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 徐雅梅
?
評價讓課堂更精彩
江蘇省寶應縣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 徐雅梅
【摘 要】
【關(guān)鍵詞】
激勵性語言 敢于批評 多元化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我曾經(jīng)為課堂上的評價語而煩惱過。我們對于學生的回答既不能夠僅僅局限在一個“好”字上,也不能無情地拋出一句“你答錯了”這樣的話。一個善于評價的老師的課堂與一個評價語單調(diào)、無味的老師的課堂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高,課堂效率也相對較高;后者則趨于平淡,乃至死寂。因此,課堂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構(gòu)成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教育手段。
下面我結(jié)合平時的學習和實踐,粗淺地談談自己對教學評價策略的幾點看法:
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爆F(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課堂上,不管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贊揚,因此,教師評價語言中要盡可能多一些賞識和鼓勵,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為了讓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在評價時要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不吝言詞地給予熱情的鼓勵。比如,在一些優(yōu)秀老師的課堂上,我們會經(jīng)常聽見老師這樣的評價:“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和老師想到一塊兒了,你真是老師的知音??!”“咱們英雄所見略同?!碑敽⒆影l(fā)言發(fā)得好時,教師由衷地說:“你說得比我好,真是好樣的?!?/p>
課堂評價的功能不僅在于激勵,更在于指明方向。教師的評價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揚,對學生錯誤的回答,一定要委婉地,或直截了當?shù)刂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遵循一個基本標準:在尊重學生這一主體的獨特體驗時,切記文本是語文教學價值觀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價值觀時,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主觀體驗。所以,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當學生的認識出現(xiàn)偏頗時,就應不漠視、不袒護地加以引導。比如,我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時,我請一位同學把母親說的話讀一讀,當這位同學大聲響亮地讀出來時,我笑著說:“年邁的母親生病了,力氣還是這么大。”此時,他笑了,全班同學也笑了,笑聲之余,我讓他重新感悟一下母親說這句話時的語氣,這一次,他用微弱的聲音讀了出來,贏得了其他同學的認可,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語氣。
由于每個學生的智力特點不同,優(yōu)勢各異,對學生的評價不是教師的絕對權(quán)利,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xiàn)的及所獲得的都可能超過教師本人。課堂上教師應把評價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并教會學生如何互相評價。多元評價既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偏重教師評價的片面現(xiàn)象,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1.學生互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應該是評價的主人。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把評價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互評。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而且可以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促進共同發(fā)展,以他人的長處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他人的不足為自己改正或避免的地方。例如,作文課中,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互評。寫作能力差的學生和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同在小組中活動,互相評改,充分發(fā)表自己的建議。在評改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不到位、不細致的地方,老師要給予鼓勵表揚,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并且在文章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這樣學生的熱情高漲,他們也不會有提起作文就頭疼的感覺,整個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但在互評過程中也可能出現(xiàn)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的評價不一定都是客觀公正的,在評價過程中,有時難免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有的學生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同學,有的則不能,特別是在評價自己的好朋友及平時與自己有矛盾的同學時尤為明顯。針對這些情況,要相信學生,要相信他們的參與有助于促進他們自身的發(fā)展,積極引導他們以一種公正、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參與評價,讓他們認識到評價重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學生自評
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自己,學生想象豐富,有很大的創(chuàng)意性,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他們的行為或作業(yè)做出自我評價。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fā)展、自我成長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葉圣陶指出:“嘗謂教而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使學生具備自我評價的能力,即能夠按既定的目標和標準,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檢測,做出正確的評價,實行“內(nèi)化”,促進自己的學習。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經(jīng)常會采用學生自評的方式。比如,在一次選擇話題即興演講中,學生演講完畢,我問:“你覺得自己演講的怎么樣?”生1:我覺得自己有點緊張,說話斷斷續(xù)續(xù)。生2:我覺得自己能夠引經(jīng)據(jù)典,有說服力,但是聲音小了點,不夠自信……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這對于他們進行下一次口語交際有很大的幫助,效果也越來越好,同時也給其他同學一些很好的啟發(fā)。
總而言之,課堂評價是一門藝術(shù),藝術(shù)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在評價中全面發(fā)展,享受成長,也讓你的課堂更加精彩。
在課堂教學中,不管采用哪種評價方式,都要注重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評價語言應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進步,共同提高,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