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長不僅是指人在生理意義上的長大,更主要是指個體在心理、精神上的趨向成熟,有較明確的自我意識,能協(xié)調(diào)個人意愿和社會規(guī)范之間的沖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自我價值。本文從成長角度出發(fā)從偶像崇拜和女性成長所必經(jīng)的戀愛、婚姻階段對比分析白大省和曾芒芒的成長過程,及其這個過程中女性自我意識、主體精神有無和強弱情況,從而指出前者的成長是一種反成長,而后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關鍵詞:成長;反成長;女性自我意識;女性主體意識
作者簡介:蔡信強(1981-),男,河南中醫(yī)學院黨委宣傳部宣傳科科長,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02
成長小說起始于18世紀末的德國,又叫教育小說。以歌德的《威廉·邁斯特》和高特弗利特·凱勒的《綠衣亨利》為典型代表,從而形成了一種文學類型。成長不僅是指人在生理意義上的長大,更主要是指個體在心理、精神上的趨向成熟,有較明確的自我意識,能協(xié)調(diào)個人意愿和社會規(guī)范之間的沖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自我價值,即是個人的社會化過程。鐵凝的《永遠有多遠》中的女主人公白大省和池莉的《水與火的纏綿》中的曾芒芒都經(jīng)歷了成長中的陣痛,而由于二者在自我意識和主體意識方面的差別,引向了成長與反成長的殊途,導致了迥異的人生。
一、戀愛與婚姻
正如李學武在《蝶與蛹》中所言“‘性是女性成長的必由之路”。[1]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女性對于兩性關系的體驗與感悟,修正了以前關于兩性關系的錯誤認識。身體經(jīng)過初夜之后由單純的姑娘變?yōu)榱伺?,身份也實現(xiàn)了由個人到為人妻、為人母的轉(zhuǎn)變。這個過程不僅具有生理上的意義,更具有社會心理上的巨大意義,而且對于個體的成長來說后者更為重要。
白大省的初戀是她十歲時對于男舞蹈演員趙叔叔的迷戀,并為他昏了過去。趙叔叔不僅是她心目中的美男子更是胡同里其他小女孩的偶像。但是這所謂的初戀在人物成長過程中并不具有實際的意義,僅僅是處于女孩對于當時流行風氣的一種崇拜。白大省的真正戀愛是她在念大四時對同學郭宏的愛。她“把伺候郭宏當成了最大的樂事,她給他買煙,給他洗襪子,給他做飯,招一大幫同學在駙馬胡同給他開生日Party,……郭宏家的人來北京她是全陪,管吃管住還掏錢買東西。”但是郭宏并不愛她,“和白大省交朋友是想確定了戀愛關系畢業(yè)后他就能留在北京了”,所以當他和日本留學生好上了,未來可能有更好出路之后就將善良的白大省一腳踢開。白大省的又一次戀愛是在她工作之后,對象是她的同事關朋羽。但是即使兩人都坐在床上時“白大省只從關朋羽臉上看到了一種勞動過后的天真和清靜,沒有欲望,也沒有性?!睙o性的戀愛是不完整的,注定要走向失敗。所以當漂亮而又嬌蠻的表妹小玢來到白大省家后很快把關朋羽從表姐手中搶了過去。按說白大省在經(jīng)歷了兩場失敗愛情后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但是“她似乎有點絕望,卻還談不上就此猛醒”。就這樣她又稀里糊涂的開始了她的第三次戀愛,這次的對象更糟糕,夏欣是“一個連穩(wěn)定的工作都沒有的男人,一個連養(yǎng)活自己都還費點勁的男人”但是他“坐在白大省家中,理直氣壯地享用她提供地生日蛋糕……在白大省面前居然也能指手畫腳,挑鼻子挑眼”。白大省低聲下氣,委曲求全,甚至用三居室做結(jié)婚條件也沒能將遠去的夏欣挽留。小說最后曾經(jīng)棄她而去的郭宏抱著被妻子丟下才幾個月的孩子找到了白大省,求她跟他結(jié)婚,善良的白大省,“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白大省最終動了惻隱之心準備接納他們父子倆。白大省就是善良的化身,仁義的代表,她身上具備了一切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但就是沒有她自己。她從小就仁義,長大了更是有過之而不及,她總是可憐別人體諒別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
