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斌
(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巴金字“芾甘”的“芾”讀音
周有斌
(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從名與字的關系來說,巴金先生字“芾甘”的“芾”既可以讀作“fèi”,又可以讀作“fú”;從命名方法這個角度來看,“芾甘”是從《詩經(jīng)·召南·甘棠》“蔽芾甘棠”一句中截取而來,這里的“芾”只有一種讀法,讀作“fèi”,因此巴金先生的字“芾甘”中的“芾”只能讀作“fèi”。
巴金;芾甘;讀音;名與字
巴金是當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一生創(chuàng)作了眾多作品,其作品很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不少作品選進了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選用了巴金的作品,作品名為《鳥的天堂》,一位小學老師在備課時拿不準巴金先生字“芾甘”“芾”的讀音,請求本人幫助。本人首先查閱了《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發(fā)現(xiàn)“芾”有兩種讀音:一念fú,音同“服”,意為“草木茂盛”;一念fèi,音同“廢”,無意義,與“蔽”結合,構成“蔽芾”,意為“小”?!败馈痹谶@里究竟讀fú還是fèi,《現(xiàn)代漢語詞典》沒有給出個明確答案,參考書也沒有確切說法。本人努力查找有關巴金研究的論文、著作,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研究,包括人物形象分析、社會內涵、藝術特色、創(chuàng)作特色等方面;思想研究;傳播與接受研究;編輯成果等方面,還沒有人介紹過巴金字“芾甘”中的“芾”的讀音。本文擬從名與字的關系以及人名特征與命名方法的角度來確定其讀音。
當代“名字”就是指某個人的人名,實際上古代、近代,“名”與“字”有很大區(qū)別,“名是人一出生時由父母為之確定的用以標志其生命個體的符號,而字是人成年舉行冠禮后所取的用以表示其社會權利和義務的標志。”[1]155可見,名與字有兩點顯著區(qū)別。第一,時間不同,名是成人之前的稱呼,字是成人之后的稱呼,按理名與字起的時間不一致,使用時間也不一樣,在漢人人名史上,秦以后人們往往在小孩出生時連名帶字一同取好,只是稱字一般到成人以后才能叫;第二,功能不同,稱名稱字體現(xiàn)了稱者與被稱者之間的差距,稱名是父母和尊長的權力,稱名反映了稱者與被稱者之間的距離,稱字則表示尊重。
在有名有字的時代,漢人人名的名與字有著多種關系,主要有:相反,如甘寧,名寧字興霸;相同,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相關,如孫權,名權,字仲謀;同形,是指名與字當中至少有一個字是相同的,如謝安,名安字安石;相協(xié),是指名與字組合在一起,則成某個經(jīng)典、故事或經(jīng)義,如蔣介石,名介石,字中正,《周易·豫》“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盵2]32
巴金的名“堯棠”與字“芾甘”是什么關系呢?“堯”是巴金的排行,“李家的家族輩分輪序是‘道堯國治家慶澤長勤修德業(yè)世守書香’。巴金父親一輩是‘道’字輩,巴金這一輩是‘堯’輩,他的同胞大哥名堯枚,三哥名堯林,二姐名堯楨,三姐名堯彩”。[3]2“堯”,《說文解字注》解釋為“土高也,從三土”。[4]694《辭源》認為“堯”有三個義項:“1.高;2.傳說中之古帝陶唐氏之號;3.姓?!盵5]617“棠”,《說文解字注》解釋為“牡曰棠,”[4]202《辭源》認為“棠”有三個義項“1.木名;2.地名;3.姓?!盵5]1597《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認為“棠”有兩個義項:“1.棠梨;2.姓”。[6]1266綜合起來看,“棠”至少含有兩個義項:一是一種喬木;另一種這種樹的果實?!败馈?《爾雅》認為“芾者,小也,芾音貝?!盵7]2585《說文解字》未收該字?!犊滴踝值洹氛J為該字讀音有兩種:一讀為方味切,即讀作fèi,音同“廢”,與“蔽”構成以個聯(lián)綿字,是“小”之意;一讀為分物切,即讀作“服”,念作fú,草木翳薈。[8]989《辭源》認為“芾”有兩種讀音三個義項:“fèi,1.蔽芾,微小貌。fú,2.古代官服外的蔽膝,縫于腹下膝上。3.草木茂盛?!盵5]1597“甘”,《說文解字注》,“美也,羊部曰,美,甘也。甘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盵4]202《康熙字典》認為“甘”的義項主要有二:1.美味;2.地名、山名等。[8]706《辭源》認為“甘”有六個義項:“1.味美;2.悅耳動聽;3.情愿;4.嗜好、喜愛;5.古地名;6.通‘柑’”[5]2091。巴金的名“堯棠”與字“芾甘”的意義有兩種理解:1.高處的棠樹果小而甘甜;2.高處的棠樹茂盛且果實甜美。如果做第1種理解,“芾”讀作“fèi”;如果做第2種理解,“芾”讀作“fú”。兩種理解都合乎情理。
人名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命名特點。
先秦時期漢人的命名基本上遵循:“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于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畜牲,不以器幣。”[9]1751
