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兵++程墊豐
【摘要】網絡對于現代的人們都不陌生,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人們意識到網絡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工作,對人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那么,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發(fā)揮其作用,網絡載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我們應如何充分利用和優(yōu)化網絡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網絡 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D41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52-01
1.思想政治教育及載體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信息時代。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有用的信息,這個時代是信息泛濫的時代,找到正確的信息才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網絡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等優(yōu)點,我們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去培養(yǎng)“四有”新人,以達到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需要,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
1.1思想政治教育
1902年前后,列寧提出“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1934年,斯大林在聯共提出“思想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1951年,劉少奇在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提出以“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代“政治思想工作”。這一觀念的轉變,使“思想政治工作”成為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統(tǒng)一的標準的提法。
1.2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承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所運用且住客體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載體包括:管理載體、文化載體、活動載體、大眾傳播載體和網絡載體。而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特殊的意義:第一、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綜合組織形式或具體的活動形式。第二、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各要素相互聯系的樞紐,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實現的形式。
2.網絡載體
含義:即“以網絡為載體”之意。通過互聯網這一先進的電子信息交互系統(tǒng),向人們傳播豐富、正確、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幫助人們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促進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社會之間,人和國家之間的和諧,有利于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2.1特點
(1)信息的海量化和專門性。互聯網的信息內容是無限的,傳播的信息浩如煙海,幾乎涵蓋人類活動的所有方面。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有利于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
(2)信息傳播和更新的快捷性?;ヂ摼W能第一時間發(fā)布信息,網民能及時。準確的了解世界各地發(fā)生、甚至重大事件。有利于教育者通過網絡及時傳播健康、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態(tài)性。
(3)轉播手段的兼容性?;ヂ摼W具備聲音、圖像、文字合一的特性,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有效性。
(4)轉播方式交互性?;ヂ摼W媒體將信息傳遞給網民,網民能隨時隨地發(fā)表見解,這樣更有利于事件的和平民主解決。
2.2重要性
(1)以網絡為載體是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的需要。我國網民有一億多經常上網,通過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網民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
(2)以網絡為載體是用先進文化占領新的思想陣地的迫切要求?;ヂ摼W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受眾越來越多,網絡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迅速進入網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先進文化去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以培養(yǎng)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四有”新人。
(3)以網絡為載體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網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時代的要求。網絡具有現代社會的時代特色,體現出現代社會的信息化、網絡化的發(fā)展趨勢;同時網絡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交流,雙向互動。
3.如何優(yōu)化網絡載體
(1)必須充分運用網絡載體,大力傳播與我國社會發(fā)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政觀念、價值觀點道德規(guī)范以及其他先進文化。利用網絡載體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路線和思想,促進人們的思想發(fā)展和社會要求相一致。
(2)要努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系統(tǒng),構筑網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網絡是虛擬,但卻也是真實存在著,網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塊“寶地”。我們應加快步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系統(tǒng),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使廣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能跟隨社會主義建設步伐。
(3)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yǎng),造就一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人才培養(yǎng):“年輕化、專業(yè)化、知識化、革命化”造就一支思想政治過硬的隊伍,永葆黨的青春活力,促進黨的路線民主化,科學化。
(4)要建立健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加強網絡管理制度建設,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且還應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做到法的“人性化”。
(5)要充分運用網絡技術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把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西方優(yōu)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利用網絡開展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愛國主義、黨的思想路線、道德觀、職業(yè)觀和家庭觀教育。以提高人們思想政治素質,促進人和社會,人和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結論
網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優(yōu)化和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四有”新人,培養(yǎng)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促進社會和諧?,F代大學生都會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其政治素質、思想覺悟、道德素質,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能夠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陶德麟,石云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秦在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倉道來.思想政治教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