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虎
在德國文學的偉人祠里,布萊希特的位置高高在上。-蘭尼基(注1)
布萊希特是德國,也是世界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戲劇家。他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詩歌、小說、散文及理論文章。他的“敘事戲劇”理論和實踐標志著戲劇走向現(xiàn)代化。
布萊希特對于中國人而言,太熟悉了。至少是他的戲劇及戲劇理論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翻譯介紹到了中國。他的戲劇理論對于中國話劇創(chuàng)作和演出具有重要影響。他的劇本《四川好人》在1985年竟同時出版了兩個譯本。后來,這個劇本經(jīng)過四川戲劇天才魏明倫創(chuàng)造性地改寫為電影文學劇本之后,更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然而,布萊希特的詩歌在中國雖然也在1987年出過譯本,卻被他的戲劇影響力遮蓋了。對于他的詩歌,他同時代的文學家楚克邁耶評論道:“我相信,布萊希特留下的作品,應該屬于‘世界級的水平,不是指那些說教的東西,而是他個人的音調(diào),那些他的后繼者無法企及的風格和方式。我佩服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特別是詩歌,并相信它在德國文學中是不可替代的形象,同時也是年青人的伙伴?!保ㄗ?)另一位他同時代的文學家福伊希特萬格說:“德國有許多語言大師。而語言創(chuàng)造者在這二十世紀就只有一位,這就是布萊希特。布萊希特的影響在于,今天人們能夠用這種德語表達自己的觀察和思想,而這種表達方式在他開始寫詩的時候還是不可能的?!保ㄗ?)
從慕尼黑到柏林
1898 年2月10日,布萊希特出生在德國南部奧格斯堡市的一個工廠主家庭。1917 年,他到慕尼黑大學攻讀醫(yī)學和自然科學。其實,對于這些專業(yè)布萊希特毫不在意,他的興趣一開始就集中在文學上面。1922年,在慕尼黑上演他的具有左翼傾向的劇本《黑夜鼓聲》。由于劇本受到巴伐利亞保守勢力的攻擊,加之布萊希特也不滿南德的沉悶氣氛,1924年他移居柏林。這是他流亡生活的開始。這種流亡,開始只是自愿的對于自由環(huán)境的選擇。在柏林,他參加馬克思主義學習班,對其理論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據(jù)他后來回憶,這種研究和學習他耗時十年,花了四萬馬克。
有人說,布萊希特對于東方的現(xiàn)代戲劇理論和實踐具有巨大影響,是因為他是共產(chǎn)主義者,而且得過斯大林獎章。其實,盡管布萊希特具有共產(chǎn)主義思想,希望打破社會等級制度,達到理想的平等。而且,他的一生也是這樣實踐的。從他的戲劇和詩歌里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主題。然而,嚴格說來,布萊希特雖然同情共產(chǎn)主義的革命,然而,他卻始終沒有加入德國共產(chǎn)黨。而且,他也對于蘇式社會主義制度不以為然。
嚴格說來,布萊希特是個詩人,才華橫溢,他的戲劇本身是用詩歌的語言創(chuàng)作的,而且,他也寫了不少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好詩。布萊希特的詩歌集 《家庭祈禱書》 (Hauspostille 1927),分為五部分:懺悔游行,祈禱練習,編年史,桃花心木贊美詩,麻木死者的短暫時日及可憐的布萊希特后記。蘭波的敘事歌謠,威德金特(注4)的諷刺市民傳統(tǒng)的街頭說唱,維約和吉普林富有時代批評及鼓動意義的舞蹈歌曲,哥德的諷刺摹仿詩歌及教堂歌曲在這部詩集里都可以看到其影子。
