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海 粟
(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
宋代巡轄使臣考述
田 海 粟
(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摘要:巡轄使臣又稱巡轄馬遞鋪官,是宋代遞鋪系統中的監(jiān)察官,有著嚴格的選派標準,承擔定時巡查遞鋪、檢查簿歷、根刷違滯和監(jiān)督鋪兵等主要職責。此外,還有嚴格的獎懲管理制度。巡轄使臣一職的設立完善了古代的郵驛制度,保證了郵傳的順暢,是宋代郵驛監(jiān)察制度的一大創(chuàng)制,對于今天的郵遞傳運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宋代;巡轄使臣;職責;選派標準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608.0912.076.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6-06-08 09:12
宋代,驛館負責客旅接待,遞鋪專門負責傳遞文書。遞鋪的出現是郵驛制度上的創(chuàng)舉,這樣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令的傳達效率。遞鋪在傳送皇帝的御前文字、尚書省文書以及各地官員的奏疏和邸報等軍事、政治及經濟信息中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而隨著在運輸物資、承傳官員私人信件與維修道路等職能增加的同時,也產生了遞角稽延違滯、傳送不及時、損壞與丟失和克扣鋪兵衣物等問題。為應對這些問題,宋代設立了巡轄使臣一職。
宋代遞鋪分部密集,種類復雜,據汪圣鐸先生推算,全宋一百數十州,達三千鋪以上[1]490。傳送的物品除了文書以外,還有香藥、茶以及各類官物,戰(zhàn)時還要運送軍用物資,任務繁重。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遞鋪出現的問題逐漸增多。宣和三年(1121),秦鳳路經略安撫使郭思上奏“奏遞角曹級盜拆罪名不輕,卻有大小官員、使臣道逢遞角,或安下處門首以借看為名,或妄托諸監(jiān)司及州府差來根刷遞角為名,直于道中轉遞人處取入安下等處,盜取所遞文書抽看”[2]9 481。靖康元年(1126)臣僚上書言“今聞畿邑如尉氏、鄢陵等處,及京西一帶,遞鋪兵卒類多空缺,而州縣恬視,不以填補,至有東南急遞文書委棄在郵舍廳廡之下,數日無人傳者”[2]9 484??梢?,當時的遞鋪出現了鋪兵短缺,遞角延誤、積滯、泄密乃至丟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政令的上傳下達,甚至出現泄漏御前與朝廷邊防機密文字的事件,嚴重威脅到國家安全。面對種種問題,國家雖然進行了內部的機構改革,如不停地更換檄牌,南宋時又設立斥候鋪與擺鋪等新機構,但這些措施均未解決實際問題。
巡轄使臣的設置,在監(jiān)督遞鋪與保證政令暢通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巡轄使臣又稱巡轄馬遞鋪使臣、巡鋪使臣、巡轄遞鋪、巡馬遞鋪、巡轄、巡鋪官和巡轄官,是宋代監(jiān)察遞鋪的官員。最早見于史籍的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環(huán)慶路巡轄馬遞鋪使臣”[3]1 752。天圣七年(1029)令:“諸路轉運司勘會,有使臣巡轄處,即依奏施行。如無使臣處,仰依舊存留。”[2]9 474可見,部分州已經設立巡轄使臣,這一官職有嚴格的選派標準。
第一,“從吏部差注?!盵2]9 540即由中央直接派遣修武郎和忠翊郎等武臣擔任,一般都由八九品官差充任。天圣七年(1029)詔“自今令三班院選經歷事任人差充”[2]9 474。史載,這一類的巡轄使臣有天門關巡轄馬遞鋪、殿直王懷信[3]2 365、高宗朝修武郎、辟差全永州巡轄馬遞鋪張宗閔[2]9 490、淮南路瀘州無為軍巡轄使臣忠翊郎張顯祖[2]9 497、“歷開封府陽武縣巡埽、巡轄環(huán)慶二州馬遞鋪”的文思副使張約之[4]115以及“正承節(jié)郎黃州巡轄馬遞鋪周郁”[5]等。由中央選派這一方式有效地加強了巡轄使臣的職權,有助于催促點檢遞角。還有“差本城指揮使或員僚提舉”[2]9 474,即地方抽調人員擔任的情況,建炎三年(1133),“委逐州于見任得替待缺官內日下抽差,或召募有物力武勇人,借補進義校尉,充往來巡轄”[2]9 485。
