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James Phelan 著,王 浩 編譯
?
可靠、不可靠與不充分敘述
——一種修辭詩學(xué)
[美]James Phelan 著,王浩 編譯①
摘要:在敘事研究中,修辭方法關(guān)注作者、敘述者與讀者之間的關(guān)系。虛構(gòu)或非虛構(gòu)文本中的人物敘述對這種關(guān)系產(chǎn)生的作用,會對讀者施加相應(yīng)的情感和倫理影響。人物的可靠敘述與不可靠敘述、不充分敘述均不存在二元對立關(guān)系,將這三種敘述類型及其亞類型排列在一個從非??煽康胶懿豢煽康淖V段之上,則既能夠?qū)θ宋飻⑹鲇枰郧逦拿枋?,又能為?nèi)容更為廣泛的敘事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關(guān)鍵詞:可靠敘述;不可靠敘述;不充分敘述
本文以描述性敘事詩學(xué)為主要內(nèi)容,并提出一些術(shù)語和概念,旨在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敘事的一種重要特征,同時,還可以服務(wù)于其他理論研究和文本解讀。具體說來,我將提出一些新的術(shù)語和概念,用以理解可靠的人物敘述,同時,以我此前對不可靠敘述和不充分敘述所作的研究為基礎(chǔ),把這些術(shù)語和概念納入對虛構(gòu)和非虛構(gòu)敘事文本人物敘述所做的更廣泛、更復(fù)雜的描述之中。這種描述盡量做到既有概括性又有靈活性,也就是說,當(dāng)這些概念合在一起,就可以具備一種總體性的解釋能力,而每個概念又具有其靈活性,有助于深入探析相關(guān)技巧的具體運用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并且,這種描述本身就是筆者更為宏大且仍在建構(gòu)的敘事修辭理論的一項新增內(nèi)容,而我的修辭理論也盡量兼顧理解上的力度和闡釋上的靈活性。簡言之,本文要提出的核心問題是:修辭理論*譯者注:原文rhetorical theory,不是字面意義上的“修辭理論”,而是以下文提到的“修辭方法”(rhetorical approach)為核心和導(dǎo)向的敘事研究理論。如何看待虛構(gòu)和非虛構(gòu)作品中人物敘述的本質(zhì)和功能?
為了平衡論述中的懸念和表述上的清晰性,我盡量不在這一個段落中列出所有內(nèi)容,而是提出最為寬泛的主張。第一,可靠與不可靠敘述既不是二元對立的,也不是單獨存在的現(xiàn)象,而是相當(dāng)寬泛的術(shù)語和概念,各自都涵蓋了敘事中作者、敘述者和讀者之間的一系列關(guān)系。并且,我們應(yīng)當(dāng)把這兩個系列合并為一個更大的譜段,其一端是我所稱的“不可靠報道”,*筆者最初在《“威茅斯”的啟示——同故事敘述、不可靠性、倫理與〈人約黃昏時〉》(“The Lessons of ‘Weymouth’:Homodiegesis,Unreliability,Ethics,and The Remains of the Day”,1999)一文中提出不可靠敘述的6種類型,即錯誤報道、錯誤解讀、錯誤評價、不充分報道、不充分解讀、不充分評價。在《活著就是為了講述——人物敘述的修辭與倫理》(Living to Tell About It: A Rhetoric and Ethics of Character Narration,2005)一書中,筆者對這6種不可靠敘述加以細化,并進一步提出了“受限制的敘述”和“面具敘述”的概念。下文將簡要提及這兩個概念,并首次將其納入介于可靠性和不可靠性之間的譜段。另一端是我所稱的“面具敘述”。*譯者注:作者最初在《活著就是為了講述——人物敘述的修辭與倫理》(Living to Tell About It:A Rhetoric and Ethics of Character Narration,2005)第197頁提出這個概念,指的是隱含作者借用人物之口來表達自身思想的敘述方式。第二,不可靠敘述和不充分敘述是截然不同的修辭現(xiàn)象,且不充分敘述應(yīng)該具有各自單獨的譜段。在我看來,不可靠和不充分敘述都是“偏離常軌”的,就是說,二者都打破了可靠敘述中典型的作者、敘述者和讀者的一致立場,不可靠敘述有意要偏離常軌,而不充分敘述則是無意間偏離了常軌。在不可靠敘述中,作者、作者的讀者、真實讀者的立場是一致的,因為他們知道敘述者在哪些方面偏離了常軌。在不充分敘述中,作者、敘述者和作者的讀者立場一致,但在真實讀者看來,這三者都偏離了常軌。
