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合來 李春陽(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湖南長沙410075)
?
工科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yǎng)過程的六個要素*
黃合來李春陽
(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湖南長沙410075)
摘要:創(chuàng)新是21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主題,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是核心,其中包括具有國際化水平的學術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文章將研究生在學位論文撰寫工作中的相關培養(yǎng)過程分解為六個要素:論文選題中導師和研究生的角色平衡;科研項目與生產(chǎn)項目中研究生參與方式的平衡;導師參與科研程度和研究生獨立科研程度的平衡;成果發(fā)表能力的訓練方法;論文完成程度的過程控制和指標要求以及導師和研究生的交流方式,提出改善思路,以期優(yōu)化和完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
*文章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XJK011QGD010)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1-32)課題的研究成果。
Abstract: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is the core, including academic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We will divide the relevant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e dissertation into six elements: the balance of mentor and graduate in selecting thesis; the balance of postgraduate participation manner in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ojects; the participation bala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between supervisor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ethods on the competence of publishing result; process control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disse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ans between supervisor and postgraduate. We present improving ideas in order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mode of postgraduates.
Key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 creative education; creative talents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全面提出“人才強國”戰(zhàn)略;然而,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發(fā)人深??!文章面向國際化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分析和闡釋我國高等院校工科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yǎng)的六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因素,調查問卷針對我國高等院校工科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yǎng)的六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因素,設計了六大部分內容。面向國內各大高校的工科研究生和導師,共收集到了90份有效問卷。其中,70份問卷調查對象為研究生,其所在高校涵蓋了985院校(占70%),211院校(占17%),其他本科院校(9%)以及非本科院校(4%)。研究生年級從研一到已經(jīng)畢業(yè)的博士不等,包含學術型和專業(yè)型兩種類型的研究生,男女比例為7:3。20份問卷調查對象為導師,男女比例17:3,年齡覆蓋了從30-70歲不等,30-37歲占25%,40-48歲占35%,50-70歲占35%。擔任研究生導師的年數(shù)最少2年,最多長達34年,導師從事的學科門類均衡,覆蓋14個工科專業(yè)。
論文選題是學術型研究生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本身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內容之一。在選題過程中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xiàn)為:首先,選題要兼顧研究生的個人興趣,但在選題期間研究生往往還沒有足夠的對科學問題的甄別能力;其次,導師的科研項目往往成為研究生論文課題,忽視了在科學選題上對研究生的訓練,也有可能抹殺了研究生自我選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問卷結果顯示,44%的研究生其論文的課題來源出自導師分配,43%的研究生對自己的論文課題感興趣,而47%的人則認為興趣不大。那么,應該如何平衡選題時的雙方角色呢?
(一)選題需要導師科學的指導同時兼顧研究生的個人興趣
