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運露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梧州 543001)
?
護理風險管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中的應用
鐘運露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梧州 543001)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高壓氧治療;護理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環(huán)節(jié)和過程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也存在一定風險[1]。高壓氧治療作為促進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康復的重要手段,需在大于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密閉環(huán)境下進行,且受氧艙內環(huán)境壓力的影響,治療過程中人員不能隨便出入艙。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復雜,常伴意識障礙、精神異常、躁動等癥狀,甚至在高壓氧治療階段仍需留置氣管插管、靜脈導管、導尿管、胃管等。因此,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潛在的護理風險較其他患者更大。如何有效地控制潛在風險,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保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的護理安全是本文探討的關鍵。高壓氧科自2015年1月對重型顱腦損傷行高壓氧治療患者實施風險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進行高壓氧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30例(治療次數3 646次)。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齡7~76歲,平均年齡(52.0±5.5)歲。3 646例次治療中,患者神志清醒719例次、躁動915例次、昏迷2012例次、需約束帶約束1 203例次、留置管道(氣管套管、胃管、靜脈置管、導尿管)2 900例次;應用運送工具:輪椅560例次、平車2 050例次。病例納入標準:符合重型顱腦損傷診斷標準[2],并經CT或MRI檢查確診,重型顱腦損傷1~3周內,且有高壓氧治療適應證的患者。根據患者住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014年7—12月行高壓氧治療的60例(治療1 662次)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對照組,2015年1—6月進行高壓氧治療的70例(治療1 984次)的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為觀察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意識狀態(tài)、留置管道、平均治療次數及應用運輸工具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按高壓氧治療的護理常規(guī)[3]進行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風險識別 護理風險識別是分析、識別護理服務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事件,是護理管理的第一步[4]。通過收集近年來重型顱腦損傷行高壓氧治療患者出現(xiàn)的護理風險,結合護理工作中的觀察總結,歸納出重型顱腦損傷高壓氧治療治療過程易出現(xiàn)或潛在的護理風險事件:跌倒、管道脫落及皮膚損傷。
1.2.2 風險評估表設計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設計風險評估表。評估表共4個維度,18個條目,包括:意識狀態(tài)、四肢肌力、咳嗽能力及吸痰間隔時間、留置導管情況、家屬對高壓氧治療過程中相關安全知識的認知(躁動者需約束防止跌倒、意外損傷、意外拔管等)。
1.2.3 風險控制
1.2.3.1 制定并完善相關制度及應急預案 制訂并完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護理風險防范制度、措施及應急預案,并組織護士學習、培訓。結合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常伴神志不清、躁動,易出現(xiàn)墜床及非計劃拔管的特點,制定了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護理風險評估制度、管道安全管理等制度及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護士長組織學習培訓,每季度考核并進行應急預案演練,使護士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風險意識與應急技能。
1.2.3.2 落實護理風險防范措施 ①風險評估:高壓氧治療前,護士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風險評估表進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②做好入艙宣教: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有針對性地對清醒患者及入艙陪同人員進行預防墜床、跌倒、皮膚擦傷、管道脫落的宣教,失語的患者選用圖表、文字、手勢等方法示意,以取得配合、理解和支持。③預防跌倒:患者需在平車上入艙治療時,確保平車拉起護欄;躁動者給予約束,固定平車腳剎,保持車間距≥10 cm以免發(fā)生碰撞。使用輪椅時患者頭部及背部向后靠,并予腰帶保護,出入艙時(因有坡度)倒轉輪椅,使輪椅緩慢下行,避免患者軀體前傾引起跌倒。④預防皮膚損傷:應用約束帶時先用棉墊或保護墊包裹患者腕部或踝部,再系保護帶,注意松緊適宜,以免造成局部皮膚損傷。氧艙內相對狹小,躁動患者出入艙時應注意防護,避免肢體伸出平車外與艙門碰撞造成損傷。⑤管道安全管理:a.妥善固定,確保各接頭緊密銜接。氣管套管系帶打死結固定,松緊以容納一指為宜。躁動者約束上肢;靜脈留置針用自粘敷料覆蓋后再用自粘彈性繃帶保護。胃管除應用常規(guī)方法固定,再加一條細帶子纏繞胃管一圈并打結,然后固定于腦后枕部,定時記錄胃管的深度。尿管固定于大腿內側,集尿袋用掛鉤固定于一側平車邊沿下,不用別針固定于床單上,避免翻身時過度牽拉尿管導致管道脫落。b.實施保護性約束:昏迷、煩躁、不合作患者及小兒進行適當的約束,防止非計劃拔管。
