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跤罴t 李惠仙 施春香 談益妹 周萍 王學民
摘要:目的 在中醫(yī)體質辨識中探討通過量化的皮膚指標分析不同體質營衛(wèi)防御功能。方法 對1350例受試者按體質分為九型,按年齡分為五組,采用非創(chuàng)傷性檢測采集了皮膚酸堿度、表皮含水量和經表皮失水率。結果 各型體質間酸堿度均無明顯差異(P>0.05);陰虛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之間及與其和平質之間皮膚水分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未出現(xiàn)明顯差異(P>0.05);氣虛質、陽虛質、特稟質之間皮膚水分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雖未出現(xiàn)明顯差異(P>0.05),但均明顯高于和平質(P<0.05);痰濕質皮膚水分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則明顯高于和平質和所有其它體質(P<0.05)。結論 皮膚酸堿度、表皮含水量和經表皮失水率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分析各型體質邪正虛實變化。
關鍵詞:中醫(yī)體質;酸堿度;皮膚狀態(tài);分類指標;經表皮失水率;辨識
《素問遺篇·刺法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難經·三十二難》:“心者血肺者氣,血為榮氣為衛(wèi),相隨上下謂之榮衛(wèi),通行經絡營周于外”;《金匱要略》:“腠者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理者,皮膚臟腑之紋理也”。以上經典闡述了人體與疾病的邪正虛實關系,營衛(wèi)通過腠理在皮膚運行交會;營衛(wèi)相伴相隨, 外內相貫,構成皮膚的防御系統(tǒng),這一論述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皮膚黏膜屏障的非特異性免疫作用頗為契合。自王琦于2005年提出九種基本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ù),更為不同中醫(yī)體質類型人群的皮膚免疫功能研究提供了便利。為在中醫(yī)體質辨識中通過量化的皮膚指標去客觀反映不同體質營衛(wèi)防御功能,我們進行了以中醫(yī)體質辨識為基礎的皮膚狀態(tài)分類指標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醫(yī)院健康體檢人群中接受中醫(yī)體質辨識和皮膚非創(chuàng)傷性檢測的健康體檢受檢者。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1]、王琦《九種基本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ù)》中的九種基本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型標準[2],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等九型。所有受試者中醫(yī)體質辨識采用炎黃東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KY3H中醫(yī)體質辨識軟件,以詢問錄入方式,采集受檢者個人健康信息,通過對9種體質量表分值的結果分析,判斷體質類型。
1.2分組 根據(jù)《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對健康體檢人員按年齡段分組:A組男16~23歲,女14~20歲;B組男24~31歲,女21~27歲;C組男32~39歲,女28~34歲;D組男40~47歲,女35~41歲;E組男48~64歲,女41~49歲。每組按九型體質各收集30例樣本,總樣本量1350例;其中按年齡組分每組270例,共五組;按體質分型分,每組150例,共9型。受試者在觀察前被告知所用儀器為非創(chuàng)傷性儀器,告知研究目的、研究過程等,獲得志愿者知情同意。參加試驗及在試驗中個人資料均保密。
1.3設備儀器 經表皮失水率(TEWL)測定儀:TEWLMeter@ TM210(德國 Courage & Khazaka electronic GmbH,Koln,Germany)。皮膚 PH 測量儀:PHMeter@ PH900(德國 Courage & Khazaka electronic GmbH,Koln,Germany)。表皮含水量檢測儀(CAP):Corneometer@ CM820(德國 Courage & Khazaka electronic GmbH,Koln,Germany)。
1.4方法 試驗操作均在專設房間內進行(20℃~22℃,40%~60%RH)。檢測部位為額部和兩側面頰,測量之前4h 內待測部位不外用任何護膚品,測量前靜息15~20min,使皮溫與室內溫度達到平衡。每一部位測量3 次,取平均值。①采用經表皮失水率測定儀測定經表皮失水率,對皮膚表面水分蒸發(fā)的濃度梯度進行檢測,結果以TEWL 值表示;②采用表皮含水量檢測儀測定表皮含水量;③采用皮膚 PH 測量儀檢測皮膚表面的 pH 值。檢測由專人負責,研究開始之前對檢測操作人員按儀器操作手冊進行培訓,統(tǒng)一操作規(guī)范,經達到操作規(guī)范要求后進行檢測。
1.5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采用SPSS 17.0 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對資料進行描述性分析( Descriptive) ,觀察所測部位皮膚各參數(shù)變化范圍,后做水分、pH 值及經表皮失水率在不同年齡體質人群差異性比較。
2 結果
2.1不同中醫(yī)體質皮膚水分、酸堿度(PH)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檢測結果:見表1。
2.2不同中醫(yī)體質皮膚水分、酸堿度(PH)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檢測結果的比較:各型體質間及與和平質間酸堿度(PH)均無明顯差異(P>0.05);陰虛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之間及與其和平質之間皮膚水分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未出現(xiàn)明顯差異(P>0.05);但氣虛質、陽虛質、特稟質之間皮膚水分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雖未出現(xiàn)明顯差異(P>0.05),均明顯高于和平質(P<0.05);痰濕質皮膚水分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則明顯高于和平質和所有其它體質(P<0.05),見表2。
