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雙版納傣族園潑水演員的類閾限體驗研究

2016-05-14 11:07孫九霞李毓
旅游學(xué)刊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西雙版納

孫九霞 李毓

[摘要]閾限體驗是旅游體驗研究的重要話題,旅游場域中員工的類閾限體驗并未像旅游者般受重視。文章以西雙版納傣族園“天天潑水節(jié)”為個案,從人類學(xué)閾限理論視角,運用深度訪談和非參與觀察方法,深入剖析潑水演員日常生活和類閾限體驗的關(guān)系、類閾限體驗的特征及其動因。研究發(fā)現(xiàn):潑水演員的類閾限體驗可以理解為離開日常生活村落,在旅游空間從事潑水工作中的體驗。潑水工作相對于演員的日常休閑生活來說是乏味的,但與日常工作中繁雜的農(nóng)活相比又充滿了愉悅和精神意義,對其日常生活產(chǎn)生積極影響。潑水演員的類閾限體驗表現(xiàn)為對工作規(guī)范及紀(jì)律模糊化,感到“快樂”“舒服”“興奮”和“自由”;樂而忘憂,短暫沉浸于愉悅的潑水氛圍中;和游客共同體驗潑水樂趣,遵守潑水規(guī)則,處于和諧交融的共睦態(tài)狀態(tài)。演員的類閾限體驗使得潑水工作具有休閑的性質(zhì),是演員日常生活的延展,其性質(zhì)是促成演員類閾限體驗的主要因素。

[關(guān)鍵詞]類閾限體驗;潑水演員;傣族園;西雙版納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16)05-0072-09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05.013

引言

人們的生活世界是與人相聯(lián)系的一切活動現(xiàn)象的總和。從游客體驗的視角看,“生活世界可以劃分為日常生活世界和旅游世界,兩者共同組成一個時空連續(xù)體”[1]。當(dāng)人們試圖逃離日常生活世界中工作、生活的枯燥乏味時,旅游成為人們調(diào)劑生活的方式之一。現(xiàn)代旅游業(yè)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視覺、聽覺、味覺、動覺等多種感官體驗。對于游客而言,旅游體驗中的異質(zhì)性和獨特性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一定恢復(fù)和補償?shù)淖饔?,賦予生活意義。以西雙版納傣族園為例,天天潑水節(jié)作為傣族園景區(qū)的特色旅游活動,打破了年度潑水節(jié)的時間限制,以其獨特的傣族文化為依托,滿足游客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融入性的旅游體驗,釋放與宣泄日常生活中的煩惱與壓力。與游客不同,潑水演員是為游客體驗服務(wù)的工作群體,旅游滲透到她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往學(xué)界對旅游員工的研究主要關(guān)注員工的忠誠度和滿意度[2],薪酬績效[3],近期研究開始關(guān)注員工的心理和行為[4],角色認(rèn)同與管理[5]等,而對旅游情景中員工體驗關(guān)注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員工在工作中的體驗通常被認(rèn)為是機械而統(tǒng)一的服務(wù)、無創(chuàng)造力及能動性、缺乏樂趣的,具有Ritzer所提到的“麥當(dāng)勞化”[6]的特征。然而,傣族園潑水演員都是傣族人,每天通過潑水展現(xiàn)自身民族的文化,她們所從事的潑水工作并不是完全麥當(dāng)勞化的,雖然工作中奉行統(tǒng)一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服務(wù)規(guī)范,但是演員們在主觀能動性的支配下仍然能感受到工作所賦予的樂趣。從日常生活世界和旅游世界的具體層面看,對比潑水演員在家的工作、生活與旅游場域中從事的潑水工作,潑水工作相對于她們的日常休閑生活來說顯然是乏味的。但是與平時在家從事的割膠等農(nóng)活相比,在潑水工作中演員與游客一起潑水娛樂,令她們感到興奮和快樂,使得潑水工作具有一定的休閑和娛樂性質(zhì)。這一現(xiàn)象可以用人類學(xué)家Turner所提出的“類閾限”概念進行詮釋。旅游研究中的閾限體驗研究主要聚焦于游客層面,旅游員工的類閾限體驗未受到足夠的關(guān)注,且缺少微觀案例的實證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剖析傣族園潑水演員的日常生活和類閾限體驗的關(guān)系、類閾限體驗的特征及其動因,以期為人類學(xué)閾限理論提供本土實踐的知識與經(jīng)驗。

1相關(guān)研究回顧

1.1理論基礎(chǔ)

人類學(xué)“閾限”(liminal)概念最初引介于法國民俗學(xué)家Gennep的《過渡禮儀》(1909)一書。Gennep最早關(guān)注到小規(guī)模社會中儀式過渡的重要性,在傳統(tǒng)功能主義思潮影響下,以生物學(xué)中的有機體類比研究對象,提出著名的“過渡禮儀模式”三段論,即“分離-邊緣-聚合”。第一階段與日常生活中各種事物分離。例如,成人禮中,當(dāng)事人先前的少年身份被剝離。第二階段進入過渡的邊緣時期,即閾限階段。如當(dāng)事人進入成年禮儀式。第三階段重新進入日常生活的世界[7]。如當(dāng)事人經(jīng)過成年禮之后成年人的身份重新進入社會。按照Gennep的界定,人類社會形形色色的儀式中有這樣一個普遍的類型,幫助個人和群體在心理、文化和社會關(guān)系上從一種狀態(tài)過渡到另一種狀態(tài),并且其中的過渡是一個多階段的過程[8]。

