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繼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習作不僅是語文課程活動體系中的有機組成,而且是不容忽視且無可比擬的“重頭戲”,與閱讀教學共享“半壁江山”的貢獻份額。小學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也是學生習作活動的起始階段。然而從現(xiàn)實中我們感同身受,由于多重因素的綜合制約,習作教學往往令師生雙方感到“老虎吃天——無從下手”,以至于普遍存在著“望而生畏”“敬而遠之”現(xiàn)象。如何能讓師生雙方不把作文教學視為苦難之事呢?文章立足于有效教學的策略性構建與運用,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有效教學;策略建構運用;實踐與思考
眾所周知,讀寫教學既是語文課程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又是師生雙方在教與學能力素養(yǎng)方面的集中反映。如果把閱讀視為原材料的“輸入和進口”流程,那么在歷經人腦的“儲存和加工”之后,才會逐步實現(xiàn)習作產品的“定制和輸出”目標。唐代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他既鮮明地指出了一條“從閱讀走向寫作”的成功之路,同時也明確地告訴我們——成功讀寫并非短期速成之功,而是必須要歷經一個較長時期的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那么,如何逐步消除教學雙方的“談作心慌”情緒呢?如何實踐“厚積”而又如何實現(xiàn)“薄發(fā)”呢?這是一項需要孜孜以求的教學實踐課題。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作出一些簡要性闡述。
一、善于從教材文本中挖掘素材,積極開展有效習作教學活動
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是從事教學活動的重要陣地,教材同樣也是從事課程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選編教材中的課文內容豐富多元,生活美妙的有之,情趣豐富的有之,人物鮮明的有之,哲理深刻的有之,情感深厚的有之,古今中外的有之……所有這些,無論從內容、形式還是情感表達上,都不失為精品示范之作,正是我們開展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的首選素材。而這些往往被我們所忽略,確實屬于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現(xiàn)象。比如《索溪峪的“野”》,文章很明顯是“總—分”結構形式;其語言輕快活潑,跳躍性較強;無論“山之野”“水之野”還是“物之野”“人之野”, 內容都充滿著奇趣、活潑、生動和美妙之感,即使那些山水景色及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讓人陶醉不已;在情感表達方面是非常強烈且顯而易見的。
有鑒于此,如果借助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演示,再結合對文本的閱讀感悟,就“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美”或者“假如你是一名游客……”為題,讓高年級小學生寫一篇習作,都應是一次很不錯的個性化訓練。
二、善于從校園天地中挖掘素材,積極開展有效習作教學活動
童年是非常美妙的,童年的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要讓學生更多更好地體會、享受和記憶精彩紛呈的校園生活,我們就要“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用手中那支筆來寫下這美好的童真童趣。
誠能如此,既可在厚積薄發(fā)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素養(yǎng)”,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有效發(fā)展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如此一舉雙贏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深刻感悟到來自教師的循循善誘和諄諄教誨;在主題辯論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來自同學的成功合作和相互促進;面對國旗并高聲引亢,讓學生在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上積淀愛國情愫;在喜聞樂見的大課間活動期間,讓學生快樂享受張弛有度的群體學習生活;在精彩紛呈的文娛PK中,讓學生不斷增強創(chuàng)優(yōu)爭先的進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在浩如煙海的課外“悅讀”中,讓學生逐步地拓展視野、充實生活、加強積累;在趣味濃郁的班隊活動中,讓學生帶著歡歌笑語求取“真知”、學做“真人”……
三、善于從溫馨家庭中挖掘素材,積極開展有效習作教學活動
有人說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又是永不退休的“終身客座教授”,而家庭則是一所沒有假期概念的獨特學堂。有鑒于此,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立足家庭生活,在享受溫馨、感悟親情中進行個性化的快樂讀寫活動。如在“端午節(jié)”主題習作活動中,有學生寫道:“在聞著粽葉清香中,在吃著棱角分明的粽子時,我又一次想起了大詩人屈原,再次回味他那憂國憂民的感人故事。沒有你的自我犧牲精神,也許就沒有我們的端午節(jié)了吧?我把一只小小的粽子放入河里,就讓它捎去我內心的這一份祝愿和哀思……”還有學生寫道:“媽媽真的心靈手巧,總是能包出不同形狀、不同味道的粽子。全家人吃著媽媽包的粽子贊不絕口。爺爺奶奶笑瞇瞇的,爸爸一下子能吃十幾個。我把粽子帶到學校與同學們比賽,還得到了色香味綜合第一的美稱。媽媽還特別讓我多帶了幾個粽子,說是讓爸媽不在身邊的同學們吃……我為媽媽感到驕傲!”
