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錦東
心中有譜 筆底生花
——談談高中議論文的仿寫
施錦東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名為 《板橋題畫三則》,其中有一則敘述“種竹、寫竹、畫竹”的心得。鄭板橋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庇终f:“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
是的,手中之竹(畫幅之象)源于胸中之竹(心中之象),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 (現(xiàn)實之象)。眼中之竹是自然之竹;胸中之竹是將自然之竹默化于心中。它不再是自然之竹的底片,而是將竹之形態(tài)化之為神韻。手中之竹是畫家筆下的畫,它是根據(jù)“意”(主旨)的需要,精心布局的畫面。
它首先告訴我們,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同時又因“意”的需要與“趣”的不同,而高于生活、精于生活?!耙狻笔钱嬅娴闹黝},“趣”是畫家的智能和才養(yǎng)。正因“意”與“趣”的不同,畫家筆下的竹才會千差萬別、各具特色。
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從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其間就有模仿的痕跡。繪畫從模仿開始,同樣寫作也從模仿開始。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于“歐陽詢觀古碑”的故事。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shù)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p>
“見古碑,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歐陽詢首先找到了一塊值得他模仿的碑帖,才會“駐馬觀之,良久而去”。
其次是“復反,佇立、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边@三日,先立后坐再宿,他在做什么?我想,歐陽詢不單純是“讀帖”,更是“背帖”與“練帖”。其間就經(jīng)歷了“從模仿至創(chuàng)作”的過程。
我們學生學習寫作,為何不從模仿開始呢?
那么如何模仿呢?下面就高中議論文寫作,談談仿寫的策略。
所謂“議論文仿寫”,是指對給定的議論文,進行模仿訓練。其策略是 “選定可仿的樣本”、“編制心中的圖譜”、“開展針對性的仿寫”。
樣本是他人所寫的作品,或是名人佳作,或是學生習作,總之已是自然存在的文本。文本用之于教學,它還需要開挖的過程,即將自然文本變成供學生借鑒的樣本。
首先要留意自然存在的文本。如考場佳作,或報刊佳作,或課本美文。只要是議論文,就首先要想一想,有沒有可仿之處,有多大可仿價值。
其次,要煉就一雙慧眼,透視文本的價值,找準可仿之點,估測可仿價值。如高中語文第三冊上的資中筠的《無韻之離騷》一文,篇幅相當長,一般教師都會談談書評的寫法,講講太史公的筆法,全文算是教學完畢。很少有老師將之當作一篇寫作樣本,來教學生。筆者研究此文后,發(fā)現(xiàn)本文很大的特點是“邏輯思維清晰”。而我們學生習作很大的不足是 “邏輯思維混亂”,于是就細究資中筠的思維行程,提出了仿寫“思維路標設置”的想法,并付之實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因篇幅之限,詳例已刪)
再如,看了關于上??茀f(xié)嫁接 “牛頓蘋果樹”的一組評論文章,不同評論對事件的剖析各具特色。再聯(lián)系到,我們學生對日常事件的分析缺少透視的眼力。于是想到了通過模仿提升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我首先將這組文章中方方面面對該事件的思考羅列出來,理清其觀察的角度與立論的依據(jù),明白針對同一個事件,不同的人因為背景不同、利益訴求不同、立足角度不同,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思考。然后我找一個社會熱點事件,請同學們代表不同身份的人,對同一事件進行評論,得出的結論也是千差萬別的。這樣的仿照訓練,有意或無意中提升了學生透視現(xiàn)象的能力。
再如,我在做2012年上海高考《應該認真對待文獻綜述》這一試題時,無意發(fā)現(xiàn)本文幾乎每個段首都用一個問題來引領文章層次?!盀槭裁幢仨氂形墨I綜述?”“為什么專門的文獻綜述性文章多由大家執(zhí)筆?”“為什么要盡可能間接引用?”……研究本文后,我發(fā)現(xiàn),實際上高中學生所寫的議論文,本質就是大簡答題,只是“自我設問、自我解問”。整篇議論文本質上就是“大問題中套若干小問題”,有的文章只是不設置問題,實際暗含了問題。于是我細究問題,找出了其規(guī)律,理清了問題設置的依據(jù),問題選擇的要點,問題解答的關鍵,嘗試了“議論文問題設計與解答”的仿寫,解答了學生“議論文如何寫”的困惑。