此后,Turner批判并繼承Gennep的思想,反對他基于有機體類比的、較為單一和刻板的看待社會的方式,強調(diào)儀式的過渡性質(zhì)以及社會關(guān)系的動態(tài)性。他將研究重心放在儀式的閾限階段,指出閾限是“從正常狀態(tài)下的社會行為模式之中分離出來的一段時間與空間[7]”?!伴撓逘顟B(tài)”(liminal state)指的是兩種事物或狀態(tài)之間更替或交換進程中的過渡狀態(tài)。例如,大學(xué)畢業(yè)生的畢業(yè)典禮或畢業(yè)旅行就是一種從學(xué)生到公司職員的過渡狀態(tài)。顯然,處于閾限狀態(tài)中的人們獲得了兩種不同的過渡狀態(tài):一是他們的心態(tài)與正常狀態(tài)發(fā)生的變化,即存在狀態(tài);二是人們以一種象征的方式來挑戰(zhàn)現(xiàn)存社會結(jié)構(gòu)、社會規(guī)范或社會角色,即象征狀態(tài)[9-10]。

Turner認(rèn)為閾限和共睦態(tài)(communitas)或交融的概念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共睦態(tài)更多的可能產(chǎn)生于閾限活動中,指的是與結(jié)構(gòu)相對的概念(既反結(jié)構(gòu)的)。所謂結(jié)構(gòu)是指由人們的政治、經(jīng)濟、法律位置所構(gòu)成的等級身份系統(tǒng),而共睦態(tài)指的是人們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剝離了這種等級身份、從而進入一種平等關(guān)系的狀態(tài)。共睦態(tài)具有自發(fā)性、即時性、具體性的特點,這些特點與社會結(jié)構(gòu)所具有的受社會規(guī)范所轄制、制度化、抽象化的特點相對立[9]。在旅游情景中,旅游者尋求補償、逆轉(zhuǎn)的期待與行為最終“制造”出一種旅游體驗,類似于“共睦態(tài)”體驗。此外,“共睦態(tài)”涉及和包含心理學(xué)中所說“暢爽”(flow)的成分,即具有行為和意識融合,高度關(guān)注某個刺激領(lǐng)域,隨心所欲、游刃有余地控制自己行為與周邊環(huán)境,明確自身狀態(tài)和目的等特性。然而,“共睦態(tài)”里的“暢爽”情緒經(jīng)常是不期而生的,沒有那種隨心所欲的心態(tài)[11]。

隨著社會變遷,Turner更多關(guān)注現(xiàn)代消費社會中的過渡儀式,進一步發(fā)展和提出“類閾限”(liminiod)的概念。他認(rèn)為,類閾限指的是與閾限或通過儀式的過渡階段相關(guān)的活動或體驗。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類閾限是指日常生活意外或邊緣的狀況。閾限和類閾限的共同點是過渡、同質(zhì),平等、無地位差別,匿名,統(tǒng)一服裝,性克制(或開放),共睦態(tài)。閾限和類閾限體驗的差異在于:前者是集體參與的義務(wù)性(強制性)的過渡儀式,強調(diào)機械(無意識)的團結(jié),具有集體性和集體意義;后者是打破日常,娛樂的體驗,是自愿、可選擇的,并不包含個人危機或地位變化,強調(diào)的是個體參與社會中的休閑活動,具有特殊象征性[12]。

1.2旅游中的閾限和類閾限體驗研究

人類學(xué)閾限理論為更深入地探究旅游中個人或群體經(jīng)歷和體驗提供了更加微觀和過程性的視角。早期研究以理論引介為主,對其適用性展開論證。例如,Graburn最先將閾限概念引入旅游研究中,他認(rèn)為從時間和空間上看,旅游都滿足Gennep所提出的儀式“三段論”結(jié)構(gòu)。即旅游前的快樂期待,旅游中神圣的閾限體驗,旅游后或憂或喜的結(jié)果,每一階段都處于不同時空中,每一階段的旅游者都發(fā)生著或多或少的新變化,正是旅游所具有的儀式結(jié)構(gòu)[13]。Graburn的貢獻(xiàn)在于對旅游作為儀式這一觀點的深刻解讀,雖然他強調(diào)旅游中游客逆轉(zhuǎn)行為是雙向、有限的,游客在任何時候只是改變少許行為參數(shù)而保留大量日常儲備,但是他更多的關(guān)注旅游和原先生活的差異性,對旅游中游客保持的日常生活方式、日常和旅游生活中的相同和連續(xù)性的解釋不足受到諸多學(xué)者的質(zhì)疑[14]。

Wagner從類閾限的視角指出瑞典度假者在岡比亞的體驗是一種“失范感”,將自己從緊張的日常中解放[15]。Lett也從玩和類閾限的視角,對加勒比海租游艇旅游現(xiàn)象進行探討,并對閾限和類閾限的概念進行了詳細(xì)的界定和梳理,指出游客行為中日常規(guī)則的暫停特點被強化,表現(xiàn)出無防備的開發(fā)、尋求友誼、無節(jié)制的性行為等過渡階段特點[12]。此外,其他學(xué)者的研究直接借用了Turner閾限理論中過渡和共睦態(tài)的反結(jié)構(gòu)特點等學(xué)術(shù)思想,通常將旅游情景中的閾限體驗理解為一種復(fù)蘇的體驗,即游客離開日常生活的家去差異化、非凡的異地環(huán)境中體會到的身心的復(fù)蘇體驗。主要基于以下兩種理論視角:

