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俗字與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字偏誤對比研究

2016-03-16 05:07安麗榮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俗字偏誤字形

安麗榮

(1.南京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伊犁師范學院文學院,新疆 伊寧 835000)

?

俗字與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字偏誤對比研究

安麗榮

(1.南京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伊犁師范學院文學院,新疆 伊寧 835000)

通過對敦煌醫(yī)藥文獻中的俗字與新疆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漢字偏誤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在字形的形成過程中具有相同的原因,使我們用歷史的視角看待新疆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的漢字偏誤。

俗字;少數(shù)民族;漢字偏誤;相同;對比

漢字教與學是新疆少數(shù)民族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也是漢語教學中的瓶頸。大多數(shù)研究文章都是將漢字偏誤看成是一種消極行為,但是如果從敦煌醫(yī)藥文獻中出現(xiàn)的俗字這個角度去看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古今人在書寫漢字時存在的共同心理及這種漢字書寫的失范行為本身就是漢字發(fā)展鏈條上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將兩者進行對比研究會發(fā)現(xiàn)漢字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書寫軌跡。

之所以能將二者進行對比研究在于敦煌醫(yī)藥文獻和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字偏誤都是書寫的結果,都是手寫的物化形式。所不同的是,二者的時代不同,敦煌醫(yī)藥文獻大部分都是中古時期的文獻,即唐五代時期,而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字偏誤是當代的語料;書寫工具不同,敦煌醫(yī)藥文獻的寫手主要用毛筆書寫,而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使用鋼筆或鉛筆書寫。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字偏誤與唐五代時期敦煌醫(yī)藥文獻中的俗字(以下簡稱“敦煌俗字”)對比中我們發(fā)現(xiàn)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部分漢字偏誤類型與敦煌俗字類型有重合部分,如感性對比中發(fā)現(xiàn)共同存在“鏡像錯位(mirror image)”問題,這種漢字偏誤會在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字的初級階段出現(xiàn),到了高級階段就很少甚至不存在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認為9-11歲小孩能概括靈活地掌握左右概念,所以少數(shù)民族學生到了漢語學習的高級階段就很少存在“鏡像錯位”問題。但是也有與此不符的個案,我們周圍的成人就有沒法對左右的概念達到自動化掌握的程度,當他/她聽到左右時要在大腦中反映幾秒鐘才能正確判斷哪是左,哪是右。為什么敦煌俗字和甲骨文中存在“鏡像錯位”的異體字?我們認為書寫者應該是成人,不存在左右概念不分的問題。這點對于現(xiàn)在的研究成果就是一個質(zhì)疑。對二者的關系進行研究,首先,要對俗字和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字偏誤分別進行研究;其次,才能對二者關系進行研究。

一、俗字研究的意義

敦煌俗字的研究有助于推進漢字本體的研究。而漢字本體的研究又能推動新疆少數(shù)民族漢字教學的研究,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為用的。如果我們對漢字本身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入,就無法使學生對這個符號系統(tǒng)有正確、全面的認識。漢字教與學的效率不高,與我們對漢字本體的研究不夠深入有很大的關系。漢字本體研究與漢字教學相結合應該作為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前人對古文字研究較多,即對于甲骨文、金文、篆文等研究較多,文字學研究興起于漢代古文學派的代表許慎,清代段玉裁又將其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之高度。正如古文字學家陳夢家先生所說“小學者,興于漢世而極盛于清代[1]?!睂盼淖盅芯枯^多同時忽略了屬于今文字階段的俗字的研究,雖然俗字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較之于古文字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研究。

俗字最早可以上溯到甲骨文時期,裘錫圭先生認為:“我們可以把甲骨文看作當時的一種比較特殊的俗體字,而金文大體上可以看作當時的正體字[2]。”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已經(jīng)提出“俗”的概念,如卷十三曰:“蟁,齧人飛蟲,從民聲。俗蟁,從蟲從文?!薄皬南x從文”是簡化字“蚊”,現(xiàn)在通行的簡化字有一部分就是從俗字繼承而來,它的歷史并不一定比繁體字短。俗字研究能使我們正確認識簡化字和繁體字的關系,正確看待《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的規(guī)范漢字。要厘清每個漢字的發(fā)展歷史,俗字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徐鉉校定《說文》時增加了當時的俗字,如《說文·刃部》卷四“,傷也,從刃從一[2]?!逼湎码p行小字“臣鉉等曰今俗作瘡”。“瘡”是“瘡”的繁體字,這個字形在漢代時就是當時的俗字。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雜藝》記北朝俗字有“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自反為歸,先人為老”者,皆為會意俗字,如“百念為憂”指“憂”的俗字字寫作“”,“更生為蘇”指“蘇”字寫作“”“言反為變”指“變”字寫作“”等。這些俗字在很長時間都是一個迷,即使對小學研究有很高造詣的清人也沒能說清楚這些俗字字形,直到敦煌寫卷被發(fā)現(xiàn),S.388《正名要錄》記錄了這幾個俗字,人們才渙然冰釋。對俗字有重大貢獻是顏氏家族,首先提出俗字這個概念的是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提到,其孫輩之一顏元孫指出俗字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干祿字書》曰:“所謂俗者,例皆淺近,唯籍帳、文案、券契、藥方,非涉雅言,用亦無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彼着c正相對而言,因此,清王筠《說文釋例》卷五引印林(許瀚)曰:“一時有一時之俗。許君所謂俗,秦篆之俗也。而秦篆即籀文之俗,籀文又即古文之俗。”現(xiàn)代學者張涌泉先生認為,俗字是區(qū)別于正字而言的一種通俗字體。前人會用到“俗體”、“偽體”等名稱,通過這些名稱也能窺見俗字與漢字偏誤的聯(lián)系。