這種好人根本就不是白大省想要成為的人,她“巴望自己能變成西單小六那樣的女人,驕傲,貌美,讓男人圍著,想跟誰好就跟誰好?!钡菑男【驮谥車黄瑢λ摹叭柿x”贊美聲中長大的她,早被這些社會環(huán)境、道德規(guī)范所塑造好了。她不自覺的就接收了這些社會規(guī)范的影響,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和欲望也都被這些規(guī)范所壓抑著?,F(xiàn)在的白大省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由社會環(huán)境所塑造的,她的成長就是一種被塑的過程。她之所以永遠也不可能成為西單小六,并不僅僅是由于“她相貌一般,一頭粗硬的直短發(fā),疏于打扮,愛穿男式襯衫。個子雖說不矮,但是腰長腿短,過于豐滿的屁股還有點下墜”這些生理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戀愛上她并未采取的平等的態(tài)度,而是“事情一開始她給自己制定的低標準,一個忘我的、為他人付出的、讓人有點心酸的低標準?!彼哉f戀愛中的白大省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具有自我意識的個體,而是一個付出者。這種不自信的表現(xiàn)最終不僅使她喪失了愛情,更喪失掉了自我。戀愛失敗后及時反省自己、調(diào)整自己,從他塑走向自塑,這才是她的自新之路。白大省不僅自我意識沒有覺醒甚至連女性意識也還處在一片朦朧之中,先后和三個男人的戀愛中都沒有涉及到她的性意識,她們之間沒有男女赤裸的欲望,有的只是友誼。雖然她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但是她仍然是個沒有成熟的姑娘。白大省在戀愛上一直處于被支配的客體地位,對于白大省來說首先是如何成為一個具有主體意識的個人,然后才是如何成為一個女人。
和白大省一樣,曾芒芒也是個知識女性。小說以1980年到1998年這18年的社會變化為背景,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曾芒芒如何從一個懷著美好理想的22歲女孩成長為一個成功的成熟女人的過程。這個成長的歷程正是在從戀愛到婚姻的漫長人生之旅中完成的。剛剛參加工作的曾芒芒在父母的授意下開始接觸張阿姨給介紹的對象,但是對方總是有令她不能容忍之處,在一連串的失敗的打擊中曾芒芒決定“絕對不再稀里糊涂地接受別人介紹的對象了。她會自己找到一個男朋友的。”可以看出芒芒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在男女關系上要變被動的介紹為主動的追求。特別是在和鄺園的交往中她受到了周圍人的誤解和白眼,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從中她也領悟到了社會的復雜性。北京之行在爺爺?shù)闹С止膭钕隆耙呀?jīng)完全恢復了自信。她相信自己沒有任何錯誤。假如說她有錯誤的話,那也就是:她應該自己尋找男朋友。她應該更活躍一些,更大方一些,更坦然一些。她應該主宰自己的命運?!闭窃谶@女性主義似的宣言下確定了她今后的人生走向。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尋找一個什么樣的男人。高勇的條件完全符合自己對未來男友的要求,她和高勇從認識到結(jié)婚正是自我主動選擇的結(jié)果,從中體現(xiàn)出了她的女性主體意識。
婚后的生活并不浪漫與甜蜜,由于性格差異,兩人之間總是“文不對題”。 高勇身上存在著嚴重的男權(quán)思想:他要求自己的妻子是個純潔如水的處女,視妻子為自己的附庸和用來泄欲的工具,從來不顧忌妻子的感受,把兒子當成傳宗接代的工具,從不干家庭瑣事只關心政治。而曾芒芒一再克制自己,盡量理解丈夫,寬容地對待他的種種缺點。但丈夫的不忠和背叛最終把二人的感情推向了絕路。沉默的曾芒芒反抗了,在經(jīng)過了仔細考慮后她毅然地做出了離婚的決定。在婚姻中曾芒芒一直都把自己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丈夫的附庸,在事業(yè)上她也力求上進。她利用業(yè)余時間刻苦攻讀德語,最終成為單位里專家,成功的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這一切都表明曾芒芒是個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的新女性。曾芒芒身上最寶貴的品質(zhì)就是嚴厲的自省意識。在廣州和鄺園的一夜激情險些使她跌入到欲望的深潭,但是事情過后她進行了嚴厲的自審與反思,檢討自己所犯的錯誤,并毅然地離開了他。正是這種自覺的自省意識才使她理性面對欲望而不至于迷失自我。