1928年,布萊希特創(chuàng)作了《三分錢歌劇》。開始了敘事劇創(chuàng)作,并首次使用了戲劇間離方式,使觀眾和劇情之間產(chǎn)生距離,演出獲得巨大成功。這出戲堪稱布萊希特的樣板戲:它將古典和現(xiàn)代表現(xiàn)形式融為一體,其中交織著音樂,對白,微妙的比喻,具有鮮明的主題,戲劇沖突和張力,重大的歷史事件,敏銳的知識和通俗性。這個劇本他在1934年改編為小說,在荷蘭出版。
“老鼠們登上了快沉的船”
1933年2月28日,國會縱火案次日,布萊希特攜家眷離開德國,經(jīng)布拉格到維也納,最后到丹麥。在流亡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多數(shù)是以反法西斯為主題。流亡期間,他和眾多的流亡知識分子都有聯(lián)系,特別是與本雅明(W. Benjamin)及艾斯勒爾(H. Eisler)等 聯(lián)系密切。
布萊希特逃離德國的經(jīng)過,正如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富有傳奇色彩。
1933年開始,德國保守及納粹勢力膨脹,布萊希特知道,自己離開德國在所難免。在一月,他拍攝了自己的空空如也的書桌,在照片上寫道:“業(yè)已裝箱”。同時,他請奧地利文學家克勞斯在維也納給他安排一場詩歌朗誦。2月22日,克勞斯告知他,他將安排于3月16日在維也納舉行“詩歌的戲劇”講演,同時,奧地利國王勒阿爾將接見他。為了安全,布萊希特讓保姆將兩歲的女兒巴巴拉送到奧格斯堡祖父家里。讓兒子斯提凡住到朋友豪普特曼家。這樣,逃亡的準備工作已經(jīng)就緒。
這時,卻發(fā)生了一場意外:布萊希特因骨折必須住院做手術,出走日期因此推后。二月底出院,他驚悉國會被納粹分子縱火并嫁禍于共產(chǎn)黨,一場大逮捕開始了。布萊希特和妻子荷樂娜不敢回家,在出版商蘇爾坎的幫助下,住到城郊,于2月28日到火車站,坐火車去巴黎。邊境已經(jīng)被封鎖,在出境檢查時,布萊希特出示到維也納講演的邀請書,以此為借口,得以蒙混過關。在布拉格機場,布萊希特接到了兒子斯提凡。在布拉格住了三日,就去維也納。克勞斯在維也納迎接這些難民時,說了句后來成為名言的話:
“老鼠們登上了快沉的船?!敝笂W地利本身也將成為第三帝國的屬地。自然,詩歌朗誦會沒有開成,那只是個離開德國的借口。
從那時開始,流亡途中,布萊希特就不斷為自己及家人的生活來源操心。在維也納,他和另一位德國流亡詩人,共產(chǎn)黨人貝西爾商量創(chuàng)辦“火星”雜志,是為流亡文化人提供思想喉舌,同時也希望對大家增加一個經(jīng)濟來源。
3月中旬,布萊希特獨自坐火車去蘇黎士,去確定避難之地。而布萊希特的妻子則在維也納認識了一位英國貴格會教會的女教徒,她到奧格斯堡將布萊希特的女兒走私過邊境,送到父母身邊。而他們的行李,則由布萊希特的父親和豪普特曼交給可靠的人,稍后,通過不同渠道運送給他們。至于流亡地方一開始就難以確定。布萊希特考慮到瑞士的魯嘎納湖或者巴黎。然而,荷樂娜不愿意去這兩個地方。于是,她在維也納和丹麥的女作家她的小學同學米夏里斯聯(lián)系好,去丹麥的斯文特堡附近的小島圖洛居住,在那里米夏里斯家有一座度假屋。五月中,她帶著孩子,沒有在當時布萊希特所在的巴黎停留,就去了丹麥,給布萊希特造成既成事實。于是,布萊希特也于6月20日到達圖洛。