一、修辭理論的獨特性
就以上問題展開討論之前,先說說筆者所提倡的修辭方法。這種方法不同于經(jīng)典或后經(jīng)典敘事學(xué)研究方法,因為,它認為敘事本身是一個事件,而非一種結(jié)構(gòu)。根據(jù)修辭方法的界定,敘事是“某人因某種原因在某個場合告訴另外一個人發(fā)生了某件事”的行為。*筆者最初在《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形態(tài)》(Narrative as Rhetoric:Technique,Audiences,Ethics,Ideology,1996)一書的前言(第4頁)中提出這一界說。因此,修辭理論家反對那種廣泛流行的假設(shè),即對敘事作理論歸納的最佳方式是描述敘事的各個構(gòu)成部分(例如情節(jié)、人物、敘述),以及這些部分之間的結(jié)合方式(例如,每個敘事都是其故事成分與話語成分的綜合)。修辭理論家同樣反對那種普遍的后經(jīng)典假設(shè),即對敘事作理論歸納的最佳方式是找出相關(guān)的語境化思想體系,不論是女性主義理論、認知理論、后殖民理論,還是別的理論,然后從相應(yīng)的理論出發(fā),來理解敘事的各個構(gòu)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結(jié)合方式。修辭方法避開這兩種假設(shè),把敘事界定為人世間的一種行為方式。例如,一位講述者編織一個故事,從而以某種方式而非其他方式對聽眾施加影響。這樣一來,修辭理論家把作者、讀者和目的視為主要的決定性因素,可以說明為什么一個敘事是以這種形式而非其他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如此看來,敘事的構(gòu)成部分,包括人物敘述等特殊技巧,并不是敘事的核心內(nèi)容,而是作者以某種方式而非其他方式用來實現(xiàn)其目的的途徑或資源。從這個角度看,語境化的思想體系確實能夠促進我們對敘事的理解,但它們更善于幫助我們洞悉敘事的資源而非敘事的目的。
修辭理論與其他方法之間的這種差別對理論建構(gòu)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把理論建構(gòu)模式依舊影響巨大的結(jié)構(gòu)主義敘事學(xué)與修辭理論加以比較,就能表明這一點。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xué)的理論模式中有很多重要的二元劃分,例如,句子中的橫組合與縱聚合成分。結(jié)構(gòu)主義敘事在描述敘事語法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對敘事作二元劃分。這一過程之所以很吸引人,是因為它把敘事拆分為組織有序甚至是相互對稱的構(gòu)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二元區(qū)分當(dāng)然就是故事和話語,因為這為更進一步的二元區(qū)分奠定了基礎(chǔ):故事包括事件和存在者,事件進一步劃分為核心(主要)事件和衛(wèi)星(次要)事件,存在者則分為人物和地點,等等。但是,問題在于,人們一心追求這類簡潔、工整的二元范疇,到頭來卻扭曲了原本想要解釋的現(xiàn)象。正如我在其他文章中談到的,看看標(biāo)準(zhǔn)的敘事交流模式如何扭曲人物間對話所具有的作用,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在此顯得多么突出。圖1是西摩·查特曼在《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中的敘事結(jié)構(gòu)》中提出,并且至今仍具影響力的那個模式:*Chatman,Seymour,Story and Discourse: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p.151.
