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晴
摘 要: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學校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實現(xiàn)有效教學,是目前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的根本任務。作者從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就如何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談談認識。
關鍵詞: 中職學校 計算機應用基礎 有效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種生產(chǎn)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計算機技術已成為人們必須掌握的一門基本技能,對于計算機的了解程度和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水平成為衡量現(xiàn)代人基本能力和素質的標準之一。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的中等職業(yè)學校的一項根本任務。
在大部分中職學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在課堂中缺乏學習興趣,積極性低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如何讓中職學生學好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如何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中職計算機老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中職學?!坝嬎銠C課程”現(xiàn)狀
1.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不理想。
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近年來中職學校招生時不再設置統(tǒng)一的分數(shù)線,以我校為例,我校從建校以來一直是面向全國范圍內招生,由于招生地區(qū)范圍廣,造成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在初中就開設了計算機課程,有的從未接觸過,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認識只是局限于玩游戲、聊天、聽歌的基礎上,并未系統(tǒng)地接受過計算機課程的教育,這使以后的課堂教學難度更大。
2.教材同實際應用脫節(jié),造成學生興趣不濃厚。
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以應用型為主,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但目前沒有非常適用的教材。以我校為例,我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用得最多的是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雖然配有《上機指導與練習》,但是案例過于簡單,缺乏實用性,對于一部分在初中時學習過計算機課程的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和挑戰(zhàn)力,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
3.學習目標不明確,課堂教學有效性低。
中職學生在初中時學習基礎較差,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中職學校后既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更談不上學習動力。對于計算機,普遍的認識是“打游戲、上網(wǎng)”,當在機房上課的新鮮勁過后,便產(chǎn)生懈怠感,不知道學了這些能做什么,漸漸失去興趣,把時間用來玩手機、睡覺等,造成課堂教學有效性低。
二、提高中職計算機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措施與策略
1.充分了解學生特點,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興趣。
現(xiàn)在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控能力較差的特點,相當一部分學生無心問學,在學習當中稍遇困難就退縮、排斥,久而久之,對學習愈發(fā)失去興趣,這種情況下,睡覺和玩手機成了學生課堂的必然選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特點和計算機水平,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各個教學模塊,盡量照顧各階段學生的需求、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對于程度稍好的同學,準許他們在課堂上自由安排時間和練習,鼓勵這些學生在完成自己的練習后幫助其他在操作中有問題的同學;對于起點較低的學生,給予更多關注和鼓勵,即使安排的課堂練習不能完成,也要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為根本就不做還是初學操作不熟練導致的。針對前者,要及時詢問原因和引導;而對于后者,則給予鼓勵和贊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2.轉變教學思路,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早已不適用,怎樣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體,是目前中職學校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任務驅動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模式。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就是教師把一學期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獨立完成這些任務,掌握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法有很多優(yōu)點,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在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時,程度相對好的學生極易形成派系而忽視程度相對較差的學生,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反正小組有同學會做,自己則開始打游戲、玩手機,這就需要教師隨時關注整個教學過程和課堂動態(tài),在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給予糾正和引導。
3.引入“競賽”機制,提高學習動力。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競賽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好強心和榮譽感,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我曾經(jīng)帶過兩周的打字實訓,打字本身是很枯燥的課程,可要想提高打字速度就要多打多練,對于十幾歲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來說,每天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練習打字無異于是一種折磨,時間久了,不僅會導致教學效率低、學習主動性差,課堂紀律也無從談起。因此,我在實訓中引入了“競賽”機制,每天對學生進行一次測評,進行成績統(tǒng)計,對連續(xù)三天都在前幾名的同學給予小小的物質獎勵,一個作業(yè)本或者一枚小小的書簽。通過競賽,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經(jīng)常下課了還坐在電腦前“劈里啪啦”反復練習,其實學生并不是在乎獎品的本身,而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
4.加強教師隊伍學習,倡導“雙師型”隊伍建設。
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軟件的更新速度飛快,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時刻緊跟專業(yè)發(fā)展步伐,及時更新相關專業(yè)知識,多在業(yè)余時間鉆研教學技能、提高實際業(yè)務水平。另外,教師之間應該相互之間多交流,取長補短,同時多進行一些技能競賽,這樣不僅豐富了專業(yè)知識,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加快了中職學?!半p師型”專業(yè)教師的建設。只有做到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及時完善專業(yè)知識結構,掌握現(xiàn)代教育理論,才能構建一支良好、過硬的師資隊伍,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
參考文獻:
[1]武馬群.計算機應用基礎.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2.
[2]林依萍.多元激趣、創(chuàng)建有效課堂.中國信息技術教育存在,2010.15.
[3]沈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網(wǎng)上資料.
[4]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文化藝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