一是從旅游是“逆轉(zhuǎn)儀式”的視角,閾限作為日常生活限制的逆轉(zhuǎn),強調(diào)個人或群體在旅游過程中的異質(zhì)化體驗所帶來的精神狀態(tài)轉(zhuǎn)變。研究對象主要聚焦于游客,探討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不同游客群體的閾限或類閾限體驗特征。例如,Cohen等指出,長途旅游為年輕長途旅行者提供了逃脫日常生活中大學(xué)畢業(yè)前程未卜、工作不滿、成人責(zé)任等現(xiàn)實問題和個人成長的路徑,在旅程中找到“生活的連接”[16]。Griffith以巴西薩爾瓦多火車上卡潑衛(wèi)勒舞群體為研究對象,探討學(xué)徒朝圣中的個人轉(zhuǎn)變路徑,包括將朝圣作為終極體驗,繼續(xù)生活、充實工作、開始一項新愛好,或是重新致力于藝術(shù),在同行中獲得更高地位[17]。馬凌指出,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jié)的游客閾限體驗表現(xiàn)為集體性的狂歡儀式、釋放與宣泄日常生活中的煩惱與壓力、超越與顛倒日常行為規(guī)范、角色的自我更新以及在活動中游客關(guān)系進入平等、真實和自然的交融狀態(tài)[10]。也有一些學(xué)者在旅游和性的話題研究中注意到旅游從業(yè)人員的閾限體驗,例如,Ryan通過對性工作者和脫衣舞的研究指出,賣淫也是一種閾限行為,性工作者的工作和旅游從業(yè)者一樣是滿足游客逃避、放松,實現(xiàn)幻想和家庭和睦的需求[18-19]。

二是從“日常和非日常生活互動”的視角。該視角批判Graburn“旅游儀式論”中旅游是“逆轉(zhuǎn)儀式”的觀點過于簡單化,缺乏對日常生活中社會和文化維度的關(guān)注,更加強調(diào)閾限體驗中日常和非日常的互動關(guān)系[20]。例如,Richards和Wilson在背包客旅游研究中指出旅游實踐通常是“家+體驗”[21]。Huong等進一步研究亞洲背包客的閾限體驗是逃避家和與家有強烈聯(lián)系的協(xié)商[22]。Lengkeek認(rèn)為旅游的意義并不是首先來源于本地,而是來自游客所在地的解釋。他者的真實并不一定要直接與同質(zhì)對峙,反而是從同質(zhì)的參考結(jié)構(gòu)中建構(gòu)出來[23]。

此外,尤其值得關(guān)注的是Tucker的觀點。她認(rèn)為相對于受較多限制的日常村落而言,旅游環(huán)境象征自由地帶,對于工作在那里的當(dāng)?shù)厝藖碚f是一個閾限區(qū)域。在旅游環(huán)境中當(dāng)?shù)芈糜螁T工其實也和游客一樣體驗到日常生活終止的閾限狀態(tài)[24]。這一觀點拓展了旅游中閾限體驗的研究對象,但是旅游員工的閾限體驗究竟是怎樣的?并沒有充分的解釋,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上述兩種研究路徑以游客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旅游過程中游客的閾限體驗,但是對于本地旅游員工來說并非完全適用,根本原因在于旅游融入本地員工的日常生活中,員工的閾限體驗并不符合儀式三段論的邏輯,本地員工的閾限體驗不同于游客離開日常生活的家去差異化、非凡的異地環(huán)境中所感受到的身心復(fù)蘇的體驗,而是旅游工作本身所賦予的休閑和精神意義,強調(diào)閾限過程中暫時的、空間的和固定的閾限環(huán)境所帶來的反結(jié)構(gòu)狀態(tài),符合特Turner提出的類閾限體驗特征。

因此,本文以西雙版納傣族園天天潑水節(jié)儀式活動為個案,以潑水演員為研究對象,基于特納的類閾限概念視角,對潑水環(huán)境、演員情況、潑水節(jié)活動內(nèi)容進行概括介紹,對潑水演員類閾限體驗的表征、類閾限體驗特征及其動因展開分析,最后得出本文的基本結(jié)論和進一步研究方向。

2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基于筆者2004年以來對傣族園的多次田野調(diào)查,并于2014年7月8日—22日集中調(diào)研天天潑水節(jié)活動,主要采用非參與觀察、深入訪談法收集資料和信息。

調(diào)研過程中,以非參與觀察法,對潑水廣場環(huán)境、潑水演員的休息區(qū)域進行實地考察,拍攝照片記錄場景。通過田野筆記詳細(xì)記錄潑水演員的工作和休息情景、環(huán)境氛圍、空間活動,其在潑水活動過程中的面部表情、動作舉止、行為表現(xiàn)、衣著服飾以及休息時間的言行等。期間,選取關(guān)鍵報道人進行訪談,主要采用半結(jié)構(gòu)化的方式,預(yù)先設(shè)置好標(biāo)準(zhǔn)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再根據(jù)訪談對象的反饋追蹤提問,還通過電話與訪談對象保持聯(lián)系,以防出現(xiàn)材料不足或缺漏問題。調(diào)研中被訪談?wù)吖灿?1人(詳見表1),主要訪談民俗潑水部經(jīng)理1人,潑水部領(lǐng)班2人,潑水演員14人,游客3人,景區(qū)導(dǎo)游1人①。

在傣族園民族事務(wù)部經(jīng)理引介下,首先對民俗潑水部經(jīng)理進行了細(xì)致訪談,主要了解潑水部演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來源地、工作年限、薪資待遇等),演員工作職責(z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潑水演員工作的看法等。在大致了解潑水演員基本情況后,通過潑水部經(jīng)理介紹,對兩名潑水演員領(lǐng)班進行訪談。事后,其中一名領(lǐng)班帶筆者來到潑水演員的員工宿舍參觀并隨機訪談。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演員喜歡在潑水廣場周圍的草坪邊自由活動,由此對她們的訪談主要在員工宿舍、潑水廣場周邊的公共區(qū)域展開,訪談內(nèi)容包括:潑水演員的日常生活規(guī)律,對潑水工作的看法,潑水工作中的心情和感受,潑水工作對她們生活的影響等。此外,通過對景區(qū)導(dǎo)游訪談了解他們對潑水演員工作的看法,對游客訪談了解他們在觀看和參與潑水狂歡活動中的感受和想法。最后,進一步搜集和補充潑水演員的基本資料和潑水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等相關(guān)文本資料。

