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于水生
從2016年“紅繩痕跡罰款”試題談雅典民主備考
四川 于水生
初看2016年全國卷Ⅱ歷史試題第32題,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32.公元前5世紀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時讓行使警察職能的公共奴隸,用染成紅色的繩子驅(qū)使公民去參加公民大會。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紅色痕跡,他將被處以罰款。這反映出在當時的雅典 ( )
A.公民大會形同虛設
B.民眾失去政治熱情
C.參政是公民的義務
D.政府喪失民眾信任
【解析】從公元前6世紀初期的梭倫改革到公元前5世紀的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不斷發(fā)展,作為三大民主機關(guān)的公民大會仍然是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發(fā)揮的作用并沒有明顯減少。此題材料中有三個關(guān)鍵詞:“公元前5世紀”“警察職能”“若有人因此……他將被處以罰款”。
“公元前5世紀”說明雅典城邦處于民主政治比較完備時期,梭倫立法規(guī)定:在發(fā)生重大政治爭論或斗爭時,如果逍遙其外,將被取消公民資格。所以,在雅典,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不會很低,一個公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城邦事務上,留給個人事務或私人生活的時間很少,排除A項。
“警察職能”說明公民參加公民大會屬于公眾事務。最重要的關(guān)鍵詞是“若有人因此……他將被處以罰款”表明盡管公民可能沒有積極參加公民大會,但如果沒有因出現(xiàn)故意拖延或試圖逃跑等消極行為或其他原因,只要沒有碰到染成紅色的繩子,沒有留下紅色痕跡,他并不會受到罰款處罰,只有“因此”(即因公共奴隸用染成紅色的繩子驅(qū)使公民去參加公民大會),在衣服上留下紅色痕跡的公民,才將被處以罰款。這說明公民大會的重要性,也說明參政是公民的義務,否則會面臨經(jīng)濟處罰。材料只能說明當時存在公民不愿意參加公民大會的現(xiàn)象,但不能因而把其外延擴大為“民眾”,排除B項和D項。
【答案】C
對這道全國卷試題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原因有兩個:一是歷屆備考雅典民主時,曾經(jīng)多次遇到過類似考查的方式和內(nèi)容;二是此題可稱為能力考查的典型試題。如果認為它比較難,主要是因考生對C項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教材也沒有專門探討此類問題,此題對學生能力考查的層次比較高;如果要說它不難,是因為一些平時學習成績不一定好的考生,用排除法就比較容易找到正確答案,這說明歷史知識、能力、素養(yǎng)在高考中越發(fā)顯得重要。
再看這道高考題,我又有相見如故之感。無獨有偶,2014年全國卷Ⅰ第32題考查過非常類似的內(nèi)容:
古代雅典法律規(guī)定:如果公民試圖自殺,必須事先提出申請,以獲得批準;未經(jīng)允許的自殺被視為犯罪行為。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法律體系已達到完備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價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個人自由受到嚴格限制
D.自殺有違崇尚自然法則的理性精神
【解析】材料只有關(guān)于“自殺”這一項的部分規(guī)定,無法體現(xiàn)法律體系已達到完備的程度,故A項錯誤;材料并不探討“自殺”行為本身是否合法或合乎道德標準或尊重生命,故B項錯誤;題干材料沒有涉及自然法則的理性精神,故D項錯誤。
材料以雅典法律這種國家意志層面的形式,以“申請”“獲得批準”“未經(jīng)允許的自殺被視為犯罪行為”等法律專業(yè)術(shù)語,強調(diào)公民的行為需要得到城邦批準,表明公民首先屬于城邦而非個人,說明公民個人自由受到嚴格限制,C項正確。實際上,在古代雅典,未經(jīng)國家允許就擅自自殺而死的人無法獲得舉行正常葬禮的權(quán)利,他將被單獨葬在城市邊緣處,沒有墓碑或任何標記。
【答案】C
三品這道高考題,再研究教材及高考真題,閱讀《古代希臘的公民觀念》一文后,我對雅典城邦、民主、公民的備考思量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好像找到了今后備考的一些努力方向。
希臘文的“公民”(Polites )一詞就由城邦(Polis )一詞衍生而來,其原意為“屬于城邦的人”。城邦是雅典公民的集團,公民的政治生命高于一切,公民只有生活在公民群體即城邦中才具有意義。所謂公民觀念,主要指公民對自己的身份和政治角色及由此而來的權(quán)利義務的認知,對他們與公民團體即城邦之間關(guān)系的看法以及他們的政治價值取向。
雅典公民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那些為城邦贏得榮譽的公民會得到很高的獎賞,公民即使遭到放逐,其財產(chǎn)也會得到保留。相反,叛國者則會被剝奪公民權(quán),最終落得個妻離子散、傾家蕩產(chǎn)的下場。
亞里士多德對希臘城邦進行過經(jīng)典式的概括。他指出,判別一個城邦,不是以人口、城垣等為標準,而是要看它是否由公民組成。“若干公民集合在一個政治團體以內(nèi),就成為一個城邦?!?/p>
《古代希臘的公民觀念》認為:在雅典,公民個人只是組成城邦的一分子,身體、財產(chǎn)等都屬于城邦,城邦利益高于一切,個體必須從屬于整體,因為個人的一切,包括肉體生命和死后的靈魂,都系于城邦,離開城邦,個人將一文不值。雅典公民的普遍價值觀是:個人是城邦的工具,為城邦而生,亦為城邦而死。公民是屬于城邦的人,城邦也屬于他們,公民身份本身就意味著他們是城邦的主人。按雅典公民的觀念,公民相互間是平等的,城邦屬于全體公民所有,雅典公民同時也是對雅典城邦盡政治義務的重要對象。
