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狂
(寧波工程學院外語學院,浙江,寧波 315100)
指賓狀語句的句法性質(zhì)及語義、語用制約條件
葉狂
(寧波工程學院外語學院,浙江,寧波 315100)
狀態(tài)形容詞;控制;小小句;次述謂
在指賓狀語的句法性質(zhì)上,文章認為前人提出的次述謂(熊仲儒,2013)或小小句(楊永忠,2014)生成方式,都存在問題,漢語的狀態(tài)詞可直接作狀語,指賓狀語因而是基礎(chǔ)生成的附加語,不是述謂。在制約條件上,結(jié)果類受語義制約,它是與表偏離義動結(jié)式(陸儉明,1990、2001)具有互補功能的句式:前者專用來表達正常預期義,后者表達偏離預期義。而描述類受語用制約,不是Huang et al.(2009:45)、李勁榮(2007)等所認為的合格與不合格之分,而是受語境影響的接受度高低之別。
文章將研究由重疊式狀態(tài)詞充當?shù)膬深愔纲e狀語句,結(jié)果類(resultative)和描述類(depictive),如例(1a-b)(1c-d):
(1)
a.張三釅釅的沏了一碗茶。(結(jié)果類)
b.*張三釅釅的買了一碗茶。(何洪峰,2010)
c.張三釅釅的喝了一碗茶。(描述類)
d.?張三釅釅的端著一碗茶。
該類句式需要解釋的兩個核心問題是:第一,語義上指向賓語的狀態(tài)詞是基礎(chǔ)生成于主謂之間還是移位生成;第二,制約條件是什么。換言之,為什么(1b)不可接受而(1d)的接受度低。前人多關(guān)注指賓狀語句的生成,鮮有涉及其制約條件。本文的觀點是:句法上,指賓狀語是基礎(chǔ)生成的附加語,不是移位而成的(次)述謂。在生成制約上,結(jié)果類指賓狀語句受語義因素制約,它表達一種正常預期義,與陸儉明(1990、2001)發(fā)現(xiàn)的一類動結(jié)式所表達的偏離預期結(jié)果義正好對立互補。而描述類指賓狀語句受語用因素影響,它表示事件存在的狀態(tài)或方式,內(nèi)部小類多,多表現(xiàn)為可接受度高低之分,而不是合格與否的對立。
前人對指賓狀語句有過不少研究,如朱德熙(1956/1980:18-26、1982:153-4)、盧建(2003)、張國憲(2005)、李勁榮(2007)、何洪峰(2010)等,多與狀態(tài)詞在定語位置時表現(xiàn)出的句法語義特點來比較,雖然有移位、易位、異位、換位等論述,但多數(shù)都否認狀語位置的成分是由定語位置移來的?;谏烧Z法理論的相關(guān)研究有張寧(Zhang,2001)、陶媛(2009)、熊仲儒(2013)、楊永忠(2014)、劉偉和李哲(2011)、王立弟和顧陽(2000)等。多采取移位生成說,下面以熊文和楊文為主線展開評述。
2.1 熊仲儒(2013)的分析
熊文認為狀態(tài)詞具有謂詞性質(zhì),要投射一個論元Pro,陶媛(2009)也持類似觀點。按照控制理論,這時的Pro是強制控制語,必須得到先行詞的控制句子才合格(用下標表示控制關(guān)系)。熊文為此專門引了Huang et al.(2009:45)的例子來說明:
(2)a.*他[Proi生著]吃過很多蔬菜i。
b.很多蔬菜i,他[Proi生著]吃過。
(2a)的Pro沒有受到先行詞“很多蔬菜”的控制或者C統(tǒng)制(c-command),因此句子不合格,(2b)因Pro受到控制而合格。順著這一思路并結(jié)合功能范疇引入論元的思想,熊文認為指賓狀語句(3a)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是(3b):
(3)a.那和尚釅釅的沏了一壺茶。(熊文例12)
b.[CausP那和尚[Caus’[Caus[BecP一壺茶i[Bec’[Bec[VPProi釅釅的沏]]]]]]]]
熊文指出,Pro受到了先行詞“一壺茶”的C統(tǒng)制,這樣既遵守了題元準則,也滿足了控制要求。當Pro不受控制時,句法不合格。這時,他舉了“把”字句為例:
(4)a.他把茶i[Proi熱熱的]喝了。(熊文例26)
b.*他[Proi熱熱的]把茶i喝了。