3案例介紹

3.1潑水環(huán)境和演員情況

傣族園位于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罕鎮(zhèn),是一座集中展示傣族宗教、歷史、文化、習(xí)俗、建筑、服飾、飲食,集自然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qū),由曼將、曼春滿、曼乍、曼聽、曼嘎5個傣族自然村寨組成,居住343戶傣族人家,共計1686人[25]。傣族園主要旅游活動包括:天天潑水節(jié)、歌舞表演、傣族民居參觀、傣家樂體驗、民間工藝展示、傣家婚禮習(xí)俗參觀、季節(jié)性民族節(jié)日展示、賧佛活動等[26]?!疤焯鞚娝?jié)”儀式活動(簡稱“潑水活動”)是傣族園獨具特色的旅游活動之一。該活動的本質(zhì)是將傣族傳統(tǒng)潑水節(jié)的豐富內(nèi)涵以文化符號的形式嫁接到旅游活動中,滿足游客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融入性的旅游體驗,而不受傳統(tǒng)節(jié)日固定時間舉行的限制。潑水活動每天下午在潑水廣場舉行。潑水廣場水池中央的雕像以《王子出征》為題材,講述傣家王子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騎著大象出征,虔誠的和尚、傣家人民為他祈禱祝福,小卜哨們(傣族少女)潑灑清水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歸來的故事①。環(huán)繞著雕塑的圓形水池和環(huán)形廣場是游客參與潑水的主要活動區(qū)域,周邊建設(shè)游客觀景樓,并提供冷飲、鮮榨果汁、服飾、水盆租賃、攝影等服務(wù)項目。

傣族園景區(qū)設(shè)有民俗潑水部專門負(fù)責(zé)潑水活動。該部門現(xiàn)有員工95人,其中潑水演員56人,都是女性,年齡在18~55歲,文化程度從小學(xué)到初中不等。傣族園村民的工作機會和選擇性相對周邊未發(fā)展旅游的村寨居民來說更多,村民的旅游收入來源包括經(jīng)營傣家樂、賣水果、擺燒烤攤、賣服裝、賣其他工藝品、到公司工作、土地出租等多元化形式[26]。90%的潑水演員來自周邊的曼濃岱、曼塘、曼達(dá)、曼賀科、曼累訥、曼養(yǎng)罕、曼景匡、曼貢、曼邁等村寨。其中,30~45歲年齡段的演員較多,占85%以上,她們也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由于一些外地老板以每月3700元/畝的價格大量租用村民的田地種植芭蕉,土地租出后她們?nèi)粘8鲿r間大幅減少,空閑時間相對增加①。據(jù)潑水部經(jīng)理AZ介紹,“潑水工作特殊,待遇也不是很高,1000元左右。好在只是下午兩場,早上不要求她們來。她們只是在早上割割膠,做完自己的家務(wù)活以后,利用自己的休閑時間來潑一下,以增加一些收入。在6年以前是早上下午都潑水,自從我來管理以后就換了一個管理模式。因為招人太難了,大家都不愿意整天耗在這里,這么累,報酬也給不到那么多。改變以后人員要穩(wěn)定很多?!睗娝ぷ鲿r間是每天下午14:00和16:00兩場,每場30分鐘。潑水演員的工作職責(zé)是根據(jù)活動主持人的引導(dǎo)組織游客潑水。

3.2“天天潑水節(jié)”活動內(nèi)容

潑水節(jié)的傣語是“楞賀尚比邁”,因傣歷新年在六月(陽歷四月中旬),又稱做“六月新年”或“六月節(jié)”,是傣族每年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據(jù)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dān)水一挑,為佛洗塵??,浴佛之后,民眾更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事”②。傣族園“天天潑水節(jié)”活動以潑水節(jié)文化為依托,通過儀式的形式呈現(xiàn),分為“介紹潑水節(jié)來歷和民俗表演”“祭水儀式”“潑灑許愿水”“大象隊孔雀隊水花大比拼”“孔雀開屏”“自由潑水”等6個環(huán)節(jié):

第1環(huán)節(jié)包括介紹潑水節(jié)來歷、祝福語和傣族民俗表演等。首先,男女主持人乘著大象入場向游客介紹潑水節(jié)的來歷以及傣族歡呼口號“水,水,水”,與游客進行互動;其次,伴隨著悠揚的傣族音樂,潑水演員陸續(xù)入場,主持邀請游客加入潑水隊伍,并“祝愿傣家人的吉祥之水,為游客洗去一身的疲憊,帶來幸福安康”;再次,傣族民間藝人向觀眾展示傣族人面像神、孔雀舞、傣家木偶戀人、傣家的刀舞、拳舞。

第2環(huán)節(jié)是祭水儀式,由傣家村寨德高望重的“頭人”誦經(jīng)祈福,演員和游客雙手合十,接受祝福。隨后,潑水演員打一盆“吉祥水”環(huán)繞廣場向游客輕輕地點灑,并邀請游客進入水池。

第3環(huán)節(jié)是“許愿水”,主持人邀請游客走進水池,打上滿滿的一盆“許愿水”與傣家人一起潑水,潑向天空?!霸S一個愿望,誰的水花最高,誰的愿望就最早實現(xiàn)。”

第4環(huán)節(jié)是“大象隊孔雀隊水花大比拼”,由潑水演員帶領(lǐng)游客分成2隊,左邊是大象隊,右邊是孔雀隊,分別以雕塑為中心,進行潑水比賽。

第5環(huán)節(jié)是“孔雀開屏”,由在場的演員和游客一起向天空潑灑19盆水,寓意“幸福長長久久,友誼地久天長”。

最后環(huán)節(jié)為自由潑水時間,潑水演員和游客互動,“你喜歡誰就潑誰,想祝福誰就向她潑水祝福,盡情地享受水花帶給你的快樂吧!”③

4潑水演員的類閾限體驗

4.1潑水演員類閾限體驗的表征分析

潑水演員的類閾限體驗可以理解為她們離開日常生活的村落到傣族園景區(qū)從事潑水工作過程中,從自身社會的日常結(jié)構(gòu)壓力和勞累中解脫出來所獲得的暫時性、共睦態(tài)的個人體驗。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3個方面:

