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東海,王 陽,范美麗
?
微時代背景下體育教育傳播話語研究
武東海1,王陽2,范美麗3
摘要:在開放、多元、互動性強的微時代背景下,體育教育傳播話語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知識信息選擇面臨挑戰(zhàn)、話語傳播的輻射面窄、話語權分散與榜樣缺失、溝通途徑不順暢與及時性差。采用文獻綜述與邏輯分析法,在分析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加強主客體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重視意見領袖的培養(yǎng)、提升話語二次傳播效果、構建反饋協(xié)調(diào)機制等對策,以期提高體育教育傳播話語的效率與效果,從而助益學生體質(zhì)的增強。
關鍵詞:微時代;體育教育;傳播話語;二次傳播;策略
“體育教育傳播話語是指一定的團體或個人在從事體育教育工作過程中,遵循傳播規(guī)律,用來與受眾交流溝通和知識建構,并能夠承載一定社會主導意識形態(tài)支配下的體育觀念、運動技術與理論觀點和體育道德及行為規(guī)范的言語符號系統(tǒng)。[1]”目前,以網(wǎng)絡為基礎、以便捷移動終端為依托、以微信、微博、微電影等為代表的傳播模式逐步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交流形式與交往方式,可以說人類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微時代。在此背景下,體育教育傳播話語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利用微時代對學生的巨大影響,應對微時代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挑戰(zhàn),抓住傳播模式變革的全新機遇,探索學校體育工作的新方式。
1.1及時了解學生體育需求,有針對的開展工作
學校體育部通過建立微博或網(wǎng)站,加強體育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間的互動,了解學生的體育需求與困惑,通過留言互動或定期組織面對面交流,解決學生在體育鍛煉以及培養(yǎng)健身觀念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從而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良性發(fā)展。
1.2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廣泛性與可持續(xù)性
借助于各種微媒介,學校體育組織可以及時、高效、準確的發(fā)布相關消息,促使校園體育文化參與的主體更加廣泛,提高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與參與度,這同時也擴大了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工作的廣泛性與可持續(xù)性。
1.3擴大動員的途徑
為了使吸引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并使他們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必須擴大動員的途徑與方式。利用學校官網(wǎng)或體育部網(wǎng)站等渠道宣傳、發(fā)布相關信息,及時更新相關內(nèi)容,擴大校園賽事等的影響力,宣傳校園體育明星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積極分子等都起到更好的擴大動員途徑、增強話語傳播輻射性的作用。
2.1知識信息選擇面臨挑戰(zhàn)
微時代背景下,信息量、信息內(nèi)容都呈幾何倍數(shù)的增長,許多信息并不是科學認知的結果,甚至是錯誤、偏見、失真的。體育教育話語傳播過程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們面對信息過剩信息污染會茫然或無從選擇,影響了健身技能的掌握與健康理念的理解,這對體育教育話語傳播是一種嚴重的干擾與制約。
2.2話語權分散與榜樣缺失
在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有失偏頗的評論、言論,這種缺乏權威性解讀與引導的言論,如果不及時澄清,容易造成負面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廣大學生對體育人文的理解、健身意識的培養(yǎng)。
另外,無論是大團體、小集體,都需要其中有優(yōu)秀的、代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良性發(fā)展的典型或榜樣,在缺少效仿榜樣的條件下,在近幾年我國青少年體質(zhì)持續(xù)下降的現(xiàn)實面前,我們也需要在這方面給予關注,在宣傳、培養(yǎng)、樹立典型等方面的工作亟需加強。
2.3話語傳播的輻射面窄
傳統(tǒng)的體育課教學受眾少、影響力小,而且學校體育部沒有網(wǎng)站,即使有也普遍存在內(nèi)容單一、板塊少、互動差、反響弱、更新速度慢等狀況。微傳播的巨大傳播優(yōu)勢使傳統(tǒng)、單一的傳播方式備受挑戰(zhàn)與質(zhì)疑,在微時代背景下體育教育傳播話語的多媒體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2.4溝通途徑不順暢、及時性差
順暢、及時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微時代背景下,體育教育話語傳播過程中溝通更加復雜,這種復雜性原因很多,比如信息內(nèi)容、權威性、組織狀態(tài)、話語方式、溝通途徑等等。上述的復雜性給話語傳播的主客體都帶來了溝通困難,尤其對于傳播受眾的影響更大,影響了體育教育話語傳播的效果。
微時代背景下,信息的來源不在單一化,而是多元的、多渠道的,在這樣的條件下,話語傳播者要力爭克服傳播內(nèi)容的片面化以及傳播過程的失衡化,重視傳播技巧,掌握靈活多變的話語傳播策略,從而提高體育教育話語傳播的效率與效果。
3.1主客體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
雖然話語反饋的速度和質(zhì)量因傳播媒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一定是話語傳播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盀榱擞行У貍鞑バ畔⒑徒邮招畔?,必須對信息內(nèi)容進行取舍、加工處理,也就是必須進行信息選擇。[2]”體育教育話語傳播主體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逐步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這不僅包括體育專業(yè)技能與體育理論知識,還包括話語傳播的方式、手段以及觀念的轉(zhuǎn)變、知識的更新等。
作為話語傳播的受眾,學生也必須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這里主要是指學生對于海量信息選擇的能力,不僅是對于信息的認知解讀、取舍、還有信息的加工與處理,以及橫向——學生間信息交流,縱向——師生間的及時互動。
總之,微時代背景下,體育教育話語傳播者與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不僅包括組織溝通能力,還包含專注能力、道德自律、多任務處理能力以及質(zhì)疑精神。
3.2意見領袖的培養(yǎng)
“意見領袖是指在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過程中少數(shù)具有影響力、活動力,既非選舉產(chǎn)生又無名號的人。[3]”微時代背景下,話語權被分散、消解,所以,體育教育話語傳播主體要主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更好的掌握話語傳播的主戰(zhàn)場,在官網(wǎng)、微信等相關平臺,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采取疏導與懲治并重的方式。
同時,通過定期、專門的培訓等手段,構建起不同專業(yè)、文化、閱歷背景的宣傳隊伍,使其成為話語傳播的意見領袖,并通過其與話語受眾的良性互動,用諸如身邊人的實例、言語引導受眾,并培養(yǎng)骨干應用微媒介的能力,將話語傳播方式由單行變?yōu)槎嘞?,增加話語傳播的有效性。
