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清
(韓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廣東潮州 521041)
?
潮州二弦的構造及其制作
謝麗清
(韓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廣東潮州521041)
摘要:潮州二弦由琴筒、琴桿、弦軸、琴弦、琴碼、琴徽、琴弓、松香等部件組成。琴筒為圓筒形,一邊是空心的圓形,另一邊蒙皮。琴桿上端左邊橫置高低二弦軸。琴桿中部裝有千斤。絲線作弦。琴弓用石竹和馬尾制成,并張于兩弦間擦奏。在琴筒、琴桿、琴軸上有鑲螺工藝。潮州二弦的制作,依次為取材、蓋皮(選皮、勒皮、蒙皮)、制弓、油漆、配件、裝配共六個程序。它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烏木(琴筒、琴桿、弦軸)和蛇皮。潮州二弦承傳中國的弓弦樂器形制,大膽吸納外來優(yōu)秀材料,又融入潮州特點。
關鍵詞:潮州二弦;構造;烏木;蓋皮
潮州二弦是潮州的特色樂器,音色甜美、秀麗、透亮,富有號召力,是潮州弦詩樂的領奏樂器,也是潮劇的主要伴奏樂器,在潮州音樂演奏中,有著它器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流傳于潮州,也隨著潮州音樂與潮劇而流播于港、澳以至東南亞、歐美一帶。對潮州二弦的構造及制作的研究,有助于其藝術的傳承。筆者近幾年來對潮州二弦的制作進行采訪,現(xiàn)介紹出來,希望對潮州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有所促進。
潮州二弦是由琴筒、琴桿、弦軸、琴弦、琴碼、琴徽、琴弓、松香等部件組成,琴體全長約78.5厘米。
【琴筒】琴筒是潮州二弦的共鳴箱,用堅實的烏木挖空,呈逐漸收尖的圓筒形。它長約11.8厘米,高約7.8厘米,筒壁厚約1.6厘米,重約9兩。琴筒尾外徑約7.7厘米,內(nèi)徑約4.7厘米。琴筒前端發(fā)音孔,外徑約5厘米,內(nèi)徑約2.6厘米,上蒙蛇皮。在蛇皮與琴筒的交界處釘壓上寬0.1厘米的細小竹線,起到裝飾琴筒、緊固蛇皮的作用。筒尾外圍栓上直徑約7.9厘米、寬約0.9厘米、厚約0.1厘米的鋼圈。據(jù)制作師傅講,琴筒尾栓圈向來就有,早先的圈是木制的,后來用銅圈,現(xiàn)今用不銹鋼圈,栓圈是起著裝飾、固定、保護琴筒的作用。見圖1。
圖1 琴筒
【琴桿】琴桿用烏木制成,上方下圓,長約78厘米,直徑約1.5厘米。上方長約22厘米,下圓長約56厘米。琴桿下端裝入琴筒中并穿出底部,成為弦系,它長約0.7厘米。琴桿安置的位置,即琴桿中心點與琴筒皮面的距離約4.6厘米。中心點安置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距離太長,則按弦時壓力不足,如果距離太短,下把位按弦時琴弦容易碰到琴筒皮面。
琴筒、琴桿制作后需放置一年后再裝配,以使木料堅實、干燥、穩(wěn)定。
【弦軸】在琴桿上端處橫置高低二弦軸,高弦軸系內(nèi)弦,低弦軸系外弦。弦軸也用烏木制成,長約7厘米,裝置方向與琴筒發(fā)音孔面垂直。弦軸把手部分呈六角的圓錐形。
琴筒、琴桿上部、弦軸都有鑲螺工藝。
【琴碼】琴碼是用妙兒竹①“妙兒竹”是潮音直譯,它為潮地的土產(chǎn)竹子。制成的,上邊長約0.7厘米,下邊長約0.9厘米,寬約0.2厘米,高約0.4厘米(圖2)。如果要把二弦放置起來,可將琴碼放平。
圖2 琴碼