圖1:敘事交流情境示意圖
由于結(jié)構(gòu)主義的二元劃分把人物視為故事的要素,把交流視為話語的構(gòu)成部分,這就把對話置于敘述者向受述者發(fā)起交流的這個層次之下。但在很多情況下,作者完全繞開了敘述者,直接通過人物進行交流。修辭理論不需要對故事和話語的區(qū)分做出假定性承諾,因此,可以毫無障礙地以其他方式將對話視為敘述,這樣一來,對話可以既是話語的要素也是故事的要素。由此,查特曼提出的模式只適用于特殊的敘事交流,應(yīng)當(dāng)用另一種模式取而代之,這種新的模式將作者和讀者視為交流中惟一恒定的構(gòu)件,將敘述者、人物、受述者和副文本、結(jié)構(gòu)設(shè)計、講述場合等其他文本構(gòu)件視為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且這些資源能夠以不同方式結(jié)合起來,達到不同的目的。
結(jié)果,當(dāng)我著手研究人物敘述的時候,我覺得難以對可靠與不可靠敘述的二元對立做出任何假定性承諾,甚至也難以假定不可靠與不充分敘述之間存在二元對立。雖然本文要做分類工作,并把諸多范疇一字排開以便說明這種分類,但是,這種分類學(xué)的基礎(chǔ)只部分存在于文本構(gòu)件之中,其主要部分則來自這些構(gòu)件所指向的、存在于作者、敘述者、讀者之間的各種關(guān)系。并且,我更感興趣的,最終還是人物敘述對作者、敘述者、讀者之間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的影響,而不是這種分類本身。所以,把這種分類視為一種默認的探索性描述,它可以識別出基本的趨勢,在這些技巧的使用過程中,這些趨勢可能會到強化。之所以作這種描述的諸多原因之一在于,我認為人物敘述產(chǎn)生的效果,尤其是其情感和倫理效果,在從疏離到親近之間的一個譜段上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James Phelan,2007)。但分析工作中重要的第一步,是確定研究的基線。
二、對可靠敘述的理論歸納
正如我在《活著就是為了講述——人物敘述的修辭與倫理》一書中指出的,人物敘述是一種巧妙的間接表達方式,隱含作者可以通過一個單一的文本向至少兩位不同的聽眾發(fā)話(即他自己的聽眾和人物敘述者的受述者),從而實現(xiàn)至少兩個不同的目的(即他的目的和人物敘述者的目的)。*James Phelan,Living to Tell About It:A Rhetoric and Ethics of Character Narration,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5,p.1.我在書中還提到,敘述者的功能是報道、闡釋和評價,技巧高超的隱含作者可以讓讀者知道其目的與敘述者的目的是否一致?;蛘呒扔邢嗪现?,也有分離之處。包括這本書的隱含作者在內(nèi)的敘事理論家,主要研究的是二者目的相分離的情況,也就是不可靠敘述。接下來再談?wù)勥@種平衡。
可靠敘述的實質(zhì),是隱含作者透過一位與眾不同的人物的濾鏡,來講述他所贊同的事物。作者之所以采用這類濾鏡,是因為把報道、闡釋、評價納入故事世界中的一位行為者、講述者的視角和經(jīng)驗之中,可以增進整個敘事在主題、情感、道德方面的力度和內(nèi)涵。但是,并非所有的可靠敘述都會在人物敘述者的講述功能及其人物功能之間建立同樣的關(guān)系。實際上,專注于這些功能之間可變的關(guān)系之上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可以讓我們理解,為什么可靠和不可靠敘述并非二元對立的概念,而是便捷的簡稱,二者各自包含了一系列人物敘述類型。換言之,作者如何采用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的濾鏡,可能會隨著場合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這恰恰是因為,作者可能會多多少少讓濾鏡本身凸顯出來。同時,也因為作者可能會以不同的組合來采用講述者的報道、闡釋和評價功能,時而突出其中一者,時而突出其中兩者,時而一并突出這三者。在不可靠敘述中,濾鏡始終很厚(隱含作者與敘述者之間存在距離,是因為濾鏡引入了隱含作者對事物的曲解),但在可靠敘述中,濾鏡的作用可能變化不一。因此,任何可靠敘述的實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濾鏡的厚度與特定敘述功能之間的互動情況。不論如何,我認為,還是應(yīng)該識別出可靠敘述的三種主要的亞類型,即受限制的敘述(restricted narration)、交匯敘述(convergent narration)和面具敘述(mask narration)。*在《活著就是為了講述——人物敘述的修辭與倫理》中,我已經(jīng)識別出受限制的敘述和面具敘述,但并未將其放到本文提出的這個譜段上。
我把不可靠敘述及相關(guān)的作者和敘述者之間的各種差距放在這個譜段的左邊,把可靠敘述及相關(guān)的作者和敘述者之間的各種立場一致放在這個譜段的右邊?,F(xiàn)在我要討論這個譜段上的不同位置,首先探討的是居于中間的可靠敘述的第一個亞類型。
我把受限制的敘述放在這個譜段的正中間,因為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可靠敘述,但從效果上說,它與不可靠敘述和其他類型的可靠敘述具有相似性。在受限制的敘述中,隱含作者將人物敘述者的功能限制在可靠報道方面,并同時運用可靠性和限制性來表現(xiàn)人物敘述者始終沒有意識到的闡釋或評價。在受限制的敘述中,當(dāng)隱含作者把大部分注意力引向其他人物,或者把經(jīng)驗自我的活動置于突出位置的時候,人物模仿功能的敘述濾鏡就會變薄。例如,在《哈克貝利·芬歷險記》(The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1886)中有這樣一段話:
就在這時候,舍爾本走到房子正面小門廊屋頂上,手上端著雙管長槍,從容、鎮(zhèn)定地站在那兒,一言不發(fā)。喧鬧聲戛然而止,人群向后退去。*Gerald Graff and James Phelan,eds.,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 Case Study in Critical Controversy,2nd edition,Boston:Bedford/St.Martin’s ,2004,p.146.