4.1.1怡然自樂:工作規(guī)范與紀(jì)律的模糊化

潑水過程中演員們需要遵守工作規(guī)章制度??墒牵谝恍娝h(huán)節(jié)中工作紀(jì)律和規(guī)范變得模糊,演員們時常處于一種“既不是游客也不是演員”的模糊身份狀態(tài)。

潑水工作中,潑水部經(jīng)理AZ經(jīng)常在日常例會上給演員灌輸這樣的思想:“有的客人可能一輩子就來一次,但也有客人可能會來10次,甚至20次,但是這種客人必定少,所以每一場潑水,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潑水演員)一定都要精神飽滿,狀態(tài)要好?!薄拔覀兡軌虼碚麄€西雙版納的傣族來體現(xiàn)我們少數(shù)民族的潑水文化,那么多照相機攝像機都記錄著你們,你們就是明星?!惫ぷ鳡顟B(tài)上的要求和鼓勵促使演員們更好的融入潑水氛圍之中。曼乍村的MWZ自2000年1月開始從事潑水工作,現(xiàn)任潑水部領(lǐng)班,主要工作是記錄考勤和監(jiān)督演員的工作紀(jì)律。當(dāng)問及演員在潑水工作中的表現(xiàn)時,她指出,“剛開始的時候是有一種職責(zé),記得我要怎么樣,但是后面和游客一起玩,就融入進去了,你潑我,我潑你的,很好玩的?!苯?jīng)理AZ也認(rèn)為“和游客一起玩,一起潑水,她們樂在其中?!睗娝I(lǐng)班YWJ也有切身感受,“自由潑水的時候最興奮,因為那個時候也沒有什么紀(jì)律了,就隨便潑了,你喜歡誰就潑誰,那一分鐘最舒服最自由。”潑水演員YYH也指出,“自由潑水的時候和游客一起潑,感覺很壯觀,很開心,第19盆,孔雀開屏,那個時候最興奮?!币虼?,在“自由潑水”和向“高空潑19盆水”的環(huán)節(jié)演員們最容易感受到“快樂”、“舒服”、“興奮”和“自由”。

4.1.2樂而忘憂:短暫沉浸于愉悅的潑水氛圍

潑水時演員們在一些潑水環(huán)節(jié)中往往能夠短暫融入。這一方面使她們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煩惱,沉浸于愉悅的潑水氛圍中;另一方面也起到釋放壓力和精神放松的作用。來自曼濃岱、從事潑水工作2年的WGR告訴筆者:“回到家可能各自遇到不開心的事,但在這里就不一樣啦,在這里很輕松。在家里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來這里潑水都忘了。來到這里只要那個音樂一響起,我們一進場就有那種開心的感覺。所以說有憂愁的都沒有啦,想都沒有去想,呵呵,好玩。(指著另一位潑水演員)你看,像她一樣嘛,她每天都笑,她來這邊,心情很好。”來自同村寨的演員BX認(rèn)為,“以前我沒到這里潑水的時候,一年就那么一天,給我的感覺就是沒玩夠,就想這樣的潑水再來一天就好。來到這里后,這種感覺不一樣了,每天這個潑水節(ji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心里面好像都沒有了壓力?!庇捎跐娝畷r的投入和沉浸,演員們常常享受歡樂、忘記憂愁。

4.1.3和諧交融:共同遵守潑水規(guī)則、體驗潑水樂趣

在潑水活動中,演員和游客共同遵守潑水活動規(guī)則,體驗互動潑水的樂趣?!疤焯鞚娝?jié)”廣場管理制度禁止向老、弱、殘、孕婦、兒童、攝影記者和拍照游客潑水。來自曼賀科的演員MJX,從事潑水工作3年多,她告訴筆者:“客人有時候不知道規(guī)矩會往我們臉上潑,潑到眼睛里,挺難受的,我們教客人怎么潑,不要往臉上潑?!毖輪T們在潑水過程中會主動引導(dǎo)游客進行潑水。

在潑水活動中,無論游客還是演員都是匿名的,穿著統(tǒng)一的傣族服飾,共同感受潑水帶來的樂趣。來自勐臘龍谷村的潑水演員YW說:“有的客人會找我們一起,說我們一起潑那幾個(游客),就是一起比賽。我們就會團結(jié)起來和客人潑,有的客人看見我們就2個人,朝我們潑,旁邊的同事就會過來幫我們和他們對著潑,很開心的。”一位參與潑水的廣東游客WH告訴筆者,“潑水很好玩,我們不會潑就瞎來,那些穿著傣族服裝的員工她們很專業(yè),所以我們就跟著她們一起潑,一起比賽,很好玩?!痹跐娝^程中,游客和演員一起跳團結(jié)舞,按照主持人的指示潑水,共同感受潑水樂趣,體驗到潑水活動帶來的淋漓、暢爽的感受,處于和諧愉悅的狀態(tài)中,具有Turner所說的閾限階段“共睦態(tài)”的匿名化、平等、無地位差別等特征。

4.2潑水演員類閾限體驗的動因

潑水演員在潑水過程中的閾限體驗致使?jié)娝ぷ鲄^(qū)別于日常繁重的農(nóng)活,具有休閑的性質(zhì);潑水工作的特殊性質(zhì)和制度安排也促使演員在工作中獲得類閾限體驗,兩者互為因果關(guān)系。

4.2.1潑水工作是演員日常工作和休閑生活的延展

潑水演員的日常生活可以劃分為日常工作和休閑生活兩個層面。處于青年時期的她們成為家庭主要勞動力,從事的日常工作包括家務(wù)和割膠、耕作等農(nóng)活,再加上參加潑水工作。演員們通常每天早晨4:00~9:00和家人一起去橡膠林割膠,中午將膠水拿去鄰近的收購點銷售后回家做飯,利用下午的空余時間來公司潑水。潑水演員的日常休閑生活是除了睡眠和工作以外的相對輕松快樂的時光,包括看電視、搓麻將、聊天等休閑活動。

