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生 余亞微 朱根華
摘 要:評價工作是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校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體現(xiàn)。本文以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為例,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德爾菲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內地高校開展維族生自學能力評價的必要性、設計原則及注意事項,從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等方面構建了內地高校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元評價體系。
關鍵詞:內地高校;維吾爾族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元評價體系
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為應對科學技術及社會迅猛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動學習者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趨勢。自主學習能力一般是指學習的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的能力。
隨著我國教育領域援疆措施的大力實施,大批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以下簡稱“維族生”)進入內地高校深造。尤其是隨著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落實和新疆少數民族人才培養(yǎng)工作步伐的加快,內地高校支持新疆培養(yǎng)少數民族人才協(xié)作計劃規(guī)模不斷擴大。然而,新疆維族生進入內地高校后,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不理想、掛科嚴重等現(xiàn)象。不少內地高校積極采取措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收效不大,甚至不少高校為他們單獨制定成績管理辦法以提高維族生的畢業(yè)率。目前,國內尚未有關于內地高校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方面的研究成果發(fā)表,而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調查。本課題組2014年在江西南昌、贛州等城市的10余所高校調查后發(fā)現(xiàn),文化水平是影響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維族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其所學專業(yè)相關性不明顯。
1.內地高校開展維族生自學能力評價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高等教育要圍繞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及其潛力的全面發(fā)展,突出了學生身心發(fā)展與終身學習的價值。高等教育必須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正確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開展內地高校維族生自學能力評價正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體現(xiàn)。
其次,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標準的明確,會促進教學方法、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明確維族生自主學習評價標準后,培養(yǎng)維族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其對教學的個性化要求,將對教學方法、內容以及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安排等方面提出要求,這促使教師更加關注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實際聯(lián)系是否緊密以及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從而進一步推動高校的教學方法、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最后,有利于維族生健康成長成才。構建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體系有利于高校全面了解維族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指導教師依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以幫助維族生快速融入高校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其健康成長,早日成才,使之畢業(yè)后為新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2.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構建內地高校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元評價體系,除遵循目標一致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獨立性原則、可測性原則等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一般性原則外,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特殊性原則。內地高校維族生與普通大學生相比,基礎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基礎不同,學習觀念和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觀念相對薄弱。學習相同的內容,維族生花的時間和耗費的精力要比漢族生多,但學習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因此,在設計評價體系時,對其評價指標、方法、權重、標準等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現(xiàn)實情況。
(2)導向性原則。運用構建的評價體系對維族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系統(tǒng)評價,獲得的評價結果對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導向作用。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能夠引導有關教育部門和高校明確維族生的教育目標,有利于高校構建維族生培養(yǎng)質量體系及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和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保證人才培養(yǎng)質量。
(3)集思廣益原則。在確定評價指標及指標權重時,為使結果盡可能趨向合理,本研究選擇了10余所高校的教師、管理干部、學生進行調研,同時還選擇了20位有相關專業(yè)背景及擁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充分發(fā)揮群體決策的力量,盡量規(guī)避個人主觀偏見。
(4)普遍性原則:普遍適應性。評價指標體系不僅對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價值判斷功能,而且具有預測功能,能夠預測未來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從而能對其培養(yǎng)成效產生良好的反饋作用,方便培養(yǎng)工作的改進。
3.設計評價指標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不可求全。評價指標過于全面必定會稀釋了自主學習能力各因素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同時給統(tǒng)計工作帶來困難,因此設計幾個主要方面的問題反而可以起到全面評價的效果。
二是要講究通用性。評價指標要具有通用性,即適合對各專業(yè)各年級的維族生進行學習評價。這有利于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縱向、橫向比較,評價指標就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三是要適合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因自主學習本身具有模糊性的一面,同時又要滿足評價指標可操作性的要求,因此在設計評價指標時應使得一部分評價指標采用定性評價,另一部分評價指標采用定量評價,從而科學、合理地評價出維族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水平。
4.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立
在研究分析自主學習能力相關理論和維族生、其他少數民族大學生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在江西10余所高校進行了廣泛調研,然后根據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采用德爾菲法并結合其他研究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建立內地高校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元評價體系。
(1)評價主體。在選擇評價主體時,一方面應選擇既熟悉維族生日常學習情況,又能對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做出實事求是評價的人參與評價。另一方面,要給維族生參與自身評價的機會,即讓維族生開展自我評價。通過任課教師、同學、維族生自身參與評價,這既利于對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開展科學全面的評價,同時又利于充分調動維族生參與到評價工作中,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評價關系,幫助維族生認同和接受評價結果,提高維族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維族生的發(fā)展。
(2)評價方法。形成性評價是任課教師根據維族生平時在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學習表現(xiàn)。終結性評價是在學期末,由任課教師、同學、維族生自身對維族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教師評學、學生互評和維族生自評。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分值分別占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總分值的30%、70%。終結性評價中任課教師、同學、維族生自身評分占評價總分值比重分別為0.5、0.4、0.1。然后,將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的綜合評價分值進行標準化處理,即將原始分轉化成可比值。
(3)評價指標。課題組根據維族生在自主學習方面的特殊性,結合自主學習能力相關理論,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草案。根據專家修改意見,形成了如下包括3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和26個主要觀測點的內地高校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元評價指標。
(4)評價標準。上表中二級評價指標的評價標準均采用A、B、C、D四個等級,分別明確A、C等級的評價標準,A和C等級之間標準為B級,低于C級標準為D級。任課教師、其他同學、維族生自身等評價主體評價維族生時采用的評價標準的具體內容統(tǒng)一制訂。
本文以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為例,構建內地高校維族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元評價體系,不僅有助于維族生的發(fā)展,還能為其他少數民族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工作提供借鑒,對提高我國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
參考文獻:
[1]蒯超英.學習策略[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戴 蕓,夏擁軍.內地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和對策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8, (22):134-135.
[3]謝沛民,王錫范,帕堤瑪·柯孜爾亞.新疆班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的原因分析與客觀調適[J].當代教育論壇,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