧之劍“棄之深谷”,以期引以為戒。靈、巧固然比一味的剛直境界高一層,但過多的奇技淫巧,也會阻礙一個人去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
第三把劍開始變得奇怪。書中寫道:
原來那劍黑黝黝的毫無異狀,卻是沉重之極,三尺多長的一把劍,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戰(zhàn)陣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數(shù)倍。楊過提起時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于是再俯身會起,這次有了防備,會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當一回事。見那劍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更圓圓的似是個半球,心想:“此劍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靈便?何況劍尖劍鋒都不開口,也算得奇了?!?/p>
看劍下的石刻時,見兩行小字道:“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p>
楊過喃喃念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間劍術(shù),不論哪一門哪一派的變化如何不同,總以輕靈迅疾為尚,這柄重劍不知怎生使法,想懷昔賢,不禁神馳久之。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边@把劍的境界又高了一層。在體驗這把劍時,書中又寫道:
(楊過)越來越覺以前所學劍術(shù)變化太繁,花巧太多……“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他一面和神雕搏擊,一面凝思劍招的去勢回路,但覺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御……
練武是如此,做事、治學也是如此。三十歲后,收起了以前的狂放,慢慢變得注重起個人的修為來了。所以,僅憑“少年意氣”是不行的,依靠聰明靈活、投機取巧也是不行的。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要平衡好激情與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如此方能做到大智若愚、舉重若輕。
第四把劍,是一把已經(jīng)腐朽的木劍,下刻小字:“四十歲后,不滯于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這需要很高的內(nèi)力和武學修為才能達到,即所謂“手中無劍,劍在心中”。《神雕俠侶》中的楊過,武學修為還沒達到這一境界,比如在和金輪法王交手時,他重劍不在手便落了下風。我們一般人也難以達到這樣的境界。這不僅需要前邊三把劍的修煉,還要有時間、經(jīng)歷的反復磨礪才有可能。
四把劍后,還有一行小字:“自此精修,漸進于無劍勝有劍之境?!边@便是“無劍無招”的境界了。這是武學的最高境界,不受器物所限,不受招數(shù)所限,隨心所欲不逾矩,幾乎無人能及。
利劍無意,剛過易折;軟劍無常,圓滑易奸;重劍無鋒,舉重若輕;木劍無儔,舉輕若重;無劍無招,輕重自如。
從“四劍”到無劍,獨孤前輩(應(yīng)該說是金庸先生)用武學修為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的狀態(tài),同時也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自我完善,而且總是有跡可循。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別嫌孩子“長得慢”,他有屬于自己年齡的成長狀態(tài)。關(guān)注、研究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尊重規(guī)律,以人為本,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做好教育這件事。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創(chuàng)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濰坊,2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