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計坤
摘 要:加強對學生的語感訓練是新課標理念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語感,就是語言素養(yǎng),是在長期規(guī)范的語言感受、文本理解和語言文字運用中養(yǎng)成的帶有一種濃厚經(jīng)驗色彩的、比較直接的、迅速領會、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感訓練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應重視語感訓練,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感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1-00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49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边@充分強調(diào)了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性。新課改的今天,加強對學生的語感訓練更是新課標理念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所謂語感,就是語言素養(yǎng),是在長期規(guī)范的語言感受、文本理解和語言文字運用中養(yǎng)成的帶有一種濃厚經(jīng)驗色彩的、比較直接的、迅速領會、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簡而言之,語感訓練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訓練。我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針對學生強化語感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一、把朗讀和想象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提高語感能力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強調(diào)了多讀有利于文章的理解、記憶、掌握和鞏固,也提示我們可以從朗讀入手強化學生的語感訓練。在具體教學中,我通過把朗讀和想象結合起來,也就是訓練學生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開展朗讀,啟發(fā)學生邊朗讀,邊在腦子里過電影,這對于語感訓練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想象童話描寫的圖景:圣誕節(jié)前夕,寒冷的冬夜,一個披散著頭發(fā)、赤裸著雙腳、雙手凍的腫脹、發(fā)青的小女孩兒,又餓又冷,蜷縮在墻角,最后在美好的幻覺中饑寒交加死在街頭,卻是兩腮通紅,嘴上掛著微笑。然后,我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在這幅令人同情、催人淚下的悲慘圖的啟發(fā)下,學生把作品傳導的間接感受同自己對生活的直接感受結合起來,展開形象思維,形成鮮明對比,發(fā)言都感情豐沛、內(nèi)容生動、聲色并茂。
二、揣摩推敲、把握品味詞句,推動學生提高語感能力
葉圣陶先生教導我們,語文教學最要緊的還是在閱讀中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不要只了解大意,還要領會那話中的話、字里行間的話,它表現(xiàn)出的言外之意才是精髓,這更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宋代學者朱熹也說過:“讀書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不知其味也?!庇斜容^才有鑒別,有歸納才有推敲。通過揣摩推敲和研讀品味,可以幫助學生領悟語言使用的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深刻了解作者的思路、宗旨,把隱藏在詞句里含蓄的意思和趣味體會出來,從而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提高語感能力。
如《豐碑》一課,“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么不給他發(fā)棉衣?……”針對這一段落的教學,我提出兩個問題:一是讓學生體會“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這一句的含義和情感;二是“吼”與“喊”比較,哪個詞表達情感更真切。然后,我組織學生前后左右四人一組分組討論、揣摩推敲。接著,我在小組間巡視點撥,分析引導。在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成員補充后,學生深刻體會到“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表現(xiàn)了看到戰(zhàn)士被活活凍死時將軍的悲哀和憤怒;相比于“喊”而言,“吼”也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他對軍需處長的滿腔憤怒,他認為軍需處長不給這位戰(zhàn)士發(fā)棉衣而致被活活凍死,是軍需處長的失職,是嚴重的、不容赦免的犯罪。這與后文相呼應,更反襯了“豐碑”的高大與雄偉。
又如,《窮人》一課的教學中,針對“漁夫他搔搔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過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一段落,我讓學生把“熬”與“渡”相比較,揣摩辨析,體會其中的不同含義。在我的分析點撥下,學生紛紛發(fā)言,品味總結出“熬”更能使人感受到漁夫為了撫養(yǎng)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雖然他家里很貧窮,已有五個孩子,但他還準備收養(yǎng)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深刻反映出漁夫一家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美德。
通過這樣的咀嚼品味、揣摩推敲、分析把握、鑒賞比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文章所要傳遞的思想情感,強烈的語感就會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三、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的經(jīng)驗和體會,助力學生提高語感能力
針對學生不同個體而言,語感訓練必須要特別強調(diào)個人經(jīng)驗。因此,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語言文字所描寫的人物、景物或場面與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會緊密聯(lián)系結合起來。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中,邱少云在烈火的包圍中“像千斤巨石”一動不動,這個特定的悲壯場景表現(xiàn)出邱少云英勇壯烈的英雄形象。只有通過語言文字深入地研讀、深度地挖掘,才能使學生對描寫的語境產(chǎn)生較深刻的感悟。對此,我提出了幾個問題來點撥、引導學生:文中作者“我”看到戰(zhàn)友在烈火中燃燒是怎樣想的?烈火中的邱少云又是怎樣想的、怎么做的?把作者、主人公“邱少云”和自己聯(lián)系起來,就能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當時邱少云忍受著怎樣的劇痛,想象出當時極其悲壯的情景。
在課外閱讀鑒賞專題活動中,我推薦學生研讀了《可愛的草塘》這篇文章。其中的一段很是典型。“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走了進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樣。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fā)亮、綠得鮮艷,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文中作者把“草塘”比作“大?!笔撬敃r獨特的感受。為讓學生也體會作者當時的獨特感受,我在帶著感情范讀之后,又指名幾個學生結合段落語言和貼身感受,從不同側面回答“草塘”和“大?!眱烧叩南嗨泣c。學生踴躍回答:遼闊無邊,翻滾的動態(tài),綠綠的顏色。這就是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像大海”進行了感受、想象和體會。
語文教學中的語感訓練主要是提升語言文本中研判、解析、體會、領悟和把握應用字詞語句的能力。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簡單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要在教學中始終高度重視,從課堂教學、寫作訓練和課外閱讀等多方面著手,不斷強化學生的語感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