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本文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從框架理論視角看漢語歇后語,認為漢語歇后語的前半部分為后半部分提供了框架背景,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歇后語。
關(guān)鍵詞:認知;框架理論;漢語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短小、幽默、形象。歇后語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描述,后半部分是歇后語所想表達的真正意思。因此,歇后語的前半部分為后半部分提供背景信息,后半部分是對前半部分的解釋。歇后語的理解與框架理論密切相關(guān)。因為框架理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歇后語的意思。本文從框架理論的視角舉例分析歇后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歇后語。
一、框架理論
語言學(xué)中“框架”一詞來源于心理學(xué)家。1975年,馬文.明斯基首次提出了框架的概念并將其引入人工智能領(lǐng)域。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中期,查爾斯.費爾默首次將框架引入語言學(xué)領(lǐng)域。1985年他說過“框架是關(guān)于知識或者連貫的經(jīng)驗圖式化的框架結(jié)構(gòu)”(1985:223)。溫格瑞爾和施密得(2001)提到框架是一種表征關(guān)于某些情景的知識和觀念的認知模型。
認知框架有幾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當(dāng)我們用語言去展示一個情景時,如果認知的視角不同,語言表達也就不同。第二,認知框架有著穩(wěn)定的角色。第三,框架網(wǎng)絡(luò)中的角色都是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一旦這個框架網(wǎng)里的一個角色被提及,它就刺激整個認知框架。很大程度上說,喚醒整個認知框架能夠幫助人們理解語言的意義。
二、從框架理論角度分析漢語歇后語
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個歇后語的前半部分描述一個事件,后半部分描述這個事件的結(jié)果。這個歇后語的前半部分為后面提供了一個框架,當(dāng)人們看到這個歇后語的前半部分就會激活這個框架,然后通過思考能得出后半部分“一場空”。人們首先會想竹籃是由竹子編制的,竹籃上有很多縫隙,而水又是液體,用竹籃打水,水幾乎都會從那些縫隙里漏出去,所以,竹籃是沒辦法用來打水的,用竹籃打水的結(jié)果就是竹籃里最后沒有水。人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思考就會得出這個歇后語的后半部分“一場空”。這個歇后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人們不要干這種徒勞的事情。
小蔥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這個歇后語描述的是一道家常菜,前半部分描述這道菜怎么做的,后半部分描述這道菜的顏色,最后呈現(xiàn)的結(jié)果。當(dāng)人們看到這個歇后語的前半部分,就會在腦海中激活做這道菜的框架,然后通過仔細的思考就能得出歇后語的后半部分“一青二白”。首先人們會想到“小蔥”“豆腐”這兩個事物框架,小蔥是綠色的,豆腐是白色的,做菜的時候把小蔥和豆腐拌在一起,拋開味覺感受,這道菜給人的視覺感受就是青白相間,由此,人們可以推出歇后語的后半部分“一青二白”,這則歇后語的深意在于“青”和“清”,這兩個字由相同的發(fā)音,但是意思完全不同,一個是青色、綠色,一個是清白的意思。這個歇后語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就是清清白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白酒混在冷水里------誰也搞不清
這個歇后語的前半部分描述的是一個事件,后半部分是關(guān)于其結(jié)果的描述。這個歇后語的前半部分為后半部分提供一個框架,幫助人們理解這個歇后語的深層次意思。當(dāng)人們看到這個歇后語的前半部分“白酒混在冷水里”,就會激活人們腦海中關(guān)于這個事件的框架,人們就會想到“白酒”和“冷水”這兩個事物框架:“白酒”是無色的,透明的,涼的液體;“冷水”是無色的,透明的,冰冷的液體。將白酒混在冷水里,人們真的是無法分清哪兒是白酒哪兒是冷水,這兩種事物已經(jīng)混成一體了。通過這些思考,人們就能推出這個歇后語的后半部分“誰也搞不清”?,F(xiàn)在通常使用這個歇后語來形容事物難以分辨。
三、結(jié)語
本文使用了認知里面的框架理論來剖析3個漢語歇后語。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使用漢語歇后語來形容人或者事物,所以,我們就要能夠很清楚的掌握這些歇后語的意義。其實歇后語的意義也不難理解,通過框架理論,我們激活了大腦中關(guān)于一個歇后語前半部分的框架,加以思考就可以很容易的推出歇后語的后半部分。總而言之,認知語言學(xué)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我們可以從認知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本文就是從認知的角度去看漢語歇后語的意義生成,通過框架理論,其實就會發(fā)現(xiàn)理解漢語歇后語并不是難事。
參考文獻:
[1]Bartlett,F(xiàn).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65-76.
[2]Fillmore,C,J.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 [J].Qeudemidi Semantics,1985(6):222-254.
[3]F.Ungerer and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