熊文(2013:30)指出,[Pro熱熱的]只能在“把”與動詞之間,這樣才能滿足控制要求,如(4a),不能在“把”之前,因為Pro與先行詞之間不能滿足C統(tǒng)制關(guān)系,違反了控制原則,因此不合格,如(4b)。
但是,如此一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按照這一分析原則,(3a)應該不合格才對,因為(3a)是(3b)移位而成,但是移位的結(jié)果會造成[Pro釅釅的]從受控制位置移到一個不受控制的位置,這樣形成的句子在不合格性上應該與例(2)和(4b)一致才對。如(5)所示:
(5b)中Pro位于控制語“一壺茶”之前,“一壺茶”不能C統(tǒng)制Pro,沒有滿足C統(tǒng)制要求,違反了控制原則,這樣的句子應該不合格。但事實正好相反,漢語有很多類似的句子,而這些句子也正是熊文研究的對象。至此,我們可以看出熊文的移位分析有問題。Pro帶來的這一控制難題,拿現(xiàn)在的理論來看,很難解決。當然,這一移位說還有生成力的問題,見下一節(jié)的討論。
2.2 楊永忠(2014)的分析
楊文不同意熊文的分析,認為設(shè)置多個功能核心有違最簡方案的基本精神,他主張最好在現(xiàn)有的理論框架內(nèi)解釋。楊文因此采用小小句理論分析,認為指賓狀語句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為(6a)(楊文例18):
(6)a.[IP主語[I’I[vPSpec[v’v[VPSpec[V’主謂詞[SC賓語狀態(tài)形容詞]]]]]]]
b.張三沏了[SC一碗茶釅釅的]
c.張三釅釅的沏了一碗茶。
也就說,賓語先與狀態(tài)詞組成一個小小句,如例(6b),然后狀態(tài)詞再移位至v處,經(jīng)過添加“的/地”生成指賓狀語句(6c)。
楊文的優(yōu)點是不使用Pro,避免了熊文面臨的控制難題。但這一分析存在兩個問題。第一,違反了中心移位原則。楊文認為狀態(tài)詞要從SC的補足語位置(其實應該是述謂)移位至v處,但這是中心至中心的移位,生成的是述謂核心,不是附加語。但楊文卻說“如果狀態(tài)形容詞移位到vP的中心語v位置,則需要添加表示方式的附加語標記‘地’”(楊永忠,2014:39)。顯然楊文希望通過中心移位來生成附加語,這違反了中心移位精神。第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用小小句理論分析會過度生成,例如:
(7)a.張三買了[SC一碗茶釅釅的]。
b.*張三釅釅的買了一碗茶。(同1b)
(7b)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是(7a),按照楊文的分析,移位后的(7b)應該合格才對,但(7b)卻不合格,這顯示小小句會過度生成。實際上,楊文面臨的這一問題在熊文中同樣存在。那么,能不能找到相應的限制條件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認為在這兩個分析框架中很難找到。
總之,以上兩種移位生成模式都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①劉偉和李哲(2011)也用生成語法研究該句式,但他們把狀態(tài)詞作為動詞的補足語來分析,這在語義上不合理,例如(1b)中“釅釅的”不可能是“喝”的補足語。那么,指賓狀語是如何生成的呢?我們認為應該是基礎(chǔ)生成的附加語。下面詳細說明。
我們認為指賓狀語是基礎(chǔ)生成的附加語,不是移位而來?;窘Y(jié)構(gòu)為(8a),例(8b)的圖示如下:
(8)a.[vP[v’AP狀態(tài)詞[VP[V’V DP]]]]
b.張三釅釅的沏了一碗茶。
通過省略測試法,可以發(fā)現(xiàn)狀態(tài)詞就在vP內(nèi),比如例(9a)在語義上有排他性,這從后續(xù)句(9b)得到證明,轉(zhuǎn)折帶來了語義沖突,說明“釅釅的”就在vP內(nèi)。例(10)是劉偉和李哲(2011)的判斷,他們認為狀態(tài)詞處于比地點狀語更低的位置,因此(10b)不合格。我們認為地點狀語也可以位于vP上,例如“在廚房他濃濃的煮了一壺咖啡”,但狀態(tài)詞不能在vP上,如“*濃濃的他煮了一壺咖啡”。
(9)a.張三釅釅的沏了一碗茶,李四也是。