去傣族園從事潑水工作相對于她們的日常休閑生活來說顯然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她們更愿意承擔(dān)家庭經(jīng)濟義務(wù),與其在家里呆著無所事事,利用空閑時間去景區(qū)潑水,增加收入。一些有經(jīng)營意識的演員在潑水工作結(jié)束后,還會留在景區(qū)里租用攤位從事工藝品銷售,擴大收入來源,尋求更多的商業(yè)機會。

而且與日常家務(wù)和割膠、耕作等農(nóng)活相比,潑水工作又是相對輕松和愉悅的。她們將在家從事的休閑活動拓展到潑水工作的場域,在工作中處于娛樂、放松的休閑狀態(tài)。表現(xiàn)為:

其一,休閑娛樂,享受美食。根據(jù)實地觀察發(fā)現(xiàn),在兩場潑水活動中間1小時的休息時間,演員們會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從事編織漁網(wǎng)、繡花、縫制挎包等手工活動。也有演員聚在員工宿舍附近的綠地旁一起吃傣族園村民攤點上售賣給游客的米線、燒烤等食物。因為這些演員每天都會光顧攤點,成為了攤主的熟客,攤主會以比游客更為實惠的價格賣給她們,在食物分量上也較為充足。對在潑水休息時間聚在一起吃米線的3位90后潑水演員進行訪談時,她們說一般早上在家?guī)透改父钅z,下午去景區(qū)潑水,“我們都呆在家里沒事就過來潑水,傣族園這里好多好吃的。”(YJ)年輕的潑水演員對傣族園的美食表現(xiàn)出熱衷的態(tài)度。

其二,日常交往,拓展視野。與以往日常村落里的家庭關(guān)系和鄰里交往相比,來自不同村寨的演員工作時一起潑水,休息時聊侃家常,拓展了交往圈。游客也成為她們凝視和互動對象。來自曼邁的幾位演員一邊刺繡、編織漁網(wǎng),一邊和筆者閑聊道,“在家的時候沒有看見這么多人啊,什么都看不到。來這里,人多,游客也多,看見別人,高興多了。”(MYL)“我們來這里,看到很多民族,56個民族都看到了。”(MYK)潑水工作拓展了演員們的日常交往范圍和對象,在與同事的交往以及對游客的凝視和互動中開闊了視野,使得原本單調(diào)乏味的日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4.2.2潑水工作的獨特性是演員類閾限體驗產(chǎn)生的主要因素

潑水工作與其他旅游服務(wù)工作相比,時間較短,且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每天下午兩場潑水,每場30分鐘,加上中間的休息時間總共工作時間僅有2個小時。演員們可以在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利用下午的空閑時間來景區(qū)潑水。

潑水工作的職責(zé)是引導(dǎo)游客潑水,讓游客體驗傣族的潑水節(jié)文化。與其他旅游工作相比,較為簡單和輕松,具有休閑和娛樂的性質(zhì)。曼濃岱的WGR以前在菩提島度假酒店做過一年的服務(wù)生,由于工作壓力大而選擇辭職。2012年6月,她通過親戚介紹來傣族園從事潑水工作,據(jù)她回憶,“菩提島酒店那邊去的泰國人特別多,都要行泰國的禮儀。那邊給我們的壓力太大了,我們的文化程度不高,讓我們說英文,哪里說得準(zhǔn)嘛,都是用漢字來代替。工作了一年就沒去了,不如來這里的時間長。上這個班很輕松就過去了,沒有什么壓力。一個月時間很快就混過去了。好像沒有感覺到又要領(lǐng)工資了!”有過其他工作經(jīng)驗的員工尤其覺得潑水工作輕松。

潑水工作的管理制度較為人性化。由于潑水工作的特殊性,公司制定了潑水演員在生理期可以不入水池和每月休假5天的制度。在自愿不休假的情況下可以和扮演民間藝人的同事?lián)Q崗或者只是參與活動中不用入水池的環(huán)節(jié)。

此外,潑水廣場的工作環(huán)境與演員日常生活具有家庭倫理、村規(guī)民約、道德規(guī)范等多重規(guī)則束縛的村落空間相比,是一個相對自由的旅游場域[24]。在儀式化的潑水活動過程中,工作紀(jì)律在一些環(huán)節(jié)變得模糊,與游客的潑水互動促使演員們情不自禁地融入、沉浸于愉悅、歡快的氣氛中。潑水游客量越多,演員與游客的互動越多,更容易體會到類閾限的共睦態(tài)狀態(tài)。

5結(jié)論與討論

本研究從Turner儀式理論的視角,運用“類閾限”的概念對潑水演員在潑水工作中的體驗展開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jié)論:

潑水演員的日常生活可以劃分為日常工作和休閑生活兩部分。日常工作包括從事家務(wù)和割膠、耕作等農(nóng)活,以及在公司參加潑水工作。日常休閑生活是除了睡眠和工作以外的相對輕松快樂的時光,包括看電視、搓麻將、聊天等休閑活動。通過潑水工作與演員日常生活中的休閑和工作對比發(fā)現(xiàn):潑水工作相對于日常休閑生活顯然是枯燥、乏味的,但與日常家務(wù)和割膠、耕作等農(nóng)活相比,又是相對輕松和愉悅的。潑水演員在工作中感受到娛樂、放松的類閾限狀態(tài),使得潑水工作具有休閑和娛樂的性質(zhì)。

潑水演員的類閾限體驗可以理解為離開日常生活村落,在旅游空間從事潑水工作過程中的體驗。本文驗證了Tucker“本地旅游員工也同樣體驗到一種日常生活終止的閾限狀態(tài)[24]”的觀點。與游客離開日常生活的家去差異化、非凡的異地環(huán)境中感受到身心復(fù)蘇的體驗不同,潑水演員的類閾限體驗表現(xiàn)為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工作規(guī)范與紀(jì)律模糊化,感到“快樂”“舒服”“興奮”和“自由”;二是樂而忘憂、短暫沉浸于愉悅的潑水氛圍中;三是潑水演員和游客在潑水中共同體驗潑水樂趣,處于一種和諧交融的共睦態(tài)狀態(tài)。

