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搞好閱讀教學卻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此,探索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方法,提升語文閱讀質(zhì)量,是搞好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任務(wù)。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 朗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33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搞好閱讀教學呢?很多語文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設(shè)性的建議,本文也想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一些思考。
一、重視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搞好閱讀教學,卻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訓練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朗讀是閱讀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過眼、腦、口等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作用,將無聲、靜止的語言變?yōu)橛新?、靈動的語言。尤其是有效朗讀與文字語言、思想情感緊密相連,需要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對話,激活已有的經(jīng)驗與情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然后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就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與主旨。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閱讀與朗讀有機融合,給學生更多自主體驗的機會。當然,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朗讀的形式,不能只是單一的自由讀或者齊讀,還要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朗讀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讀、模仿性朗讀、跟讀學讀、配樂朗讀、感知性朗讀、個性化朗讀等,從而誘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蘊含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可根據(jù)文章以及學生的特點,組織多樣化的朗讀活動:教師范讀,或引導學生自主朗讀,感受文本的語調(diào)。播放相關(guān)音樂,要求學生再次朗讀,梳理文本的基本結(jié)構(gòu)與脈絡(luò)。教師讓學生自由串讀,并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學生自由選讀,細細品讀課文中的美詞佳句與精美片段。學生進行個性化演讀。讓學生背讀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這樣,通過采用豐富多樣的朗讀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全面、更透徹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預留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如自主閱讀有助于學生梳理文章的情節(jié)與結(jié)構(gòu);重點段落分角色朗讀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點,這些都能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二、重視閱讀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交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閱讀是一種雙向交流活動,這不僅體現(xiàn)在讀者與作者的思想交流,也體現(xiàn)在師生的教學交流上。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zhì)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wù)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sh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xiàn)真正的學習民主。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zhí)岢鰜恚蕉嘣胶谩!蓖ㄟ^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quán)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diào)查,可了解哪些內(nèi)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指導
大家知道,《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建議,很多專家甚至列出的閱讀書目,語文教師普遍都比較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初中學生也有自己課外閱讀量的要求。但是,很多學校只是泛泛的推薦,沒有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學生三年下來,很難達到新課標制定的課外閱讀量。因此,課外閱讀也需要老師精心的指導。在通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通過活動有目的的引導學生概括內(nèi)容,進而學會解讀文本。下面以閱讀《三國演義》為例來談?wù)勅绾沃笇W生閱讀名著。
一是組織學生對原著的經(jīng)典故事情節(jié)進行演講。教師制作了一些小卡片,寫了諸如“溫酒斬華雄”“火燒赤壁”“空城計”等,讓學生抽簽,來講述這個故事,以檢驗學生對作品的熟悉程度;對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故事進行演講。老師和學生一起找出這些成語、俗語,如“三顧茅廬”“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等,要求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個(與其他人不重合)來對這些成語、俗語在書中相關(guān)的進行概括介紹,并解釋其含義。
二是可以以“我眼中的——(三國人物)”寫作周記。要求學生自由選取一個人物,結(jié)合情節(jié),對人物進行分析理解,以此引導學生學會寫讀書心得。學生在第一次寫的時候,很不理想,特別是涉及一些重要人物,如曹操、諸葛亮等,這些人物在作品中所占的篇章多,涉及的情節(jié)多,學生在寫的時候,往往會忽視很多情節(jié),對人物的評價就顯得較為片面。因而對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闡明對人物評價應注意的問題等等。
三是讓學生對所寫的周記進行修改,加工后,開展“三國人物談”自由演講,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闡述自己的觀點,接受教師和同學的質(zhì)疑。在質(zhì)疑、解答的過程中,有的同學無法自圓其說,只得下去深思;有的同學則能在質(zhì)疑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有的則在演講前汲取別人的教訓,對自己的觀點重新準備??傊?,學生明白,文本是自己理解的源泉,充分理解文本是得出自己觀點的根本方法。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重視到本文這些閱讀教學中的方法或者理念,就能夠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同時也會相應的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