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發(fā)
摘 要:學生“厭學”是目前困擾著學校比較“頭痛”的問題。本文從學生個人、社會、學校、教師、家庭等幾個方面對中小學生“厭學”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學生“厭學”現(xiàn)象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厭學;原因;對策;成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362-01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生物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針對這種狀況,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得知厭學的學生按近50%,這個數據相當驚人,應引起廣泛關注。我就學生厭學生物的原因極其對策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厭學原因
1、學生方面引起厭學的原因
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心理、生理因素不穩(wěn)定,又加上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受到父母的寵愛,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缺乏自信心。因此說來學生厭學生物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學生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對于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這種現(xiàn)象在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中較為突出。二是學生學習中有一定依賴心理,這些學生缺乏一定的刻苦鉆研精神,凡遇到困難不主動去獲取知識。三是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進入中學后原有的在班級的優(yōu)勢失去,又加上生物課是初中新開設課程,幾次考試失利,便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心理,以致對生物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四是學生因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平時作業(yè)抄襲,或叫他人代做,課上不專心聽講,甚至出現(xiàn)沉迷于網吧的現(xiàn)象??傊陨蠋追蕉际菍W生本身因素導致對生物學學習興趣下降,從而引起產生厭學生物的原因。
2、教師方面引起厭學的原因
從問卷調查來看,教師因素也是引起學生厭學生物的一大原因。其一:在實施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今天,還有部分教師走“穿新鞋,走老路”的模式來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也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能力;缺乏生機活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單一的教學方式,使這些學生失去學習生物的興趣,導致學生對生物平時感到難學,從而產生厭學。其二:還有一種現(xiàn)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歧視差生放棄厭學學習學生,使這些學生情緒低落,上進心不強,學習松懈,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逐漸淡薄,最終導致產生厭學生物的原因。
3、家庭和社會方面引起厭學的原因
(1)家庭因素:從問卷調查來看家庭因素也是引起學生厭學生物的一大原困。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子女學習好,考試成績排在班級或年段前幾名,或者與別人的孩子攀比,若自己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用簡單方法訓斥自己子,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學習中感到不快樂,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另一方面是單親家庭或者父母忙于生意,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使孩子感到缺乏家庭關心和關愛以致產生厭學。
(2)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也是引起學生厭學生物的原因之一。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就業(yè)壓力不斷上升,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現(xiàn)在仍然有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加上社會生活環(huán)境內的影響。因此學生對學習抱著無所謂態(tài)度,久而久之就產生厭學情緒。
二、提出對策
針對以上對學生厭的原因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厭學采取以下對策。
1、關心、愛護厭學學生,讓學生愛學、樂學
作為生物教師,平時要理解、尊重、關心、愛護每位厭學學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的感情融洽是轉化厭學學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在課堂上我經常拿一些簡單的生物現(xiàn)象或問題讓這些學生來回答。例如介紹《我國動物資源保護》這節(jié)時,我提出這樣問題“我國贈送給臺灣是什么動物”“動物資源面臨著嚴重威脅,我們應如何保護這些動物資源”?用這些問題提問學生,讓學生去想,讓學生去說,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存在和教師關愛。使這些學生知道教師并沒有拋棄厭學學生,從而使而是感激教師。這樣師生的感情才會融洽,學生才會接近教師,從而使這些厭學學生感受到上生物課的樂趣,有力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運用多種多樣教學方式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充分各種各樣的輔助教材,如:掛圖、標本、實驗器材等讓學生觀察,并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同時組織各種各樣興趣小組、探究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學會運用生物知識分析解決上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介紹骨的成分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帶魚的肋骨來進行探究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活動方案來進行,我在活動中特別關注厭學學生,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活動中各種現(xiàn)象,并讓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言,引導學生思考骨成分和特性對人體有何作用,為什么我們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勢。 這樣的教學情景,使厭學學生也能主動參與整個課堂中,增強厭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配合家庭和社會教育環(huán)境,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習生物樂趣
一般情況下,厭學學生的遠大理想、人生觀、世界觀處于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中幫助厭學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幫助厭學學生克服困難和提高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如在課堂上結合神舟飛船帶植物種子上太空,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在生產上應用,人類基因圖譜公布等一些事例進行介紹,來激發(fā)和樹立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并根據學生的特點,配合家庭和社會共同干預,這樣有利促使厭學學生健康成長。聯(lián)系交流,采取多種多樣方式方法幫助他們克服厭學情緒,以提高這些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總之,學生厭學生物原因是多方面,因此作為一位生物教師應善于從各方面入手,運用多媒體手段,生動、有趣的生物教學,來激發(fā)厭學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厭學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充分調動厭學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喜歡生物,感覺生物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曹日昌.普通心理學.高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2] 孫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3]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