b.張三釅釅的沏了一碗茶,李四也是,*但沏得很淡。
(10)a.他在廚房濃濃的煮了一壺咖啡。
b.*他濃濃的在廚房煮了一壺咖啡。
與指主狀語位置比較,指賓狀語的位置要低一些,例如:
(11)a.張三激動地熱熱地煮了一杯茶。
b.*張三熱熱地激動地煮了一杯茶。
和T的位置相比,指賓狀語在T之下,例如:
(12)a.張三想/打算釅釅的沏一碗茶。
b.*張三釅釅的想沏一碗茶。
王立弟和顧陽(2000)認為指賓狀語在VP內(nèi),我們認為位置還要高一些,因為V一定要移到v處,狀態(tài)詞不能在動詞的右側(cè)出現(xiàn)。
下面再從三個方面詳述基礎(chǔ)生成的理論依據(jù)。
依據(jù)一:漢語的狀態(tài)詞做狀語是其句法功能之一。朱德熙(1982:153-4)專用一節(jié)來討論形容詞做狀語,并著重指出兩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狀態(tài)詞可以自由地做狀語。他指出,“性質(zhì)形容詞——不管是單音節(jié)的還是雙音節(jié)的,做狀語都受到限制,轉(zhuǎn)化為狀態(tài)形容詞以后,就可以自由地做狀語?!钡诙?,狀態(tài)詞做狀語的能力很強。朱德熙指出(ibid),“有的時候,做狀語的形容詞在意義上只跟后頭動詞的賓語有關(guān),跟動詞在意義上反而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例如:圓圓的排成一個圈、辣辣的做一碗湯、釅釅的沏一杯茶、嫩嫩的燉一碗雞蛋,這一類格式尤其能說明狀態(tài)形容詞充任狀語的能力之強?!逼渌麑W者如邢福義等(1993)、張國憲(2005)都認為漢語的狀態(tài)形容詞可以直接做狀語。換一個角度講,以上學者的觀點都是建立在去理論化的基礎(chǔ)上,是對語言基本事實的挖掘,這種語言事實適用于任何語法理論模式,任何理論都不應該違背這一語言事實,生成語法也不例外。換句話說,我們主張的基礎(chǔ)生成,是真正回歸到了語言事實上。
那為什么前人的不少研究都試圖讓指賓狀語在述謂的位置上生成呢?這可能是生搬硬套英語、與英語比照的結(jié)果。因為英語的形容詞不能作狀語,但能充當述謂。①
依據(jù)二,狀態(tài)形容詞不是句法上的次述謂,與英語的次述謂性質(zhì)不同。熊文和楊文都拿狀態(tài)詞與英語的次述謂比較,但他們都忽視了一個重要事實,即英語的形容詞不能直接作狀語,因此,下面例(13a-b)中的形容詞soft、drunk被稱為次述謂(secondary predi-cate),不是狀語(adverbial)。雖然從整個句法上來講,它可以被刪去不改變合格性,但語義有所改變。次述謂不是狀語的主要證據(jù)是它不能位于主謂之間,只能位于句末,即使是語義指向主語的次述謂也是如此,如(13b),而英語的副詞狀語卻可以自由地位于主謂之間,如(13d):
(13)a.George boiled/ate the carrotsisofti.(賓語指向的結(jié)果/描述類次述謂)
b.Georgeiate the carrots drunki。(主語指向的描述類次述謂)
c.*George soft boiled/ate the carrots.| *George drunk ate the carrots。
d.George softly/drunkenly boiled/ate the carrots。
與英語形容詞次述謂一對比,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漢語的狀態(tài)詞恰恰位于主謂之間,與副詞狀語的句法表現(xiàn)相同。這樣看來,在句法上尋求漢語的指賓狀語與英語的次述謂具有相似的生成方式缺少依據(jù)。另外,其它語言的形容詞次述謂句也與英語類似(見Schultze-Berndt& Nikolaus,2004;Pylkk?nen,2008),與漢語不同。從這一點來看,指賓狀語句可能是漢語較為特別的一種句法,其它語言沒有。比如英語及其它語言都有指主狀語句,但沒有指賓狀語句(Verkerk,2009)。陸丙甫(2004:89尾注6)也認為指賓狀語現(xiàn)象在其它語言很少見。②國內(nèi)有不少學者拿動結(jié)式與英語的次述謂句作比較,似乎更合適些。
