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羅馬法是一部對現(xiàn)代法學有重要意義的法典,它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經過中世紀與教會法和日耳曼法的融合和發(fā)展,羅馬法成為現(xiàn)代私法的重要源頭。從近代歐洲對羅馬法的復興和繼受過程中可以看出羅馬法強大的生命力,這對當代中國如何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吸收國外先進的法律原則和規(guī)則提供某種借鑒意義。
關鍵詞 羅馬私法 繼受 當代法學 啟示
作者簡介:張琳惠怡,甘肅政法學院2014級法律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敦煌學及清朝法律史。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001-02
現(xiàn)代社會一直流傳著一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蛟S,這里可以將它理解為歐洲的諸多領域,如自然科學的成果、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制等追根溯源都是通向羅馬。法學——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 同樣也深受羅馬法的影響,著名的德國學者耶林也曾經高度贊譽羅馬法。羅馬帝國盛極一時,但依然逃脫不了衰落的命運。強大的日耳曼民族以武力征服了羅馬,可由于自身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落后,使其不得不保留大量羅馬帝國原有的制度,包括法律。歐洲的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可卻有一條雖細小但卻潺潺不息一直涌動的法學知識的溪流——羅馬法。
一、羅馬法復興以前歐洲的法律發(fā)展概況
隨著西羅馬的滅亡,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羅馬法在歐洲大陸的影響開始減弱,但是由于羅馬法是歐洲大陸最完備的法律,依然是歐洲大陸具有影響力的三種法律之一,并對其他法律的形成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教會法與羅馬私法的發(fā)展
作為一部正在形成的法律,教會法在發(fā)展過程中深受羅馬法的影響。在法律適用方面,羅馬法作為一部歐洲大陸較為完整的法律,成為重要的補充法源。不論是教會法學家還是羅馬法學家,都對羅馬法中已經出現(xiàn)的法律概念進行界定, “社團、法人”的概念被教會法做了更為深刻與全面的論述,在此基礎上,還發(fā)展出了“基金”和“社團”兩個概念。在婚姻法中,自由意志的提出,對近代婚姻法乃至于契約法都有深遠影響。當然,對誠信概念的界定,教會法結合了基督教的教義,對誠信的概念進行了補充,使其有了濃厚的宗教色彩。在遺囑繼承方面,教會法確立了一種確定遺囑有效以及解釋和執(zhí)行遺囑的規(guī)則體系,這使遺囑繼承脫離了羅馬法原有的繼承模式,變得更加合理和實用。契約法中教會法最大的貢獻在于公平交易與意思表示,而這兩個民法重要的原則經由西班牙新經院法學引入近代西歐的私法之中。在教會法和羅馬法相互影響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羅馬私法中重要的法律原則和規(guī)則被繼承和豐富,一直影響著歐洲的私法。
(二)日耳曼法與羅馬私法的發(fā)展
公元475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征服。歐洲大陸開始進入中世紀歷程。在法律上遠遠落后于羅馬的日耳曼人,法律上選擇使用屬人主義原則,形成了羅馬人適用羅馬法,日耳曼各部落適用其本身的習慣法的格局。日耳曼人堅持團體主義精神,認為應當以個人的身份與地位來決定人們之間的法律關系,以團體意志牽制個人自由意志。概括來說就是日耳曼法為集團的法律。這種意識造成了深刻的不平等,但是這種元素進入羅馬法之后,豐富了羅馬私法的內涵。在物權法領域,所有權和共有權原則的發(fā)展,就是兩種元素結合的產物。
二、羅馬法的復興對歐洲的影響
