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華
當前部分干部為官不為的原因及對策
○肖小華
“為官不為”是干部隊伍建設中的一個“頑疾”,是對黨、對人民、對事業(yè)的極端不負責任,嚴重地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損害了黨的形象。這一問題的滋生和蔓延,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xiàn)實原因;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因此,治理為官不為,既要立足于教育,著眼于防范,又要完善制度,強化日常管理,以鐵的制度、嚴的措施,多管齊下,引導和促使干部“為官有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jīng)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洗禮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干部的作風有了明顯的好轉,但為官不為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客觀原因
1.“程序與規(guī)則邊界不清晰”容易導致干部“不敢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進一步強化了頂層設計、加大了改革力度,各項各類政策相繼出臺。但具體到地方和部門,一些新體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許多領域還處于“真空”“斷檔”狀態(tài),辦事的程序、流程與規(guī)則的邊界不清晰。一些干部覺得行動沒有遵循,不是不想為,而是不知道怎么為、不敢為,擔心踩到“紅線”、觸犯“規(guī)則”。于是把“不出事”作為最高原則,工作中畏首畏尾、縮手縮腳。
2.“權力配置不合理、約束不到位”容易導致干部“亂作為”
一是領導干部的權力分配原則和約束機制不盡合理,如“一把手”權力過大,上級監(jiān)督不及時,同級和下級監(jiān)督無力度,容易導致“一言堂”問題,出現(xiàn)亂作為。二是在制度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制度執(zhí)行主體的自由主義、好人主義、本位主義等思想的存在,致使制度執(zhí)行出現(xiàn)偏差,從而出現(xiàn)亂作為、不作為等現(xiàn)象。
3.“激勵機制不健全”容易導致干部“不作為”
一是干部考核標準表面化。一些領導干部整天看上去忙忙碌碌,實際上沒做什么事。這種干部因表面上看是老黃牛,所以年終考核經(jīng)常得優(yōu)秀。二是干部考核彈性大。由于考核機制的主觀性,導致一些善干不善說的干部與善說不善干的干部在考核結果上基本相同。三是現(xiàn)行干部“政績”考核體系缺乏“容錯”機制,挫傷干部做事積極性。有些干部為了保住“烏紗帽”寧愿不做事,也不愿“出事”,甚至出現(xiàn)“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無錯”的心態(tài)。與此相反的是,部分“不干事但也不出事”的干部還可能得到更快的晉升機會。
(二)主觀原因
1.“能力不足”是部分干部“不敢為”“不善為”的根本原因
一些干部或因對上級精神領悟不透徹,或因決策、駕馭能力不行,在面對復雜的工作局面時,遇事不愿作為,怕事、躲事,推諉扯皮,擔當意識較差,不敢承擔工作任務及責任,既不敢為,也無能為。
2.“無利可圖”是極少數(shù)干部“不愿為”的直接原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老虎蒼蠅一起打,對整個干部隊伍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在這種大背景下,極少數(shù)私心較重的干部認為無利可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以“要求嚴了,怕犯錯誤”為借口,項目不跑了,資金不爭了,甚至一些準備立項的項目,也想法推掉。
3.“前景有限”是部分年紀較大干部“不作為”的重要原因
一些非領導職務或快退居二線的干部,認為“船到碼頭車到站”再怎么努力干,也是“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于是工作上缺乏動力和進取心,對本要承擔的工作任務不理不睬,無視組織紀律。加上有些地區(qū)和部門對這些干部缺乏剛性管理約束機制,致使這些干部游離于組織管理之外,思想懈怠,帶壞一批年輕干部。
4.“福利待遇低”是造成部分年輕干部和基層干部“無心為”的直接原因
因薪酬水平不高,加上一些機關、事業(yè)單位進一步規(guī)范了津補貼,于是部分干部感到當公務員沒什么意思,干多干少都一樣,工作沒激情、沒干勁、沒創(chuàng)新,一些年紀大的干部準備就此混一生,一些年輕干部則隨時準備跳槽。
(一)巧“補鈣”,提升“愿為”的覺悟境界
從干部自身因素講,產生為官不為的根本原因在于淡化了宗旨意識,動搖了理想信念,沒有正確的是非觀、榮辱觀、權力觀。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補好干部的精神之“鈣”,提升他們“愿為”的思想境界,是治理為官不為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一是要將理想信念教育、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道德品德教育、社會主義法治教育融入干部培養(yǎng)、選拔、管理、使用的全過程,引導教育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把干事創(chuàng)業(yè)作為一種高尚的精神追求,增強其工作的使命感、榮譽感。