據(jù)當時人描述說,雅典人認為他們的身體“是給他們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們自己的一樣”。而他們培養(yǎng)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為著要給他的城邦作一點顯著的事業(yè)”。亞里士多德明確地聲稱,“我們不應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們毋寧認為任何公民都應為城邦所公有”?!安荒苷J為每一位公民屬于他自己,而要認為所有公民都屬于城邦”。他認為,公民即使企圖自殺都應受到懲處,因為它會使城邦喪失一個公民。
一般地講,公民總數(shù)越少,公民個人與城邦的距離越近,個人的相對價值越大。因此小國寡民的雅典城邦公民必然關(guān)心城邦公共事務,把城邦事務視為自己的事務,另一方面也產(chǎn)生公民內(nèi)部的沖突。公民內(nèi)部不同集團對城邦的權(quán)利都會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這也是導致城邦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歸納起來,高考試題中常涉及雅典公民四個原則:
一、城邦利益至上,公民整體價值高于公民個體價值;
二、公民民主范圍有限,民主權(quán)利有限,公民行使民主權(quán)利不能危害城邦及城邦基礎(如敬畏神明,公民履行權(quán)利、義務),民主程度在公民范圍內(nèi)不斷趨向公平,運用和保障民主一般實行直接民主,輪番而治,但容易形成多數(shù)人暴政。
三、為了保持城邦強大,在民主制與僭主制間,雅典公民通常采用民主制度來鞏固城邦,較少實行僭主制。
四、強調(diào)程序公正、公平、公開,受情感影響因素大,不強調(diào)事件本身及其結(jié)果是否公平。現(xiàn)分別舉一些高考真題為例分類加以說明。
【原則一例題1】2014年山東文綜第21題:
古希臘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犧牲的戰(zhàn)士,城邦為他們樹立墓碑,刻上所有犧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寫明他們的家世。這旨在強調(diào) (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軍事對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緣對城邦維系的作用
【解析】依據(jù)材料中“刻上所有犧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寫明他們的家世”信息說明雅典葬禮強調(diào)犧牲戰(zhàn)士對城邦的貢獻,并不突出戰(zhàn)士個體,體現(xiàn)了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項正確;材料并未把軍事活動與經(jīng)濟、文化、思想、外交等活動進行對比,因而無法得出“軍事對城邦的重要性”這一結(jié)論,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及宗教信仰問題,故C項錯誤;“血緣”不符合材料中“并不寫明他們的家世”的信息,故D項錯誤。
【答案】A
【原則一例題2】2013年廣東文綜第18題: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規(guī)定,每年召開 特別的公民大會,投票決定將那些嚴重威脅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據(jù)此,下列行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
A.不按時參加公民大會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quán)
C.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窮公民
D.拒絕參加城邦舉行的戲劇表演
【解析】可能被流放的對象是不利于民主行為的公民,那些“為贏得個人政治聲望資助貧窮公民”,目的是獲取個人政治資本,從而把個人公民的權(quán)利凌駕于整體公民和城邦利益之上,很可能會嚴重威脅城邦民主政治,故選C?!安话磿r參加公民大會”或“拒絕參加城邦舉行的戲劇表演”是部分公民沒有嚴格履行權(quán)利和義務,這可能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但遠遠沒有達到嚴重威脅民主政治的程度,排除A項和D項。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權(quán),是為了維護本城邦公民的權(quán)利和利益,不會威脅民主政治,排除B項。
【答案】C
【原則二例題1】2013年重慶文綜第10題:
公元前5世紀的一天,全體雅典公民集會于衛(wèi)城。人們對泰米斯托克利言論紛紛,說這位民主派領(lǐng)袖、反波斯英雄正變得專橫跋扈,并將他的名字劃在碎陶片或貝殼上,最終他得票過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見,古代雅典民主是 ( )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專有的民主
C.代議制民主
D.大多數(shù)居民的民主
【解析】全體雅典公民說明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制度,而不是代議制民主,排除C項。從題干“碎陶片或貝殼”和“遭放逐海外”,可知是古代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依據(jù)“全體雅典公民集會”可知是一種直接民主形式,A項符合題意,它并不是民主派專有,排除B項。雅典的大多數(shù)居民是指奴隸、婦女、兒童、外邦人,他們并沒有公民權(quán),擁有公民權(quán)的只是占居民比例少數(shù)的成年男性公民,排除D項。