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起點,選題質量直接關系到課題有無價值、研究能否順利進行等重要后續(xù)問題。好的選題必須具備明確的目的性、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可行性[1]。然而,由于研究生有限的知識和閱歷,往往不具備甄別科學問題的能力,容易出現(xiàn)課題范圍過大或思路過于狹窄的問題,從而導致所選課題缺乏可行性或無法取得高質量成果。因此,導師有必要扮演好科學選題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明確選題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取得科研成果,更要讓學生受到科學思想和科研精神的熏陶,學會自主選題的科學方法[2,3]。問卷結果顯示,只有約60%的研究生導師在學生選題時提供與課題相關資料、科研設備和經(jīng)費,并給予指導和進度跟蹤。
(二)避免抹殺研究生自主選題的能力
在導師對研究生的宏觀指揮和收放有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意識的在選題過程中培養(yǎng)研究生的關鍵科研思維能力[4],包括:
第一,“問題意識”,提升自主探索的能力。問卷顯示:43%的研究生對自己的論文課題感興趣,47%興趣一般,還有10%對自己的研究課題持不感興趣和無所謂的態(tài)度。僅有10%的研究生在開題前對自己的課題很了解,41%對課題了解很少。因此有必要對研究生進行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起點、動力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造和求真的科學精神,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第二,“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信息素養(yǎng)。研究生在選題時,無論是由學生自己確定課題,還是由導師選定研究方向,期間都需要做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反思提問等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可很好的獲得信息收集和加工的能力。問卷顯示,有97%的研究生在選題時做過文獻調研和問題歸納的工作,與導師交流溝通的占79%,僅有57%的學生會寫文獻綜述,完成開題報告。因此,對研究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質量應進一步提升。
第三,“理性評判”意識,即評判性思維。研究生階段是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黃金時期,要注重培養(yǎng)理性的科學質疑能力。只有通過獨立、深入而認真的評判研察,面向所提出的問題和已有知識積累完成由信而疑的過程,才能真正掌握理論,繼而做出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5,6]。
我國工科的研究生導師大部分處于科研項目和生產(chǎn)項目兼顧的狀況,研究生自然成為了項目的主要參與人[7]。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20位導師中45%有平均兩個縱向課題,75%的導師有橫向課題。科研項目有助于培養(yǎng)研究生的科研思維能力,而生產(chǎn)項目強調對已有科研成果的轉化。一方面,工科學術型研究生應該具有堅實專業(yè)基礎知識,能獨立從事科研工作,具有較高學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8];另一方面,也需要與工程領域對接,獲得從事生產(chǎn)實踐的基本技能,儲備成果轉化能力。因此,生產(chǎn)項目也可以成為研究生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9,10]。對研究生參加科研項目和生產(chǎn)項目的比重平衡應該因材施教,充分考慮研究生的個性特質和職業(yè)規(guī)劃愿景[11,12]。
問卷中,僅有25%的導師會按學生的意愿安排橫向或縱向課題,70%是與學生協(xié)調解決。65%的導師對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部分了解。50%以上的導師將碩士生的主要時間安排在縱向課題方向。參與調查的研究生中有36%職業(yè)規(guī)劃是去生產(chǎn)企業(yè),33%去科研單位。對于有著濃厚的科研興趣并立志于從事科研工作的“學術型”研究生,要注重其基礎理論知識的訓練,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撰寫學術論文、創(chuàng)新思維和評判思維等科學素養(yǎng),為將來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同時,也要適當讓其參與重點生產(chǎn)項目,以加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與人協(xié)作的能力。對于未來希望從事工程實踐工作的研究生,可以在完成規(guī)定的專業(yè)課程和科研實驗之余,著力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用理論知識科學地指導實踐,也可以聯(lián)合企業(yè)共同培養(yǎng),通過參加與專業(yè)相關的設計研發(fā)、項目實施等具體過程培養(yǎng)研究生的工程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獨立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因此,導師既不應該對研究生從事的科研活動過分干預,又不能撒手不管?,F(xiàn)實中有的導師過于關注基金申報、項目完成和論文發(fā)表,而忽視了研究生在此過程中對基礎科研能力的鍛煉[13];另一極端是一些兼任行政職務的導師,很少親自參與具體的科研活動,對研究生采取放養(yǎng)式管理,使得研究生只能孤立無援地自主學習,得不到應有的示范性科研培訓,調查中有33%的導師除了科研工作外還有很多不相關的其他工作。而實際中的大部分導師介于這兩種極端之間,同樣可分兩類:一類是放養(yǎng)學生獨立科研完成學位論文,同時讓學生重點參與導師主持的相關生產(chǎn)項目,但二者沒有交叉,這種模式有可能培養(yǎng)出科研水平高出導師的學生,但不是對所有個性特征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適合;另一類是學生以幫助導師做課題為主,在此過程中能夠學習導師的科研思維過程和科研經(jīng)驗,但是創(chuàng)新水平和獨立的評判思維卻不夠強[14,15]。調查顯示,10%的導師指導學生的時間不超過工作時間的20%,55%的導師會抽出20%-50%的時間來指導學生的科研工作,70%以上的導師會對學生的論文提出修改建議和指導,而45%的導師對于自己的指導狀況并不滿意。同時,有14%的研究生表示研究工作基本沒有導師的參與,全靠獨立探索;9%的研究生表示其導師幾乎沒有時間指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對于科研參與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問題,導師需要從四個方面加以重視:
第一,端正態(tài)度,注意為人師表的職責,把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作為工作重心。
第二,在培養(yǎng)前期加強與研究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學術背景和職業(yè)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做好“導”的作用,主要包括詳細介紹研究方向的基本發(fā)展脈絡、研究前沿課題、文獻查閱和評判性歸納方法、高水平學術論文在嚴謹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的要求、對學生論文及時反饋、建議論文發(fā)表的期刊或會議、鼓勵和資助學生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等。
第四,盡早讓研究生明確:獲得獨立科研能力和取得重要學術成果同為研究生階段重要的學習目標。
只有加強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意識,擁有獨立科研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生。
成果發(fā)表能力是獨立科研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是科學研究中一種關鍵能力。論文是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達方式,科研的國際化要求研究人員具有一定的英文寫作和表達能力,以便進行國際交流和合作。因此,提高學術型研究生論文寫作能力和成果發(fā)表能力是培養(yǎng)過程中的關鍵內容。
(一)研究生成果發(fā)表能力的訓練
在讀研期間,每個研究生都應該進行成果發(fā)表能力的訓練,主要包括三種能力:
第一,論文撰寫能力。在論文撰寫過程中,熟悉研究問題所屬領域的最新進展;長期進行文獻綜述能力的訓練;經(jīng)過縝密嚴謹?shù)脑u判,確定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訓練學術論文表達方面的清晰性和完備性;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寫作思路。
第二,論文投稿、修改意見回復的能力。調查顯示,有64%的研究生會很認真并及時修改審稿意見,僅有13%的研究生對所研究領域的國內外重要期刊的風格很了解。研究生應加強論文投稿、修改意見回復的能力,包括:端正投稿態(tài)度,杜絕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熟悉期刊論文的投稿格式和規(guī)范;獲得對審稿修改意見的理性辨析能力,熟悉修改論文和意見回復的基本方法。
第三,口頭學術交流能力。包括學術會議演講稿的準備以及現(xiàn)場口頭報告和回答問題的能力。46%的研究生表示平時很少有機會做學術報告,49%的研究生認為自己做PPT的能力很一般,30%偶爾會讀與專業(yè)相關的英文報紙或新聞,僅有25%的研究生在平時有較多進行報告交流的機會,30%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學術交流能力的訓練重在平時,應該科學合理安排并充分利用組會上課題的討論與交流,鍛煉研究生的報告、演講和回答專業(yè)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應該讓學生了解學科視野的寬度也是交流能力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此外,導師有義務帶領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提供與該領域權威學者和學術同行進行溝通和學習的機會。
(二)英文論文寫作水平的訓練
由于國內外科研水平的差異和英文的主導地位,需要經(jīng)常撰寫英文學術論文和參加國際會議。在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同一學科的學術論文由于交流對象文化背景不同,語篇結構也會造成差異[16]。為了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進行發(fā)表和推廣,我們不得不嚴格遵循英文期刊的種種規(guī)則和不斷提高撰寫英文科技論文的水平,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養(yǎng)成讀英文文獻的習慣。開始可以以英文報紙和新聞為主,逐漸轉為讀相關的專業(yè)雜志,同時注意泛讀和精讀的搭配[17]。
第二,重視論文寫作形式和英文寫作風格,應逐漸掌握行業(yè)內若干重要期刊的主題內容風格和稿件形式要求[18,19]。
第三,注重邏輯表達能力培養(yǎng)。要極為注重文章結構、相鄰段落和段中觀點的邏輯關系,應該先重點推敲論文內容,確定論文主題結構和編排方法,再精細到語法的正確以及觀點的精確表達,最后核對論文的格式,斟酌每一個詞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切忌在初稿中過度追求句子完美和詞語華麗[20,21]。
明確研究生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擁有堅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知識、獨立承擔科研工作或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擁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國內很多高校對研究生論文評審有論文發(fā)表篇數(shù)的硬性指標,很多學者指責該類指標催生了急功近利的學術氛圍和大量的“垃圾論文”,然而,完全取消論文發(fā)表的指標要求又常常導致學生散漫對待研究工作。無論如何,研究生的培養(yǎng)需要有一個科學的控制過程,但科學成果的取得又不能完全事先“計劃”。因此,需要一個論文完成的科學的控制過程并改進研究生質量考核的具體指標,才能更客觀有效地評價人才[22]。