【琴弦】琴弦是用蠶絲制作的絲弦,分內(nèi)外弦,內(nèi)弦用的是與椰胡的外弦同樣粗細的絲弦,外弦則用更細的絲弦。內(nèi)弦用88根絲合股,外弦用72根絲合股。琴弦與琴桿底部弦系的連接是鐵絲系弦鉤。由于潮州二弦是領奏樂器,在合奏中起著指揮的作用,因此在演奏力度上強弱分明。但絲弦的耐用性不強,容易斷,所以,現(xiàn)在民間樂人多采用二胡鋼絲外弦(北京廠)作潮州二弦的外弦,其音色明亮且耐用。但是,也有一些樂人喜愛絲弦柔潤的音色,他們在演出的時候常備上兩把二弦,防止在演出中斷弦以備用。潮州二弦是四度定弦,空弦音高為F調(diào)的“5、1”,即“c2-so、f2-do”,常用音域:c2-c4。
【琴徽】二胡的“千斤”,潮州人叫“琴徽”。潮州二弦的琴徽用銅線結成。潮州民間琴徽安放的位置與椰胡一樣,其高低也是根據(jù)演奏者手的大小來決定的?!耙驗椋绻葑嗾叩氖中痛?,那么按弦的指距便寬,有效弦(指琴弦從琴徽到琴碼的距離)便長,琴徽相應要安放高些;手小則反之?!卜徘倩盏姆椒ǎ簭那偻采隙说角倩盏拈L度,以演奏者的大拇指尖頂住琴桿與琴筒交界的地方,中指尖向琴徽方向伸出后在琴桿上的距離,潮語俗稱‘一掠’,再加上中指尖到中關節(jié)的距離為好。一般成人長度約為27厘米。琴徽安放時,可上下調(diào)整距離,使發(fā)音更加理想?!雹谥x麗清:《潮州椰胡的演奏形態(tài)特征》,《神州民俗》2011年第2期。(圖3)
圖3 琴徽
【琴弓】琴弓分為弓桿和弓毛兩部分。潮州二弦的琴弓與椰胡相似,不同的是:(1)二弦的弓桿較長、粗,弓毛較多。椰胡弓桿長約74厘米,直徑約0.8厘米,弓毛約100根。(2)二弦的弓桿兩頭弧度較小但硬度較大。(3)二弦弓毛張力較大。椰胡的弓毛松弛,二弦的弓毛張緊。二弦弓桿用石竹制成,全長約90厘米,直徑約1.2厘米。它以黑或白馬尾為弓毛,長約80厘米,約250根。這是二弦的音量、音色、力度的需要。
【松香】松香是松樹的樹脂。松香的作用是增加馬尾與琴弦的摩擦力,使之發(fā)音清晰。潮州二弦的松香是用火燒溶后,“滴”在琴筒上的,使弓毛在拉奏的同時也擦磨松香。
【油漆】油漆是對琴筒、弦桿、弦軸的上漆。油漆起保護、防潮作用。
潮州二弦的制作首先是取材制作琴筒、琴桿、弦軸,第二是蓋皮,第三是制弓,第四是油漆,第五是配件,最后是裝配,即把琴筒、琴桿、弦軸、琴弦、琴碼、琴徽、系弦鉤、琴弓等部件裝配組合。決定潮州二弦高堅、鏗鏘音色的因素是取材的材質(zhì)和蛇皮。因此,二弦制作中,兩個關鍵程序是取材和蓋皮。
1.取材。取材是指潮州二弦制作中木材種類的選取和同一木材的材質(zhì)選用。
潮州二弦的主要部件琴桿、弦軸、琴筒等均用烏木制成,這是經(jīng)過許多實驗后最終確定的。因為,從潮劇伴奏到弦詩合奏,潮州二弦屬高音樂器,必須具備一種堅實、明亮、絲細、干凈、鏗鏘的音色。烏木樹齡長、生長極慢、密實硬重,產(chǎn)自泰國、馬來西亞一帶的烏木的特性才是潮州二弦最佳的選材,由于那里的環(huán)境、土地、氣候等因素,以其地出產(chǎn)的烏木制作的二弦,音色剛柔相濟、金屬音響、甜美、透亮,與童伶制的聲音相成相補、完美融合,在與其它樂器的合奏中又富有穿透力,其它任何樂器覆蓋不了它,實為難得之材。
由于各部件的位置、作用不同,因此在材質(zhì)選用上略有不同。琴筒呈逐漸收尖的圓筒形,它是用整塊木材挖空,而不是用幾塊木塊粘合而成,整塊烏木挖空后再經(jīng)過車刨而成,不易變形,因此它需選擇堅硬、結實的材質(zhì)。琴桿用于支撐琴弦,烏木琴桿被稱為“音柱”,既堅硬又柔韌,有利于導音。弦軸用于轉動以調(diào)節(jié)音準,它們要選擇樹干中部木紋直順的材質(zhì),以防在實際操作中折斷。琴筒、琴桿、弦軸采用同一木材,有利于振動共鳴,這樣發(fā)出的聲音整齊劃一、豪無雜質(zhì)。