對于舍爾本不可一世的權(quán)威以及人群對這種權(quán)威的屈服,馬克·吐溫用哈克的可靠報道來傳達出含蓄的闡釋和評價,但哈克對這些闡釋和評價始終沒有意識。此外,人物敘述者哈克的濾鏡變得很薄,因為馬克·吐溫的主要目的是展現(xiàn)舍爾本與布雷克斯維爾的烏合之眾的對峙,因此,他不想讓讀者去關(guān)注哈克視角的獨特之處。
雖然在其他情況下人物功能的敘述濾鏡始終比較厚,但人物敘述者對所報道的事件越是天真無知,濾鏡就越有可能變厚。以下段落來自弗蘭克·邁考特的《安吉拉的灰燼》(Angela’sAshes,1996),我曾在《活著就是為了講述——人物敘述的修辭與倫理》中引用過這段話。其中,兒童敘述者弗朗基的天真無邪幾乎與他所報道的事件一樣,被放到了極為顯眼的位置:
媽媽在床上呻吟,臉色蒼白。爸爸讓馬拉奇和雙胞胎兄弟下床,坐到熄滅的壁爐邊上。我跑到街對面去敲阿吉姨媽的門,直到姨父帕特·吉廷邊咳嗽邊咕噥著打開門。怎么啦?怎么啦?
我媽媽在床上呻吟。我想她是生病了。*Frank McCourt,Angela’s Ashes, New York:Scribner,1996,p.62.
對事件的可靠報道持續(xù)著,隱含作者邁考特明確了兩件事。其一,弗朗基的母親安吉拉正在經(jīng)歷流產(chǎn),其二,身為兒童的弗朗基年幼無知,無法理解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在這里,限制的效果凸顯了弗朗基的天真無邪,而馬克·吐溫卻沒有對哈克的敘述加以限制。馬克·吐溫不但想要講述哈克的歷險故事,同時也想要揭示19世紀(jì)中期密西西比河兩岸居民的不足之處,相比之下,邁考特想要把弗朗基放在讀者意識中最前沿、最核心的位置。
沿著譜段向右移動,我標(biāo)出交匯敘述。在交匯敘述中,即便人物功能的敘述濾鏡很厚,即便濾鏡的焦點集中在一個或多個人物的經(jīng)歷之上,隱含作者、人物敘述者和作者的讀者對報道、闡釋、評價的看法仍然是一致的。由于作者、敘述者、人物和讀者的立場一致,因此,交匯敘述往往具有很強的親近效果。例如,簡·愛對她和羅切斯特婚姻的描述: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結(jié)婚十年了。我知道同我在世界上最愛的人一起生活,并且完全為他生活是怎么回事。我認為我自己極其幸?!腋5窖哉Z都無法形容;因為我完全是我丈夫的生命,正如他完全是我的生命一樣。*Charlotte Bront?,Jane Eyre,Shakespeare Hea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2,vol.2,p.281.