不久,在德國,希特勒政權禁止了共產(chǎn)黨,許多作家都被列入黑名單,布萊希特的著作也被列入圖書館“清除污染”之例,被付之一炬。布萊希特得考慮長期流亡了。
1933年8月,在布萊希特的父親資助下,加上荷樂娜所得遺產(chǎn),他們花了7000個丹麥克朗在丹麥的斯文德堡附近買了一幢漁人的房子,加以裝修。不久,他們的藏書也運到了,其中包括社會民主黨的全套“新時代”雜志,那是布萊希特了解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寶庫。
那時,布萊希特的書房設在馬廄里,對于這間書房,一個丹麥記者描述道:
“很大的染色的松木辦公桌占據(jù)了書房的一邊,墻上掛著中國的京劇臉譜和荷樂娜的巨幅照片。在低矮的天花板下的橫梁上,用小釘釘著用黑色紙板剪就的列寧的名言‘真理是具體的?!?/p>
對于自己的流亡居所,布萊希特在詩歌“流亡地”里寫道:
“木漿壓在屋頂,使陣風 / 不會吹走干草層。/ 在院里打下木樁,/ 給孩子豎一個秋千。/ 郵件每周來兩次 / 這里信件將受到歡迎。/ 海峽上來往著渡船。/ 房子開了四道門可以逃往安全?!?/p>
布萊希特稱這里是“丹麥的西伯尼亞”。
那時,這里由于便宜的房租,成了德國流亡者的聚居地。布萊希特的家也成了流亡者活動中心。常常來訪的有流亡巴黎的作家本雅明、作曲家艾斯勒爾、藝術家格羅斯茨等,另外,克爾西1936年也在這里寫作《馬克思傳》。
根據(jù)丹麥官方規(guī)定,布萊希特和來自德國的其他流亡者一樣,不能進行政治活動,居留只能每三個月延期一次。
1936年7月,布萊希特主編的雜志《詞語》在莫斯科出版,成為德國流亡文化人反法西斯的重要刊物。同時,他還先后在布拉格、巴黎等地出版的報刊,比如《新世界舞臺》,《工人畫報》,《我們的時代報》,《巴塞爾民族報》,《德國中央報》上發(fā)表作品,鼓動宣傳反對法西斯統(tǒng)治。
在流亡的途中,中國畫“老子出關”常常掛在他的工作室。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思想及生活藝術、京劇實踐對于布萊希特都有相當重要的影響。老子出關表現(xiàn)了幾千年前在中國,一個最偉大的思想家的流亡。同時,布萊希特還帶著“墨子”的德譯本,他對于墨子的平等思想給予了高度評價。一本中國詩歌英文譯本也是他流亡書庫的常用書。布萊希特以中國哲學家及詩人的思想為訓,以忍耐、理解、寬容、無為的態(tài)度渡過自己十五年的流亡生活。以下是他不斷變換的流亡地。
1935年6月8日,布萊希特一家被希特勒政權剝奪德國國籍。六月,在巴黎參加第一屆國際作家保護文化大會。1937年10月,劇本《卡拉爾大娘的槍》在巴黎首演,布萊希特的妻子荷樂娜主演。
1939年5月,因為德國軍隊侵占丹麥,繼續(xù)流亡瑞典。那里,女演員維福斯特蘭特在斯德哥爾摩附近給他們找了座別墅,住了一年。
1940年4月,布萊希特流亡芬蘭。芬蘭的女詩人沃里育基幫助他,在她的房子里住了四個月。其間,他與沃里育基共同創(chuàng)作了“潘提拉先生和他的仆人馬提”。劇中彌漫著對于芬蘭鄉(xiāng)村風景的美好記憶。那時,布萊希特回憶流亡途中對于德國消息的了解途徑:
“消息越來越少了。開始還有德文報紙,來自奧地利,捷克,瑞士,薩爾蘭德。后來,一個接著一個沒有了。還可以收聽電臺,可是,不久維也納沉默了,接著,布拉格也沉默了?!?/p>
1940年7月,布萊希特輾轉(zhuǎn)到了莫斯科,在那里逗留了兩個星期。那時,布萊希特的女友納赫爾正在被莫斯科當局逮捕受審,布萊希特也無法給予幫助。事實上,布萊希特的許多蘇聯(lián)朋友都受到審查,監(jiān)禁。這時,布萊希特感到馬克思主義在蘇聯(lián)是另外一回事。而他的朋友本雅明則干脆稱蘇聯(lián)政權為“無產(chǎn)階級的獨裁”。這樣,布萊希特本來想留在那里避難的想法也被殘酷的現(xiàn)實滅殺。畢竟,他還不像老朋友貝西爾那樣是共產(chǎn)黨員,能夠認同中央的決定。骨子里布萊希特還是個自由主義者。