第二,選派身體強健之人。監(jiān)察之責需要經常跋山涉水,對體能要求較高。建炎三年(1129)初立斥堠時規(guī)定:“每五鋪選差有才干、年五十以下使臣一員”[2]9 485;紹興二十九年(1159)載:“如有癃老疾病、無心力、不堪倚仗,即行放罷,催促待次人疾速上。從本司別行?!盵2]9 497可見,巡轄使臣大都選派年輕力壯之人。
第三,對監(jiān)察力度有明確規(guī)定。政和三年(1113)規(guī)定“每及千里差置一員”[2]9 478,此時京東路有齊、青、密、沂、登、萊、濰和淄6州,5 900里,巡轄使臣5員,基本符合每千里差置使臣一員的標準。建炎三年(1129)遞鋪改革,初立斥堠[2]9 485,紹興四年(1134)大臣“乞降指揮,許每州各于添差官內選差一員,專一往來點檢斥堠”[2]9 492。巡轄使臣的選派基本保持了一州一員。紹興十一年(1141)“勢比來逐州添差指揮使不下十數員”,于是“于逐州添置指使內,就添差巡轄使臣一員,地里狹而鋪分少,日可周遍,庶無稽遲”[2]9 495。人員的增加縮小了巡檢的范圍,目的在于保證監(jiān)察的力度。在紹興三十年(1160)又創(chuàng)立擺鋪,立九里或十里一鋪。此時鋪與鋪間的距離縮小了許多,紹興三十二年(1162)規(guī)定“每十里置鋪,選不入隊少健輕捷軍兵五人,每十鋪添差巡鋪使臣一員,往來機察,季一承代”[2]9 498。乾道三年(1167),從斥堠鋪兵內,每鋪選3名充擺鋪,每3鋪差使臣1員,管轄本部。巡查范圍的縮小,進一步增加了監(jiān)察力度。
第四,巡轄使臣不得兼任他職。巡轄使臣的任命大都是較低級的官吏,事情龐雜不能夠專一,為此要求“諸巡轄馬遞鋪使臣,不得差兼他職”[6]101。此外,天禧三年(1019),屯田員外郎上官佖言:“諸處巡轄馬遞鋪使臣,多權差勾當職外公事,望自今免廢本職?!盵2]9 473
第五,使臣要能識字書寫。史載“今措置,欲于見置擺鋪處兩路界首,通差識字使臣一員,就彼置立直舍,專一置簿抄往來遞角寔過界月日時刻、傳送鋪兵姓名,以備官司取索”[2]9 503。這些要求均是為了保證巡轄使臣專于監(jiān)察。
巡轄使臣的設立是為了加強對遞鋪的監(jiān)察,“欲委自巡轄馬遞鋪使臣往來驅磨催促,如傳送稽滯,巡轄同所差使臣并取旨責罰”[2]9 500,點出其主要職責。然而,遞鋪基本工作中會遇到遞角稽延違滯、傳送不及時、損壞與丟失以及鋪兵體力不支等問題。根據監(jiān)察內容來分,其職責主要有3項:
第一,巡轄使臣每月到所管轄的遞鋪檢查,月末通過通判磨勘?!捌渲鹬萁缡卒仛v每季互相取索磨勘外,其縣界巡轄使臣界首鋪歷未有互相取索磨勘之文?!盵3]10 964《慶元條法事類》中規(guī)定:
“諸急腳、馬遞鋪給大歷,人給小歷,急腳鋪別給御前急遞及尚書省、樞密院、入內內侍省、御藥院往還小歷。本州預于前一月中旬,以官紙用印,遞付逐鋪節(jié)級分授。遇有傳送,以日時名數抄上大歷。其御前急遞并尚書省、樞密院、入內內侍省、御藥院、經略安撫都總管司急遞文書及夜過險惡道路,謂山坂險峻、河澗汛漲或有猛獸之類。并差二人共送前鋪,交訖具時辰批回。缺人應越過者,逐鋪批錄事因及發(fā)遣時日。巡轄使臣并本縣尉到鋪點檢稽違,次月一日納本州,當日委通判磨勘,限十日畢,具有無稽違并巡轄使臣、縣尉曾無檢察書歷報州。仍封歷同送本州架閣,及申提舉官季一點檢。其逐州縣并巡轄使臣、界首鋪每季互相取歷磨勘?!盵6]361
可見,檢查和磨勘的主要依據是簿歷與小歷。簿歷一般在州界首鋪,巡轄使臣專門用它來記錄遞角過界月日時刻和傳送鋪兵的姓名,又稱大歷。小歷由鋪兵攜帶,記錄遞角傳送情況,最終往還中央。另有,紹興十三年(1143),“其巡轄使臣至兩界鋪分,不為依條索取鄰界一鋪簿歷點檢,及鋪兵、曹級避怕點檢,妄稱諸處取索前去,欲乞依輒取索鋪兵簿歷離鋪條法斷罪。仍許兩界提舉司及州縣巡轄檢查使臣等互相覺察”[2]9 496??梢?,巡轄使臣主要通過這些來記錄和證明傳遞時間和人員,以達到檢查磨勘的目的。