(一)論文完成的過程控制
在論文完成的過程控制中,涉及到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導師的因素。導師應該是研究生學習進度的監(jiān)督人(Supervisor)和科研能力培養(yǎng)的指導人(Advisor),而不應該是“老板”(Boss)。導師要引導研究生寫出高質量的論文,不是把精力放在投機取巧上,用追求學術創(chuàng)新的精神感染學生。學??稍O立對導師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監(jiān)督考核制度,并將其與導師的遴選、年終考核等相連。
第二,研究生的因素。研究生自身需要避免被不良風氣腐蝕,加強自己的學術道德素養(yǎng),端正科研態(tài)度,下真功,求真知。調查中有10%的被調查者表示曾有過一稿多投行為。
第三,論文的監(jiān)督和審查制度。學校應根據(jù)研究生論文撰寫的階段性任務,分階段定期審查研究生的論文完成情況和質量。建立研究生的誠信檔案,審查研究生論文內容的原創(chuàng)性,并通過匿名問卷等形式實施對研究生的學術監(jiān)督,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意識。80%的導師和39%的研究生表示其所在學校有學術監(jiān)督機構。
第四,論文的評審制度。論文評審過程中應采取匿名評審制度,答辯會建議采用導師回避制度,加強論文評審內容的控制,審核論文是否具有理論水平、科學價值和創(chuàng)新成果。調查中有40%的研究生表示其所在學校采取了匿名評審以及有外校專家擔任評委。
(二)研究生質量考核的指標要求
雖然在硬性要求和量化考核下會促進研究生的學術成果產(chǎn)出,但是能激發(fā)研究生做真學問的還是研究生自身潛能的調動和激發(fā)。因此,我們應該把質量考核放在研究生平時點滴的努力和進步上,用科學和人性化的方式對待人才培養(yǎng)。因而,當研究生不能按規(guī)定要求發(fā)表論文時,可以采用其它的途徑來評定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其中包括:待發(fā)表的論文水平已經(jīng)得到導師的認可并獲得學位評定委員會的確認;對科研實驗周期較長的申請學位人員,要求取得某科研項目子課題的階段性成果,并經(jīng)學位評定委員會予以確認,20%的導師表示學校采取了該考評制度;是否申請了重要的發(fā)明專利,45%的導師表示學校采取了該考評政策;作為主要參加人員有經(jīng)過高級別鑒定的科研成果或獲獎等。采用上述方法,可以避免用“發(fā)表論文”的唯一標準來評價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并逐漸向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同行評議”和“評審委員會評議”的方法過渡[23]。
前述5個要素的實施效果均與導師和研究生的交流方式息息相關。著名的科學家Ehrenfest帶出了包括李政道等好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可他曾說:我之所以有這么多好學生,是因為我自己不夠聰明。好的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要有收有發(fā),要采用科學的交流方式[24]。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代替的陽光。研究生導師比一般的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25]。研究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獨立學習和從事科研工作,不像本科教育那樣以課堂學習為主。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導師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嚴重影響著研究生。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41%的研究生平均每周和導師溝通一次,還有29%是三周以上甚至更久才與導師交流一次。對這種交流情況,接近50%的研究生持不反對態(tài)度,僅有19%的研究生對導師的指導狀況表示滿意。這種現(xiàn)狀不利于師生感情的培養(yǎng)以及科研氛圍的營造。因此,導師和研究生必須保證充足的交流時間和科學的交流方式。
在指導關系上,有權威型和平等合作型。在權威型中,“師生”觀念過于濃重,導師絕對權威且擁有獨斷權,調查中此類型占13%;在平等合作型中,導師和學生之間既是師徒,又是朋友,更是合作伙伴。導師與學生保持平等合作的關系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深度溝通和研究生科研興趣的培養(yǎng)[26,27],此類占調查結果的35%。在指導制度方面有單一指導和聯(lián)合指導的不同形式。調查中,40%的研究生是單一導師制,41%是導師團隊協(xié)助指導。單一導師制在對研究生指導方面責任更為明確、具有更好的規(guī)劃性;而聯(lián)合指導可以給研究生帶來更多的學術交流和開拓科研視野的機會。在條件容許時,如果能夠采用主要導師負責制下的團隊聯(lián)合指導的培養(yǎng)制度則能兼顧兩種類型的優(yōu)勢[28]。
在溝通方式上,有定期和不定期的進度匯報和單獨約見、研究生取得重要進展時主動匯報、科研進展討論的固定組會制度等。調查顯示,80%以上的導師會采用多樣的溝通方式,比如電話短信、qq以及家中做客、外出聚會等形式。他們會和學生交流學業(yè)打算,生活見聞以及心理和情緒狀況。無論如何,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讓學生對導師又“愛”又“敬”,平衡導師的權威性和學生與導師的親近感,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平等自由和暢所欲言的研究生學術成長的環(huán)境[29]。
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系統(tǒng)工程,應該針對專業(yè)、學科基礎、導師風格和研究生的學習動機與潛能的差異而差別化制定培養(yǎng)方案和質量控制指標,文章提出的六大要素為工科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一個實踐研究框架。
參考文獻
[1]蔡翔.碩士論文選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57-59.