逃離了猛虎,喂養(yǎng)了跳蚤
1940年8月,布萊希特一家乘西伯尼亞快車,經(jīng)莫斯科,到海參威。從那里乘船流亡美國加里福尼亞,住在好萊塢城區(qū)圣莫尼卡。這里,布萊希特一家住在一座加了一層樓的牧場屋,帶一個長滿茂盛南方植物的園子。鄰居有托馬斯·曼兄弟。然而,布萊希特常常對于自己在好萊塢的居住感到抱歉,說:“我沒有錢也沒有選擇在那里居住”,或者“我們居住在一個沒有尊嚴的城市”等等。那時,他必須寫電影劇本掙錢,可是,經(jīng)過與多人合作,卻接二連三地失敗。
在這里,布萊希特和卓別林開始來往。并發(fā)展成朋友。卓別林的富有個性的演出技巧對于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具有重要的影響。他甚至在自己的戲劇創(chuàng)作中采用了卓別林的思想。他們常常在一起,自然,卓別林是演員,而布萊希特是觀眾。后來,布萊希特認為,當今演壇“只有兩個導演,……”除了自己,另一個是卓別林。
布萊希特和托馬斯·曼、亨利?!ぢ?、維爾費爾以及別的德國流亡者,每周聚會一次,讀書、討論、時事述評。
1943年,布萊希特與托馬斯·曼在建立“自由德國委員會”的宣言上發(fā)生思想分歧。這年,他還在紐約會見眾多流亡知識分子,參加“民主德國促進委員會”。
流亡歲月,是布萊希特的重要創(chuàng)作時期,其間他創(chuàng)作了戲劇《四川好人》(1942),《高加索灰闌記》(1945),《伽里略傳》等。
1947年,《伽里略傳》在貝佛萊山小劇場首場演出,觀眾反應冷淡。后來,在紐約演出,才獲得巨大成功。這年10月30日,布萊希特在即將回國之前,受到美國非美活動委員會傳訊。在華盛頓的公開傳訊會上,聽眾甚多。布萊希特以他詼諧而笨拙的英語回答委員會的詢問。問他為何支持革命,答曰為了反抗希特勒。問他為何寫作,答曰為了勞動人民、社會民主和天主教等等。問他是否要參加共產(chǎn)黨,答曰,那不關我的事。然而,他又說,是的,他研究馬克思主義,他認為今天寫作知識界的戲劇,是離不開這種思想研究的。他幽默的回答常常使座上聽眾開懷大笑。這樣,美國當局沒有理由阻止他離開美國。11月1日,布萊希特坐飛機離開美國,經(jīng)巴黎去瑞士。當時,只有瑞士愿意接受他。他的書籍和手稿委托朋友給他保存,而重要的作品,他用微縮膠卷存貯隨身帶走。當布萊希特飛在大西洋天空上,其《伽里略傳》正在紐約演出。他給紐約留下了一段銘文:
“逃離了猛虎,/ 喂養(yǎng)了跳蚤/ 我被中產(chǎn)階級/ 吃掉。”
在蘇黎士湖畔,布萊希特租了一座小屋居住。頓時,新朋老友絡繹不絕:福里希、維森本、杜侖馬特等等。
1949年,在蘇黎士上演《大膽媽媽和孩子們》,妻子主演。
歸來柏林
由于遭到美國當局的嫉恨,布萊希特甚至不被西德占領盟軍接受入境。他只有通過朋友搞到一本捷克護照,輾轉(zhuǎn)由布拉格,回到東柏林。當記者們云集柏林車站等候他的駕到時,布萊希特卻已在前一個站就下車了,獨自經(jīng)過廢墟般的城市回到家里。他回來了,在希特勒的迫害下幸存,經(jīng)受了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和時間的考驗。后來,他在詩歌“感覺”里寫道:
“當我歸來時,/ 頭發(fā)還不曾白/ 為此而欣喜。/身后是高山的負重/ 前方是平坦的崎嶇?!?/p>
后來,他與妻子創(chuàng)建了著名的柏林劇團。