綜上,體育教育傳播話語過程中的意見領袖要熟悉網(wǎng)絡媒介、熟練運用語言技巧、與受眾及時互動交流、還需要就體育相關專業(yè)領域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做到有敘述、有評論,起到凈化媒介渠道、引導受眾有序參與、養(yǎng)成健康輿論氛圍,從而提高話語傳播質(zhì)量的作用。
3.3重視二次傳播的效果
“新聞媒體傳播的信息在被受眾接受后,其傳播過程并未結束,它常常又以別的輿論形態(tài)繼續(xù)傳播下去,這種繼續(xù)傳播被稱為新聞的二次傳播。[4]”它具有傳播范圍廣、互動性強、不受條件限制等特性,所以,會對話語傳播產(chǎn)生廣泛與深遠的影響。
我們可以理解它的傳播過程為:媒介影響意見領袖,再由意見領袖影響其余民眾的過程,即:媒介—意見領袖—其余民眾。意見領袖的瀏覽、評論、轉(zhuǎn)發(fā)會帶動影響其他人的相關行為,他的言論必須謹慎、客觀,從而盡量減少其價值觀偏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選擇意見領袖的工作也非常重要,這樣而言,體育教育傳播話語各個環(huán)節(jié)應該而且必須是相互配合、互為支撐的。
二次傳播的放大效應兼具正面與負面兩種,體育教育話語傳播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其負面影響。首先要做到傳播主體對新聞事件、體育理念等做到客觀、真實的報道、轉(zhuǎn)載;其次要對相關事件做權威性解讀,盡量減少并避免被誤讀而影響傳播效果;再次,要多角度、多途徑的溝通,及時、客觀的互動,并有針對性的進行信息精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3.4構建反饋協(xié)調(diào)機制
體育教育過程管理中實踐活動信息的收集、信息途徑的拓展、良性的互動、信息及時的處理與分析,以及逐步完善管理相關細節(jié),進行檢驗與修正,得出科學結論等都需要反饋協(xié)調(diào)機制的參與,這為后續(xù)實踐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宏觀方面的政策、思路調(diào)整與形成新布局;微觀方面的體育課堂上師生的良性互動也更有利于信息的收集與反饋,提高了傳播者與受眾的參與度,擴大了溝通途徑,這不僅有助于逐步提高話語傳播者的整體素質(zhì)也調(diào)動了受眾的參與積極性。
另外,鑒于微媒介的開放性,在活動的組織上,在注重組織層級間扁平化的同時,要提高處理、解決問題的效率;既要重視提高體育活動小集體的隊伍的凝聚力,同樣要發(fā)揮大中社團、院系官方網(wǎng)絡平臺的功能,發(fā)揮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聚合功能,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討論、投票,轉(zhuǎn)發(fā)等方式,學生能夠?qū)π@文化建設進行評論并互動,探索多途徑傳播渠道,強化對各組織的引導與管理,在工作方式上向動態(tài)化、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及時響應轉(zhuǎn)變。
在微時代背景下,從傳播學、語言學的角度講體育教育傳播話語的另一個意義在于其導向性與感染性。它也是傳播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支撐,既能夠在體育教育傳播話語新功能的認定和實現(xiàn)方面產(chǎn)生突破(話語除了描述功能外,亦能通過闡述和宣傳實現(xiàn)人們對體育價值的認同和健康生活的追求),激發(fā)學生運動的熱情與欲望,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成為新時期和諧社會中全面發(fā)展的公民。
同傳播過程一樣,體育教育話語傳播也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各環(huán)節(jié)互為支撐的完整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話語傳播主體應充分利用微媒介條件下的各個積極傳播要素(傳播媒介、傳播環(huán)境、傳播者、話語受眾等),減少體育教育話語傳播“意義失真”的影響,盡量努力爭取傳播效果的最大化,以提高學生體質(zhì),這必然是以后一段時間內(nèi)需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武東海,范美麗.自媒體時代體育教育傳播話語過程管理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5(5).
[2]李利娟,元林.媒介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話語過程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3]陳燕紅.“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從福建部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談起[J].中國德育,2012(12).
[4]范江懷.二次傳播:紙質(zhì)媒體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也談報網(wǎng)融合[J].軍事記者,2012(5).
Research on Phys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in Micro Era Background
WU Donghai1,WANG Yang2,F(xiàn)AN Meili3
Key words:micro era;physical education;communication discourse;secondary transmission;countermeasures
Abstract:In the more open,pluralistic and highly interactive micro era background,communication discour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these problems: knowledge selection challenges,the narrow spread of the discourse,the dispersion of voice and the lack of role models,not smooth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not ideal timeliness.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hancing the media literacy of communicators and students,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opinion leaders,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econdary transmission and constructing a feedback coordination mechanism,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lp students enhance constitution.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83X(2016)05-0447-03
收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DJG20142006)
第一作者簡介:武東海(1977-),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法學.
作者單位:1.中山大學體育部,廣東廣州510275;2.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體育教研室,廣東廣州510520;3.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基礎部,廣東廣州510405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275;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520;3.Basic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5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