[2]魏宸官.我是怎樣培養(yǎng)研究生的[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 (12):12-14.
[3]瞿林東.關于如何確定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幾點認識[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5):5-7.
[4]唐衛(wèi)東,闞茹.博士論文創(chuàng)新的兩個根源及博士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9(6):5-6.
[5]陳文偉.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指導[J].海軍院校教育,2004 (1):35-37.
[6]樓成禮,孟現(xiàn)志,林良夫,等.略論博士論文的獨創(chuàng)性貢獻[J].中國高教研究,2003(3):55-56.
[7]黃學.試論研究生導師的素質職責及指導研究生的途徑[J].廣西大學學報,2004(4).
[8]BOUD D,TENNANT M. Putting doctoral education to work:challenges to academic practice[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 nd Development,2006(3):293-306.
[9]MEYER D,LEHEW M.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addressing the changing needs of textiles and apparel students a nd industry [J].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2001 (4):75-78.
[10]成建平,朱俊海.變革培養(yǎng)模式是化解工科碩士就業(yè)難的重要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2009(11):60-62.
[11]徐永建,王建,夏新興.工科學生分層次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1(1):43-45.
[12]楊建偉,邢克飛,杜金榜,等.淺談工科研究生厚實的科技底蘊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5):4-5.
[13]李紹章.五花八門的研究生導師[DB/OL].中國教育在線轉載學術批評網(wǎng),2006.
[14]陳崢瀅,楊殿,劉波.工科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28-31.
[15]彭小玲,林晨.工科院校研究生培養(yǎng)問題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7):146+80.
[16]Talor G,CHEN T.Linguistic,cultural,and subcultural issues in 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Anglo——American and Chin ese scientific 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1,(3).
[17]礦業(yè)工程研究生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研究[J].教育界,2012(9):141-143.
[18]Boote,D.N.,Belle,P.[J]On "Literature reviews of,and for,educational research":A response to the critique by Joseph Max
well.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6,35(9),32-35.
[19]張文修.創(chuàng)新能力應是博士生教育的重點[J].中國高等教育,2000(4):8-9.
[20]Barks,D.,& Watts,P.[M].Textual borrowing strategies for graduate-level ESL writer,2001.
[21]Kwan,B.S.C.[J]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literature revie ws in doctoral theses of applied linguistic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2006,25:30-55.
[22]張文修.創(chuàng)新能力應是博士生教育的重點[J].中國高等教育,2000(4):8-9.
[23]涂石橋.我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思路[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3(4):87-88.
[24]周誼,葉峰.論研究生教育中的師生沖突[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3):91-93.
[25]涂智君.淺談研究生導師的人格魅力[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5):109-111.
[26]畢鶴霞.研究生師生關系探討[J].中國研究生,2005(4):4-5.
[27]許克毅,葉城,唐玲.導師與研究生關系透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2):59-62.
[28]李瑛.淺談高校導師制中的師生合作關系[J].交通高教研究,2004(4):45-46.
[29]張文斌,方躍平.試論高校良好師生關系的建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9):121-124.
作者簡介:黃合來(1979-),男,湖南湘潭人,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交通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交通安全、交通規(guī)劃和智能交通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9-0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