1949年,布萊希特獲得奧地利國籍。早在1943年,他寫了詩歌“歸來”,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的無限感情。直到1949年9月,他才又回到故鄉(xiāng)奧格斯堡,卻沒有受到預期的歡迎。直到他去世后很久,奧格斯堡才承認他是該城一個偉大的兒子,并將他的故居修繕對外開放。
1951年,布萊希特在東德出版《100首詩歌》(1918-1950),多選用《斯文德堡詩集》里的詩篇,內(nèi)容多具有馬克思主義及無產(chǎn)階級思想。其中收有流亡詩歌15首。就藝術價值而言,這部集子不能代表布萊希特。
1953年,布萊希特在第五屆東西德筆會中心大會上被選為主席。
事實上,布萊希特在東柏林的最后日子,對于讀者而言幾乎是個謎。因為,他的大量詩歌、散文、戲劇綱要、筆記、日記及工作日志都還沒有公開。
1955年,在巴黎世界戲劇節(jié)上,布萊希特的《勇氣媽媽》名列中國京劇之后,獲得二等獎。當年,他寫信給德國藝術研究所,推薦學習荷馬,維爾吉爾和盧克里茨。
1956年5月布萊希特患流感,8月14日心肌梗塞去世。三日后,安葬在朵羅特柏林市公墓。他只生活了五十八歲,卻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無比的精神財富:近50個劇本,6000多首詩歌,7000多篇散文,3500篇關于戲劇、文學、電影、音樂、藝術、哲學、科學、文化社會的評論,另外還有2280 篇戲劇專論。
布萊希特的詩歌成就
布萊希特的流亡詩歌多半是政治諷刺詩歌,這里選譯了部分表現(xiàn)他生活思想的詩作。
《斯文德堡詩集》中大部分是布萊希特流亡丹麥期間創(chuàng)作的詩歌,于1939年在布拉格印刷時,被納粹銷毀。后來,輾轉(zhuǎn)到哥本哈根出版。多數(shù)詩歌寫于1936和1937年。由六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德國戰(zhàn)爭教科書”,第二部分是歌謠專集。第三部分是“編年史”,第四部分是鼓勵人民與法西斯斗爭的詩歌,第五部分是“德國諷刺詩”。第六部分是生活詩。詩集共收集詩歌140多首,是布萊希特流亡詩歌的主體。
1938年9月10日,布萊希特將自己的新作《斯文德堡詩集》與二十年代出版的詩集《家庭祈禱書》比較,寫道:“毫無疑問,我的第一部詩歌作品《家庭祈禱書》烙上了資產(chǎn)階級頹廢的印記。其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差異的風格是崩潰時期的表現(xiàn),多樣的主題反映了漫無目的的時代。富有力度的語言無拘無束。等等等等。同后來的《斯文德堡詩集》一樣,既有進步又有落后傾向。站在資產(chǎn)階級立場,這是令人失望的貧乏。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有部分,太缺乏有機整體,顯得更冷淡,更充滿思想(在諷刺的感覺上)?而我的同志,我希望卻不會簡單地認同。他們會認為《家庭祈禱書》比《斯文德堡詩集》更頹廢。然而,我認為重要的是可以覺察到的進步,而這是有價值的。資本主義迫使我們?nèi)ザ窢帲盐覀兊沫h(huán)境變?yōu)榛哪?/p>
第一部分是組詩“德國戰(zhàn)爭教科書”,包括“上司”,“上司說”,“當上司說戰(zhàn)爭與和平的時候”等22首詩歌。主要是諷刺希特勒政權,揭穿其殘酷性質(zhì),鼓動人民抵抗戰(zhàn)爭。
第二部分主要是敘事詩、兒童歌謠。其中有簡單的詩歌,如德國歌謠,有童詩,如“李子樹”,有敘事謠曲,比如“猶太妓女瑪麗亞”?,旣悂喪仟q太人的女朋友。她和猶太人在一起,按照希特勒德國紐倫堡法律,她犯法了,被處以死刑。詩歌以古代敘事舞曲手法,暗示了希特勒統(tǒng)治如同中世紀的黑暗。對于“李子樹”,1939年,本雅明評論道:
“在詩人眼里,鄉(xiāng)村風景和別的一切,都不如這片李子葉:
“人家不相信這棵李子樹,/ 因為它從來沒有結(jié)過李子 / 可是它確實是棵李子樹 / 這從葉子可以看出。
“即使是更好的詩人,今天也不可能捕捉到更多了。”(注5)
第三部分是“編年史”,其中包括人們常常引用的詩歌“一個閱讀的工人問道”,表現(xiàn)了勞動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題。其它詩歌描寫了工人階級,哲學家恩培多克勒斯(Empedokles),老子,但丁,佛教,列寧,意大利共產(chǎn)黨,安德森( S·Anderson)小說里的美國工人階級,莫斯科地鐵,社會主義,十月革命等等。其中,布萊希特在“訪問流放詩人”詩中,旁征博引,寫了包括但丁,莎士比亞,杜甫,白居易等九位古今國內(nèi)外的詩人。表現(xiàn)了詩人的智慧與詼諧,知識的廣博。詩里寫道,流放的詩人們充滿樂觀,對后來加入其行列的布萊希特寄予希望。然而,當有人談到不僅他們的身體被毀滅,而且他們的著作也受到燒毀時,就再也笑不起來了。對于他們而言,身體的消亡并不足惜,而精神的毀滅才是最痛苦的事。
在第四部分的詩歌多是表現(xiàn)時事的。其中有一首叫做“兒子誕生的時候”,是中國古代詩人蘇東坡關于兒子的詩的譯寫,詩人叫他的兒子不要學習,要蠢笨,才能做官,以諷刺希特勒政權。(注6)這部分還收集了紀念列寧和高爾基的詩歌。
第五部分是“德國諷刺詩”,其中包括“焚書”,“公仆列車”,“對領袖的愛”等等,諷刺希特勒政權的腐敗殘酷。在“公仆列車”里,詩人描寫納粹黨中央的干部利用人民的血汗錢來為自己修造豪華奢侈的專車的事件。
第六部分是流亡寫真。布萊希特在“流亡組詩”的題詞中寫道:
“你啊你,坐在船頭 / 看見底下的裂縫 / 卻不愿意轉(zhuǎn)移視線 / 因為那不是死者的眼。”
這里,布萊希特用了近似于“同舟共濟”的成語,提醒別的流亡者,不要忘記自己的國家,即使在外國,也是在德意志這條船上,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這裂縫,是希特勒納粹政權造成的,須要和這個政權作斗爭。布萊希特不贊成托馬斯·曼的觀點,后者從德國民族性去找國家社會主義思想根源。1938年,布萊希特對本雅明說:
“德國是臭狗屎民族。說希特勒和德國沒有關系,這也不是真實的。于我而言,德國的東西也都很糟糕。最不能容忍的是德國人那種目光短淺的獨立意識?!?/p>
布萊希特在“理由足夠的驅(qū)逐”里寫道:“我是一個富人的兒子。”而最后背叛了自己的階級。與“下層人們?yōu)槲??!边@表明了詩人的立場。
在別的流亡詩人那里,思念故鄉(xiāng)是流亡途中的主旋律,就連共產(chǎn)黨員詩人貝西爾也不例外。而布萊希特的流亡詩歌卻幾乎沒有專題抒發(fā)這種流亡游子情感的作品。究其原因,布萊希特真正具有國際主義思想,他的斗爭目標是解放全人類,而不是自己。從他的詩歌里表現(xiàn)出來,就有:
從“櫻桃小偷”里表現(xiàn)出社會平等,人文關懷思想。作為櫻桃樹的主人,他沒有去趕走那坐在櫻桃樹上理所當然地摘取別人櫻桃的人。而是也覺得那吹口哨摘櫻桃的年青人不無不妥,自己也心平氣和地回到床上繼續(xù)睡覺。
同樣,在詩歌“澆園”里,也表現(xiàn)了將這種思想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澆灌花園。花園里有美麗的花草,也有丑陋的雜草和不起眼的東西。但是,詩人卻一視同仁,都給予它們清涼的水。全詩如下:
哦,澆園,讓綠色生氣勃勃!