心中有文章,筆下才會有文章。心中的文章,就是寫作的圖譜。圖譜何來?來自對樣本的研究與總結。
1.教師要指導學生總結寫作規(guī)律。
依靠學生的功力,是很難總結出寫作規(guī)律的。那么就只有靠教師幫助學生總結寫作規(guī)律。
例如學生在寫材料作文時,常常會離題萬里、遠離材料。作為教師,我心知肚明,此類文章要扣住材料、扣住論點中核心詞寫作。行文要與所供材料若即若離,不即不離。關于材料與論點的核心詞,要在文中反復多次出現(xiàn)。如何將我心中的想法傳遞給學生,我找了很多范文,都不理想。最終我寫“下水作文”,當作范文,供學生解剖、模仿所用。
我設置了“材料作文扣題、扣材料”仿寫。以本人的“下水作文”為圖譜,牢記“扣題、扣材”的要點。嘗試仿寫效果,優(yōu)質高效。(詳例請見下面)
2.老師幫助學生總結了圖譜,還得讓學生心中存譜。
再如單、雙概念作文的快速構思的圖譜:
議論文的單概念作文的結構模式
一、開頭:引、析、提(由材料——分析——論點)(150字左右)
二、展開:圍繞中心論點提問與解問(議)(文章核心,600字左右)
第一層面:原因、結果、根源(設問角度)
第二層面:方法、難易、條件(設問角度)
第三層面:辯證思考(設問角度)
第四層面:寫作目的(設問角度)
三、總結歸納,重申論點(結)(50字左右)
議論文的雙概念作文的結構模式
1.厘清各自的概念;
2.分析各自的價值;
3.梳理兩者的關系;
4.辯證絕端的現(xiàn)象;
5.聯(lián)系現(xiàn)實與自我,談談寫作的必要性。
這些圖譜都是老師從日常教學中總結出來,能幫助學生構思行文。其最大的特點是:快速、多變。即能快速構思,同時以此為“母本”,演化出若干“子本”。
唯有學生心中有譜,才會將眼前之竹轉化為心中之竹。然后落筆才會胸有成竹。
3.學生要在實踐中反復驗證、固化圖譜。
學生心中有譜了,并不一定能寫出有模有樣的文章,往往需要經(jīng)過多次反復之后,才會慢慢定型。心中有譜,并不等于目無全牛。從有譜到爐火純青,其間就是反復的練習。因此對某一點的教學,我往往采用連續(xù)反復與間隔反復的方法,固化學生的記憶。
只有讓學生反復操練,才能運斤成風、得心應手、手到擒來。以“母本”為基礎,嘗試諸多的“子本”演化。搭建文章的框架,如同建造一幢樓房,好的設計師,可以設計出別具一格、式樣多變的“別墅”。 而手下多變的別墅,正是基于心中圖譜的再創(chuàng)造。而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就要經(jīng)過若干次的反復實踐。
高中議論文的仿寫,可仿之點面廣量大??梢哉w結構仿寫,也可以局部細節(jié)仿寫;可以審題立意仿制,也可進行語段寫作的模仿。那么,如何具體實施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具體談談如何實施仿寫。
1.審題的仿寫。即模仿老師審題。老師演示如何審題,然后布置學生嘗試審題。
如作文題:
根據(jù)下列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代方孝孺認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p>
培根: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審題與立意指導:
第一部分:審題
審題,即辨清兩個意圖。一個是材料本身意圖(材料的內(nèi)涵)。二個是出題者的意圖。
A.材料意圖(材料內(nèi)涵)
1.釋句
方孝孺:敬畏立身之禮、言行之規(guī)。如果守住了“禮與規(guī)”,即使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他強調(diào)“敬畏禮規(guī)”的重要性。
培根的無所畏懼,是指人的一項才能。即面對艱難困苦,我們要拿出“無所畏懼”的勇氣與氣概,敢闖敢拼的精神,攻堅克難,勇創(chuàng)佳績。他強調(diào)“敢闖敢拼”的重要性。
2.概念的認定
由于出題者沒有明確核心概念,因而學生在審題時不能準確鎖定核心概念。
本次作文中,學生的錯誤有:敢與不敢;畏懼與向前;無畏與敬畏;墨守與創(chuàng)新;規(guī)矩與畏懼;敬畏與畏懼。
正確的核心概念是:勇與畏;無所畏懼與有所敬畏。
3.內(nèi)涵的分析
概念的內(nèi)涵:(可從“種類、原因、結果、根源、條件、價值、關系”等多方面去思考)
畏:是敬畏,不是簡單的害怕。“敬畏”,是對待事物的一種嚴肅態(tài)度,即面對權威、莊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產(chǎn)生的帶有恐懼、尊敬及驚奇的情緒。如智者所畏的內(nèi)容:自然的法則;事物的規(guī)律;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對智者前輩的敬畏;對法規(guī)的敬畏等;方孝孺敬畏規(guī)則(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孔子敬畏天命、大人、圣人之言;江姐敬畏共產(chǎn)主義信仰……