這段話是簡的敘述自我在報道、闡釋、評價她的經(jīng)驗自我的婚姻,這是一番充滿情感和道德力量的總結(jié),這正是因為隱含作者勃蘭特、人物簡、作者的讀者都持有的相同的情感和判斷。
在譜段的最右端,我標(biāo)出面具敘述。在面具敘述中,人物敘述者的報道功能減弱,其闡釋和評價功能凸顯出來,隱含作者依靠人物敘述者來幫助讀者對敘事的一個或多個方面作主題化的總結(jié)。雖然濾鏡仍然存在,但它比交匯敘述的濾鏡要薄,因此,隱含作者的聲音只是受到輕微的折射。例如,尼克·卡拉威在《了不起的蓋茨比》(TheGreatGatsby,1925)結(jié)尾處那段著名的闡釋性、評價性沉思,最后一句話是“于是我們奮力向前劃,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進入過去”。*F.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New York:Scribner,1925,p.189.尼克對敘事所作的主題性總結(jié)也是隱含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總結(jié),但是,如果由菲茨杰拉德在不戴面具的情況下做出這番總結(jié),其沖擊力顯然就沒有那么強。這段總結(jié)之所以更加強勁有力,是因為尼克的沉思根植于他先前的經(jīng)歷、觀察和思索,而所有這一切都已經(jīng)由菲茨杰拉德的讀者所認同。
圖2是我眼中的可靠敘述譜段。箭頭的方向表明作者與敘述者一致的程度(作者的讀者總是與作者保持一致)??煽繑⑹鐾哂杏H近作用。
三、在譜段上確定各種類型的不可靠敘述
從“受限制的敘述”向左移動,我們就進入了不可靠敘述的領(lǐng)域。我首先要指出的是,在這個領(lǐng)域中,人物模仿功能的敘述濾鏡始終是很厚的,因為不可靠性始終與人物的具體特征相關(guān)聯(lián)。在《活著就是為了講述——人物敘述的修辭與倫理》中,我辨析了6種不可靠性,即錯誤闡釋和不充分闡釋,錯誤評價和不充分評價,錯誤報道和不充分報道,但是我并沒有確立它們在作者與敘述者的距離譜段上的位置?,F(xiàn)在我把錯誤闡釋和不充分闡釋放在靠近中央的位置,錯誤評價靠左一些,把錯誤報道放在譜段的最左端。我把錯誤報道放在最左端有兩個原因。其一,由于我認為“某人告訴另外一個人發(fā)生了某事”是敘事的關(guān)鍵,因此我認為,作者和敘述者就所發(fā)生的事情存在的分歧非常關(guān)鍵,其重要性超過二者對事件的闡釋、評價方面的分歧。其二,錯誤報道通常伴隨著錯誤闡釋或錯誤評價,因此從實踐上看,作者和敘述者之間的距離會顯得更加遙遠。我把錯誤評價放在比錯誤闡釋更靠左的位置,因為我認為,道德上的缺陷比闡釋上的不足更加嚴(yán)重,并且錯誤闡釋與在受限制的敘述中發(fā)生的情況比較接近。
圖2:可靠敘述譜段示意圖
圖3是不可靠敘述的譜段,箭頭指示的是不可靠性增加的方向(雖然這個譜段上任何位置都可能具有親近或疏離的效果)。
圖3:不可靠敘述譜段示意圖
把以上兩個譜段合并起來,就得出如圖4所示的譜段,其箭頭表示可靠性增加的方向。
圖4:可靠、不可靠敘述綜合譜段示意圖
四、不充分敘述
在不可靠性的譜段上,作者和作者的讀者始終立場一致,真實讀者則盡量與這兩者站到一邊。有所變化的是,作者和讀者的立場與敘述者立場的一致性程度。如前所示,這個譜段上沒有不充分敘述的位置,因為在不充分敘述中,作者、敘述者和作者的讀者是一致的,但真實讀者卻選擇不和他們站在一起。依據(jù)我們對不充分的原因所作的分析,不充分敘述可能涉及報道和闡釋,可能也包括評價,甚至也具有親近或疏離效果。但是,這些親近、疏離效果主要是在隱含作者與真實讀者的關(guān)系中發(fā)揮作用,而不是像在不可靠敘述中那樣,主要在敘述者與作者的讀者的關(guān)系中發(fā)揮作用。
任何一位真實讀者當(dāng)然都有權(quán)把任何敘述視為不充分的,尤其是在倫理軸線上,因為,任何讀者都可能抵制或反對某位作者的敘事中最基本的倫理價值觀。但是,作為一名修辭理論家,我對兩種類型的不充分敘述尤其感興趣,第一類僅限于非虛構(gòu)作品,第二類則在虛構(gòu)和非虛構(gòu)作品中都可能出現(xiàn)。我把第一類稱為不充分的指涉性敘述(deficient referential narration),其中又分為兩個亞類型,即無意型(inadvertent)和欺騙型(deceptive)不充分敘述。第二種類型我稱之為不充分的文本內(nèi)敘述(在某些人物敘述中,文本再現(xiàn)的內(nèi)容與外部事實存在差距,有關(guān)這類敘述的研究,參見Hansen,Shen and Xu,2007)。
