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榕
?
高校應用文寫作教學探索——記一次應用文寫作“試驗”課帶來的收獲與發(fā)現(xiàn)
◎田榕
應用文寫作的課堂常常讓人聯(lián)想到枯燥、沉悶、低效,本文分享了作者一次實驗性的課堂經(jīng)歷,絕大部分時間不是老師在講,也不是學生在老老實實做筆記,而是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被鼓勵使用手機,甚至有可能提前下課。經(jīng)過這次課堂,筆者發(fā)現(xiàn):“自由”的課堂能夠讓學習者擁有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發(fā)現(xiàn)大學生信息搜集的能力不容樂觀。
沉悶枯燥,老師講的時候死氣沉沉,課堂布置練習之后亦是鮮有回應,數(shù)年大學教學之后,個人感覺這是應用文寫作課堂最容易常出現(xiàn)的場景,也是最讓人痛苦的場景。枯燥、無聊、無用低效,這三個就仿佛“鏘鏘三人行”,一個出現(xiàn),另外兩個肯定馬上露面。
反思了很久,也等待了很久,終于上學期的一天,因為另一位應用文寫作課的老師臨時有事,學院安排由筆者來代上一次課(一個半小時的2課時大課)。自己突然意識到這次課可以完全拋開學生評教、督導聽課評分等約束,機不可失,于是,筆者大膽設計了一次不同于常規(guī)應用文寫作的課堂,甚至有點“反課堂”的教學——因為這堂課,至少表面上,最大任務目標就是可以提前自由活動,甚至離開教室不上課。
課堂一開始,簡單地自我介紹之后,筆者坦誠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感慨和心愿:
第一,課堂不應浪費時間。雖然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學課堂很多時候都顯得枯燥,學生沒人聽,老師自己也很無聊,獨自嘮嘮叨叨盼著下課。但作為心愿,無論對于老師還是學生,課堂都不應是浪費時間的地方,課堂應該做有意義的事、有收獲的事。
第二,課堂不應是讓人感覺壓抑束縛、死氣沉沉的“地方”,課堂應該是充滿自由與生命力的“地方”。
第三,大學是藏龍臥虎的地方,每個班級真正有能力、出類拔萃的同學,應該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權力,包括免聽。
(其實還有第四點,但考慮到主要是面對學生,這點并未在課上說給同學:教師在課堂同樣應該有更多自由,有講授的自由,也應該有不講的自由,更要有默默觀察、關注個體學生的自由。)“因為有這些心愿,又因為本次課不必顧忌臺下各位的評教,為了能夠讓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同學不再浪費時間,同時也避免老師在臺上不停地、無聊地、惹人嫌地啰嗦,隨后,筆者公布了本次課的具體安排——
①前五十分鐘全部由同學自己完成PPT上的三個問題,只要能在五十分鐘內完成,并且只要是基本正確,就可以立即自由活動,甚至離開教室;
②完成過程中不但可以查書,查手機,而且建議使用手機網(wǎng)絡獲取幫助;
③同學隨時可以舉手讓老師檢驗任意一道題的答案,但在前五十分鐘里,老師只反饋是否正確、指出錯誤,不提示正確內容;
④如果五十分鐘里還未正確完成全部任務,那就老老實實接受老師后面四十分鐘枯噪無聊乏味的念經(jīng)式講授。
作為背景補充,這次課是關于行政公文寫作的第一次課,正常教學的教學重點一般是介紹行政公文的概念、類別、特點以及寫作要求。但在設計具體任務時,筆者有意將所有“了解、記憶型”知識點都轉化成“發(fā)現(xiàn)、理解型”題目。因為在信息如此發(fā)達便捷的今天,筆者認為:公文的第一節(jié)課,甚至公文寫作的前幾節(jié)課,如果能幫助學生知道“優(yōu)秀正確例文哪里找”,明白“遇到具體寫作格式問題去哪里解決”,寫作時能避免出現(xiàn)常見問題就足夠了,甚至只要能完成前兩點就應該算合格。第三點之所以提出來,一方面是針對能力突出的同學,給他們更多的學習空間;另一方面主要是呼應前兩點,教師通過把這一點作為前兩點的具體實踐檢驗來了解學習效果。
根據(jù)上面的想法,PPT上三道問題分別是:
1.公文寫作是否有具體格式要求?如果有,這個要求具體在哪里?
