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畫 胡俊杰
摘 要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素質教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增強師生對話,同時將現代教育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英語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交際能力。
關鍵詞 英語課堂教學;初中英語教師;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6-0125-02
1 前言
教學設計是關于如何高效設計教學的理論。它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的目的在于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其宗旨在于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復雜問題[1]。教學設計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下,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課程安排、課程內容、評價體系都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初中英語教師應與時俱進,以英語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為導向。
2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現狀
教學設計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 教學設計應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評價的開展等方面建立完整的教學過程。在教學設計中,初中英語教師往往不能把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進行整體設計,大部分教師只是從局部出發(fā),簡單地為了某一章或者一節(jié)課的教學而備課,往往造成對教學任務從宏觀上把控不夠,導致教師上課經常出現教到哪里算哪里的情況。
教學目標忽視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師要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等不同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強調的是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全面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目標設計關注更多的仍是詞匯、語法的學習與鞏固,對學生的語用能力、語音語調、語言連貫性的考查不夠。因此,教學不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造成學生不敢開口講英語的弊端,課堂所學無法應用到生活中。
教學方法單調呆板,缺乏啟發(fā)性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往往是一路解說、平鋪直敘,缺少自然巧妙的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懸念的設計以及交流互動的任務[2]。這種灌輸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喪失了參與、質疑及挑戰(zhàn)的信心與勇氣[3]。這種課堂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還將抹殺學生的積極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評價設計單一化 在教學評價的設計上,許多初中英語教師過分拘泥于統一標準,用統一的標準和答案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他們的評價設計完全以考試成績?yōu)閷?,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3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策略
教學設計需要綜合全面 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宏觀、整體的角度進行。一個好的英語教學設計應該包含以下四個要素。
1)學生在英語課堂能夠學到什么?(確定英語課堂教學目標。)
2)什么樣的英語教材適合學生?(確定英語課堂教學內容。)
3)為達到英語教學目標,教師應該選用什么教學法?什么樣的教學法最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確定教學策略。)
4)如何檢查和評定英語學習效果?(確定英語學習評價標準。)
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4]。
教學設計充分體現教學目標的素質化 新課程改變了以往單純以成績評價好學生的標準,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策略的應用,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因此,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目標也應打破傳統,從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層面進行設計。既要注重學生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狀況,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更要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學習策略、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表現等各方面,著眼于學生的整體、全面發(fā)展。
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個性化 在實踐過程中,教學設計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要從學生英語水平高低、實際需求出發(fā),充分考慮不同起點學生的需要。因此,英語教師在學期開始前,首先要對學生英語水平進行測試,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內容難易適中、有所區(qū)分,既要照顧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學生,又要為水平高的學生創(chuàng)造更有利于他們發(fā)展的學習空間。這樣可以保證不同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穩(wěn)步提高,還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從而實現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真正有利于每位學生的共同成長和發(fā)展。
教學活動新穎多樣,促進學生課堂主動參與性 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性[5]。富于變化的課堂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在活動中體驗學習語言的樂趣,在活動中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并在活動中探究語言的使用規(guī)律,從而掌握語言的使用技能。同時,教師設計和安排的各項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每個活動都應以達成教學目標為導向,不能只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偏離教學目標[6]。
教學“學教并重”,增強師生對話 “教學”,這不僅僅是教師教的活動,更是學生學的活動,這兩個是辯證統一的過程[7]。在新課改的倡導下,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因此,教學設計也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并重。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學科知識以及生活問題的過程,彼此相互傾聽與對話,共同討論想法,實現自我實踐與經驗分享的過程[8]。新課標強調尊重學生人格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設計上要體現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即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更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活動,要讓學生在盡可能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交際技能[9]。
教學設計要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機整合 在英語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教學信息化,這已經成為教育行業(yè)的主要趨勢[10]。當前,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為教育應用帶來全新的發(fā)展動力,網絡微課程、翻轉課堂等新的實踐形態(tài)實現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廣泛應用。因此,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也應加大應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從而高效完成英語課堂教學任務。信息技術整合于課程教學,不是被動地納入,而是主動地適應課程的發(fā)展,并與其合理地融為一體[11]。
教學評價走向多元化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多元化、層次化。不僅要重視總結性的評價,還要重視形成性的評價。教學評價可以出現在“學前、學中、學后”。“學前”開展的是診斷性評價,“學中”開展的是過程性評價,“學后”開展的是目標達成評價。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個活動都有與其相對應的評價,然后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安排[12]。同時,教師還應從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層面進行評價。此外,英語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的進步,而不要一味地指責學生,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信心[13]。
4 結語
總之,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綱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在教學實踐中,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研究者和組織者,初中英語教師應以新課標為導向,在教學設計中既要能體現新課標強調的創(chuàng)新意識,又要實現新課標確定的形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總體目標。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英語的機會,使學生開闊視野,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索知識,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綜合運用英語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交際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曾祥翊.從國際學者對話透視教育技術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1(8):9.
[2]王治文.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淺析[J].祖國,2014(4):432.
[3]劉素華.小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幾個誤區(qū)[J].教育論壇,2014(5):49.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
[5]顏靈光.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SMART原則探析[J].英語教師,2010(4):41.
[6]丁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探索和實踐[J].課堂廣場,2014(3):54.
[7]劉麗平.國內外教學設計研究述評[J].赤峰學院學報,2014(6):181.
[8]張良.論具身認知理論的課程與教學意蘊[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
[9]洪玲.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之我見[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4(8):357.
[10]王麗梅.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整合[J].教育教學研究,2014(1):18.
[11]梁玉琴.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考試周刊,2014(71):127.
[12]姚桂招.英語教學設計的教育生態(tài)學解讀[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4(5):148.
[13]李新云.談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嘗試[J].現代教育管理,2014(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