不充分的指涉性敘述涉及非虛構(gòu)敘事中對人物、地點和事件的錯誤報道、錯誤闡釋和錯誤評價。換句話說,不充分的指涉性敘述所涉及的,是在非虛構(gòu)文本中對文本外事實的再現(xiàn)與這一事實本身之間存在的差距。并且,由于報道是敘事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最嚴(yán)重的“不充分”與錯誤報道相關(guān)。無意型不充分敘述,指的是作者想要準(zhǔn)確地報道、闡釋或評價外部事實,但卻未能如愿。例如,對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現(xiàn)場記者一般都想盡力準(zhǔn)確地進行報道,但由于信息有限,可能會對事件進行錯誤報道、錯誤闡釋或錯誤評價。在這種情況下,新聞播報員希望作者的讀者相信其報道的內(nèi)容是可靠的,但隨著更多信息的出現(xiàn),真實讀者將拒絕相信其真實性。依據(jù)造成不充分敘述的原因,無意型不充分敘述可能具有親近或疏離的效果。
欺騙型不充分敘述出現(xiàn)在詹姆斯·弗雷的《百萬碎片》*James Frey,A Million Little Pieces,New York:Random House,2003.這類敘事中,作者有意作錯誤報道,并希望作者的讀者對此毫無察覺。一旦真實讀者發(fā)現(xiàn)其中有詐,就會選擇不再與作者的讀者站在一邊,這往往是一位或多位讀者將作者的敘述與其他文本外事實證據(jù)相對比之后發(fā)生的情況。欺騙型不充分敘述往往會對隱含作者與真實讀者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疏離作用。
如前所述,文本內(nèi)不充分敘述可出現(xiàn)于虛構(gòu)和非虛構(gòu)作品中,其不充分性是通過敘述的總體設(shè)計中存在的某些不一致或其他瑕疵暴露出來的。換句話說,文本內(nèi)不充分敘述之所以不充分,與其更大的敘事所設(shè)定的條件相關(guān)。例如,哈克貝利·芬在小說中逃跑部分的敘述就是不充分的,因為這段敘述對湯姆·索亞的逃跑計劃予以倫理上的認可,而要執(zhí)行湯姆的逃跑計劃,就要貶低吉姆,這與哈克先前做出的艱難決定相矛盾——他寧可下地獄也不告訴華生小姐她的奴隸藏在哪里。在這里,不充分敘述對我與哈克的關(guān)系,尤其是我與馬克·吐溫的關(guān)系具有疏離作用。
關(guān)于文本內(nèi)不充分敘述,筆者已在其他文章中詳述,本文再以《奇想之年》*Joan Didion,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New York:Knopf,2005.為例加以說明。在這部回憶錄中,我發(fā)現(xiàn)瓊·狄迪恩在敘事的某個關(guān)鍵部分做出了不充分闡釋和評價,那就是當(dāng)她接到丈夫約翰死于心臟病發(fā)作的尸檢報告的時候。在此之前,她的敘述自我不斷注意到她的經(jīng)驗自我,在想辦法讓自己或是約翰尋求避免心臟病爆發(fā)的方法。而當(dāng)她讀到尸檢報告時,她認為自己可以放棄自己的求索,因為報告表明無論她還是她丈夫?qū)Υ硕家褵o能為力。報告表明,約翰的死因是冠狀動脈左前降支被嚴(yán)重堵塞。狄迪恩之前提到,幾年前約翰的這支動脈接受過血管修復(fù)手術(shù)。讀了報告之后,她給出的說法是:“他的冠狀動脈左前降支于1987年修復(fù)過,后來大家都忘了這事兒,于是它又壞了?!?Joan Didion,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New York:Knopf,2005,p.207.我認為敘述的不充分性出現(xiàn)在“大家都忘了這事兒”這個從句中,被遺忘的事情正是她竭力要去發(fā)現(xiàn)的那類事情。結(jié)果,她不但沒有將這件事看做一種啟示,反而將其視為無須自責(zé)的理由。她的闡釋和自我評價都是不充分的。但令人驚訝的是,與《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中的不充分敘述不同,這里的不充分敘述具有親近效果,因為它增進了我對狄迪恩的同情,而且我也更加贊同她為擺脫喪夫之痛而做的努力。自責(zé)只會使她的境況更糟,而她的敘事設(shè)計讓我非常希望她能找到節(jié)哀順變的辦法。
欺騙型不充分敘述比無意型不充分敘述具有更強的疏離效果。因此可以得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兩個譜段,其中第二個譜段的描述更加細化。
圖5:不充分敘述譜段示意圖
圖6:不充分敘述譜段細化示意圖
五、結(jié)論,或曰“那又如何?”