二、少數(shù)民族漢字偏誤研究的現(xiàn)狀及意義

由于學界尚未對少數(shù)民族漢字偏誤與敦煌俗字相結合進行研究,故相關成果往往散見或隱含于漢字偏誤與俗字研究中。1.針對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字偏誤的研究不多。夏迪婭·伊布拉音(2007)對比了維吾爾族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各個階段的漢字偏誤率和各偏誤類型在各階段所占的比例。其他關于新疆少數(shù)民族漢字偏誤的研究大多是按照不同的標準歸類偏誤,提出教學建議。2.針對外國留學生的漢字偏誤研究主要從不同角度對漢字偏誤進行分類,提出教學主張。有的從漢字筆畫的角度入手,如嚴彥(2013)應以整字教學為主,喻柏林(1990)和張積加、盛紅巖(1999)的研究表明識別部件會出現(xiàn)“字劣效應”;有的從部件角度出發(fā),如肖奚強(2002)主張應重視部件教學,張旺熹(1990)、崔永華(1997)、萬業(yè)馨(1999)等都持此觀點;有的從語料庫建設的角度入手,如張瑞朋(2014)。另外,針對一種偏誤進行研究,如原新梅(2003)討論了“鏡像錯位”。3.俗字研究成果較多,專書、論文都很多。如專著有張涌泉先生的《漢語俗字研究》;郝茂(1996)以唐代部分敦煌卷子為材料,分析出唐代俗字的八種類型等等。

三、漢字偏誤與俗字

俗字和漢字偏誤都是漢字的訛誤現(xiàn)象,不過前者的訛誤在社會中流通了,后者沒有。我們現(xiàn)在有規(guī)范漢字的正字法,所以這些歷史上的俗字沒能在現(xiàn)代社會生根發(fā)芽。俗字和漢字偏誤都是一種相對概念,俗字是相對于各個朝代的正字而言,唐顏元孫《干祿字書》、張參《五經(jīng)文字》、朗知本《正名要錄》、歐陽融《經(jīng)典分毫字樣正》、唐玄度《九經(jīng)字樣》等正字書的出現(xiàn)使唐代楷書的規(guī)范和定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些正字書的出現(xiàn)從令外一方面也說明了當時用字的混亂。正字是規(guī)范的標準,少數(shù)民族漢字偏誤也是相對于規(guī)范漢字而言,其實質(zhì)都是相對于社會上占正統(tǒng)地位的正字而言。

俗字與漢字偏誤最重要的共同特點是它們的形成都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主要有下列共同點:一是字形相近部件的替換。敦煌醫(yī)藥文獻S.2115第114行“(按脈)如九菽之重,與筋平者脾脈也”中的“筋”寫作“”,竹字頭寫作艸字頭,竹與艸形音皆近。新疆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在書寫從竹的字時候也會寫作艸,因為這這兩個偏旁在意義和形狀上都非常相似。字形相近的字,曠課的曠字會寫作形。學生寫親切的親字會寫作,這個字形在敦煌醫(yī)藥文獻中凡是從辛的字都會多一橫,如癖、滓等字都是寫作多一橫而造成繁化的現(xiàn)象。

敦煌醫(yī)藥文獻中從垂的字寫作在,如P.3481第4行“”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大甚為喉介,微大“中唾字會寫作形,新疆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在書寫從垂的字時也會有這種傾向,如睡字會寫作,兩字相比,字右邊下部會寫作相同形狀,這個字形可能是受到山字的影響而致誤;還有一種可能是為了使字形上下均勻而增加筆畫,從而使整個漢字字形繁化了。由此看來,漢字書寫過程中,書寫者并不是一味追求簡化,而是追求自己熟悉的字形和整個字的結構對稱性等因素。

二是會在書寫漢字時候產(chǎn)生聯(lián)想,如敦煌醫(yī)藥文獻P.3287第133行”三升分三服,服別暖進,覆取微似汗將息,法如桂枝湯,有麻黃者不須服熱粥。①這句話里的“暖”寫作“”形,焦陽似火,這個偏旁是與書寫者的心理想象有關,在寫這個字時作者的相關想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種書寫心理在新疆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的漢字書寫過程中也有,如貧困的貧字會寫作,貧富這個詞會使小學生聯(lián)想到人,所以會寫作從人。