(一)羅馬法復興時期羅馬私法的發(fā)展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是羅馬法、教會法和日耳曼法三者相互影響的時期。經過漫長的發(fā)展,三者相互融合,為羅馬法的復興鋪平了道路。11世紀后半葉,波倫亞法學院的產生,羅馬法開始復興。對于羅馬法的復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第二個階段只是停留在對文字的研究中。但是羅馬法依然影響到了歐洲大陸。到14世紀以后,有相當數(shù)量的羅馬法的概念和規(guī)范融入教會法,教會司法機構將羅馬法的概念和規(guī)范傳播到了歐洲的各個角落。最重要的一個時期是人文主義法學時期。它主要是從羅馬法進行研究,包括研究羅馬法的內在軌跡來把握其內涵。這一時期也是歐洲大陸思想最為活躍的一個時期。文藝復興的興起,宗教改革的進行,為羅馬法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同時,城市共和國的繁榮,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使商業(yè)貿易、城市、貨幣經濟(包括銀行業(yè))出現(xiàn)了強勢的增長。 大學成為這個時期以至于未來歐洲知識傳播與創(chuàng)造的最重要場所。法學的發(fā)展也得益于此。人文主義者對人的發(fā)現(xiàn)、人性的挖掘與人的精神自由等方面的研究加速了世俗主義的進程,同時也給羅馬私法的發(fā)展提供了土壤。 在“復原”的歷史主義與哲學方法的引導下,這一時期的法學家從概念、原則、制度等方面對羅馬法文本進行研究,清理了之前法學家對羅馬法的錯誤注釋。人文主義法學學者還將目光轉向地方法的研究。羅馬法的發(fā)展,尤其是在私法領域的發(fā)展,為歐洲各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提供了前提。
(二)近代以來羅馬私法對歐洲的影響
羅馬私法對歐洲的影響遍及歐洲大陸,對法國和德國的影響最為深刻。
1.法國對羅馬私法的繼受:羅馬法在法國的發(fā)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按照對羅馬法繼受程度的深淺情況,以羅亞爾河為界,將法國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北方以習慣法為主,南方以羅馬法或成文法為主。
(1)法國南部對羅馬法的繼受。法國南部與意大利接壤,受羅馬法的影響較早。早在12世紀,就出現(xiàn)了法律著作《民法大全簡編》。該著作針對羅馬法教學提出了簡明扼要的學術性概括,充滿了注釋法學家的理念。顯而易見,羅馬法在法國南部的傳播,以羅馬法知識的傳播為主,在意大利起到主要作用的是波倫亞法學院,在法國南部亦有一些有影響力的學院,如蒙彼利埃法學院。受羅馬法影響最大的當屬《博韋的習俗與慣例》這部法律,雖然該著作只是對博韋地區(qū)的習慣法進行分析,但是卻巧妙地把羅馬法、教會法植入了習慣法之中。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法國南部對羅馬法的繼受并非是全盤的吸收,這主要歸因于“羅馬帝國觀念”在法國受到王權的排斥,以及后來以巴黎高等法院為代表的中央王室法院司法權的加強。
(2)法國北部對羅馬法的繼受。14 世紀之后,王室立法削減了習慣法,并通過立法把羅馬法混入習慣法。由于習慣法的起源和調整的范圍有限,因此,在債法、合同法等領域羅馬法規(guī)則與理論就有了直接適用的機會。這直接影響了法國法學家的思想。源于羅馬法的概念、方法與觀點不斷滲透著法國法學家的思維,而這種滲透至少在16世紀之前就已經開始了。1219 年羅馬教皇禁止巴黎大學開設羅馬法的教程,即使是這樣,法國北部依然深受羅馬法的影響。在深諳羅馬法的法國人文主義法學家居亞斯為代表的影響下,羅馬法在法國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這與自然法、啟蒙運動所倡導的理性精神有直接關系,與羅馬法中的市民社會相契合。
羅馬法和習慣法并沒有完全的融合,直到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在強烈的政治沖擊下,法國社會的各個方面被重新塑造,這為《法國民法典》的產生提供了保障。拿破侖曾經驕傲得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光榮并不在于贏得四十次戰(zhàn)役的勝利,滑鐵盧一役便使所有這些勝利黯淡無光。但是,我的民法典卻不會被忘記,它將永世長存?!?/p>
2.德國對羅馬私法的繼受:
(1)背景。與法國的繼受不同,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是全盤的。這與當時德國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聯(lián)。德國在中世紀時期一直被稱為德意志地區(qū),又叫神圣羅馬帝國。雖說它是帝國,但實為一個松散的邦國林立的帝國,而非法國擁有強大的王權政府。直到中世紀晚期,德意志幾乎不存在統(tǒng)一的立法與司法。存在于人與人之間且發(fā)揮作用的是習慣法,也就是相沿已久的社會風俗。大學興起之后,德意志諸領地上也設立了許多大學,著名的有布拉格大學、維也納大學、海德堡大學等。這些大學承擔了羅馬法傳播的重任,羅馬法在德意志地區(qū)開始迅速傳播。文藝復興的發(fā)展,人文主義在德意志地區(qū)開始生根發(fā)芽。13世紀之后在德意志地區(qū)的經濟也活躍起來,商業(yè)貿易的繁榮和農牧業(yè)的復蘇是德意志繼受羅馬法的經濟基礎。
