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大志
(大連海事大學 輪機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成果為本教學在“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程中的應用
仉大志
(大連海事大學 輪機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116026)
摘要:概述成果為本教學理論的起源及核心理念,從成果表述、教學方法和成果評估方面,探討將成果為本教學理論應用于“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方法及實踐應用中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成果為本教學;“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輪機工程專業(yè);成果表述;成果評估
一、引言
“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是輪機工程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課程涵蓋了輪機工程、輪機維護與修理及船舶作業(yè)管理與人員管理方面的內(nèi)容。這門專業(yè)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輪機員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輪機管理者打下良好的基礎。成果為本的教學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教育模式,是以學習成果為核心來組織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定位于學生職業(yè)能力發(fā)展的需要。這種教學理念契合了“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為使教學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實踐能力,本文探討將成果為本教學應用于“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程教學中。
二、成果為本教學概述
成果為本教學是以教學成果為教學目標導向的教學,是“以人人都能學會為前提,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而設計的”的教育模式,強調能力培養(yǎng)和能力訓練。[1]成果為本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斯派蒂,他提出“基于成果的教育明確地意味著關注和組織教育系統(tǒng)中的每件事物圍繞著一個根本的目標,讓所有的學生在完成他們的學習經(jīng)歷后都能獲得成功。這意味著首先要對教育結果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然后據(jù)此組織課程、指導課程及評估,以保證這一學習成果最終能夠發(fā)生”。學習成果應包括:學生應該知道或理解的、學生應該能做的、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OBE教學強調學習成果為教學過程的焦點,是以成果為教學目標導向的教育,因此被稱為“成果為本”教學或“成效為本”教學。該理念側重于教學成果多于教學內(nèi)容,在訂立課程目標、教學方法設計、課程考核方式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以教學成果為中心。[2]
成果為本教學理念最早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實施并取得較好的反饋。[1]近年來中國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在香港地區(qū)的高等院校中逐步開展成果為本的教學改革,其中香港理工大學早在2004年初已開始將成果為本的教學理念納入該校的課程教學中,在教學及評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先生總結成果為本教學實踐時曾說:“以成果為本的教育理念,可為多樣化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提供一個可操作的質量控制平臺,使多樣化和高質量得到有機統(tǒng)一?!盵3]
三、成果為本教學在“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程中的應用
“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課,課程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把課上所學知識應用在將來的輪機管理工作中,側重點不是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素質。因此,在本門課程采用成果為本教學理念是比較適合的。成果為本教學側重教學成果多于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以教學成果為重心,其中心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師對教學成果的準確表述、使成果實現(xiàn)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成果的評估。[4]
1.成果表述
成果為本教學要求教育過程有清楚的焦點(即學習成果),教師的一切工作都圍繞這一成果目標展開。[2]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習者最終將達到的結果有清晰的認識和表述。管理課所要達到的成果是使學生具備相應的輪機員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將來到船上工作時能夠學以致用。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突出應用性,準備每一堂課前都問自己一個問題:“教材的這節(jié)內(nèi)容哪些是一名輪機員需要掌握的知識?”筆者根據(jù)在船上從事輪機管理工作的經(jīng)驗,在制定成果目標時不再局限于教學大綱所要求的知識點,而是制定了具體的實際的成果目標。如“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課第二章“船舶推進裝置”是課程中重要的一章,第二節(jié)“傳動軸系”制定的成果目標是能夠掌握軸系的輪機值班監(jiān)控參數(shù)的意義和油潤滑尾軸管裝置常見故障及原因,這對于輪機員是值班時最為實用的基礎知識。第三章“推進裝置的工況配合特性”傳統(tǒng)上的知識點是要求學生能夠分析不同航行條件下的機槳配合特性曲線圖,實際上這只是理論上的分析,只是管理主機的最初步的知識,離實際管理還有一定的距離,真正要用的是主機說明書中的負荷曲線圖。因此,這一章的核心目標是掌握主機負荷曲線圖,弄懂主機運行時的燃油限制、掃氣壓力限制、最大油門限制、最高轉速限制,以及推進特性如何在壓載狀態(tài)推進特性曲線和額定推進特性曲線之間變化,總之,要完全弄懂主機負荷曲線圖。第四章“船舶管路系統(tǒng)及其管理”,成果目標為了解管路附件規(guī)格及參數(shù),讀懂船舶管路系統(tǒng)圖,熟悉管路系統(tǒng)日常操作、管理要點。
