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心
1
小時候我認(rèn)為火是神物,這些太陽的崽子,來無影,去無蹤,不用根葉種子,不需喂什么養(yǎng)料,卻能在十燥的木柴上,開出一蓬蓬金燦燦的花朵。無邊無際的黑夜,是花朵燒過的灰燼。我只有看見灰,才確信火死了,連同火的脈管——草木。可是一轉(zhuǎn)眼,又活了,像風(fēng)一樣。
鶴堂的清早,灶膛總是先旺的。用灰耙將灶灰扒盡,劃根火柴,杉筋松枝一點,塞把蘆箕進(jìn)去,火苗彈起,嗤嗤打幾個滾,噼噼啪啪拍打翅膀飛舞起來。鍋臺打個哈欠,磚縫里噴出幾絲熱氣,幾分鐘后,煙囪眼燒開,拗把棍子柴進(jìn)去,上面架幾片松板柴,等火勢又旺又亮,一天的煙火氣就墊底了。母親拿起甑刷鍋頭灶腦掃一遍,大瓢大瓢上鍋燒水。煮撈飯要大火。松板柴燒得嚯嚯響,量好一天的米下鍋,白汽從鍋蓋邊縫里擠出來,鍋里撲嚕撲嚕的,有谷花灌漿的甜腥味兒。開蓋,用鍋鏟翻底,泛起一陣陣米湯,再文火七八分鐘,飯湯厚了,埋了火,舉笊籬貼著鍋沿一圈一圈游著將飯撈起,尖長的飯粒脹得肥亮,倒人飯甑,日子一片糙白。
沒煮過芯的飯叫生芯飯。母親將甑蓋翻轉(zhuǎn)過來,挖一勺飯,掂在手里摶來揉去,幾只飯團(tuán)便冒著熱氣挺挺地孵在蓋板上。父親抓上一只,馱了犁耙出去,啃著飯團(tuán)消失在山坳河壩上漂浮的霧氣里。煮撈飯是最劃算的,生芯飯?zhí)罱罟?,飯湯除了做茶湯喝,重要的是做下潲水,能把豬養(yǎng)得膘肥毛亮。人吃米飯豬吃湯,人畜一家子,互相得安生,這樣養(yǎng)出的畜生有人情味。木甑端進(jìn)水鍋里,須借助柴火蒸,直蒸到水汽茫茫,飯粒松松散散,草木米谷味道相互吸足,飯才開了花。這時的飯甑板蒸得光亮,每一顆木毛孔都吸滿了水汽粒子。甑抱下鍋,甑腳湯里有時會浮著一堆毛芋,有時會橫著幾只紅薯,或者,趴著三兩只肥胖的茄夾。它們在火力的滲透下,已經(jīng)變得綿軟酥爛。
鶴堂人三餐茶飯在柴火上操作,程序粗陋而簡單。一切遵循大自然原本的味道。青菜蘿卜番瓜瓠子,園子里摘下什么煮什么。夏天,將炆爛的茄夾叉進(jìn)缽子,鮮椒埋進(jìn)炭火煨得焦香,和著蒜粒蔥白在瓦臼里搗碎,洇點醬汁油花,拌進(jìn)茄肉泥里,夾幾筷子可以扒下幾大碗米飯。紅芽芋煮得綿爛,剝了皮,蘸著秋風(fēng)向露,幾滴木梓油幾顆粗鹽,氽一勺米湯,撮一把芥菜碎葉,糊糊煮上一大缽,端上臺桌,淘上米飯溜溜就下了肚。也有不趕時令的。冬至后的蘿卜用篾片一只只串起,掛在瓦檐下風(fēng)干,扔到酒娘盎里浸養(yǎng)著,等來年油菜花開,蘿卜脹到一身通透,切成碎粒與酒椒蒜苗十炒,咯叻咯叻的特上牙,小心舌頭被吞掉。鄉(xiāng)下菜來來回回就這么幾樣。也不知寡淡清長的米谷菜蔬,為什么經(jīng)柴火泉水一催,就這么清香養(yǎng)人畜。你看鶴堂的后生客女(姑娘),雖比不上神仙郎花仙子,卻也一個個吃得眉清眼亮口音清長,即便是雞鴨鵝貓牛豬狗,也一嘟嚕一嘟嚕地皮毛亮順,很少眼光捌叉狂野腥臊的。
2