第二,察驗文書及監(jiān)察遞角的安全順利傳遞。遞角奏狀在傳送中會出現沿路鋪兵任意偷拆和偷看遞角致使遞角破損以及封泥不全等問題。所以,在遞角送達兩州交界時,首鋪鋪兵“曹司、節(jié)級取文書驗實”[2]9 480,當時在鋪的巡檢使臣也要驗實,如果不出示文書或者文書作假的,不得供差人馬。如出現遞角破損的情況,巡轄使臣要當著本鋪和上鋪鋪兵的面驗明,并“畫時重添封印,仍別出引批鑿交割”[2]9 474,即批注時刻,重新封印;如遇到“亡失文書者,速報元發(fā)遞官司”,通過這些措施來保證遞角安全和順利傳遞。
兩州交界處的遞鋪是遞角違滯的主要地方,“惟其有兩路相鄰之州,各不相關,遞角之沉匿,無從稽考”[2]9 509。“近來急腳遞文書尚多住滯,蓋是所止不肯實時交割,或行用錢物,使令越過,人力不勝,因致違滯?!盵2]9 480為此,使臣巡轄遞鋪時要巡查本州界遞鋪和臨界州的首鋪。例如,“德安縣遞鋪兵士以非本軍廳轄巡,常不肯傳送本軍及建昌縣文字”,“特令兩州巡轄使臣通行點檢,則郵傳亦自不至阻滯”[7]914。另外,還要及時催促,保證速度,“尚書省駕部一面計程責限,下巡轄馬遞鋪使臣逐一驅刷根逐”[2]9 482,規(guī)定巡轄使臣要“鈐束鋪兵,依條限傳送,免致違滯”[1]9 479。
第三,及時清點上報遞鋪的基本設施以及監(jiān)察鋪兵招募及衣糧的發(fā)放情況。遞鋪中的基本設施包括鋪寨、道路、鋪兵和遞馬等。完善的鋪寨設施與充足的可供調遣的鋪兵是遞角順利傳遞的基本保證。所以“檢會令文,諸急腳、馬遞鋪州縣,鋪寨興廢或道路更移,及官移文書,隨事多寡,而鋪兵、遞馬有余或不足者”[2]9 478,均要“聽巡轄使臣申州,量事挪移,即不得抽差它役”[8]6 454?;谶f馬在傳遞中的重要作用,巡轄使臣要及時清點,缺額添補,規(guī)定“諸遞馬缺額,巡轄使臣當日申州,限二日給填,無官馬者,委本縣令和買,仍限三日”[8]6 454。鋪兵在傳遞中的作用不言自明,規(guī)定“鋪兵缺者,限一月招填,請受衣糧,按月支給”[2]9 497?!爸T急腳馬遞鋪兵缺,而巡轄使臣招到者,限當日押赴所屬州縣即時刺填?!盵8]6 457如若因巡轄使臣監(jiān)督不力致使基本設施不完善而影響遞角的順利安全傳遞,要追究其責任。
透過上述分析可知,巡轄使臣監(jiān)察遞角傳送的所有相關人員和所有步驟,保證遞角安全順利傳遞以及政令暢通,在遞鋪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基于其重要性,國家對巡轄使臣有著嚴格的獎懲管理制度。
任何一項管理的有效運行都離不開明晰的獎懲制度。宋代曾多次制定并修改相關法令,如大觀元年(1107)尚書省重修馬遞鋪法令,命名為《大觀馬遞鋪敕令格式》[2]8 236。這些細致完備的法令都是為了考課遞鋪和維持其正常運轉。巡轄使臣的主要職責是監(jiān)察,對于他們的懲罰也主要基于其監(jiān)察不力的情況。根據其監(jiān)察職責,將對其的懲罰情況敘述如下:
第一,因監(jiān)察不力致使遞角滯留的懲罰。遞角違滯是遞鋪存在的最大問題,巡轄使臣要盡心巡查。然而亦有催促不勤和互相推脫的情況,發(fā)生此種狀況時,“令諸路提舉馬遞鋪官常切提舉按察,巡轄官偷墮不職,并仰依條按劾”[2]9 483。一般情況下,通判每10天磨勘有無違滯,如果有違滯,“巡轄使臣并本縣尉許本司體量,取勘申奏”[2]9 483。出現問題及時處理,“稽留尺一,罪至配流,甚者上其最”[9]1 715。年終,每州通判計算巡轄使臣、縣尉所管界內急腳馬遞鋪承傳遞角總數,審核稽違名件率并及時上報?!墩蛣取泛汀督鹩裥聲分幸?guī)定:稽留通滿五厘者,巡轄使臣笞五十,磨勘一季;滿七厘者加一等,磨勘半年;一分,加一等,使臣差替。紹興七年(1137)兩浙路提舉馬遞鋪朱載查得臨安府、湖與嚴州巡轄使臣修武郎房仲元“不躬親往來根刷催督,以致鋪兵將承傳文字積壓留滯”,對房仲元作了處理:“先次放罷,令提刑司催督,疾速取勘,具案申樞密?!盵2]9 493。
一些緊急文書和重要物資的傳遞出現違滯時,處罰往往更加嚴厲。如御前金字牌遞角違滯,滯留不滿一時的,鋪兵“杖一百,一時徒一年,配五百里,每一時加一等,至徒三年止”,巡轄使臣“減一等”[8]6 455。如訓武郎臨安府湖州巡轄遞鋪梁青“違滯金字牌”,作出“降一官”[10]11的懲處;建炎二年(1128)“鎮(zhèn)江府平江府常秀州巡轄馬遞鋪楊紹先次除名勒停,并令提刑司取勘聞奏”[2]4 923。承轉上供物樣,則規(guī)定鋪兵“違一時笞五十,一日加一等,罪止一年。巡轄使臣減一等”[8]6 455。