總之,應用成果為本的教學,著眼點不再是如何講授教材的相關知識,思考范式轉變?yōu)槠谕麑W生通過學習達到哪些實際的成果。對本門課程來說,這些成果完全是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的,是從真實的工作場景提煉出來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2.教學方法
為了幫助所有的學習者達到預定的學習成果,教師應該充分考慮給予不同學生以適當?shù)臋C會,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使每個學生都可能結合自己的認知結構完成一致的教學成果。[2]要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獲得預設的教學成果,要求在教學中在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以真實的問題為出發(fā)點,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多樣的教學形式,如以問題為出發(fā)點、探索式的教學過程、學生分組做報告、學生自主研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
在講傳動軸系一節(jié)時,考慮到學生在“育鯤”輪見習一個月,在機艙值過班,對“育鯤”輪的設備比較熟悉,采用“育鯤”輪的軸系裝置進行講解。在上課前,先找同學提問,回憶在船上值班時怎樣監(jiān)控軸系工作狀態(tài),是否清楚中間軸承為什么不停有潤滑油飛濺、尾軸承推力軸承溫度代表什么等問題。這樣,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面對真實的問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大量采用了“育鯤”輪實船照片、設備說明書等,使學生在獲得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軸系相關設備工作原理和工作參數(shù)的意義。整節(jié)課講完后,要求學生分組合作撰寫關于尾軸管裝置故障案例方面的論文,并且做出PPT進行演講,鍛煉了學生獨立研究工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為寫好畢業(yè)論文打下一定基礎。
在講授第三章“推進裝置的工況配合特性”時,為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先講解了單機單槳船舶推進配合曲線,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自學并講解雙機單槳、雙機雙槳工況配合特性曲線。為使學生掌握主機負荷曲線圖,筆者將曾工作過的實船主機負荷曲線圖展示出來,介紹了與負荷曲線相關的一些管理經(jīng)驗,從而使學生能有一個真實情景,面臨一個真實的輪機管理問題。在講授第四章“船舶管路系統(tǒng)及其管理”時,考慮到學生在“育鯤”輪的見習經(jīng)驗,以及在柴油機課學習過相關知識,在課上主要采用“育鯤”輪的管路系統(tǒng),并要求學生自學上講臺講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3.成果評估
為確保達到預期的成果目標,教師應適時地安排評估。成果為本的教學評估要針對每項教學成果設計匹配的評估方式,要求評估是對知識的使用而不是對知識的記憶、解決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問題、開放式的,采用的方法有測驗、論文、案例報告、考試等,以保證每項預期的教學成果能夠獲得標準的評估。
管理課目前的考核方式是30%課內(nèi)平時成績,70%期終考試成績。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布置了學生小組報告,平時課上提問考核,布置課后應用性的題目及開放性的題目,綜合考核學生的能力。而且,由于以上這些考核都納入平時成績,通過這些教學評估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對于期終考試,主張進行相應的改革,考試題目應以考查學生理解運用能力的題目為主,如選擇題、應用題等,盡量減少記憶性題目。使用好考試這個指揮棒,既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是也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督促。
四、結語
將成果為本教學應用到輪機專業(yè)課的教學中,實踐證明對培養(yǎng)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顯著效果。按照傳統(tǒng)授課方式,教師的關注點是教材內(nèi)容,上課前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把教材講好;采用成果為本教學后,關注點從書本知識轉移到實際學習成果,不論是備課還是講課,總是關注實際學習成果以及怎樣讓學生獲得這樣的成果,從被動講教材到主動利用教材,充分調動了教師個人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當看到學生學有所得時,教師會有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由于目前應用成果為本教學理念尚處于嘗試階段,對于專業(yè)課的成果目標僅局限于個人經(jīng)驗,尚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時教學方法及成果評估方法還有待于豐富,期待將來更加深入地研究成果為本教學,使“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教學的成果目標、教學方法和成果評估更為豐富、標準、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 姚晉麗.基于成果為本的《C語言綜合課程設計》[J].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2013(29):243-244.
[2] 吳曉紅.成果為本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學研究,2009(6):94-96.
[3] 宋良杰.成果為本的房地產(chǎn)估價課程改革與實踐[J].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3):17-21.
[4] 張正祥.成效為本教學法在《模具制圖》課程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鄂州大學學報,2011(5):64-68.
收稿日期:2015-10-08
作者簡介:仉大志(1976-),男,副教授,輪機長,主要從事輪機管理教學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U6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724(2016)02-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