依據(jù)三,位于主謂之間的狀態(tài)詞,在語義上有三種指向:指主、指賓、指動。從生成方式上講,這三種狀態(tài)詞的生成要一致,在理論上才具有簡潔性,才符合最簡方案的經(jīng)濟性原則。要達到這一目的,只能采取基礎(chǔ)生成說,移位說無法解決。
按照熊和楊的移位說,指主、指賓狀態(tài)詞會有自己的論元投射,但指向動詞的就沒有,只能基礎(chǔ)生成或?qū)で笃渌绞?,這樣就不得不使用兩種生成手段,導致理論上不簡潔。例如(陸儉明、沈陽,2003:297):
(14)a.老王喜滋滋的炸了盤花生米。
b.老王脆脆的炸了盤花生米。
c.老王早早的炸了盤花生米。
(14a-b)分別為指主、指賓狀語句,按熊和楊的移位分析,這兩句都能投射出Pro或構(gòu)成小小句如[他喜滋滋的],但(14c)不行,因為“早早的”是修飾動詞的,是說“炸”的動作,這樣,同樣是狀態(tài)詞做狀語,就必須要用兩種句法來分析,理論上就失去簡潔性。但如果把狀態(tài)詞作為基礎(chǔ)生成,理論上就歸于一致。差別只在于生成的位置不同。
總之,對比前人的分析模式,結(jié)合語言事實,我們認為指賓狀語句的狀態(tài)詞是基礎(chǔ)生成,是vP內(nèi)的附加語,不是熊文和楊文所說的述謂移位而成。下面討論指賓狀語句的制約條件。
4.1 結(jié)果類
我們認為結(jié)果類指賓狀語句是一種與陸儉明(1990、2001)所發(fā)現(xiàn)的表偏離義的動結(jié)式“VA了”語義對立互補的句式。前者專用來表示預期之結(jié)果,后者專用來表示偏離預期之結(jié)果,二者形成對立。制約結(jié)果類的生成限制就來自這種語義互動,下面分四點來闡述。
首先,二者的語義對立互補限定了指賓結(jié)果類的語義范圍。這里要明確一點,不是每一個形容詞在“VA了”結(jié)構(gòu)中都表示偏離義,表偏離義的“VA了”句只針對一部分形容詞,因此,結(jié)果類指賓狀語句也主要針對這一部分形容詞。陸儉明(1990)一共統(tǒng)計出144個能進入VA了格式的形容詞①匿名審稿人提出應該把狀態(tài)形容詞的詞類范疇作新的界定,比如分析為副詞,這樣才能阻止它投射自己的論元。我們持保留意見,因為漢語的狀態(tài)形容詞可以直接修飾動詞,因此不是副詞。另一個可能就是兼類,即形容詞兼副詞。但兼類的唯一依據(jù)就是因為狀態(tài)形容詞能出現(xiàn)在狀語的位置,這就陷入了循環(huán)論證。因此,兼類不可取。,其中能表示偏離預期義的形容詞主要有以下四類:
(15)a.量度形容詞,如:大、小、長、短、高、低(矮)、寬、窄、厚、薄、深、淺、粗、細、重、輕、遠、近、快1、慢、晚(遲)、早、賤(便宜)、少
b.表顏色的形容詞:白、黑、紅、黃、綠、淡1、濃1
c.表味覺的形容詞,如:甜、酸、咸、辣、淡2、濃2
d.其它,如:暗、亮、稀、稠、松、緊、嚴、肥、胖、瘦、軟、硬、尖、爛、……
這些形容詞的復雜形式(參見朱德熙,1956/1980指出的四種復雜手段),比如重疊式加上“的2”后,即構(gòu)成了狀態(tài)詞,用在狀語位置就構(gòu)成了指賓狀語句。也就是說,“VA了”句與指賓狀語句在形式上的聯(lián)系就在形容詞的形態(tài)變化上:簡單形式構(gòu)成“VA了”句,復雜形式構(gòu)成指賓狀語句。例如:
(16)a.坑挖淺了
a'.淺淺的挖了個坑
b.綠葉畫淡了
b'.淡淡的畫了片綠葉
c.那豆沙炒甜了
c'.甜甜的炒了一碗豆沙
d.肉買肥了
d'.肥肥的買了一塊肉
如果再拿再狀態(tài)詞在定語位置的句子作一比較,例如“挖了個淺淺的坑”,就會發(fā)現(xiàn),預期結(jié)果義在(16)的兩種句式中都完整保留,二者的區(qū)別只在于偏離義的有無。而定語句卻沒有這種預期義,只是一種客觀描述(盧建,2003)。所以,把“VA了”句與指賓狀語句看作是語義互補句式,既有形式上的證據(jù),也有功能上的支持。當然也就解釋了結(jié)果類的生成范圍。
第二,如果“VA了”沒有預期結(jié)果偏離義,那么,就不需要指賓狀語句來與其互補。換言之,此時的形容詞雖有復雜形式,但卻不能生成指賓狀語句。例如:
(17)a.刀砍鈍了
a’.*鈍鈍的砍了刀
b.頭發(fā)理亂了
b'.*亂亂的理了頭發(fā)
c.字寫錯了
c'.*錯錯的寫了字。(孟艷華2011)
