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漢平
?
4熱血鑄就的法治底色如此深沉
文/楊漢平
回想近年來北京法官馬彩云、湖南永州法官、湖北十堰法官被當事人殺伐的諸多事件,可以看到中國社會要真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的艱難與血色。
司法就是通過對當事人的糾紛利益進行規(guī)則調整與正義配置的公共事業(yè)。人民法官整天面對和處理的都是當事人不能通過自力或其他組織調解解決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法官裁判主要的不是施舍和救助,而是懲罰與剝奪。因此,要讓當事人在每一個案件的審理中都能有“獲得感”是不現(xiàn)實的。換句話說,法官判案就是得罪人的事,也是“是非之事最惹是非”的工作。法官們在案多人少和維護穩(wěn)定的壓力下,每年要辦上百甚至于幾百件案件,那些否定、給付甚至剝奪、懲罰的親歷與親為中,總免不了遭當事人的記恨??梢哉f,中國法官承載著最高的正義鞭策,卻忍受著最低的糾紛折磨。在每一個訴至法院的焦點性的案件中,人們都希望法官給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正義”,否則,就會認為法官偏向,法院不公。有些人還會通過上訪和過激行為表達不滿,發(fā)泄不平,于是就有了一些人不以法律為終而以暴力為極的瘋狂殘害與血腥殺戮。這些對抗人類良知與文明制度,破壞社會主義法治和秩序的人,將和平解決糾紛的司法調整重新拖回暴力與血腥。他們是法治的公敵,是民主的公敵,也更是人民的公敵。
一切社會發(fā)展與進步,都由國民所承載所表現(xiàn),而這其中,國民的道德則是其重要的標志。近代中國的衰落與不興重要的原因是源于其頑劣的“國民性”,中國啟蒙運動的先驅嚴復就曾批評民眾的國民性:“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于作偽,終于無恥?!彼€提出過改造封建國民性的“三民”主張,即,應“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以實現(xiàn)人民心理和行為的價值取向與行為秉性的文明、理性與開化。應當說,經(jīng)過了近現(xiàn)代的文明發(fā)展和民主與法治的普及性教育,大多數(shù)民眾對法治文明的認同越來越高,社會主義法治也越來越深入人心。但是,事實證明,我們的社會仍然會有少數(shù)人對法治毫無認同,對司法的規(guī)則治理也沒有基本的認知,對司法的正義及其對正義的公共輸送不習慣、不信任、不尊重,這些人往往以個人的偏私與狹隘為出發(fā)點,千方百計地尋求對自己有利的訴訟結果。一旦法院裁判對自己不利,就對法院產(chǎn)生對抗情緒,并發(fā)展到公然辱罵、糾纏、傷害甚至于謀殺法官,以此發(fā)泄對公共權力的不滿和反社會的暴力傾向。同樣可惡的是,殺法官事件發(fā)生后,總有一些人在網(wǎng)上甚至公開場合為這些極端殘暴血腥的行為叫好,這些不尊重法律甚至蔑視法治的原始蠻荒與蠻橫的叢林惡習,也就是中國千百年來人治和無視法度的封建腐朽思想依然遺存于某些狹隘和自私的心理之中的表現(xiàn),他們通過一些仇法、仇官的愚昧冷血的江湖思想的劣根性托浮、涌流于社會的陰暗面,這些法治深入實踐的社會障礙和精神頑疾,確實需要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綜合治理。
法官是人不是神,也會犯錯誤,其中也會產(chǎn)生敗類或害群之馬。但是,我們有健全和周延的司法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自我修正缺點,理性地糾正錯誤,懲處違法,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通過法律的社會治理之公共正義,從而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利益的實現(xiàn)且防止個私權利受到司法公權的侵損。因此,絕不容許以法官腐敗濫權、庸碌錯失和主觀偏向為借口,通過對法官的報復和殺伐來發(fā)泄對司法制度的不滿和抗拒執(zhí)法。同時,司法制度本身也應當有健全保障法官司法的制度機制,以保護輸送正義保護他人的人本身的基本安全。如果為別人的安全與幸福而勤勉工作的人自己都是朝不保夕時刻受到那些存在暴力傾向或以暴力相威脅的不法之徒的糾纏、威嚇、驚擾與傷害,讓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總是為自己的生死安危而不是為案件的公平正義而牽絆與擔驚,又如何能讓其安心、專心、用心和出于公心地為了每一個當事人的正義訴求而居中裁判呢?!
面對當前和今后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新形勢與新常態(tài),要推行全面依法治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人民法官面對越來越復雜深刻的社會矛盾,來解決真問題,化解真沖突,改造真流弊。需要法律人成為社會的良心和指引,成為改造社會、改造人并推動公共社會文明進步的中流砥柱,需要我們執(zhí)著的奮斗,有時,也會面對槍口,直面流血犧牲。也正是這些需要我們法律人共同應對與根治的暴力與卑劣,更加讓我們認清了生活中權利保障的必要與必須,那些需要及時呵護的弱者,需要保衛(wèi)的權利,多么需要我們?yōu)槠渖鞆堈x。因此,法官之路、法院之途、司法之景、法治之圖此時此刻顯得任重而道遠。彩虹的鮮艷是美麗的,但一旦明白那些因為浸染它們的血的底色是如此深沉時,人們才會更加珍視、珍惜和珍愛它的美麗。法治是我們共同的信仰,這信仰是崇高的,但需要我們付出汗水、鮮血甚至生命去做誠摯的追求。
責任編輯/史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