【答案】A
【原則二例題2】2013年安徽文綜第19題:
伯利克里時代,雅典通過的一項法律規(guī)定:“對一切不相信現(xiàn)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見解者,立即治罪?!备鶕?jù)這項規(guī)定,有些人遭到陪審法庭的審判。這表明 ( )
A.雅典公民權(quán)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論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見解者”
【解析】“有些人遭到陪審法庭的審判”原因是不相信現(xiàn)存宗教和對一切神明持不同見解,而不是和伯利克里持不同見解,排除D。材料沒有涉及雅典公民權(quán)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的說法,顯得過于絕對化,排除B。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為城邦利益,公民的言論自由會受限,比如公民不能懷疑神靈。據(jù)記載,生于色雷斯的普羅泰格拉第二次訪問雅典時,因所著《論神》開宗明義就說“至于神,我既不能說他們存在,也不能說他們不存在”,被控犯了無神論罪,不得不逃離雅典,中途落水而死。蘇格拉底之死也從正面說明這一點。故選C。
【答案】C
【原則三例題】2014年福建文綜第18題:
雅典城邦任何公職人員,無論地位多高,皆不能離開公民大會而擅自決定政務大事。他們都處于公民大會和五百人會議的經(jīng)常督察監(jiān)視之下,若公民大會認為他有失職守,皆依法懲處。這反映了古代雅典 ( )
A.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由直接選舉產(chǎn)生
B.公民大會負責審理大部分案件
C.各權(quán)力機構(gòu)之間相互制約平衡
D.從制度上防止專制以維護民主
【解析】雅典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是指公民大會,材料主要陳述公職人員要受到公民大會和五百人會議督察監(jiān)視,無法體現(xiàn)公民大會如何產(chǎn)生,故A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負責審理案件的類型和比例,而且主要是由陪審法庭來審理案件,公民大會主要處理政務大事,故B項錯誤;材料并沒有反映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等權(quán)力機構(gòu)之間相互制約平衡,故C項錯誤;公職人員要受到公民大會和五百人會議督察監(jiān)視,說明其目的是維護雅典民主,防止公職人員濫用手中政治權(quán)力而出現(xiàn)專制,故D項正確。
【答案】D
【原則四例題】2013年全國卷Ⅱ32題: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層女子因褻瀆神靈被控犯罪,按法律當處死。辯護人用動情的言辭質(zhì)問:“難道你們?nèi)绦淖屵@位阿芙羅狄特(古希臘美麗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殞嗎?”這打動了陪審團。經(jīng)投票,陪審法庭判其無罪。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民主原則貫穿司法過程
B.婦女享有廣泛政治權(quán)利
C.法律注重保護平民權(quán)益
D.司法審判缺乏嚴格程序
【解析】在雅典,婦女擁有的公民權(quán)并不完整,更談不上享有廣泛政治權(quán)利,雅典注重保護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B,C項表述均錯誤,而且材料主要展現(xiàn)的是雅典司法程序。其司法嚴格按審判程序進行,先是按程序組成陪審團,再聽取辯護人陳述,最終由陪審團經(jīng)過投票依據(jù)多數(shù)人意見才確定當事人是否有罪,從中可看出民主原則貫穿了雅典的司法過程,排除D項,選擇A項。至于從“按法律當處死”到“陪審法庭判其無罪”是否公正就另當別論。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既然陪審法庭投票的多少就意味著一切,甚至不問案件本身的是非曲直,那么雅典實行這樣的民主程序便有可能與其初衷南轅北轍。
【答案】A
與此類似的高考試題還有2011年山東文綜第14題:“想?yún)⒓优銓張F的公民按先后次序依次進入,直到既定的人數(shù)到齊為止……開庭審理前,陪審員對案件一無所知,他們了解整個案情、進行判決的唯一依據(jù)是訴訟人的演說陳述?!惫叛诺涞倪@一制度 ( )
A.體現(xiàn)了其民主的運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證了案件判決的公平公正
D.為后世提供了完備的司法程序
【答案】A
總之,備考雅典民主政治,需要從其小國寡民的特點出發(fā),從兩個角度準確把握。第一個角度是公民與城邦關(guān)系上:兩者相互依存,城邦高于個體公民,公民整體決定城邦命運;公民在城邦內(nèi)運用權(quán)力與履行義務大致呈正比例;城邦利用神靈、公民、民主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強大雅典。第二個角度是公民運用城邦民主:公民(不是居民)在人數(shù)上最大限度地參與城邦政務;在民主程序上,最大限度體現(xiàn)程序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為確保民主,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擴大公民參與面,實行公民輪流坐莊、直接參政的直接民主制。我們以前備考雅典民主時,容易局限于探討民主制度得失以及與近現(xiàn)代西方民主和中國古代政治對比,從這些高考題看得出,思路還是狹隘了。如果我們把握好這兩個角度,學習、理解和備考都會事半功倍。
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