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巡轄使臣監(jiān)察不力,致使鋪兵私自夾帶和偷看遞角。巡轄使臣要“根究得實”,追究其責任,若坐視不管,被其他地界查得,堪批在簿歷上“得替日遞降差遣”[2]9 473。乾道九年(1173),桐城縣銅山驛鋪兵收匿遞角,舒州和蘄州巡轄使臣李光輔未能覺察,“差使臣刷出,劾罪以聞也”[2]9 503,之后被罷。
第二,對巡轄使臣濫用職權私役鋪兵的懲罰。巡轄使臣擁有監(jiān)管遞鋪和鋪兵的權利,在監(jiān)管中難免會出現濫用職權的現象。私役鋪兵大大加重了鋪兵的工作量,造成遞角積壓,難以按時傳送的惡果。面對此種問題,《元符職制勅》規(guī)定:“馬遞鋪使臣私役所轄兵級、鋪夫,罪輕者徒二年,不以赦降原減?!盵2]9 476紹興三年(1133)九月“詔今后過往命官、將校軍兵,如敢差役斥堠鋪兵級、曹司,依巡轄馬遞鋪使臣私役法一等科罪”[2]9 489。宣和六年(1124)“詔輒以承受發(fā)下遞角為名,差占鋪兵,以私役禁軍法,發(fā)遣者徒一年”[2]9 482。乾道六年(1170)“武經大夫、池州太平州都巡檢使馮世時”[2]9 501因私役鋪兵,降兩官。
第三,對巡轄使臣克扣鋪兵衣糧的懲罰。鋪兵大部分時間在辛苦地奔走傳送,衣服和糧食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鋪兵被克扣衣糧“往往不能依鋪分交替,因致鋪兵盤纏闕乏,多饑凍僵殍,或逋逃聚為盜賊”[2]9 476。對此,《紹興重修職制勅》規(guī)定:“巡轄使臣以支取糞土錢為名,于鋪兵名下減尅請給、率斂財物者,以乞取監(jiān)臨財物論,仍許被減尅、率斂鋪兵越訴。通判、令、佐失察,杖六十?!盵2]9 495又規(guī)定“如當職官吏尚敢仍前違戾,密切覺察,具申朝廷,重行責罰”[2]9 510?;茨下窂]州、無為軍巡轄使臣忠翊郎張顯祖在任不法,“減尅鋪兵衣糧、請受錢物入己,致軍兵怨憤,無所畏憚,住滯遞角文字”,于是詔令“張顯祖先次放罷,送鄰州疾速取勘,具按聞奏”[2]9 497。
除上文所列以外,史籍中還有部分對巡轄使臣懲罰的事例,列表如下:
表1 史籍中懲罰巡轄使臣的記載
巡轄使臣和鋪兵的工作極其重要,朝廷官員對于遞鋪極為重視,多次給以獎勵。宣和二年(1120),河北路轉運使李孝昌上奏,表彰本路巡轄使臣盡職盡責巡查。“每年國信往還,應辦上供綱運等,遞角浩瀚,全藉有心力巡轄使臣往來巡察,方免稽遲?!盵2]9 480宣和三年(1121)“諸處遞鋪傳送文字顯有勞役”,巡轄使臣將曹級和兵士的姓名上報給轉運司,“特予量行犒設”[2]9 481。
巡轄使臣任滿,需要經過嚴格的考察?!绊氈鹬荼C饔袩o違范申轉運司,方與批書,則無稽留漏泄之患矣。”[2]9 509對于考核合格者給予一定的獎賞,規(guī)定巡轄使臣任滿“通所管鋪催傳及二十角以上,廨宇所在州申會本路提舉官,委無稽滯,類聚保奏”[8]6 456。紹興三十一年(1161),“如一年內別無盜差違滯去處,其使臣仰本州保明與減一年磨勘。若有違戾,提舉官、知、通、巡轄使臣并今來所差使臣,取旨重作施行”[2]9 498。在《慶元條法事類》中也規(guī)定“諸巡檢、縣尉、駐泊捉賊并巡轄馬遞鋪使臣,任內比較,合該賞罰,即時批書印紙”[6]81。以上史實表明,宋代對于巡轄使臣的賞罰是很明確的。
遞鋪,作為宋代郵驛的重要機構,在信息傳遞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了解決后期衍生的諸多問題,中央揀選人員擔任巡轄使臣監(jiān)察遞鋪的運轉。宋代法律不僅規(guī)范了鋪兵立法,更設制了諸多法律條文對負有管理和監(jiān)督職責的巡轄使臣進行約束,并以法令的形式確立地方點檢官員的上報制度,進一步加強中央對全國遞鋪系統的管理。巡轄使臣選派的標準、職能的明晰以及針對出現問題而設立的諸多規(guī)范,不僅為遞鋪的正常運轉提供保障,更是宋代郵驛管理體制上的創(chuàng)新。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為現代快遞行業(yè)的規(guī)范發(fā)展提供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汪圣鐸.