親情是毫不褪色的永恒話題,它也是一個人獨具個性、受益終生的閱讀素材和寫作課題。
四、善于從社會時事中挖掘素材,積極開展有效習作教學活動
“過去教科書是語文學習的全部世界,如今社會生活則是語文學習的教科書?!比~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會活潑地流個不歇。”還有“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社會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等,都與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大語文教育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立足社會生活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和時事熱點感悟中有效地促進快樂讀寫,為習作教學活動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理論和實踐表明:把學生習作視野積極引向五彩繽紛且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之中,既可有效訓練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體驗能力和情感審美能力,又能在不同程度上初步培養(yǎng)與增強他們的公益道德和社會責任意識。在一次“小手牽大手”垃圾回收主題實踐寫作活動中,有些學生通過小區(qū)環(huán)保志愿者活動帶動爸爸媽媽的支持和響應,由此而來的作文還獲得了獎項,如《文明爸爸真可愛》《鄰居家垃圾分類了》等。再如,“我的中國夢”活動中,《誰是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中國夢》也獲得了獎項。
五、善于從自然天地中挖掘素材,積極開展有效習作教學活動
南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通過《文心雕龍·神思》一文,深刻地寫出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莫毺馗形颉_@就是說,神奇美妙且風光無限的大自然,它絕非僅屬于那些觀光者、旅游家、探險家和藝術家,同樣屬于我們的學生及其個性化的閱讀寫作生活。
大自然不愧為一部“課本”,因為其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和奧秘等著我們去認真探索與努力揭示;大自然又是一部“綠色的課本”,它能讓我們學于其中、快于其中、享于其中和陶醉于其中,不斷地獲取知識和靈感,豐富思想和情感。比如:在春光無限、桃紅柳綠之際,引導并激勵學生“為小鳥搭窩”“與鮮花媲美”;在赤日炎炎、驕陽似火之際,引導并激勵學生 “享綠蔭送爽”“聽金蟬唱歌”;在金風送爽、秋色宜人之際,引導并激勵學生“品累累碩果”“賞繽紛美景”;在寒風撲面、陰冷干燥之際,引導并激勵學生“感天地之氣” “吟蒼翠依舊”等,從中獲取美好的情感、活潑的情趣、奇異的靈感和強勁的精神力量。只要能夠善于打開并認真閱讀大自然這一“綠色的課本”, 我們的習作教學又怎么會不“下筆如有神”呢?
六、善于從和諧互動中挖掘素材,積極開展有效習作教學活動
有人如是說:“優(yōu)秀的習作既來自于客觀存在的人和事物,又來自于對人和事物情感的主觀流露。那些無中生有或者無病呻吟的現(xiàn)象永遠算不上優(yōu)秀之作?!庇捎谛闹前l(fā)育的規(guī)律性,小學生不僅生活閱歷淺顯而且思想情感樸素,在一般情況下,他們除了家庭親情之外,最重要、最信賴且最珍惜的就是師生之情。比如,在一次為期三天的“蓮塘基地綜合實踐”活動中,筆者以一位旁觀者的身份冷靜觀察,不由得既羨慕、又妒忌、又慚愧。羨慕的是小學生天真活潑、生動可愛,嫉妒的是他(她)們與基地連隊教官剛一接觸就親密無間且日益增進的情感,慚愧的是離開之時他們真誠希望教官能永遠做他們老師的期盼。
一旬過去了,筆者讓小學生在回憶基礎上寫一篇與社會實踐活動有關的習作,完全出乎意料的是,全班89%的習作內容并非他們平時津津樂道的“勇者之路”“攀山巖”“電子百拼”“小鬼當家”等活動內容,而是回憶并想念與“教官的三天相處之情”。更令人驚喜的是,本次習作真正地讓我這位批閱者感動了許多時日。
以上是筆者對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簡要實踐與思考。綜上所述,只要善于從“教材文本”“校園天地”“溫馨家庭”“社會時事”“自然天地”與“和諧互動”中挖掘素材,并始終堅持相關策略的有效性構建與運用,我們定能從中攫取寓教于樂、事半功倍且深刻持久的良好習作效應。不僅如此,對于教學相長同樣能夠發(fā)揮非常重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曉夏.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揚州大學,2014.
[2]張海彥.由仿而創(chuàng)是革新模式作文的關鍵[J]. 教學與管理,2011,(25).
[3]許宏.小學生習作中練筆教學策略探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