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偉
摘 要:物理是高中階段開設的一門重要學科,許多同學由于方法不當,認為物理難學,從而放棄這門學科的學習。而如何學好物理,習慣是關鍵,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正確、科學的物理學習習慣,簡單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培養(yǎng);高中物理;學習習慣
很多同學自從進入高中,認為物理難學,花費了不少精力,效果卻甚微,而且學下的知識跟實際生活也聯(lián)系不起來,特別是做習題時無從下手,考試時常常不能取得滿意的成績。因此有不少同學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甚至不愿學習。在這種情況下,要學好高中物理,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就尤為重要,下面就培養(yǎng)物理學習習慣談一些看法:
一、重視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問題的習慣
進入高中,很多同學學習物理依舊習慣于初中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只注重知識記憶,重結果輕過程。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們花大量時間背概念、規(guī)律、公式,但效果甚微。顯然,這樣的同學對學習物理缺乏全面認識,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層層深入,使學生逐步達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目的。
實際上,每一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物理即知物明理,理從物來?!袄怼比绾螐奈镏衼恚匆幸粋€科學的思維過程。不重視這個過程,頭腦里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條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識,思維也得不到訓練。學到何時才能稱之為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標準是每個概念和規(guī)律都能回答出它們“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等問題;對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識能說出它們的聯(lián)系和本質的區(qū)別,做到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從差異的事物中找出共性,這樣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把好課堂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學生所學的知識絕大部分是從課堂上學到的,課堂學習要求主動聽講,積極思維,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上課要以聽講為主,還要適當做些筆記,有些東西記下來,如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懂的地方等。課后及時整理,及時復習和總結。自己在作業(yè)中發(fā)現的好題、做錯的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這個筆記本當然是針對自己用的,以后要常???,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注重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讓課堂活躍一點,消除焦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三、檢查督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學到的知識,只有通過具體運用,才能擴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識,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要獨立思考,有的同學平時做題,只要稍有困難就懶得動腦筋,總是馬上向老師請教或和同學討論。從表面上看似乎效果還不錯,一是效率高,短時間就可以完成作業(yè);二是解答的錯誤少。但自己不充分思考,總是依賴他人,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考試時有困難無人可問,就沒有辦法做題。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做不出來,但這都是正常的,這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定時練習,考試是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一定難度的題目,時間是比較緊張的。所以平時做題就要抓緊時間,對問題分類,定時練習,快速完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再次,要反思和小結,平時做題一定要快速完成,但之后應找時間對做過的習題,特別是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充分的反思。想一想題目的情景和物理過程,題目考查了哪些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方法,自己在分析題目時是抓住了什么關鍵,才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題目在除了自己解答時所用的方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途徑可以解決,在各種方法之中,那種方法是最簡單的。題目的情景和物理過程如果稍加改變,在解答方法上又應如何進行調整。對沒做出來的習題和做錯了的習題,在反思時找出原因,及時查漏補缺,學會正確的處理方法,在每一章節(jié)學完之后,對所做題目進行小結,掌握解決不同類型題目的方法,不斷積累經驗,最終將習題真正理解和掌握,達到做一個題,懂一個題,會一類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動手習慣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脫離生活、生產實際和物理實驗就談不上物理學的建立,更談不上物理學的發(fā)展。物理學中的每一個概念都是從實際中總結出來或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每一個規(guī)律都是從實際或實驗中歸納總結出來的,是得到實驗驗證的。因此,在學習物理時,要特別注意聯(lián)系實際,重視物理實驗,對演示實驗要摸清觀察的是什么物理現象,研究的是什么問題,應得出什么結論。對學生實驗要提前預習,知道實驗目的是什么,大致步驟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做中認真仔細,勤于動手,手腦并用;做后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妥善進行數據處理、正確進行誤差分析,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要注意觀察生活中各種物理現象,并與課本內容相聯(lián)系,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做一些課外小實驗。實驗的過程是一個動手動腦,加深認識的過程,做實驗越多,觀察的越多越細,體會就越深,見識就越廣。
總之,物理學科本身有無窮的魅力,只要在教學中抓住物理學科的特征,將有意的教學指導作用融于無意的學習活動中,堅持以導促學,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我相信同學們越學越輕松,越學越喜歡物理這門學科的,而且真正的能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