高祖劉邦及眾大臣,身為平民,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奪取了江山,一統(tǒng)天下,這是亙古未有之事,西漢早期人名多反映建功立業(yè)、授勛封侯的愿望,如韓安國、趙廣漢;漢初,統(tǒng)治者就尊崇黃老之學,景帝時期達到高峰,這一時期不少人名寄托了對健康長壽的追求,如李延年、韓延壽等;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逐漸占據(jù)了主導地位,西漢后期至東漢、三國時期儒家的眾多觀念在人名中得到了體現(xiàn),如宗慈、楊德祖。
南北朝隋唐時期,人們附庸文雅,因此人名中多含有莊重雅致“彥、之”等字,如劉彥和(劉勰)、祖沖之。
宋重文輕武,強調存天理滅人欲,人的取名基本上體現(xiàn)了這種傾向,如呂端、種師道。
元蒙古人入主中原,漢人地位較低,不少漢人有姓無名,朱元璋在元代時就是如此;有的棄漢名,改蒙古名,王昔剌,因戰(zhàn)功改名昔剌拔都。
明人繼續(xù)崇尚理學,人們也喜歡用一些表美德的字眼為名,如溫體仁、魏忠賢。
清代大興文字獄,“金石、考古”之學盛行,與之有關的人名呈現(xiàn)出兩個顯著特點:1.假用古代玉器、鐘器之名,如岳鐘琪、施瑯;2.雙名中前后兩字意義上無明顯關聯(lián),如黃宗羲、梁詩正。
現(xiàn)當代人名受政治影響比較大,比如說:建國初期出生的人,不少人名為“建國、興國、愛國”;抗美援朝時期出生的人,人名為“援朝、衛(wèi)國、勝美”;文化大革命時期出生的人,有的人名叫“衛(wèi)東、向陽、文革、詠梅、愛梅”等。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命名特征,但命名方法則大體一致。根據(jù)馬挺生先生的研究,漢人的漢人常見的命名方法有19種,分別是“截取命名法、比喻命名法、借代命名法、排行命名法、數(shù)字命名法、疊音命名法、雙聲疊韻命名法、諧音雙關命名法、語義雙關命名法、拆字命名法、疊合命名法、增減筆畫命名法、連伸命名法、派生命名法、簡縮命名法、合姓命名法、地點命名法、時日命名法、巧合命名法”,[10]38-63這19種命名方法種,截取命名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截取命名法“就是名人名句中的語詞來給人起名”。如:毛澤東為自己兩個女兒取名李訥、李敏就是截取《論語》中《里仁》篇中的一句話“君子欲訥于言而敏與行?!盵11]117
巴金先生的研究專家李存光先生認為“巴金的名和字,出自《詩經(jīng)》中的《召南·甘棠》。這是一首頌揚周召公姬奭施惠于民的德政的民歌……巴金的祖父能詩文、喜字畫,曾自印過一冊題為《秋棠山館詩鈔》的詩集,給子孫取名字,自然要引經(jīng)據(jù)典。拆開完整的詩句,取末字‘棠’為名,中間二字‘芾甘’為字”,[3]2但“芾甘”并不是一個詞,《十三經(jīng)注疏》《辭源》《漢語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均持如是觀點?!氨诬馈敝小败馈钡淖x音,《康熙字典》《辭源》《現(xiàn)代漢語詞典》均認為讀作“fèi”。
《廣韻》認為“芾”字有方味、分勿、博蓋三切,根據(jù)其在《召南·甘棠》中的意義,當為幫母止攝未韻合口三等方味切。方味切,古無輕唇音,上古當為微部唇音字,王力先生擬音為[phi?i]。折合今音,方味切今讀當為[pfei4](即漢語拼音fèi)。
綜上所述,從名與字的關系來說,巴金先生字“芾甘”既可以讀作“fèi”,又可以讀作“fú”;從命名的特質與方法,特別是命名方法這個角度來看,由于巴金先生的字“芾甘”是從《詩經(jīng)·召南·甘棠》“蔽芾甘棠”一句中截取而來,這里的“芾”只有一種讀法,讀作“fèi”,因此巴金先生的字“芾甘”中“芾”只能讀作“fèi”。
[1]劉宗迪.姓氏名號面面觀[M].濟南:齊魯書社,2000.
[2]十三經(jīng)注疏·周易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李存光.巴金評傳[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4][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M].1983.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7]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爾雅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8]陳廷敬,張玉書,等,編撰.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出版集團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9]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0]馬挺生.命名藝術[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
[11]寧業(yè)高,寧耘.中國姓名文化[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1.
責任編校 謝賢德
H116
A
2095-0683(2016)05-0077-03
2016-09-07
周有斌(1965-),男,安徽天長人,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
①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張義博士提供了“芾”的《廣韻》音及上古音的構擬材料,謹致謝忱。文中錯謬概由作者本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