三是部件結構位置的變化,這種字形不僅在古代存在,在新疆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的漢字偏誤中也是存在的。對這種現(xiàn)象林沄先生說:如果從偏旁分析的角度來考察一個字所可能有的異體,每一個字除了所含偏旁的形體變異外,還可以有結構上的變異。所謂結構上的變異,包括所含偏旁數(shù)量、偏旁相對位置、偏旁種類的變化,也包括構字方式上的變化。這些現(xiàn)象,可統(tǒng)稱為“異構”。異體字不都是因為異構,但異構是異體字中特別重要的一種現(xiàn)象。在早期的古文字中,有些合體字的偏旁的相對位置是不固定的,同一種偏旁的個數(shù)也不固定,表義字中同一性質(zhì)的偏旁有互代的現(xiàn)象[3]。

P.348第10行“咳唾血引腰胸。若鼻瘜肉不通,緩甚為”中胸寫作,結構方式從左右結構變?yōu)樯舷陆Y構;P.3287第61行“問曰:‘上脈狀如此,未知何臟(藏)先受其災?’答曰:‘若汗出發(fā)潤,喘而’”中髮字作形,結構方式由上下結構變?yōu)樽笥医Y構;P.3287第101行“不得一概。脈按(案)之無,舉有餘,又如按(案)蔥葉狀名曰浮,為陽也”中概字寫作形,左中右結構變?yōu)樯舷陆Y構,例多不贅舉。新疆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的偏誤如下:②

經(jīng)過對比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敦煌醫(yī)藥文獻中的俗字和新疆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的偏誤非常相似。

這些規(guī)律在敦煌俗字和少數(shù)民族漢字偏誤中普遍存在。敦煌醫(yī)藥文獻大部分是手寫卷子,當然并不是說俗字的物質(zhì)載體一定是手寫卷子,刻本中也能見到俗字。漢字偏誤也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手寫的,二者都是手寫漢字的結果。俗字是歷時與共時相交織的存在,有的俗字是一種歷時存在,如“”字,《說文》、敦煌俗字這樣寫,今天仍然有人這樣寫“本”。有的俗字是一種共時現(xiàn)象,只是在某一時期出現(xiàn)。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字偏誤從宏觀上來說是一種共時現(xiàn)象,這種共時現(xiàn)象會隨著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而呈現(xiàn)不同的規(guī)律,共時層面上呈現(xiàn)歷時序列。

四、結論

僅以三種類型——字形相近部件的替換、書寫漢字時的聯(lián)想、部件結構位置的變化的俗字和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字偏誤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漢字這種歷時存在會長期活躍在人們的筆端,雖然相差一千多年了,但是書寫心理古今一致。

注 釋:

① 這里為了與原圖版用字保持一致,使用了繁體字,以下不再說明。

②見原新梅.《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漢字偏誤“鏡像錯位”析》,《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11月。研究過這類錯字,稱這種現(xiàn)象為鏡像錯位。

[1] 陳夢家.中國文字學(修訂本)[M].中華書局, 2011:12.

[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2013:42-43.

[3]林沄. 古文字研究簡論[M].吉林大學出版社,1986:98.

[4]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2).

[5]張瑞朋. 語料庫漢字偏誤分類和標注體系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1).

[6]原新梅.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漢字偏誤“鏡像錯位”析[J].河南社會科學2003(6).

[7]夏迪婭·伊布拉音.維吾爾族學生漢字習得偏誤研究[J].漢語學習,2007(8).

[8]郝茂.唐代敦煌寫本中的俗字[L].新疆師范大學學報,1996(1).

[9]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增訂本)[M].商務印書館,2011.

[10]漢·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影印清刻大徐本,1963.

[11]萬業(yè)馨.中國字·認知[M].商務印書館,2014.

[12]唐·顏元孫.干祿字書[M].紫禁城出版社影印明拓本,1990.

2015-10-28

安麗榮(1977-),女,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漢語史、漢語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俗字偏誤字形
中醫(y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甲骨文“黍”字形義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則
佛典疑難俗字補考
《日用俗字》詞語考釋九則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釋
復習生字字形的方法
“一……就……”句式偏誤研究
新HSK六級縮寫常見偏誤及對策
添一筆變個字
浮山县| 黄冈市| 敦化市| 衡阳县| 兴山县| 临桂县| 五台县| 江永县| 涞源县| 武平县| 卫辉市| 武穴市| 资溪县| 西华县| 乐昌市| 安陆市| 随州市| 嫩江县| 浦城县| 瑞安市| 枣强县| 资中县| 新河县| 文水县| 萨嘎县| 鄄城县| 建昌县| 新和县| 山丹县| 阳西县| 旬邑县| 昌图县| 林州市| 尉犁县| 建平县| 滁州市| 西畴县| 墨玉县| 乌兰县| 永宁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