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佰祥
摘 要: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對生活和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而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機會學習以及使用課堂學到的語文知識和能力。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因學生的低齡特征尤其要注意激發(fā)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習興趣;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3-0256-18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56
低年級語文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如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面對困難容易失去興趣,進一步可能導致厭學。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該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結合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下面,筆者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與生活結合的方法進行討論。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比較短,對于失敗和挫折的承受力比較如,很容易轉移注意力產生厭學情緒。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我建議采用以下方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
1.提供成就感。低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對于失敗和挫折的承受力比較弱,但是對于成就感比較渴望。成就感對于他們的行為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習任務分割成比較小的學習目標,讓學生通過努力比較容易完成。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表揚,通過表揚可以激發(fā)被表揚者和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對識字有興趣,有自信,打好識字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的心理基礎。當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有競爭意識后,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比較持久,學習的效果自然變好,在學習成就的激發(fā)下學習的興趣便會逐漸增長。
2.充滿童趣教學手段。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對于漢字字形字義的記憶比較困難,記住后也比較容易忘記。根據(jù)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比較簡單、具體。充滿童趣的形象、艷麗的色彩、動聽的聲音等與漢字相關的關聯(lián)信息可以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并有利于學生記住漢字。實踐證明,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現(xiàn)更為形象,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為深刻。
3.謎語識字。謎語是比較小且容易完成的游戲。通過課堂猜謎語和鼓勵學生課余時間搜集學習謎語相互交流,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字形字義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通過游戲,學生可以多認識一些漢字,這也是他們互相“炫耀”的學習成就。
4.課堂游戲。課堂游戲有很多,如將學生比較喜歡的動畫人物的名字寫下看誰認識的多,或誰能寫出最多的人名、地名、動物名等。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對比賽優(yōu)勝的學生進行獎勵,并允許其他學生可以向冠軍挑戰(zhàn),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維持學生學習興趣
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后,要維持并逐漸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課堂教育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可使學生逐漸形成并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繼續(xù)維持。
1.教與學切換。如給學生教其他人識字的機會。每次課前,教師可安排一個學生教大家一個漢字,講清楚該字的音形意及在語言中的使用例子。其他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并作出點評,最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這樣可讓學生在課下主動學習并鍛煉語言組織和運用的能力。而且,通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并使學生容易記住同學講授的字,這樣不僅可以逐漸積累識字量,還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
2.提高對漢字規(guī)律的理解。多數(shù)漢字是形聲字,所以掌握好形聲字的造字規(guī)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教學時,教師通過將漢字音、形、義三者結合起來講授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利于識記。在學生掌握獨體字和合體字的概念并能夠區(qū)分獨體字合體字后,教師可舉一些形聲字的例子加深學生的印象。如:“鱗、鯉、鯽、鰱”都是形聲字,“魚”是它們的形旁,另一部分是它們的聲旁。運用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建立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有效地提高識記效率。
三、教學生活化
語文來源于生活,將語文教學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結合,就是將語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相結合,將學生從虛擬、抽象的課本當中脫離出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
語文教育生活化,能夠讓低年級小學生的認識到學習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到的知識可以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和課堂上同樣能夠學到知識。具體到識字教學中就是在生活中和課堂上一樣可以識字用字,學到的字在生活中能看到用到,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能力和文字應用能力,使得學習活動變得更為生動。學習同生活建立起密切聯(lián)系可以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貼近生活。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可增加學生的語文體驗,提高使用頻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1.回歸生活,觀察生活。語文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運用好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課外閱讀識字。因此,識字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應該是開放的。學生在生活環(huán)境中,接觸漢字的機會和頻率都很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主動觀察識記生活中見到的漢字,如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漢字,比如學校的標語,街上的廣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稱等,就能增加識字量。當學生對這些生字的音、形、義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新認識的漢字詞語進行說話練習,加深記憶。這種教學方法實現(xiàn)了從知識到能力的遷移,同時利用了課外資源,與生活環(huán)境緊密相連,也使學生經歷了“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的體驗。
2.增加學生使用語文素質的機會。語文的學習,就是在頭腦當中將文字語言還原成事物,并獲得主觀感受。教師應當借助課文內容,積極加強對學生使用語文的訓練,增加學生使用學習的漢字的機會,再現(xiàn)生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情感體驗以及實踐體驗,從而加強學生對漢字音形意的理解和領悟。教師在培養(yǎng)鍛煉學生文字記憶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學以致用。因而,課堂中所用的訓練材料,應當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教材進行練習。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的方法的更新,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和使用課堂學習內容的機會,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在學習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