無畏:就是勇,一種無所畏懼的智勇。智者,才無畏。如方孝孺,知道什么東西是可以做,什么東西不可做。這些人之所以無畏,是因為有底氣。拿破侖的底氣是千軍萬馬;孔子的底氣是見義;原軫的底氣是明斷是非與遠見卓識……而非下列類型:無知者的無畏 (初生之牛犢,不知世道艱難、人心險惡);魯莽者的無畏(匹夫,少智謀,只是憑勇氣、運氣做事。無畏,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如張飛斷喝當陽橋);投機者的無畏(耍小聰明者,風利忘義者。如個別為官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貪污腐化無所顧忌等)。
4.兩者的關系
兩人的話:看似矛盾,實則是統(tǒng)一的。因為他們之言所指不同。方孝孺所指“立身、言行”時的守規(guī);培根所指開拓事業(yè)、探究未知中的一項才能。兩者的關系是:在有所敬畏中奮勇前行?;蛟诰次非疤嵯碌臒o所畏懼(勇往直前)。
B.出題者的意圖
即:針對當今社會,破壞社會和諧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人與事而出,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關心自然、關注生命。
許多人的無所畏懼,如貪腐者的無畏、饕餮者的無畏……
許多事的無所畏懼:為了GDP(政績)不惜破壞環(huán)境;為了個人私利,生產(chǎn)毒品(“瘦肉精”、“地溝油”、“毒大米”);為了茍且生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范跑跑”、“小悅悅事件”)……
要求學生結合社會丑象去寫作,以免空泛乏力。
第二部分:立意
立意是指習作者根據(jù)上述兩個意圖,進行寫作設計或構思。明確自我習作的論點;設計自我寫作的思路。
論點:勇與畏相伴相生;勇而有所畏;勇者有所畏(是因為他能審時度勢,權衡利弊);讓畏化作前行的動力;勇者未必無畏;勇與畏,成功的抓手;有所畏懼,才會更勇敢;在有所敬畏中奮勇前行;在敬畏前提下的無所畏懼 (勇往直前)。
我將自我撰寫的審題與立意,供學生參考。指出審題與立意的方法 (即從解讀題目中核心詞入手,辨清材料意圖與出題者意圖等),然后進行相關題型的仿審題訓練。
2.材料作文扣題、扣材料的仿寫
(1)作文材料
據(jù)說,凡是報考印度孟買佛學院的學生,進校的第一堂課就是由該校教授把他們領到該學院正門一側的一個小門旁,讓他們每人進出小門一次。這個門只有1.5米高,0.4米寬,一個成年人要想過去,必須彎腰側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頭了。進出過這個小門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獨特的行為,使他們頓悟,讓他們受益終身。
在人生之路上,難免會碰上“限制、束縛、困難、坎坷、挫折、屈辱”等小門,那么我們應該“學會策略、學會變通、學會適應、學會忍受”。請根據(jù)上述材料,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作800字左右的作文。
(2)可仿樣文
要學會變通(樣文)
①印度孟買佛學院在學校門口設置一扇只有1.5米高,0.4米寬的小門,讓每人體驗一次彎腰側身的過程。學院之所以有此獨特的設計,就是讓每一學子意識到 “知識如小門,它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活學活用,才能贏得成功”。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只有學會變通,才能獲得更好的成功。(緊扣材料)
②水遇堤壩要迂回;車遇障礙會拐彎;所學知識不能用,就得變通。變通就是不拘成見,不拘一格,根據(jù)實情的隨機應變。
③只有學會變通,才能絕處逢生。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當人身處絕境時,變通一下,也許就能絕處逢生。蜜蜂和蒼蠅在玻璃瓶中向著光亮掙扎,蜜蜂循規(guī)蹈矩氣竭而死,蒼蠅上下亂竄絕處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在絕境中,如果只是朝著既定方向執(zhí)著努力,可能只有死路;如果能夠不按成規(guī),靈機應變,就能獲得生路。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成就一番大業(yè);魯迅棄醫(yī)從文,拯救國人靈魂;田忌錯位賽馬,贏得一世美名……印度學院給每一個學生設置障礙,大概就是教育學生要活學活用,不要刻板死守、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執(zhí)著一念。(點示材料)試看趙括紙上談兵為何留臭名;愚人刻舟求劍為何成笑柄;傻子守株待兔為何被恥笑……大概我不多言,你也明白。
④其實我們不是不知變通,可能出于應變能力不夠、拘于成規(guī)、拘于面子,才會不知彎腰、不知變化。西伯利亞雪原上的白貂,因為不愿讓純白、漂亮的羽毛玷污,而引發(fā)了自我的滅亡。因為獵人們抓住白貂的特征,在它的巢穴周圍撒上一圈煤粉,輕易捕獲了白貂。白貂守住了自己的純白,卻成為獵人的獵物。其實在生命與潔白前面,生命高于一切。如果白貂不拘成規(guī),何至于束手就擒呢?