宋代社會生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清]徐松.宋會要輯稿[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4][宋]沈括.沈括全集·長興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5][民國]張元濟.四部叢刊初編·小畜集[Z].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6][宋]楊一凡.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xù)編·慶元條法事例[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7][宋]朱熹.朱子全書·晦庵先生朱文公集[M].上海、合肥: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8][明]解縉.永樂大典·金玉新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6.
[9][宋]施宿.宋元浙江方志集成·嘉泰會稽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
[10][民國]張元濟.四部叢刊初編·攻媿集[Z].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責任編輯薛志清)
收稿日期:2016-01-02
作者簡介:田海粟(1991-),女,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歷史文獻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史和歷史文獻學。
中圖分類號:K 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62X(2016)03-0034-05
A Study on XunxiaShichen in Song Dynasty
TIAN Hai-su
(Song History Research Center,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Abstract:XunxiaShichen is also called XunxiaMadiPuguan.He is the inspector in the postal system,which has strict criteria for selection.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an inspector is to regularly inspect delivery shops,to check the registration,to thoroughly investigate procrastination,and to supervise shop soldiers.In addition,there is a strict management system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s.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XunxiaShichen is a great achievement of postal system in Song Dynasty,which guarantees the smooth delivery,improves the ancient postal system,and provides a lesson for the present postal system.
Key words:Song Dynasty;XunxiaShichen;responsibility;criteria for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