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潔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中,語境資源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包含字詞、句群、段落、表達等豐富的資源。從課堂教學的視角,開發(fā)與利用文本語境資源,提升課堂效率的有效策略重在文辭品析、文體導讀、語脈引導、梳理構建。
關鍵詞:語文課堂;文本語境;語境資源;有效策略
課堂教學是各種教學資源交互作用的綜合呈現和反映,它一般包含著字詞、句群、段落、表達等語境資源。下文就以語境資源為例,來做開發(fā)利用策略的研究。
策略一:文辭品析
文辭,即文章的用字、措辭等,都是重要的文辭語境資源。以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草原》一課的標點品析為例: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到了,快到了!”
文章連用兩個感嘆號,表達了在茫茫草原行走了很長時間后,快要到達目的地時的那種振奮的心情以及急切盼望見到草原人民的心情。教學中,抓住這兩處“!”切入探究,就很容易領會作者的情感,從而理解并讀好文本。
再看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中國結》一課的字、句品析:
反復品讀文本,就一句話——“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結,它表現著中國心,飽含著中國情?!痹偌氉x,發(fā)現“代表著”出現頻率很高,是文章的主旨。教學中,抓住這一句話、一個字,便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準確地讀懂文本,把握課文。
策略二:文體導讀
文體導讀,是運用文體的規(guī)律和學法要點進行文本資源開發(fā)利用,進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一種語文實踐活動。
以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橋之思》一課的句群語境資源為例:
“幽靜的公園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為有了回旋別致的九曲橋,更顯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
大都會的鬧市區(qū),在繁華的街道交叉處,巍峨雄偉的立交橋,更給整個城市平添了一份浩然坦蕩的現代化氣勢……”
文中兩處描寫說明橋的藝術價值。據此,我們用這樣的一組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1)課文描寫了什么景物?它有怎樣的特點?(2)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這樣的特點?作者是如何把景物特點寫具體的?(3)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策略三:語脈引導
語脈,就是語言的脈絡、文理,它是指語言的表達思路,以及語言本身所產生的文本結構。以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早》的教學為例:
細讀文本,不難發(fā)現這樣的語脈特點:其一,課文以題揭旨,以題聚“神”。其二,文本的另一條暗線是臘梅,雖然對梅花的描寫貫穿全文,但寫臘梅的特點和品性,是為了贊美和突出魯迅的偉大人格埋下伏筆。
在此一旨兩脈的引導下,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
導入揭題后,即梳理脈絡——
師:課文以“早”為題,文中寫到了哪些和“早”有關的人和物呢?
生:臘梅 魯迅
師:一人一物,它們都和一個地方有關——三味書屋。下面,我們就隨著吳伯簫爺爺,一起去訪問這個三味書屋,探尋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由此,依旨分兩條主線展開教學:一條線欣賞臘梅的特點品性,一條線由書屋陳設展開的聯(lián)想及穿插的故事走進魯迅,最終交匯于文本主旨。
策略四:梳理建構
梳理建構是指在課堂中為學生梳理所學以建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和形成自主讀寫能力的一種有效策略和途徑。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學會合作》文本表達語境資源為例:
“我們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圍的人發(fā)生各種各樣的關系?!傊?,不論你從事什么職業(yè),也不論你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別人的合作?!?/p>
此文本語境從表達的角度而言,含有這樣的價值和意義:(1)學習方法的表達:表達結構是總分總,首尾呼應;表達的內容是圍繞一個觀點,列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例子加以說明,并注意分號與省略號的使用。(2)供學生遷移仿寫:學習課文這一自然段的表達方法,仿寫一段話,并用上“總之”。
這是一個關于文本表達結構仿寫的梳理結構策略。此外,從文本各部分的組成而言,還有開頭、結尾、段落、過渡、照應等,就文本的表達方法而言,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是最基本的表達方法。就小學語文而言,我們對文本的表達語境資源的梳理建構就要關注這些。
文本語境資源策略的探究,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