澆灌那干涸的樹木!多多益善。而且
別忘記那灌木,還有那
不結(jié)果的,那疲乏的
吝嗇鬼!不要忽略我
花叢間的雜草,它
也渴了。還要澆灌
那新鮮或者焦黃的草坪;還有,
你要讓裸露的地面清涼。
是的,澆園的主要目的是讓“綠色生氣勃勃”,澆灌果樹和花苗。但是,不結(jié)果的“吝嗇鬼”呢?“花叢間的雜草”呢?它們也渴了,因為它們沒用,有的甚至有害于花園,就不管了嗎,任其干涸而死嗎?不是,詩人也要澆灌它們。這里,詩人的思想似乎更多的是博愛,是對小人物的關懷和愛護。真正的博愛,而不是資本主義那樣口頭上博愛,而實際上卻另行一套。在布萊希特看來,美國的資本主義就是這樣。所以,布萊希特對于美國,特別是好萊塢,顯然沒有好感,這在他的短詩“好萊塢”里有所描寫:
“每個清晨,為了掙面包,/ 我走到市場,那里可以買賣謊言。/ 我充滿希望/ 也排入小販中間。”
在早期的版本里,布萊希特寫的是“我開車到市場”,后來,為了更好表現(xiàn)其無產(chǎn)者特色,就把開車改為走路了。
他憎恨資本主義,然而,為了躲避法西斯的迫害,也只有借美國一塊地來避難了。而且,還得加入販賣謊言的行列,以掙錢買家人的面包。這是布萊希特詩歌獨特的荒謬。
這種思想,還表現(xiàn)在他的“好萊塢哀歌”里:
“海上立著油塔。山谷里/ 淘金者的肢體漂得蒼白。他們的兒子/ 建造了好萊塢夢的工廠。/ 四座城市/ 充滿了電影/ 膠片的油味。/ / 此城以天使為名/ 人們處處遇見天使。/ 她們散發(fā)著油味,戴著金色子宮帽/眼睛劃著藍線/ 每天早晨在她們飄浮的床榻上喂養(yǎng)作者?!?/p>
同時,布萊希特還寫道:“好萊塢城教育了我,/一個城市可以是天堂,/ 也可以是地獄:對于無產(chǎn)者 /天堂即地獄?!?/p>
在寫于1940年的“回答”詩中,詩人和兒子的對話,則表現(xiàn)了詩人的幽默和沉痛的心情。兒子問是否要學習數(shù)學、法語(在早期的版本里是英語)、歷史時,詩人回答、不用了!因為,比起戰(zhàn)爭流亡中實實在在的生活,這些空洞的知識毫無用處。然而,詩人最后還是說,是的,要學習這些知識。這又體現(xiàn)了詩人的樂觀精神:烏云過后是太陽,黑暗早遲會過去,知識始終有用。
在布萊希特的流亡詩歌里有不少表現(xiàn)生活哲理的,比如:
“淵谷深深,兒子 / 山徑裂縫難渡 / 可是我們不能選擇,兒子 / 我們的道路。”(“高加索灰闌”)這既是主人公的處境,也是詩人自己的困境。
布萊希特在1938年到1939年間創(chuàng)作的《伽里略傳》里寫道:
“深谷炎熱,高處寒冷。/ 街頭哄鬧,宮殿安靜?!?/p>
文字通俗而耐嚼,道理淺顯而令人玩味。
在布萊希特后來出版的《100首詩》里的“流亡詩”專章題詞道:
“在黑暗的日子里/ 也可以歌唱嗎?/ 也可以歌唱,/ 在黑暗的日子里?!?/p>
詩由歌來,境界又高于歌之上。詩是思想,歌則是自娛。而在布萊希特那里,詩和歌卻是平等并用的。布萊希特的詩歌常常是用來唱的,瑯瑯上口。在這里,黑暗的日子唱歌就具有雙重意義:在黑暗的日子,為了克服悲傷,樂觀向上,就需要歌聲自娛。此其一也。同時,在黑暗的時代,也需要思考,尋找光明,給人智慧和勇氣,這就是鼓舞。正如他在小詩“中國茶樹根獅雕”里寫道:
“惡人害怕你的利爪/ 好人喜歡你的優(yōu)美”
布萊希特的詩歌正是這樣,對于希特勒政權及其它違背人性,唯利是圖的行為如獅子的利爪那樣正氣凜然,鋒芒畢露;而對于善良百姓,則是優(yōu)美,撫慰和歡樂。這也正是布萊希特流亡詩歌的意義所在。
(2002年11月25日于德國哥平根,2016年1月12日于中國成都改定)
注釋:
注1:蘭尼基,德國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
注2:楚克邁耶 1956年8月17日 “致蘇爾坎”。
注3:福伊希特萬格:1957 “紀念布萊希特”。
注4:威德金特 Wedekind, Frank, (1864-1918)德國詩人,諷刺戲劇作家。剝下傳統(tǒng)的市民道德偽裝加以抨擊。主要作品有《春天的覺醒》(1891),《地精靈》(1895)。他的作品對于后來的德國戲劇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注5:本雅明“布萊希特賞析”。
注6:當年,蘇東坡被謫居黃州,充團練副使。是個虛職,而且不能隨意離開該地,相當于流放。寫詩自嘲:
人皆養(yǎng)兒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