針對“那又如何?”這個問題,我給出兩個回答。第一,與對任何多樣化而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現(xiàn)象所作的概覽一樣,上述內(nèi)容不僅讓我們能夠把這些現(xiàn)象視為一個連貫的巨大圖景的組成部分,而且也能讓我們藉此增進我們對單個現(xiàn)象的理解。也就是說,把人物敘述的每一個亞類型與其他所有亞類型結(jié)合起來加以觀察,就能對它獲得更清晰、更深入的認識。第二,上述內(nèi)容為大量的其他研究提供了一塊跳板。例如,可以對比虛構(gòu)與非虛構(gòu)作品中的交匯敘述,從而對這兩種敘事中隱含作者與敘述者的關(guān)系加以比較;或者看看以上內(nèi)容是否還有修正的余地,以便適用于對圖畫敘事和電影敘事所作的分析;還可以看看上述內(nèi)容如何揭示對話的運作機制;如此等等。換句話說,只要修辭詩學(xué)能夠恰如其分地對人物敘述加以描述,那么它就能開啟更多的探索路線,帶我們進入敘事交流的奇妙領(lǐng)域。
參考文獻:
Chatman,Seymour,StoryandDiscourse:NarrativeStructureinFictionandFilm,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
Graff,Gerald and James Phelan,eds.,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ACaseStudyinCriticalControversy,2nd edition,Boston:Bedford/St.Martin’s ,2004.
Hansen,Per Krogh,“Reconsidering the Unreliable Narrator”,Semiotica,vol.165,no.1/4,2007,pp.227~246.
Phelan,James,“The Implied Author,Deficient Narration,and Nonfiction Narrative:Or What’s Off-Kilter in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and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Style,vol.45,no.1(Spring 2011),pp.127~145.
Phelan,James,“Estranging Unreliability,Bonding Unreliability,and the Ethics of Lolita”,Narrative,vol.15,no.2,pp.222~238.
Phelan,James,“The Lessons of ‘Weymouth’:Homodiegesis, Unreliability,Ethics,and The Remains of the Day”,in Davide Herman (eds.),Narratologies:NewPerspectivesonNarrativeAnalysis,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pp.188~189.
Phelan,James,LivingtoTellAboutIt:ARhetoricandEthicsofCharacterNarration,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5.
Phelan,James,NarrativeasRhetoric:Technique,Audiences,Ethics,Ideology,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6.
Shen,Dan and Dejin Xu,“Intratextuality,Intertextuality,and Extratexuality:Unreliability in Autobiography versus Fiction”,PoeticsToday,vol.28,no.1,2007,pp.43~88.
說明:原文:“Reliable,Unreliable,and Deficient Narration”系作者在第五屆國際敘事學(xué)會議暨第七屆全國敘事學(xué)研討會(2015年11月11~14日,昆明)上宣讀的主題發(fā)言論文。2015年11月,作者授權(quán)翻譯中文版并略有改動。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同意,以論文形式在本刊發(fā)表。
(責(zé)任編輯 甘霆浩)
作者簡介:①詹姆斯·費倫(James Phelan),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xué)英語系(Department of English,Ohio State University)教授(Ohio 43210,USA) ,《敘事》(Narrative)雜志主編;王浩,云南大學(xué)大學(xué)外語教學(xué)部副研究員(云南 昆明,6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