據(jù)潮州二弦制作師傅講:昔時潮州與東南亞一帶的貿(mào)易頻繁,制作二弦的烏木大多從泰國船運而來,烏木的處理不用人工加濕、烘烤,而是自然干燥,一般情況下,將木材置于通風的地方,至少一年后再制作,琴筒、琴桿、弦軸等部件制作后,需放置一年后再裝配。
2.蓋皮。蓋皮是為琴筒的一邊蒙上蛇皮,這是決定音色的關鍵工序,可分為選皮、勒皮、蒙皮共三個步驟。
第一,選皮。蛇皮的選擇是有所考究的。制作潮州二弦的蛇皮要選用雄性蟒蛇皮,其韌性好、張力強(圖4)。蛇皮是從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運來的,因泰國有較長較大的蟒蛇,本地則少有。需選用長度約4米以上的雄蟒蛇皮,裁取其肚腹上面的背部、約占蛇長五分之二的皮位,該皮位厚約0.1厘米,厚度適中,利于發(fā)音的純凈。該皮位可蒙十來把潮州二弦。蛇皮的干濕度對聲音影響很大。從該皮位剪出邊長約15厘米的正方形塊,置于清水中浸泡一個晚上,以使其柔軟(圖5)。至次日,用鋼釘在蛇皮邊上依次等距離地縫上8顆長約4.5厘米的鋼釘,8顆鋼釘形成八角形。
圖4 雄蟒蛇皮(局部)
圖5 浸泡蛇皮
第二,勒皮。即是把浸泡后縫有鋼釘?shù)纳咂ぶ糜诜抡媲偻草^窄一邊的空心圓形發(fā)音孔上,以蒙皮的相同程序把蛇皮勒好,為最后蒙在烏木琴筒上作準備。由于蛇皮皮質(zhì)柔軟,無法一下子拉伸、定形,需要經(jīng)過二或三次的勒皮,使其慢慢伸張、硬實,以便在蒙皮的時候呈現(xiàn)穩(wěn)定的形態(tài)。勒皮時要選擇干燥、晴朗的天氣,陰濕天氣不宜勒皮,因勒皮后要將皮放在日光下曬,以使其干燥、堅韌且有一定的拉力。
圖6 勒皮工具
勒皮需用的工具有:仿真琴筒、木支、木塊、麻繩、鋼釘、辨音竹條(圖6)。勒皮的程
序:首先,包筒。蛇皮要包向琴筒3厘米,一是為外觀需要,二是為貼緊琴筒。其次,墊木塊。在琴筒下方墊3塊邊長約8厘米、厚約2.5厘米的正方形木塊,形成從上至下的“蛇皮—琴筒—木塊”順序。接下來,“豎”“橫”扎繩。用長約7米、粗約0.3厘米的粗麻繩按先“豎”后“橫”的方向扎緊。扎一圓圈的繩頭同時套緊蛇皮上鋼釘?shù)膬蛇叄浴柏Q”的方向沿木塊繞一圈,向正對面另一鋼釘扎緊;每扎一次,都要用暗力勒緊。依次循環(huán),直至整張蛇皮8顆鋼釘被扎完,共兩圈。之后,順著這根繩,在琴筒尾部與木塊連接處以“橫”的方向多圈捆緊并打結。再次,釘木支。木支為長約7厘米的立體三角形。在第一塊與第二、第三塊木塊之間釘入2根木支(在下一“真筒”步驟中釘入4根)。這2根木支,分別于對邊釘向木塊與木塊的中間間縫(圖7、圖8)。釘時需在地上放上一塊高約10厘米的圓柱形鋼塊作墊底。釘完后將其放置在日光下曬一天。最后,松繩。松繩,把勒好的皮從仿真琴筒上拿出(圖9)。
圖7 勒皮
圖8 勒皮
圖9 勒好的蛇皮
這是“第一次”勒皮。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勒皮,程序與“第一次”一樣,只是“第二、第三”次勒皮的時候,要在蛇皮上放點水使其濕潤柔軟,以防干裂。
勒皮完畢。