d.衣服洗臟了
d'.*臟臟的洗了衣服
陸儉明(2001)指出,這些“VA了”都表示某種“非預期結(jié)果義”,不是對預期結(jié)果義的偏離,二者的區(qū)別就在偏離義含有“過分”的意思,如“鋸短了”意思是過分短了,偏離了預期的那種“短”,而上述“VA了”卻表示與預期相反的結(jié)果,因此是非預期,不是偏離。我們說,既然這時候的“VA了”是非預期結(jié)果義,那么,也就不需要使用指賓狀語句來互補表義,因此(17a'-d')都不可接受。
第三,如果構(gòu)不成表偏離義動結(jié)式“VA了”,則沒有結(jié)果指賓狀語句。下兩句是何洪峰(2010)舉的,都可作如此解釋:
(18)a.*張三釅釅的買了一碗茶。(=例1d)
b.*他紅紅的扔了一個蘋果。
比如,“買釅了”不可接受,因此(18a)不合格,但假如我們把“釅”換成“大”,“畫買大了”有偏離義,那么“張三大大的買了一張畫”就可以接受。
第四,陸先生指出,第一點列舉的形容詞中有一部分在“VA了”中有歧義,既可表示結(jié)果義,也可表示偏離預期義。例如下面(19a-b)都有兩種意思:
(19)a.竹竿鋸短了。
b.院墻壘高了。
類似的還有:寫大了、挖深了、拉長了、抬高了、刨薄了、削尖了、染紅了、煮爛了,等。這似乎說明盡管“VA了”在此時有歧義,但它自身就能表示預期結(jié)果義,根本不需要指賓狀語句來語義互補。我們的觀點是,如果沒有其它因素的干涉,此類句式無法消歧,當然會引起交流上的誤解。比如陸先生為讓這些句子單一地表示預期結(jié)果義,作了相當多的調(diào)整:
(20)a.那幾根竹竿兒已按您的要求鋸短了。
b.為了防止小偷進院子里來,他又把院墻壘高了。
也就是說,只有經(jīng)過必要的干涉手段,如信息補充,才能保證這些“VA了”句不產(chǎn)生歧義。這當然既費材料,也使句式復雜化。但是我們?nèi)绻捎孟鄳闹纲e狀語句,則不會有歧義,而且句式簡單,如(21)。從這個角度看,指賓狀語句無疑是“VA了”句的語義互補句式。
(21)a.他短短的鋸了那幾根竹竿。
b.他高高的壘了院墻。
當然,前人還提出了其它分析方法,如從語義特征、主觀性、認知角度等來分析相關(guān)的制約因素(何洪峰,2010;張國憲,2005;孟艷華,2011等),我們認為都不如從語義對立互補的角度來得更簡明更合理。
4.2 描述類
我們認為描述類與結(jié)果類雖然生成方式相同,但句法功能完全不同。描述類是用來描述事件存在的狀態(tài)或方式,涉及的動詞范圍廣,內(nèi)部小類多,因此在生成限制上,主要受語用影響,只要有充足的語境,狀態(tài)詞不與動詞產(chǎn)生強烈語義沖突,就允準生成。下面分兩點詳述。
第一,描述類可選句法較多,限制較少。描述類不象結(jié)果類那樣句法功能單一,它類似于漢語的存現(xiàn)句,也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之分,所以涉及的動詞范圍很廣,可以是靜態(tài)類如(22a)、活動類如(22b)、達成類(accomplishment)如(22c)、也可以是實現(xiàn)類(achievement)如(22d)(參見Vendler,1967的動詞分類):
(22)a.桌子上厚厚的積著一層塵土。
b.他粗粗地畫著一個箭頭。
c.他脆脆地端來一碗花生米。
d.吵吵嚷嚷地圍上來一群人。
在這一點上,漢語比英語的描述類次述謂句寬泛的多,英語只允許達成類動詞,其它類都不行(Motut,2010)。這樣,狀態(tài)詞在進入描述類句式時,雖然不是完全不受限,但可選句法較多,相對自由,受限較少。
第二,在多數(shù)情況下,只要語境允許,狀態(tài)詞與動詞語義上不沖突,就不存在合格與否之分,多為接受度高低之別。我們認為在這一點上,前人的語感認定與實際語料多有出入,下面都是前人的例子:
(23)a.*他生著吃過很多蔬菜。(Huang et al,2009:45)
b.*濃濃的端來一碗湯。(李勁榮,2007)
c.*嫩嫩的伸出了一雙手。(李勁榮,2007)
d.*他硬梆梆地吃了一塊面包。
(鄭貴友,1999)
但是,一旦擴大調(diào)查范圍,我們就能找到相應的實際用例,下面是百度搜索結(jié)果(鏈接太長的略去):
