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元 周偉
【摘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承擔著為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本文從學團組織在高校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的重要性必要性、新機遇新挑戰(zhàn)、探索與經驗、新征程新使命角度入手,分析學團組織在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學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xù)召開多個會議,出臺多項意見,高度重視高校黨建、群團和宣傳思想工作。學團組織是高校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域最前沿陣地組織,發(fā)揮著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理應主動擔當、敢于發(fā)聲、強化引領,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把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一、學團組織在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體制機制和校院兩級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不斷加強理論武裝和思想引領的隊伍體系建設,把關注重心聚焦在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上。學團組織抓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必須要強責任,抓隊伍,守陣地,必須把牢主心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正能量,弘揚核心價值觀,抓好“老本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立足贏得青年學生,充分發(fā)揮專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學業(yè)導師和大學生骨干在教育、引導、吸引、凝聚青年學生方面的優(yōu)勢,全面服務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學團組織在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域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宣傳思想陣地上的交鋒日益復雜,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前所未有。青年學生思想呈現多樣、多元、分眾的特點,學團組織、學團工作隊伍自身意識形態(tài)工作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單調、方法不活,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等問題,給學團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
三、學團組織在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域的探索與經驗
(一)以教育引導深化學習,重在高揚旋律、增強導向力,凝聚思想共識。以重要節(jié)慶日、重大事件為契機,開展主題豐富的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愛校和社會主義理想情懷,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基礎文明教育和學風建設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充分挖掘典禮儀式的教育引導功能,精心組織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和學生表彰會等儀式教育。強化隊伍和陣地建設,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的學團工作隊伍和學生骨干隊伍,抓好了形勢政策課、黨課團課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等載體陣地。
(二)以文化浸潤固化認同,重在熏陶感染、增強影響力,匯聚精神動力。將主流意識形態(tài)貫徹到校園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中,形成系列性的論壇、講壇、報告會等校園學術文化品牌活動。以先進的典型引路,把典型教育的示范引領融入校園文化,開展“十佳班主任”、“優(yōu)秀輔導員”、先進班團體和研究生“學術之星”、優(yōu)秀班團干部評選活動,選樹一批先進典型,匯聚起強大、向上的精神動力。
(三)以實踐養(yǎng)成升華行為,重在行為養(yǎng)成、增強戰(zhàn)斗力,促進知行合一。開展了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激勵學生在知、信、行、成中把愛國情、報國志與強國行統一了起來,讓青年學生在奉獻他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高尚情操、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學團組織在立德樹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域的新征程、新使命
(一)把握精神內涵,領會高校育人使命,用自信自覺筑牢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著力推進先進理論灌輸,在青年學生中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扎實推進“四進四信”活動。深刻領會高校育人使命,發(fā)揮學團組織的獨特優(yōu)勢,推動一、二、三課堂的互動互補,做強第二課堂主陣地,努力搶占意識形態(tài)高地。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高度自覺依靠創(chuàng)新來激發(f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推動力,堅持貼近學校實際、貼近學生需求、貼近時代變化,通過不斷強化探索與實踐,努力在學校立德樹人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域示范引領、走在前列。
(二)堅持群眾路線,轉變創(chuàng)新話語風格,與時代特點和青年風尚相融合。保持與青年學生的緊密聯系,走進課堂、宿舍、網絡和家庭與青年學生面對面交流,關切他們成長成才的核心訴求,切實回應學生關注、困惑的各類理論與實際問題。注重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功能,將“中國夢”融入校史文化、勵志文化、時尚文化,激發(fā)校園正能量,形成彰顯青年學生特點和時代特征的話語體系,確保學生對教育內容愿意看、肯分享、愛討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話語體系注入新的時代元素和新鮮語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就業(yè)見習等實踐載體有機結合起來,貫穿和引領高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
(三)增強陣地意識,拓寬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與網絡社會和高校實際相結合。牢固樹立陣地意識,按照學生在哪里陣地就在哪里的要求,掌握輿論陣地主動權,用心打造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新載體,打造接地氣、有人氣的宣傳平臺。構筑網絡思想文化陣地,營造清朗校園網絡空間,用新的傳播媒介來推進理論武裝和價值凝聚。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促進大學生自主原創(chuàng)網絡文化產品開發(fā),培養(yǎng)和鍛煉一批網絡文化建設精英團隊,在校園內推動形成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構建網絡育人新形態(tài),積極探索網絡化時代育人革新,協同學校多部門聯合啟動“網絡育人系統工程”,形成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形態(tài)。
參考文獻
[1]袁貴仁.把握大勢 著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J].求是,2015,13.
作者簡介
牟子元(1987—),男,民族:漢,籍貫:山東壽光,職稱:青島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副主任科員,助教,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共青團工作。
周偉(1979—),男,民族:漢,籍貫:山東榮成,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公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