第三,蒙皮。即是把勒好的蛇皮蒙在真筒上。與勒皮步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1)粘蛇皮。在琴筒上方涂上一層薄薄的膠。古時用豬膠,其制作步驟十分繁復?,F(xiàn)用東方文明膠。把勒好的蛇皮置于琴筒上方粘緊,蛇鱗的方向要向琴筒底部順下去,以方便琴碼的安置和移動(圖10)。(2)木塊、木支數(shù)量增加。在琴筒下方墊4塊木塊及在兩塊木塊之間釘入4根木支。釘木支時,先用兩根木支,分別于對邊釘向木塊與木塊的中間間縫(圖11)。再在每根木支的左右臨邊釘下兩根木支,然后取出原先中間的一根。(3)辨音。這是蒙皮的關鍵時刻,邊釘木支邊用細小竹條(特制)輕敲皮面以辨聲音。以經(jīng)驗判斷音色、觀察蛇皮,從而控制釘?shù)牧Χ?。由于皮的伸張需要時間,因此時釘時停,間隔十幾分鐘后再釘,待音色如鳥兒鳴叫一樣清澈、涓涓,便適可而止。
放置于干燥處,自然風干。兩天后,松繩,釘竹線。竹圈用妙兒竹制成,先用劈刀把竹劈成竹片,然后切成竹條扎成圈(圖12),最后削細成寬0.1厘米的竹線,釘壓在蛇皮與琴筒的交界處。
蓋皮完畢。
以上取材、蓋皮是潮州二弦制作中的第一、第二程序。之后是制弓、油漆、配件。制弓:先取長度和直徑適中的石竹,用火烤其兩頭,使兩頭形成彎曲弧度;然后壓平琴弓;接著在琴弓的兩頭鉆孔;最后穿孔扎上250根馬尾。油漆是對琴筒、琴桿、弦軸的上漆。昔時漆料用中國大漆,現(xiàn)今漆料是聚氨脂清漆(無色),不用溶料、顏料。一般需上漆4遍。先上2遍漆;待干后,先后2次用粗、細質(zhì)砂紙磨光;再上2遍漆。配件是指配在琴體上的其它細小零件,包括圈成圓圈的鋼圈、墊在系弦鉤下方的蛇皮鉤墊、琴碼。琴碼需要切、雕、磨的工序,制作師傅專用雕刀削成細小的梯形。在安琴碼的時候,還有所講究,師傅把琴碼的下邊用沙紙磨斜些許,這樣,琴碼斜的一方朝向弦系,另一方朝向弦軸,可防止琴碼被弦軸一方的張力和壓力而壓倒。
最后是裝配。各部件的裝配次序依次為:(1)在琴桿上方安上弦軸;(2)琴桿下端裝入琴筒中并穿出底部;(3)在弦系處墊上鉤墊并編制系弦鉤;(4)系琴弦;(5)在琴弦和琴桿的中部編結琴徽;(6)在兩弦間配上琴弓;(7)安上琴碼。
圖10 蛇鱗順向琴筒底部
圖11 蒙皮
圖12 竹線制作
潮州二弦的保存和維護:需保存在干燥的地方,防止吸濕、蟲咬(蛇皮)。
以下是潮州二弦結構及制作簡圖(圖13)和潮州二弦實物全圖(圖14)。
圖13 潮州二弦結構及制作簡圖
圖14 潮州二弦實物全圖
1.外來材料。潮州二弦的制作以密實的烏木(琴筒、琴桿、弦軸)、蛇皮作主要材料,它們來自東南亞。
2.中國形制。潮州二弦琴筒為圓筒形,一邊是空心的圓形,另一邊蒙皮。琴桿上端左邊橫置高低二弦軸,琴桿中部裝有千斤,絲線作弦。琴弓用石竹和馬尾制成,并張于兩弦間擦奏。在琴筒、琴桿、琴軸上有鑲螺工藝。它部件簡單(主要部件琴筒、琴桿、弦軸、琴弓),材料統(tǒng)一(整把二弦只用一種木材),千斤科學(是根據(jù)演奏者手的大小來決定的),一種型號(只用一把琴就可從幼兒拉到老年)。潮州二弦的形制,類似中國傳統(tǒng)弓弦樂器,如:中國唐代奚琴是圓槽、竹柄、二弦樂器,以竹片擦奏;現(xiàn)今的中國弓弦樂器,如二胡,形制與潮州二弦類似。鑲螺工藝,在中國唐代的五弦琵琶、曲項琵琶等樂器中已有,在潮州樂器制作中一直沿用至今。潮州二弦的形制,源自中國弓弦樂器的形制。
3.潮州特點。潮州二弦的制作方法為手工制作,材料的處理方法為自然干燥,制作時間長(從木材、部件到裝配完成,需約兩年的時間;每一部件的制作也需一定時長)。琴碼、竹線、弓桿、鑲螺貝殼的材料是潮地土產(chǎn)。制作程序(取材、蓋皮、制弓、油漆、配件、裝配)循序漸進。蓋皮中的選皮(選、裁、剪、浸、縫)、勒皮(1-3次:包、墊、扎、釘、松)、蒙皮(粘、墊、扎、釘、辨、松),及釘竹線(劈、切、圈、削、釘)、制琴碼(切、雕、磨)、制琴弓(烤、壓、鉆、取、扎)、鑲螺工藝等工序繁復。音色透亮,富有穿透力。這些體現(xiàn)潮州二弦制作中精益求精的潮州特點。