火的威力,單通過水不能完全抵達(dá)物性,大自然的其他尤物就上場了。綿綿沙可以將火候傳達(dá)得細(xì)膩而絢爛。山上的泥沙沖到汊,在河灘上淘洗了多少年,細(xì)奶挖回用泉水養(yǎng)干凈,倒人灶鍋澆上茶油十炒,直炒到油十沙亮叮叮響,鏟人沙罐藏著。時間是收藏火的屋子。等燙皮蕃薯片曬干了,杉枝也十得恰到好處。沙炒燙皮很要丁夫。細(xì)奶將沙子用文火養(yǎng)熱,燙皮插進(jìn)沙子埋著。灶膛塞把杉枝,火就像無數(shù)只鴿子撲騰開來,鍋里的燙皮也撲棱棱地膨脹,紛紛舉起翅膀。細(xì)奶趕緊翻沙翻炒,燙皮被沙子灼得啵啵起跳,噗噗噗地起泡開花,稍稍轉(zhuǎn)色,白花花的燙皮就起鍋下籮筐了。吃燙皮就像踩在秋天無邊的落葉里,一口一個脆。燙皮是鶴堂人一年四季待客的茶食,一碗茶幾張炒燙皮,米的味道夾著火香,人間煙火就從這個舌頭傳到那個舌頭,慢慢洇到心肝里。從黏嗒嗒的米漿,到蒸成柔韌的燙皮,再到曬成堅硬的燙皮骨,最后到一碰即碎的炒燙皮、炸燙皮,或者汆一碗清亮的燙皮絲,一張燙皮其實就是一張人類用火的完整版圖。
火性在油的身上體現(xiàn)得幾乎有些暴烈。只要稍稍挨點邊,便是一場彌天大火,不知道誰燒了誰。許多事就是這樣的。人對自然萬物總是各遵天性,譬如,水火彼此相克相抵,那么,分開吧,哪怕隔一層鐵鍋,它們反而可能彼此借力。如果恰巧物性相吸相通,那么,隔開吧,火與油隔一層鐵鍋,彼此相契相闊,讓干柴也燒出幾分落寞。相吸相親的能量過分堆集,往往是電閃雷鳴式的風(fēng)流云散。老子說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委實是天下至理。木柴上稍稍跳起火焰,油鍋里便花一崗云一崗地沸騰起來。番薯片炸到酥脆,薯包子燒得酥軟,芋頭丸子咯嘣咯嘣的,南瓜花豆角十花生豆子茄子辣椒,只要掛上米糊糊扔進(jìn)油鍋烹炸,都被尊為款待客人的上品。鶴堂人家起了油鍋,日子總是歡騰熱鬧的。什么根根草草五谷雜糧,跌進(jìn)油鍋里總要發(fā)出快樂的尖叫。
油炸東西的膨脹,往往也是心情的膨脹,顯示著非同尋常的日子,卻不能用來過日子。上火往往是身體內(nèi)部一種能量與另一種能量的高密度堆積,就像幸福,有時是一座瓷窯,有時是一堆炸藥。
3
水與火的把握是不作聲的。酸甜苦辣咸,和水木火施行烹調(diào),各種味道的根本其實藏在一瓢水里。而清除腥、臊、膻味,關(guān)鍵在掌握火候。只有掌握了用水與用火的規(guī)律,才能轉(zhuǎn)臭為香。煎炒必須用旺火,煨煮則要用文火。炒大腸須手急眼快心眼準(zhǔn),這往往是母親的拿手活?;鸺诧L(fēng)起,鍋底油熗開,大腸玉蘭片似的翻轉(zhuǎn),激幾滴水進(jìn)去蓋鍋兩秒,投入蒜段酒椒片,淋幾滴料酒醬油,翻鏟上盤,鮮香辣脆,濃濃的人間煙火香留在舌根底。然而如果中間沒有幾滴水的高速度配合,火香味常常會變質(zhì)。水多了清湯寡淡,水少了菜品老柴十癟,如果不小心火力或者手勢沒跟上,大腸片便歇了火,像皮筋似的拗勁咬不動。