二是要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教育作為干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課,通過正面引導、反面警示等辦法,讓干部明規(guī)矩、知敬畏、講奉獻,教育引導干部把心思用到工作上,把精力集中到事業(yè)上。三是加強人文關懷,把嚴格管理、日常教育與熱情關心結合起來。各級組織領導要正視每個干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困惑,盡可能滿足他們正當?shù)男枨螅μ嵘麄儗M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對事業(yè)的成就感、自豪感。同時,要了解掌握他們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引導他們將自己的人生職業(yè)規(guī)劃與社會需求和黨的事業(yè)結合起來,在事業(yè)發(fā)展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二)明規(guī)矩,劃清“可為”的權力邊界
明晰權力責任邊界,讓干部“大膽為、放心為”,是治理干部為官不為的一項前提性工作。一是盡可能細化和量化每個干部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使每個干部身上有壓力、工作有方向、做事有準則、處處有遵循。二是加強調研,對當前干部為官不為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分類描述,細化各種具體表現(xiàn),給為官不為者精準畫像,明晰“敢闖敢干”與“亂闖亂干”、“遵紀守規(guī)”與“墨守成規(guī)”、“果斷決策”與“獨斷專行”、“簡政放權”與“放手不管”、“程序規(guī)則”與“被動應付”的邊界。讓干部明白,什么行為屬于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亂作為;什么行為屬于應作為、敢作為、善作為、巧作為。這樣,干部就可以在紀律規(guī)矩允許范圍內,放心地干、大膽地闖。三是健全指向明確、措施剛性、反應快速的行政問責體系,明確各種“不為”行為相應的懲處,從制度層面警醒干部,讓干部心存敬畏、心中有戒,繃緊紀律和規(guī)矩之弦開展工作。
(三)強監(jiān)管,引領“德位”相配的從政取向
一是拓寬信息渠道,加強日常監(jiān)督。健全紀檢、監(jiān)察、審計等部門為主體,群眾參與的干部監(jiān)督體系,通過群眾反映、社會輿論曝光、各種考核評議等途徑了解干部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收集干部“不為”線索,查找發(fā)現(xiàn)干部日常工作中的問題。二是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黨風、政風、行風民意度調查抽檢活動,了解掌握干部的精神風貌、工作能力、工作作風、依法行政、廉潔勤政等情況,把信念堅定、敢于擔當?shù)暮酶刹坑闷饋?,給“太平官”“逍遙官”戴上緊箍咒。三是健全績效考核機制。把大局意識、擔當精神、工作作風、執(zhí)行能力、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作為干部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堅持既要GDP,又不唯GDP原則,動態(tài)地考核干部的工作績效,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看干部的工作績效,把科學考核作為激發(fā)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指揮棒。四是提高考核結果利用效率。對現(xiàn)實表現(xiàn)和考核中反映好的干部,重點培養(yǎng)教育、提拔使用;對反映平庸、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及時“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談話早敲警鐘早教育早糾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對因身體原因,導致“不能為”“不善為”的干部,實行轉崗、內退;對作風懶散、執(zhí)行不力、消極應付、推諉扯皮、紀律渙散、不敢擔當、無所作為的干部公開亮劍,嚴格責任追究,給予免職等職務調整處理,從嚴治理,發(fā)揮震懾警示作用,教育廣大干部。
(四)主“公道”,營造“敢為”的社會氛圍
對干事干部缺乏“容錯”機制,導致部分干部產生“求穩(wěn)怕事”的心理,是當前干部為官不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為干事干部主持公道,給“想為”干部營造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環(huán)境,是治理干部為官不為的重要輔助措施。一是上級組織和領導要支持、保護敢想敢干敢擔當?shù)母刹?。為依法正當履行職責、強力推進工作,受到誤解指責、惡意炒作或者誣陷誹謗的干部主持公道、撐腰打氣助力。二是造氛圍,積極弘揚改革和擔當精神。輿論媒體對敢想敢干敢擔當?shù)母刹坎磺笕焸洌瑸樗麄兗佑椭鈶n,讓更多的干部“想為”“敢為”。三是多褒獎、多尊重敢想敢干敢擔當?shù)母刹?。建立評選科學、管理嚴格的評比表彰制度,經(jīng)常性評選表彰一批善學習、敢擔當、有作為的“好干部”,采取多種形式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努力營造一種學先進、爭先進的充滿正能量的社會氛圍。
(作者單位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責任編輯 楚 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