1.2.3.3 加強風險監(jiān)控 建立質量控制體系,護士長每周以提問或現(xiàn)場查看形式,檢查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每月進行一次全面質量檢查,包括:風險管理制度的落實、風險防范措施的實施,分析出現(xiàn)的問題和教訓,對存在問題及時反饋、解決,并進行季度總結、分析,綜合評價護理風險管理的成效。
1.2.4 評價指標 觀察并記錄:從高壓氧治療前患者進入高壓科并完成交接開始,至高壓氧治療結束與相關科室完成交接,且患者離開高壓科的時間段內所出現(xiàn)的護理風險事件。①跌倒:指患者從輪椅、平車或高壓氧艙內的坐位突然摔到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②皮膚擦傷:觀察躁動患者皮膚,如出現(xiàn)皮膚青紫、淤斑或破損即為皮膚擦傷。③管道脫落:管道從留置部位脫落或管道從連接處松開,稱之為管道脫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中護理風險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中護理風險發(fā)生情況比較
3.1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的護理管理特點高壓氧治療需在密閉的高氣壓環(huán)境下進行,受氧艙內環(huán)境壓力的影響,治療過程不能隨便出入艙。另外,腦外傷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精神問題[5],而出現(xiàn)認知障礙、躁動等癥狀,且由于病情復雜,患者可能同時帶有氣管插管、靜脈導管、導尿管、胃管等管道,所以高壓氧治療過程潛在較多的護理風險。如何正確識別并有效控制護理風險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護理的熱點與難點。
3.2 護理風險管理增強了護理人員抗風險的主觀能動性 在風險管理活動中,通過加強風險知識的培訓,增強了護士的風險意識,使護士從思想上認識到加強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調動了護士抗風險的主觀能動性,把過去認為“領導要我這樣做”的思維,變?yōu)椤盀榱嘶颊?、為了自己,我應該這樣做”的思維,使其積極投入到風險管理活動中。
3.3 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地減少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表1顯示,觀察組發(fā)生的護理風險事件較對照組明顯減少,這主要因為:觀察組將“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引入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護理工作,在風險管理活動中建立健全了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規(guī)范日常護理工作,使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減少了護理工作中的盲從性。通過高壓氧治療前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護士充分認識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中潛在的護理風險,積極查找導致護理風險的主要原因,主動采取預見性的風險防范措施,把風險事件發(fā)生后的消極處理變?yōu)轱L險事件發(fā)生前的積極預防,將風險事件消除于萌芽狀態(tài),有效地控制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另外,定期的應急演練,促使護士進一步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減少了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更全面地鞏固了應急知識與技能,提高了抗風險能力。
風險管理是安全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風險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對高壓氧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護士風險防范意識及抗風險能力,進而降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的護理風險,提高高壓氧護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薛素蘭,伍曉瑩.護理行為風險管理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05,5(1):19-20.
[2]周秀華.急危重癥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0.
[3]易治,翁其彪.高壓氧醫(yī)學教程[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79-83 .
[4]戴青梅,陳麗英,徐雪艷,等.護理風險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06,6(8):36-38.
[5]郭衛(wèi)鋒,張操魁,萬新.顱腦外傷與精神障礙發(fā)生的相關性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2):145-146 .
[6]申萍,孫琳,朱劍萍.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成效[J].護理學雜志,2006,21(10):58-60.
作者簡介:鐘運露(1971—),女,副主任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
收稿日期:2015-07-07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8399(2016)02-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