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住課題進行審題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課題是文章表情達意的眼睛,教會學生理解題意,對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幫助。如在學習《可愛的草塘》一文時,我是這樣啟發(fā)學生審題的:(1)你是怎樣理解課題的?(2)課題中的重點詞是什么?(可愛)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就能緊緊圍繞重點詞“可愛”,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在教學中,通過反復訓練學生辨析課題,抓住重點,使學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學到了一種基本的讀書方法,閱讀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二、重視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歷閱讀過程:
1.讓學生自己讀書。充分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創(chuàng),老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充分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
2.讓學生自己提問。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既可集中質疑,也可隨機質疑。可先小組進行,再全班交流。
3.讓學生自己說話。將教學過程開放化,讓學生想說就說,學生的說才會體現(xiàn)個性化;只有將交際形式多樣化,面向全體,人人參與(或同座式,或小組式,或全班式),學生的說才會落實全員化。只有多說多練,學生說的水平才能不斷進步。而且通過這種個性張揚,能轉化為學生更具有個性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在身臨其境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閱讀能力,把情感帶入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創(chuàng)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如在教學《煙臺的?!愤@篇課文時,我巧妙設計把讀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腦、眼、口、耳等器官活動,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口頭語言,從中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導朗讀四季的海是什么樣子的這一段時,我先掛出掛圖,進行描述,接著播放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學生在聲畫的作用下入境了。我提問:“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見的,誰來讀一下,看能不能讀出海的那種氣勢!”這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讀后教師指導總結,在讀中怎樣才能把海的凝重表現(xiàn)出來,哪些字應重讀,而后再讀,要求讀出海的特點,以此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從中體會出:冬天的海凝重,春天的海輕盈,夏天的海浪漫,秋天的海忙碌。在這樣聲情并茂的情境中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
四、倡導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笨梢娕囵B(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系學生終生的大事。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從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與合作學習,然后把收集到的資料、書籍等加以整理,進行專題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閱讀,積累內化了大量的語言材料,并且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力量和樂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悅,也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協(xié)調的能力。
總之,小學閱讀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時刻貫穿新理念,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去實踐,在不同的閱讀形式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閱讀的情感體驗抓好、抓實,向著追求真實的目標邁進,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市示范區(qū)高莊鎮(zhèn)將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