⑤變通貌似容易其實難。它需要創(chuàng)新時的機智、放棄時的釋懷、忍讓時的承受能力。印度學院在學生入學之前教育學生,遇到障礙,就應懂得變通,就是要讓學生明白機智的重要,釋懷的可貴,忍耐力的重要。(點示材料)只有當一個初學者明白這些道理之后,求學之路甚至人生之路再苦再難,將來也能駕輕就熟,從容應對。
⑥當然,變通不否定執(zhí)著。生與義,兩者不可兼得,就執(zhí)義;生與死,兩者不可兼得,則求生;障礙與前進并存,避障礙;成功虧一簣,就選堅持。君子不食嗟來之食,萬古流芳;小人不辨禮義而受萬鐘,遺臭萬年。學一學鄧小平吧,在香港領土問題上,他寸土不讓。在如何統(tǒng)一上,智慧地實施“一國二制”。變通與執(zhí)著是如此科學地融為一體,令今人與后人贊嘆不已。印度學院,可能也有“讓學生該執(zhí)著時執(zhí)著、該變通時變通”的意圖。(點示材料)
⑦當今生活中,我們有的人一意孤行,不聽勸諫,就如中小學生不準上網(wǎng)吧一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的人明知是死路,依然我行我素,就如多吃油炸食品有礙健康一樣,擋不住的誘惑……這種固執(zhí)己見、一意孤行的錯誤行為不加以糾正,無助于社會健康發(fā)展,必須加以澄清。
⑧蒼蠅是明智的,變通得以生存;小平是明智的,變通得以創(chuàng)造偉業(yè);魯迅是明智的,變通得以成就大家……人生之路,路遇障礙,則思變通,才會順風揚帆,成就事業(yè)。反之,刻舟求劍、紙上談兵,引來的只是笑話。印度學院在門口設置小門,讓學子側身彎腰,真是用心良苦。每一個學子,只要有些頭腦,理應都能理解其中的寓意。 (回扣材料)
(3)樣文剖析
材料作文要扣住材料與核心詞寫作。本文的材料是“印度學院教育學生”一事;本文的核心詞是“變通”。材料在文中出現(xiàn)了五次。開頭論點從材料引出,結尾也在材料中結束,中間反復回扣材料。核心詞在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為最高,大約十多次。
作為議論文,其可仿寫之點眾多。如:透視社會現(xiàn)象能力的仿寫、比喻型(漫畫型)作文的仿寫、關系型作文的仿寫、議論文思維標志設置的仿寫、用問題驅動文章層次的仿寫、例證材料的表述與例析的仿寫、辯證思維的仿寫等。
仿寫之點的尋找,源于日常學習中的思考。我們要練就一雙觀察與思考議論文的慧眼。
如何將眼前之竹,轉變成胸中之竹、筆下之竹,一者需要根據(jù)“意”的需要,即主題的需要,更要擁有“化機之趣”,即筆者的智能和才養(yǎng)。
從模仿到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毋用懷疑。
期待我們共同努力,從模仿出發(fā),走出一條“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陽光大道。
(作者單位:上海市揚子中學)
編輯:舍予
責任編輯: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