人的出生不可選擇,但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來改變命運,重新塑造自我。曾芒芒出生在50年代一個革命干部家庭,從小受到的是一種嚴厲的革命教育。父母和子女之間是一種同志關系、上下級關系。父母的命令必須無條件執(zhí)行。在工作中個人僅僅是革命機器中的一個齒輪和螺絲釘,是“那里需要那里搬的一塊磚”。在這里個人根本就不具備主體精神。曾芒芒對男朋友的主動選擇是她邁出的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第一步。改革開放的施行又賜予了一直被動的曾芒芒以主動出擊的機會。她正是由戀愛開始一步步由他塑走向自塑的。這個過程伴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和主體意識的確立。婚姻中她選擇了高勇又離開了高勇,工作上由分配的車間調(diào)到了資料翻譯科擔任副科長,這其中閃爍著女性主體精神的光輝。經(jīng)過了歲月的洗禮、生活的打磨后曾芒芒變得“克制、隱忍、鎮(zhèn)定、微笑、寬宏大量、深明大義”她“溫文爾雅,說話合情合理”充滿了成熟女人的獨特魅力“再年輕的漂亮姑娘也望塵莫及”。在歷經(jīng)漫長而痛苦的成長過程后曾芒芒終于化蛹為蝶,翩翩起舞了。
二、偶像崇拜
《永遠有多遠》和《水與火的纏綿》在人物設置上二者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即都為成長中的主人公安排了一個崇拜的偶像。白大省“說她最崇拜的女人是西單小六,”而曾芒芒將爺爺視作精神偶像。西單小六是個“謎一樣的不敗的女人”“她驕傲,貌美,讓男人圍著,想跟誰好就跟誰好?!弊约洪_了家酒吧,四十多歲了“依舊美艷并對美艷充滿自信”丈夫“寬肩厚背”“至少小她十歲”。這一切對于戀愛屢次失敗的白大省來說簡直是個誘惑,“她巴望自己能變成西單小六那樣的女人”。曾芒芒最欣賞《約翰·克利斯多夫》中的“受苦的奮斗的自由靈魂必戰(zhàn)勝一切”,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爺爺正是這樣的自由靈魂的代表。爺爺?shù)囊簧歉锩膫髌嬉簧?,充滿了浪漫與激情。他以自己的力量改寫了曾家的歷史,還恣意妄為改寫了曾家的姓氏;找到紅顏知己后公然同居,和鄉(xiāng)下妻子離婚;女兒燕子因為不能生育而遭到丈夫的嫌棄,他支持女兒離婚再找。而這種突破成規(guī)陋習自由精神正是曾芒芒所苦苦找尋的。
心理學認為“個體出生后,就開始社會化進程。其人格社會化大體經(jīng)歷三個階段:第一人格偶像階段、第二人格偶像階段以及獨立人格階段。第一人格偶像是指家庭成員特別是雙親所具有的心理和行為方式在子女心目中產(chǎn)生的一種人格楷模。” 第二人格偶像是指“具有很強社會效應的偶像(優(yōu)秀的外形、才華、貢獻等)”,[2]很顯然白大省和曾芒芒都處在第二偶像階段。根據(jù)內(nèi)容可將偶像崇拜分為外部特征和內(nèi)在品質(zhì)?!巴獠刻卣鲗η嗌倌甑挠绊懯牵骸埃?)外在模仿。模仿偶像的衣著、發(fā)型、說話方式等。(2)浪漫幻想……(3)偶像神圣化。” [3]由此可見白大省對西單小六的崇拜僅停留在外部特征方面,從來沒有從內(nèi)在品質(zhì)方面去審視對方?!芭枷癯绨莸耐獠刻卣魇且环N膚淺、直觀、非理性的崇拜,” [4]她將自己戀愛的失敗歸因于自己的不漂亮,不從人格等內(nèi)在方面完善自己。雖然在生理上白大省已經(jīng)進入了成年期,但是在心理上她還停留在青少年的第二人格偶像階段遲遲不肯向獨立人格階段邁進。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白大省的成長是一種典型的反成長。曾芒芒崇拜的是爺爺我行我素的自由精神,屬于內(nèi)部品質(zhì)?!斑@種崇拜有益于青少年成長,體現(xiàn)在:(1)激發(fā)青少年的成就動機,使其充滿了獲得成功的愿望,培養(yǎng)了青少年積極上進、勇猛進取的精神。(2)幫助青少年實現(xiàn)自我超越?!?[5]并且曾芒芒很快意識到爺爺之所以能做到“舉重若輕,信手拈來,瀟灑飄逸”原來他不在這個社會規(guī)范之中,逐漸明白了“曾芒芒的世界和爺爺?shù)氖澜?,它們不是同一個世界?!彼栽⒚⒛芎芸斓膹牡诙枷耠A段順利進入獨立人格階段,從而逐漸成熟起來。
三、結(jié)語
成長是一切生命的自然過程,是一部人類身體和精神的秘史,是文學的永恒母題。愛情婚姻、偶像崇拜構(gòu)成女性成長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風景。白大省與曾芒芒面對“風景”的態(tài)度和人生選擇決定了二人的成長方向。可見,自我意識與主體精神是女性乃至人類不斷認識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秘鑰。
參考文獻:
[1] 李學武. 蝶與蛹[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207.
[2] [3] [4] [5]羅曉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學分析[J].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6(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