(24)a.看別人都是生著吃蛇膽啊,好惡心。①http://iask.sina.com.cn/b/1081576.html
b.公公進門,媳婦甜甜的叫了聲爹,老頭心里那塊冰化了。媳婦沏了茶,濃濃的端上,兒子遞上煙。(鄭前聲《用筆說話,告訴你早年的北大荒故事》)②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50a12010179kg.html
c.今天,姥姥從遙遠的海南來看我們啦!上次見到uu的時候,uu還只有5個月,嫩嫩的伸出小手要姥姥抱抱。
d.陳境扶著門站起來,打開拿出包干面和一瓶礦泉水。硬硬地吃完那包干面,喝了點水,就在辦公桌下暈睡過去了。
例(24)證明(23)并非不合格而是接受度低,一旦有大的語境,馬上合格③李勁榮(2007)認為(Ia-b)都不合格,熊仲儒(2013:31)解釋原因,認為“大大的”“小小的”在兩句中既非結(jié)果也非方式,因而不合格。(I)a.*她大大的有一雙眼睛。b.*他小小的知道了一個秘密。但我們的確能檢索到相似度極高的實例:(II)a.那里豎著一塊石碑,上面大大的有一個金字。(http://bbs.duowan.com/thread-14942280-4-1.html)b.遇到你喜歡的人,就要讓他小小的知道一下你的另一面,看他的反應。(http://wenda.tianya.cn/user? userid=29302640&tab=followed&start=0)(IIa)“大大的”語義指向賓語,(IIb)“小小的”語義可能指向賓語,兩例的動詞相同,狀態(tài)詞作方式解也應該不成問題。對比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Ia-b)不是不合格,最多是可接受度低。。這一事實告訴我們,多數(shù)情況下,描述類都不宜作合格與否的判定,而應考慮語境影響,從接受度高低來考量?,F(xiàn)在回頭看引言中的例(1d)“?張三釅釅的端著一碗茶”,就會發(fā)現(xiàn)其與例(24b)相似,不是完全不能說,最多是接受度低,之所以低,就是因為語境不夠。③
文章討論了指賓狀語句的生成方式及制約條件,前人的移位生成主張都存在理論上的難題,對制約條件也未涉及。我們認為指賓狀語是基礎(chǔ)生成的附加語,與英語等語言的形容詞次述謂性質(zhì)不同,有三條證據(jù)可以支持這一觀點。在生成限制上,結(jié)果類受語義制約,它與陸儉明(1990)發(fā)現(xiàn)的表偏離義動結(jié)式“VA了”句形成語義互補,前者用來表述預期之義,后者表述偏離預期之結(jié)果,而制約就來自這種語義互動。而描述類用來表示狀態(tài)和方式,內(nèi)部小類多,只要狀態(tài)詞與動詞不產(chǎn)生強烈的語義沖突,其可選句法就較多,受限較少,因此屬于語用制約。這樣,就多表現(xiàn)為接受度的高低,而不是合格與否。
戴曼純2003最簡方案框架下的廣義左向合并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Dai Manc-hun 2003A Minimalist Approach to Generalized Left-ward Merger Hypothe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何洪峰2010狀態(tài)性指賓狀語句的語義性質(zhì)[J].語言研究(4):51-58.//He Hongfeng2010The seman-tic nature of descriptive object-oriented adverbial sen-tences[J].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4):51-58.
李勁榮2007指賓狀語句的功能透視[J].中國語文(4):331-342.//Li Jinrong2007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entences with object-oriented adverbial[J]. Studies in Chinese Language(4):331-342.