(2)羅馬私法對德國的影響。從私法領域來看,德國在繼受羅馬法過程中,影響最小的是人法與親屬法,而受影響最大、繼受的最全面的則是債法,尤其債務法包括動產法律制度。
在夫妻財產方面,羅馬法的父權制未被繼受,但是遺囑形式、親屬的繼承順序得以繼受。在財產所有權領域,盡管與德國固有法有明顯沖突,但最終羅馬法的嚴格、絕對財產權概念得以繼受。在債法和動產領域,契約與準契約、侵權與準侵權得以繼受,動產所有權之取得、時效取得、原始取得與傳來取得,包括所有權利轉讓等具體私法制度也為羅馬法本來的規(guī)則。
總之,經由中世紀羅馬法植入至15世紀,德國在學習、繼受羅馬法上,不論從私法體系、民法理論還是具體私法制度上,對羅馬法進行了整體性繼受。
三、從羅馬法的繼受過程看當代中國法律史的發(fā)展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悠久的歷史,也有自己獨特的法律觀念和思想。中華法系在世界范圍內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到了近代,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中華法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中國大地上存在了幾千年的中華法系被攔腰截斷,迅速解體。這不失為中華民族的悲哀。但回眸去想,中華法系為何如此不堪一擊。有學者認為是中國帝制時期積累的社會問題所致。在這里姑且不論是對還是錯,但要認清一個事實:中國當代法學的發(fā)展舉步維艱,困難重重。這就是許多中國優(yōu)秀的法學家,如鄧正來、梁治平所說——中國法學應當往何處去。
從歐洲大陸對羅馬法的繼受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習慣法的影子。歐洲法學在繼受羅馬法的同時,也在維持本國傳統(tǒng)所固有的文化習慣和民族精神。他們突破了羅馬法,對本國法律進行了創(chuàng)新,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而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后,被迫打開國門到現(xiàn)在,法學發(fā)展經歷了一百多年曲折的發(fā)展。時至今日,中國法學的學術研究依舊唯西方馬首是瞻,亦步亦趨,用“東施效顰”這個成語來形容,最稱貼切。就連對中國法律史的研究也戴上了西方法學的帽子,這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因為中國傳統(tǒng)的法律,與西方的法學完全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極端。如果將西方法學的研究方法以及概念強加在傳統(tǒng)法學的研究中,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貽笑大方的錯誤,歪曲了中國古人的智慧。如何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法學進行研究,已經成為當代法律史學者必須研究的問題。為此,筆者認為:中國法律史學除了在扎實了解法的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對法律現(xiàn)象進行理論的抽象、因果闡釋并確立以此為基礎的價值判斷外, 還應提倡以法學基本原理與現(xiàn)代法學問題意識為引導,使用歷史學的方法,將一些問題盡可能的還原回真實的社會背景中進行研究,應該會有新的成果。
四、結語
當代中國應當如何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吸收國外先進的法律原則和規(guī)則,應當怎樣將西方先進的法律制度與中國的具體國情更好的融合,這對于當代的法律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通過對羅馬法在歐洲繼受的整個過程的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很重要的落腳點就是立足本國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筆者認為,中國在引進西方先進法律制度的同時,必須要考察中國的具體環(huán)境,這樣中國的法治建設才能一帆風順。
注釋:
何勤華.西方法學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5.
[美]馬格利特·L·金著.李平譯.歐洲文藝復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5.
[美]斯科特·戈登著.應奇,等譯.控制國家——西方實證的歷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125.
[日]滋賀秀三,等著.王亞新、梁治平編.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