潮州二弦承傳中國的弓弦樂器形制,大膽吸納外來優(yōu)秀材料,又融入潮州特點,成為本土創(chuàng)制的弓弦樂器。潮州二弦在潮人心中不僅僅是一件樂器,也是潮人對純美音色及人格獨立的追求,是剛毅不屈和拼搏冒險的精神體現(xiàn)。潮州二弦在制作中,存在尚待完美的幾個問題,如:由于傳統(tǒng)潮州二弦的演奏姿勢是把二弦放置于右腳趾上,這樣發(fā)音明亮,但是這種姿勢不雅觀,因此,藝人在演奏時把二弦放在左腿上,在二弦的琴筒下方安上木塊以穩(wěn)定琴體,但這樣發(fā)出的音色較暗、穿透力不強。又如:二弦的聲音過于高、尖,可否把琴徽調(diào)高或把共鳴箱擴大?以上是關于潮州二弦制作的初探,許多問題還需再試驗、商討、研究,敬請各位批評指教。
責任編輯黃部兵
On th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e of Chaozhou Erxian
XIE Li-qing
(School of Music,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Abstract:Chaozhou Erxian(two-stringed fiddles) is made up of the sound box,the pole, the axle, the strings, the code, the badge, the bow, rosin,etc. One side of the sound box is hollow while the other side stressed-skin structure. The high-and-low axles are placed on the upper left side of the pole. The Jacknub,is placed in the middle. The strings are made of silk thread. The process of making Erxian includes materials se?lecting,skinning covering,bow making,oil painting,accessory,and assembling. The major materials are eb?ony (for making the sound box,the pole and the axles) and snake skin. Chaozhou Erxian has not only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owstring structure,but also absorbed foreign quality material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haozhou Erxian(two-stringed fiddles);structure;ebony;skinning covering
作者簡介:謝麗清(1980-),女,廣東澄海人,韓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
收稿日期:2015-06-20
中圖分類號:TS 95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6883(2016)01-00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