2.找一篇最規(guī)范的公文例文。(使用手機的同學,只需提供截圖,但需文字清晰)
3.完成去年的一道期末考試題。(具體題目是一道“通知”的改錯題,錯誤有10處,找到并更正8處即算達標)
任務明確之后,教室里六十余名學生的反應很積極,也許是因為大家認為自己就是臥虎藏龍,也許是因為大家都心儀于那個有點“叛逆”色彩的提前離開教室的獎勵,整整六十分鐘里(因為一直不斷有尋求鑒定成果的同學,而且教室其他同學也一直比較認真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所以最后這個環(huán)節(jié)延長到了一小時,相關講解講述的時間只留了三十分鐘),筆者感覺到幾乎所有人都努力去完成這三道練習,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全班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使用手機,一直在教室穿插行走的筆者卻沒發(fā)現(xiàn)一個同學用手機聊天、看微信圈或者打游戲。
關于答題情況,預想的理想狀況是有三四個同學獲得最高獎勵,但最后結果是整堂課沒有一個同學獲得離開教室的獎勵,最好的一個同學是前面兩道題通過、第三題找到并改正六處錯誤,而其他大部分同學情況都不理想,整體作業(yè)表現(xiàn)比常規(guī)上課時要糟糕,倒不是說學生學習效果差,畢竟檢查答案時還未進行教師講授的環(huán)節(jié),但在這一個小時里面,很多學生更明顯地暴露了平時常規(guī)課堂很難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
關于第一題,這個標準目前最權威的答案應該是2012 年6月國家發(fā)布的《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而不是市面上老版教材里提到的其他文件,更不是百度知道里看似很詳細的主觀回答。而統(tǒng)觀同學們的答案,除了很多人過于依賴他們常用的百度知道,有一部分同學似乎并不習慣使用外部信息,而是更執(zhí)著于自己的“思考”,喜歡自創(chuàng)規(guī)則標準。
如果說第一題有點“偏”,第二題應該算是一道“主流題”,事實表明,三道問題最先出現(xiàn)合格答案的也正是第二題,但這道題前三名給出正確結果的同學都是“看著比較調皮”的男生——關于第二題本身,簡單地說,最正規(guī)的例文,肯定不是絕大部分教材里那些缺省眉首、版記,只有主體部分的“例文”,而應該是網(wǎng)上能找到的生活中真實政府機關部門使用的、有真實印章的“紅頭文件”,或者是國務院等國家黨政機關政府官方網(wǎng)站展示的文件,遺憾的是,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對這一線索的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得比較遲鈍,對百度文庫、百度知道尤其教材書籍有些過度地“信任”。
相較而言,第三題暴露出學習者的問題最大,這個問題不是所有同學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找出并更正8處錯誤,而是大部分同學表現(xiàn)出不“擅長”使用外部信息——尤其是第二題剛剛找到的優(yōu)秀規(guī)范例文!很多同學如果不是被提醒,始終不會意識到前面兩道題的答案可以被用來幫助自己完成第三題!
當然,這些問題只要說出來,大學生都能理解而且及時改正、實踐,這次課后面的三十分鐘讓人很“開心”,因為經(jīng)過一次次的“失敗”,當教師講述相關答案和知識點時,課堂氣氛出奇得好,同學們聽得出奇認真。
(一)學生信息搜集尤其是使用能力不容樂觀
如今的學生不缺“高性能”的科技產品,但“會”用且“擅長”利用的其實很少。以前總是看到企業(yè)單位在人才招聘時重視信息搜集能力,覺得信息搜集能力在校園里無非就是會用CNKI等搜索引擎,現(xiàn)在看來,這一能力遠不是那么簡單:搜集使用外部信息,先得信任外部信息、質疑內部或現(xiàn)有信息!光批判質疑教材信息這一點,在學校里就有大量工作亟待去做,有了批判意識之后,搜集信息還需要有“眼光”,問題更加復雜……
(二)更自由的課堂,學生更活躍,注意力更集中,更愿意思考
實話實說,這個“自由”不好準確界定,更不好做,程度過了,容易成為流于表面形式的熱鬧“游戲課”,無效學習時間遠遠多于有效學習時間,過猶不及;程度不夠,又不能很好和充分地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僅僅結合上面的這次課而言,筆者發(fā)現(xiàn),當教師真真給予學生使用手機的自由、解決問題方式的自由、包括“有條件”給予的上課不上課的自由后,絕大部分學生反而不會用手機去做無關上課的事,投入學習的時間反而更多更集中,雖然每個學生個體之間不同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暴露得十分明顯,但學習者整體的努力和收獲情況卻是更加明顯,而且明顯好于死板沉悶的一言堂課堂。
當然,這堂課也存在一些有待探討和商榷的問題,比如:以“不上課”這種有些功利、取巧,而且違背學習本身的“噱頭”作為獎勵是否合適?長期使用是否會有其他副作用?其次,這三道課堂練習題能否布置在課前、課下去做,設置成課堂任務是否太浪費時間?
這些問題確實都需要反思,而且不太好回答,也絕不是三兩句話能解決的,但關于“浪費”,筆者有一點個人理解,那就是很多事有著自己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只會事與愿違,在進行關于課堂教學的嚴肅討論時,如果把“浪費”換成“無效時間”,或許能避免很多其他無意的誤解與失誤。
實驗終是實驗,加上筆者能力學識有限,失敗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拋磚引玉,期待方家批評指正。
(田榕廣東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