潑水演員在潑水過程中的閾限體驗使?jié)娝ぷ鲄^(qū)別于日常繁重的農(nóng)活,具有休閑的性質(zhì);潑水工作的特殊性質(zhì)和制度安排也使演員在工作中獲得類閾限體驗,兩者是互為因果的關(guān)系。潑水工作是潑水演員日常生活的延展,潑水工作性質(zhì)是促成潑水演員類閾限體驗的主要因素。

潑水工作是一項重復(fù)操作性較強的工作,規(guī)范化入職培訓(xùn),統(tǒng)一著裝和舞蹈動作,共同的公司規(guī)則和制度、工作安全控制等特點,具有Ritzer在《社會的麥當(dāng)勞化》中所提到的可計算性、可控制性和可預(yù)測性的“麥當(dāng)勞化”特征[6]。然而,潑水工作的娛樂和休閑性質(zhì),又使得潑水演員在潑水過程中獲得了類閾限體驗的愉悅性和精神意義,對日常生活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此外,從Ritzer麥當(dāng)勞化理論延伸出的全球化“實在”與“虛無”理論上看[26],潑水演員具有“虛實并存”的特征。潑水演員作為“虛無”的人,體現(xiàn)在其工作中重復(fù)性和高度統(tǒng)一的服務(wù)特點;另一方面,潑水工作的特殊性又使得演員在工作中具有主觀能動性,從常規(guī)化工作秩序中解放出來,表現(xiàn)為“實在”的人,在潑水中感受到類閾限的共睦態(tài)體驗。因此,從民族節(jié)慶儀式表演的特殊性上看,民族旅游的“麥當(dāng)勞化”現(xiàn)象還需結(jié)合具體情景展開更深層次的探討。最后,本文探討了西雙版納傣族園潑水演員的類閾限體驗,彌補了現(xiàn)有旅游閾限體驗研究中微觀案例方面的不足。與其他旅游場域中的旅游員工類閾限體驗的對比研究,是未來進一步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xiàn)(References)

[1]Xie Yanjun. Study on the Tourism Experience: A Perspective of Phenomenology [M].Tianjing: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5: 18-27. [謝彥君.旅游體驗研究:一種現(xiàn)象學(xué)的視角[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 2005: 18-27. ]

[2]Tian Xizhou, Pu Yongjian. Commentary on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ies of employee loyalty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ourism enterprises [J]. Tourism Science, 2007, 21(2): 33-37. [田喜洲,蒲勇健.國內(nèi)外旅游企業(yè)員工滿意度與忠誠度研究述評[J].旅游科學(xué), 2007, 21(2): 33-37]

[3]Zhou Chunmei, Zhang Chengxin. Managerial power, executiveemployee pay gap and firm performance [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9): 101-111. [周春梅,張成心.管理層權(quán)力、高管-員工薪酬差距與旅游企業(yè)績效[J].旅游學(xué)刊, 2014, 29(9): 101-111. ]

[4]Xie Xuemei, Ma Yaofeng, Li Tianshun. A summary of overseas studies 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tourism staff: An analysis based on ATR and TM [J]. Tourism Forum, 2009, 2(5): 761-765.[謝雪梅,馬耀峰,李天順.境外旅游從業(yè)人員心理與行為研究綜述—基于《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的研究分析[J].旅游論壇, 2009, 2(5): 761-765. ]

[5]Wu Wenjia, Qian Junxi, Zhu Hong. Actors role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modification of ethnic festivals: A case study of Dai nationality garden in Xishuangbanna[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5): 55-64. [吳炆佳,錢俊希,朱竑.商品化民族節(jié)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認(rèn)同與管理——以西雙版納傣族園潑水節(jié)為例[J].旅游學(xué)刊, 2015, 30(5): 55-64. ]

[6]Ritzer G. 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 Revised New Century Edition[M]. London: Pine Forge Press, 2004: 31.

[7]Gennep V A. Huang Jianbo. The Rites of Passage [M]. Liu Bobing trans.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2: 3-14. [阿諾爾德·范熱內(nèi)普.過渡禮儀[M].黃劍波,柳博赟,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2012: 3-14. ]

[8]Gao Bingzhong. Two new year celebrations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as one rite of passage: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lation of new year and spring festival[J].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7, (1): 49-55. [高丙中.作為一個過渡禮儀的兩個慶典—對元旦與春節(jié)關(guān)系的表述[J].中國人民大學(xué)學(xué)報, 2007, (1): 49-55. ]

[9]Turner V.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M]. Huang Jianbo, Liu bobing trans.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6: 95-167. [維克多·特納.儀式過程:結(jié)構(gòu)與反結(jié)構(gòu)[M].黃劍波,柳博赟,譯.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 2006: 95-167. ]

[10]Ma Ling. The liminal experience in festival and events tourism: Daily world and tourism world[J].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2010, (11): 94-99. [馬凌.節(jié)慶旅游中的閾限體驗:日常世界與旅游世界[J].學(xué)術(shù)研究, 2010, (11): 94-99. ]

[11]Zhao Hongmei. A study on tourism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y in“Communitas”[J]. Thinking, 2008, 34(4): 44-48. [趙紅梅.也談“communitas”人類學(xué)視野下的一種旅游體驗[J].思想戰(zhàn)線, 2008, 34(4): 44-48. ]

[12]Lett J W. Luixc and liminoid aspects of charter yacht tourism in the caribbea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3, (10): 35-56.