劉偉,李哲2011VP殼理論框架下指向賓語的形容詞狀語研究[J].漢語學習(6):24-31.//Liu Wei& Li Zhe2011A VP-shell analysis of adjective ad-verbials semantically oriented to objects[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6):24-31.
陸丙甫2004共性背景下的漢語句法研究——談?wù)勅绾螐膫€性中分解、提取共性規(guī)律[A].載語言學論叢(30)[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74-90.//Lu Bingfu 2004Studies of Chinese gramm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al grammar:From individuality to univer-sality[A].In Essays on linguistics(30)[C].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74-90.
盧建2003可換位摹物狀語的句位實現(xiàn)及功能分析[J].語言研究(1):99-106.//Lu Jian2003An analysis on the syntactic realization and function of Chi-nese dedicative adverbial modifiers[J].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1):99-106.
陸儉明1990“V A了”述補結(jié)構(gòu)語義分析[J].漢語學習(1):1-6.//Lu Jianming1990A semantic analy- sis of resultative compound V A-le[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1):1-6.
——2001“V A了”述補結(jié)構(gòu)語義分析補議[J].漢語學習(6):78-80.//Lu Jianming2001A revisit to the semantic analysis of resultative compound V A-le[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6):78-80.
陸儉明,沈陽2003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Lu Jianming&Shen Yang 2003Fifteen Lectures on Chinese and Chinese re-search[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孟艷華2011順時觀察模式下指賓狀語句句式意義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29-34.//Meng Yanhua 2011Consequential di-rection of viewing constraints in the word order of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J].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Teaching and Resaro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nage Edition)(1):29-34.
陶媛2009謂詞性指元狀語的句法制約條件[J].漢語學習(5):50-58.//Tao Yuan2009The syntactic constraints on argument-oriented adverbials[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5):50-58.
