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原
萊根譚有言曰:“世人動曰塵世苦海,不知世間花迎鳥笑。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焙沃^“塵苦”?也不過若唐三藏取經(jīng)向西的九九八十一難,而又何處尋覓,“花迎鳥笑”必也追求平淡;“塵苦心爾” 必也守候內(nèi)心。而追趕平淡便是為了更好地守候內(nèi)心,讓心遠離車馬喧囂。
弘一法師李叔同,曾也扮演過《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東度日本,也曾停佇在“長亭更短亭”的離愁別緒。而最后他選擇停留在一座小小的廟宇之中,披著最樸素的袈裟,手握佛珠,在夜晚的庭院中云:“華枝者滿,天心月圓,燦爛之極,歸于平淡。”是的,弘一法師的停留是為追求平淡,守候內(nèi)心的堅貞。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心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彼罅_花費兩年的時間,居住在瓦爾登湖湖畔的林中。就如陶淵明當年“采菊東籬下”一樣,他似乎懷著一種“懷良辰以孤往”的心境,獨自一人守候瓦爾登湖中央澄澈透明的內(nèi)心。他倡導遠離復雜的物質(zhì)生活,追趕精神的另一個高度。他就這樣整日面對著那面湖,整理自己瑣碎的人生,慢慢解開那些纏繞于自己內(nèi)心的結(jié),走向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這樣的他,不過是追趕平淡,使自己的內(nèi)心更加清澈透明。
六朝以后,初唐靡亂嬌奢,白衣詩人欲以一賦動帝王。于洛陽,他們吟詠安享富貴的閑情雅致;于長安,他們贊頌紫禁城的華美精致。滿篇的六朝遺風,又怎能博得帝王的歡心呢!他們在那樣的社會漩渦中不斷地掙扎著,被迫遠離京城繁華,于漫游中道之時吟詩作賦,真情實感溢滿字里行間,最終贏得帝王青睞。如此之后,詩人們才明白,只有在平淡之中,才能更好地守護心靈的凈土,彰顯自我才華。
1964年拒絕領(lǐng)取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學潮、工潮的精神領(lǐng)袖讓·保羅·薩特,證明龐加萊猜想的格里戈里·佩雷爾曼,他們無一不拒絕浮華,掙脫世俗的羈絆,如夸父追日般不管不顧、一心向前,只為追趕平淡的生活,恍若灼灼烈日下掬一汪清泉濯心蓮。
如日落時海面上舞者的精魂,它躍動著,守候這美好,那就讓海面不要掀起猛烈的浪潮。在不停地追趕平淡的旅途中,你將收獲內(nèi)心的寧靜,讓靈魂得到升華。
追趕平淡而更好地守候自己的內(nèi)心吧!此間“世亦不塵,海亦不苦?!?/p>
簡 評:
該文結(jié)構(gòu)清晰、中心明確、論說合理透徹,舉例古今中外,是一篇優(yōu)秀的議論文。同時,該文緊扣材料,展現(xiàn)了較強的讀題審題的能力。
(指導教師 邱麟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