[13]Zhao Hongmei.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ritual theory in tourism research—Comments on“Tourism as ritual: A general theory of tourism”by Nelson Graburn [J]. Tourism Tribune. 2007, 22(9): 70-74. [趙紅梅.論儀式理論在旅游研究中的應(yīng)用—兼評納爾什·格雷本教授的“旅游儀式論”[J].旅游學(xué)刊, 2007, 22(9): 70-74. ]

[14]Nash D. The ritualization of tourism: Comment on Graburn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4, (11): 503-522.

[15]Wagner U.‘Out of time and place: Mass tourism and charter trip[J]. Ethnos, 1977, 42(1/2): 38-52.

[16]Naomi R W, Peter B W. Travel as transition: Identity and pla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1): 200-218.

[17]Lauren M G. Appenticeship pilgrimage an alternative analytical len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 (41): 228-231.

[18]Ryan C, Kinder R. Sex, tourism and sex tourism: Fulfilling similar needs [J]. Tourism Management, 1996, 17(7): 507-518.

[19]Ryan C . Tourists and strippers: Liminal theater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1): 140-163.

[20]Lauring J. Creating the tourist product in the opposition between self-actualization and collective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charter tourism[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Tourism Research, 2013, 37(2): 217-236.

[21]Richards G, Wilson J. The Global Nomad: Backpacker Travel in Theory and Practice [M]. Clevedon: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004: 253-279.

[22]Huong T Bui, Wilkins H, Lee Young-Sook . Liminal experience of east Asian backpackers [J]. Tourist Studies , 2014, 14(2): 126-143.

[23]Lengkeek J.‘On the multiple realities of leisure: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otherness of leisure[J]. Society and Leisure, 1996, 19(1): 23-40.

[24]Tucker H. Tourists and troglodytes: Negotiating for sustinabili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4): 868-891.

[25]Sun Jiuxia, Zhang Xi. Interactions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capitals of tourist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of Dai Park in Xishuangbanna [J]. Anthropologist, 2014, 18 (3): 1029-1039. [孫九霞,張皙.旅游社區(qū)經(jīng)濟和社會資本互動研究:以西雙版納傣族園為例[J].人類學(xué)家, 2014, 18(3): 1029-1039. ]

[26]Sun Jiuxia, Bao Jigang.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ural urbanization of Dai Zuyuan Community [J].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06, 26(2): 40-44. [孫九霞,保繼剛.旅游發(fā)展與傣族園社區(qū)的鄉(xiāng)村都市化[J].中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 2006, 26(2): 40-44. ]

[27]Sun Jiuxia. The“Nothing”and“Something”during the curtual changes in residence: A case study of inns in Lijiang ancient town[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14,(6): 67-74. [孫九霞.民居文化變遷中的“虛無”與“實在——以麗江古城客棧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 2014, (6): 67-74. ]

A Study on Water-splashing Actors Liminoid Experience at Dai Nationality Garden in Xishuangbanna

SUN Jiu xia1, 2, LI Yu1, 2

(1.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2. Center for Tourism Research & Plann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

Abstract: Liminal experience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study of tourism experience. Previous studies yet mainly focused on tourists liminal experienc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ctors experience. Loyalty, job satisfac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are mainly the topics in a previous study that concentrated on employees in tourism enterprises. Employeespsychological state?behaviors and managing role are also mentioned in early research. Few studies shed light on staffs liminoid work experience, described as dreary, mechanized, and uncreative, or even simplified as a kind of McDonaldization that generated by George Ritzer. Being different from employees in other sector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water-splashing actors in this study are all from the minority Dai people who performed their own culture at the Dai Nationality Garden in Xishuangbana.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daily life. Although the actors obeys unifi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their work, but they do not act as a robot in George Ritzers statement.

Water- splashing actors?experience can be explained by Turners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liminoid. This paper takes the water-splashing actors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chooses the“day-to-day Water-sprinkling festival”of Dai Nationality Garden in Xishuangbanna for case study.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the water- splashing actors?liminoid experience throug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watersplashing actors?liminoid experience could be defined as the experience of leaving home place and working in the tourism space. For the actors, the water- splashing work is dreary and unattractive comparing to their leisure time, but it is also joyful and spiritually meaningful in contrast to everydays heavy farming work. Water-splashing acting has positively impacted on actors daily life. Secondly, water-splashing actors liminoid experience is manifested by blurring the boundary of work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With the feeling of“happiness”,“comfort”,“excitedness”and“freedom”, watersplashing actors are immersed in the joyful atmosphere together with tourists, with both parties obeying the rules of splashing water. Actors and tourists are both in the“communitas”.Thirdly, Water-splashing actors?liminoid experience makes their work filled with leisure. The water- splashing work is the extension of actors?daily life. The nature of the water- splashing work is the principal element contributing to actors?liminoid experience.

Keywords: liminoid experience; water-splashing actor; Dai Nationality Garden; Xishuangbanna

[責(zé)任編輯:劉魯;責(zé)任校對:吳巧紅]

猜你喜歡
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 一個與冬天背道而馳的地方
西雙版納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西雙版納試種高產(chǎn)旱稻獲成功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現(xiàn)狀調(diào)查
從三角函數(shù)領(lǐng)悟數(shù)學(xué)解題思路與方法
西雙版納橡膠林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研究
YUNNAN
試析西雙版納傣族南傳佛教教育
西雙版納散記
西雙版納傣族傳統(tǒng)飲食文化及其審美特征
佳木斯市| 南宁市| 新竹市| 云浮市| 达尔| 额敏县| 思茅市| 体育| 始兴县| 封丘县| 伊春市| 大余县| 高州市| 班戈县| 克山县| 分宜县| 原阳县| 丹江口市| 五家渠市| 邯郸市| 台南县| 铜川市| 靖边县| 蓝山县| 沙洋县| 奉新县| 石景山区| 汉阴县| 东乌珠穆沁旗| 朔州市| 营山县| 海安县| 恭城| 四会市| 清水县| 奉化市| 阿坝| 司法| 抚宁县| 永平县| 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