王立弟,顧陽2000“賓語指向”的狀語修飾語[A].載陸儉明(主編),面臨新世紀挑戰(zhàn)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48-263.//Wang Lidi&Gu Yang2000Object-oriented adverbial modifiers[A].In Lu Jianming(ed.),New Challenges on the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 in the New Century[C].Jinan:Shandong Education Press:248-263.
邢福義,李向農(nóng),丁力,儲澤祥1993形容詞的AABB反義疊結(jié)[J].中國語文(5).//Xing Fuyi,Li Xiangnong,Ding Li&Chu Zexiang1993The se-mantic reduplication in the adjective AABB[J].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5):343-351.
熊仲儒2013指賓狀語句的句法分析[J].現(xiàn)代外語(1):25-32.//Xiong Zhongru2011Syntactic analy-sis of sentences with object-oriented adverbials[J].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1):25-32.
楊永忠2014指賓狀語句的句法結(jié)構(gòu)及推導[J].現(xiàn)代外語(1):32-41.//Yang Yongzhong2013The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derivation of sentences with objectoriented adverbials[J].Modern Foreign Languages(1):32-41.
張國憲2005狀態(tài)形容詞的界定和語法特征描述[J].語言科學(1):3-14.//Zhang Guoxian2007The definition and grammatical description of state adjec-tives[J].Language Sciences(1):3-14.
鄭貴友1999“味覺感知”類句子中的動賓雙系形容詞狀語[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4):4-6.//Zheng Guiyou1999Adjective adverbials of verbobject form in sentences of gustation verbs[J].Oriental Forum(Qingdao University)(4):4-6.
朱德熙1956/1980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研究[J].語言研究(1).//Zhu Dexi1956/1980Research on adjectives in Modern Chinese[J].Studies on Languages(1).
——1982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Zhu Dexi 1982 Lectures on Grammar[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Huang,C-T.James,Y-H.A.Li&Y.F.Li2009The Chinese Syntax[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otut,A.2010A puzzle for the syntax-semantics of de-pictives[A].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annual confer- ence of the Canadian Linguistic Association[C].Mon-treal,Canada.
Pylkk?nen,L.2008Introducing Arguments[M].Cam-bridge:MIT.
Schultze-Berndt,E.&H.Nikolaus2004Depictive sec-ondary predicates in cross linguistic perspective[J]. Linguistic Typology(8):59-131.
Vendler,Z.1967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Verkerk,A.2009A semantic map of secondary predica-tion[J].Linguistics in the Netherlands,115-126.
Zhang,N.2001The structures of depictive and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J].ZAS Papers in Lin-guistics(22):191-221.
The Syntax of Object-Oriented Adverbials in Chinese and Their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onstraints
Ye Ku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 315100,China)
stative adjectives;control;small clause;secondary predicate
In this paper,we argue that the secondary predicate analysis and small clause account for the derivation of objectoriented adverbials,as proposed by Xun(2013)and Yang(2014)respectively,are problematic.Our proposal is that stative adjectives in Chinese can directly function as adverbials and therefore they are base-generated adjuncts,not predicates.As to the constraints,the resultatives a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from the depictives.It is argued that the resultatives are semantically constrained to convey the meaning of exactly expected results,which is in complementary to the meaning of“VAle”constructions,as claimed by Lu(1990,2001)to convey the meaning deviated from the expected results.Meanwhile,the depictives are claimed to be pragmatically constrained,with context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their acceptability,which is in contrast to Huang et al.(2009:45)and Li(2007)'s ungrammaticality judgments.
H146.3
A
1674-8174(2016)04-0079-08
【責任編輯 張耀文】
2016-04-24
[作者簡介]葉狂(1970-),男,山西大同人,博士,寧波工程學院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句法語義的形式研究。電子郵箱:958568826@qq.com。
浙江省社科基金項目:跨語言視角下的把字句研究(15NDJC080YB)//Social Science Fund of Zhe-jiang Province:“Research on Ba construction from a cross linguistic perspective”(15NDJC0808YB)
①致謝:本文初稿曾在第四屆中國句法語義論壇(2015年11月28-29日,西安外國語大學)宣讀。感謝胡建華教授、程工教授、溫賓利教授、熊仲儒教授的點評和指點。感謝匿名審稿人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