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東
摘 要:電工基礎課程概念抽象、邏輯性強,所以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中職學生學習電工基礎課程非常重要,而中職學生的分析能力一般比較薄弱,這就要求教師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能力。本文從幾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中職電工基礎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電工基礎;分析能力;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電工基礎課程不感興趣,就不愿意學習這門課程,那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的能力就無從談起。所以,在電工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覺得電工基礎課程好玩、有意思,喜歡去學,而不是枯燥無味、令人厭煩的理論課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下述三個方面入手。
1.降低難度,層層推進
每個人都有畏懼艱難的心理,中職學生尤其如此。如果一開始學生就學不懂,自然就不會有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電工基礎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較難的問題進行分解,轉化為一個個簡單的小問題,讓學生學習起來不吃力。復雜的問題多重復,讓學生逐步掌握。
2.運用多種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綜合運用多種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電工基礎的理論知識。可用的媒體包括實物模型、圖片、視頻、交互式課件等。這些媒體不僅僅降低了學生理解問題的難度,還對學生感官上造成刺激,激發(fā)其興趣。
3.理論聯(lián)系實踐
雖然電工基礎是基礎理論課程,但是它的重要作用是指導實踐。所以在教學中,把實驗帶入課堂,教師多做演示實驗,學生多做分組實驗,講到發(fā)動機和電動機還可以帶領學生實踐,將枯燥的理論課程和有意思的實踐課程結合起來會讓學生感興趣。
二、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
電工基礎課程中有很多理想模型,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理想模型和真實電路原件的區(qū)別,弄懂運用理想模型分析問題的好處。比如,講解電壓源時,要把電壓源和干電池、發(fā)動機、上級輸入信號進行比較,分析其不同,歸納其本質(zhì)。
電工基礎課程中有很多定律,教師要講清楚這些定律是怎么得到的,講清楚這些規(guī)律的本質(zhì)是什么,不能讓學生死背公式。學生理解了規(guī)律的來源,在分析問題時自然信心十足,手到擒來。
三、建立分析問題的定式,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
中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一般是比較薄弱的,對于電路中的復雜問題常常不會分析。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時,可以建立分析的定式,指導學生按照定式規(guī)定的步驟進行分析,一開始不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分析問題的定式對學生初步學習分析問題是有好處的,學生可以模仿定式分析一下簡單的問題。隨著學生對問題的深入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打破分析定式,把分析的方法進行內(nèi)化。學生一旦內(nèi)化了分析的方法,分析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比如進行基爾霍夫定律應用的教學時,先要求學生找出電路中有幾個網(wǎng)孔有幾個節(jié)點,然后規(guī)定正方向,最后列基爾霍夫電流和電壓方程解出結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化電路的技巧,最后學生熟練掌握分析的方法。
四、準備打持久戰(zhàn),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師要準備打持久戰(zhàn),要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講授電工基礎課程的教師在備課時要通盤考慮,除了對教授的內(nèi)容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也要有一個系統(tǒng)的計劃。比如將培養(yǎng)分析能力的計劃分為學期計劃、周計劃、課計劃。學期計劃:學生通過這個學期的練習能夠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模型,具備一定的電路分析能力。周計劃:通過本周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畫等效電路圖。課計劃:這一節(jié)課中,學生能夠掌握戴維南定律的應用定式。
學習者的能力是綜合的,雖然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中職學生學習電工基礎課程比較重要,但是,教師也不能忽視了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能力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要想學生真正把電工基礎這門課程學好,必須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田安娜.中職電工電子自主合作學習的再探索和再反思[J].考試周刊,2014,(31).
[2]張淑琴.論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電工電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5).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