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薩
摘 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德”被放在首位,可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作為學校德育教學的重要渠道,教學效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采取有效的引導策略,通過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學習認知的教學方法,注重對于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通過科學的教學評價指導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升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效率,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學;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372-01
一、聯(lián)系學生實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引導學生“劃重點”、“背條款”,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式單調,理論性較強,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百N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是思想品德教學的基本原則。生活是教學的寶貴資源,離開豐富的生活土壤,教學之河就會干涸,貼近生活,使得思想品德教學更具有生活氣息。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是一個個具體的富有個性的生命,貼近學生,教學才能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發(fā)展的欲求,實現(xiàn)主動地學習。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價值,進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大部分人的心態(tài)。心理學研究規(guī)律顯示,人最關注和自身有關的信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教育,忽略學生的學習感受,就很難提升學習的效率。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使內容貼近學生,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到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歷出發(fā),在教學中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待人接物須明理》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我們喜歡和什么樣的人交往呢?如果每個人都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與人為善,那么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為和諧穩(wěn)定。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來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認知。
另外教學內容也要貼近社會生活,只有緊密聯(lián)系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才能夠符合學生不斷增長的知識需求,才能夠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人才。貼近生活,要求教學面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從生活中挖掘和教學內容有關聯(lián)的話題,用生活驗證教材觀點,用教材觀點解析生活。教學中教師要多結合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困惑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教學《共同建設集體》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如何創(chuàng)設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并指導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都要做好主人翁角色,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踐來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認知。
二、尊重學生認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一個人的“一言堂”,學生只是跟著教師的教學步驟進行學習,學習過程相對被動。一旦脫離了教師的教學指導,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漫無目的。在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導致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了解不透徹,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古語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可終生享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思想品德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應當著眼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優(yōu)化思維品質,以便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技能。
教學中教師一搜善于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在教學中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問題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思想觀點,總是在具體的情境問題中生發(fā)出來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問題中探索,這是課堂教學堅持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依托。
另外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方法指導,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陶行知說:“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彼枷肫返抡n程知識點多、教學課時少,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要求較高。對此,作為學生學習引路人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關注思維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優(yōu)化思維品質。比如引導學生學會歸納演繹,讓學生對于課本的目錄、提綱、各章節(jié)標題要做到全局掌握,之后并根據(jù)學習體會進行知識體系構建,讓他們在遇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能夠聯(lián)想到相關的其他知識點,完善學生的綜合思維品質。
三、重視情感教育,加深學生學習感知
思想品德是一項集思想性、人文性為一體的教學科目,對于學生健康情感認知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促進價值。作為德育課程重要載體的思想品德課,更應當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重視基礎性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通過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換位”,將教學案例中的事件結合自身的情感認知進行模擬體驗,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各個案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體驗,進而豐富他們的情感認知,不斷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情感認知體系,讓他們樹立理性、法制的思維意識,為他們的日后學習發(fā)展打好基礎。
四、做好科學引導,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經常受到教師表揚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往往偏高,而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往往自卑自閉,可見教師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意義重大。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課程內容對于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激勵評價,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初中學生思維活躍,表現(xiàn)欲強,教學過程應當注重采取正面激勵評價,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不斷引導學生“放大優(yōu)點”,逐漸改正存在的缺點。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的理論知識來指導自身的生活實踐,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他們的思想品德學習感知。
總之,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科目本質,切忌不能為了應付考試“逼迫”學生進行死記硬背,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他們對于科目的片面認知,影響教學效率。而是要科學引導,讓學生認識到科目學習的重要性,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為他們的長遠發(fā)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