2.3不同年齡組中醫(yī)體質皮膚水分檢測結果比較:九種體質的每種體質皮膚水分檢測結果在其A、B、C、D四組年齡之間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每種體質的E年齡組結果均明顯低于同體質A、B、C、D四年齡組(P<0.05)。A、B、C、D四組年齡不同體質組中,氣虛質、陽虛質、特稟質之間皮膚水分檢測無明顯差異(P>0.05),但均明顯高于同年齡組和平質(P<0.05);A、B、C、D四組年齡陰虛質、濕熱質、淤血質、氣郁質之間皮膚水分檢測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均明顯高于同年齡組氣虛質、陽虛質、特稟質和和平質(P<0.05);A、B、C、D四組年齡痰濕質皮膚水分檢測明顯高于其它八種體質(P<0.05),見表3。
2.4不同年齡組中醫(yī)體質經表皮失水率(TEWL)檢測結果比較:九種體質的每種體質皮膚經表皮失水率(TEWL)檢測結果在其A、B、C、D四組年齡之間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每種體質的E年齡組結果均明顯高于同體質A、B、C、D四年齡組(P<0.05)。A、B、C、D四組年齡不同體質組中,氣虛質、陽虛質、特稟質之間皮膚經表皮失水率(TEWL)檢測無明顯差異(P>0.05),也與同年齡組和平質無差異(P>0.05);A、B、C、D四組年齡陰虛質、濕熱質、淤血質、氣郁質之間皮膚經表皮失水率(TEWL)檢測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均明顯高于同年齡組氣虛質、陽虛質、特稟質和和平質(P<0.05);A、B、C、D四組年齡痰濕質皮膚經表皮失水率(TEWL)檢測明顯高于其它八種體質(P<0.05),見表4。
3 討論
體質是個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以及心理狀態(tài)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質,決定人體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變類型的傾向性[3]。體質的差異是先天因素與多種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屏障,在保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上起著重要作用,人的皮膚狀況與體質的關系,最早始于《黃帝內經》,散見于各代的中醫(yī)古籍中,三虛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與皮膚表征的非健康關系密切,這與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有諸內必形諸外”的觀點具有一致性。皮膚角質層和皮膚表面的酸性脂膜是維持皮膚屏障功能的重要結構,水分是角質層主要的塑形物質,透皮水丟失從功能上反映的是水蒸氣從皮膚表面的蒸發(fā)。因此,皮膚的含水量和經表皮失水率(TEWL)是反映皮膚功能的重要的生理參數(shù)。中醫(yī)體質學研究目前國內有得較多成果,但體質辨識至今無法通過量化的指標去客觀反映不同體質營衛(wèi)防御功能;而中醫(yī)“望診”與人體外在皮膚表現(xiàn)關系密切,皮膚生理指數(shù)變化有可能成為不同體質分型的客觀指標之一。
本次研究對1350例受試者按體質分為九型,按年齡分為五組,采用非創(chuàng)傷性檢測采集了皮膚酸堿度、表皮含水量和經表皮失水率。結果各型體質間及與和平質間酸堿度(PH)均無明顯差異(P>0.05);也有學者對中醫(yī)體質與皮膚酸堿度進行研究,但結果表明與平和組相比,各型體質皮膚酸堿度(PH)都有增加。有文獻報道皮膚的PH值越高,其對水通透的屏障功能越低[4],并且較高的PH值易引起皮膚干燥和瘙癢,對化學刺激更敏感。本次研究九種體質的每種體質皮膚水分檢測結果在其A、B、C、D四組年齡之間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每種體質的E年齡組結果均明顯低于同體質A、B、C、D四年齡組(P<0.05);而經表皮失水率(TEWL)檢測結果雖然也與皮膚水分檢測結果基本一致, A、B、C、D四組年齡之間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每種體質的E年齡組結果與皮膚水分檢測結果正好相反,均明顯高于同體質A、B、C、D四年齡組(P<0.05)。兩種結果相互印證表明:各型體質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含水量在逐步降低,而經表皮失水率則逐步加大。皮膚粘膜物理屏障、化學屏障及其對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拮抗作用與皮膚含水量、經表皮失水率關系密切[5],這種非特異性免疫作用與中醫(yī)衛(wèi)氣防御作用極為相似,以至于有學者斷言衛(wèi)氣充盛就是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正常,則邪不入侵,衛(wèi)氣虛弱就是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下降,則機體易患病,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營衛(wèi)交會的場所在腠理,《金匱要略》曰:“腠者,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理者,皮膚臟腑之紋理也。”因此,營衛(wèi)在皮膚的運行交會,構成皮膚的防御系統(tǒng),形成皮膚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上用于分析各型體質邪障[6];而皮膚酸堿度、表皮含水量和經表皮失水率等可在一定程度正虛實變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4(4):303-304.
[2]王琦.9 種基本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達依據(jù)[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3]袁超,王學民,余玲玲,等.中醫(yī)體質分型與女性皮膚刺痛敏感性的相關性[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4):205-207.
[4]Schmid - Wendtner MH,Korting HC.The pH of the Skin Surfaceand Its Impact on the Barrier Function[J].Skin Pharmacol Physiol,2006,19(6):296-302.
[5]許朝進,傅延齡.營衛(wèi)與皮膚及皮膚衰老的關系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22(12):2283-2284.
[6]周小平,席孝賢,賀新懷.衛(wèi)氣與粘膜免疫的相關性探討[J].四川中醫(yī),2008,26(4):22-23.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