慢火煨湯是打理日子的過程,要懷有父親那樣一顆悠然寡淡的心?;鹑绻停谐傻氖称肪蜁T,湯味混沌不清。要收湯的食材,應(yīng)該先用快火,再用慢火。如果心急而一直用火太快,食物就會外焦而內(nèi)不熟。父親的大塊魚煮得鮮活,淋一圈木梓油細(xì)火溫溫地煎,加姜粒蒜末,然后推上泉水慢煮,直煮到色白如玉,肉凝而不散,稍微撒點紅椒絲香芹葉子,起鍋。要是起鍋晚了,活肉會變死,一粒一粒白如粉、松而不粘。一缽活辣鮮美的水煮魚,往往是湯稠肉白,達(dá)到水火的完美交融。
柴草的火性不同,煮出的氣味也各不相同。穢木柴是不適合做飯食的。父親說“三楓四荷,劈死聾牯,燒死啞婆”。楓樹荷樹長得風(fēng)光,劈起來卻皺皺扭扭,燒的火也陰沉喑啞,憋在灶里半天沒個透亮,這樣炒出來的菜會走油而失味,菜梗子暗淡疲軟,吃了打不起精神;松木、杉筋葉子油脂好,火燒得鋒芒畢露,用來煎炒炸都是過勁的,做的飯有一種吃不見聞不著的香味,長肉也壯筋骨,可是松柴火有纏勁,如果有點痧氣濕氣的,得了病很難痊愈:桑柴火是有益的,煮的老鴨及肉等,可以煮得極爛,能解一切毒,卻也傷肌肉:蘆箕火舌肥而長大,云朵般卷起,聲音婦娘子般轟轟作響,飯食安神養(yǎng)人心:禾草火是軟塌塌的,就像缺乏中氣的風(fēng),燒得無聲無息,卻能安人五臟六腑:茅柴葉子哧啦啦的,火苗一彈唰就燒過去了,可以清肝解毒;蘆火、竹子火來得暴烈,哧哧一亮,悶悶地來聲炸響,清香勾鼻子,可以煎一切滋補藥,用得多了,卻不免傷筋損目:礱糠火和水酒是最好的搭檔,煨出的水酒綿而不軟,又香又霸又上口。來得慢的火總是軟中帶硬的,如木梓樹,它的火力持久而穩(wěn)定,這樣煮出的飯食,綿潤清香,給人以溫和安穩(wěn)。
火與木開出的味覺花朵,還在于盛裝食物的物件。鶴堂人的飯甑一般用松軟的杉木,木毛孔通透,熱力與水汽吸附性好,蒸出的飯瑩潤十爽而不易餿。杉木鍋蓋是灶臺含蓄的風(fēng)水口,體現(xiàn)了鶴堂人過日子的溫和與定力,也是保證火、水與木中和的法寶。好的東西總是慢慢焐出來的,做湯時開蓋的次數(shù)太多,水與火的精氣外泄,做出的菜就會多渣沫而少香味,反之,鍋蓋板達(dá)達(dá)硬不透氣,一些腥膻雜味就被憋在鍋子里?;鹆νㄟ^草本葉子滲透到食物里,是極富詩意的。七月,芭蕉樹長得肥碩,斫幾柄蕉葉,撕成一條條四指寬的葉片,將吊盡水的米漿包進(jìn)葉片里,攤平,用細(xì)棕絲扎成一只一只小方葉袋,放進(jìn)木甑火蒸,鮮綠的芭蕉米果沾滿了汽露珠子,剝開,米果軟如白玉。大自然的香味糅合在一起,妙處是無法言說的。荷包醉是將五花肉、五香粉調(diào)拌好用十荷葉包扎后蒸出的美味,糯米箬葉香味互相纏繞,足以使初夏的日子開出花朵。
木柴火是有營養(yǎng)的,我們一日三餐進(jìn)食,其實也在進(jìn)食木柴開出的花朵。土灶,柴草,鐵鍋,水,米谷,蔬菜。鶴堂人灶房里的熟食過程,體現(xiàn)了對萬物的遣用與運化,是一場金木水火土的寧宙共和。一年四季,鶴堂人的靈魂就這樣散發(fā)著草木清香。
4
很多時候我們不僅僅滿足于一張嘴。
夏天,太陽滾落山背,家家屋瓦上豎起了白色的炊煙。大地像剛抽去松板火的灶膛,山坳里沒有一滴風(fēng),霞光被云朵蓋住了,亮著一道厚實的金邊。鬏毛太公打著赤膊揮把芒掃,將屋坪掃個透徹,所有拉什漚穢攏成一蚯堆,點上火,濃濃的煙胡子似的飛起來,躥到天空里,活像吊著一條黑黑的大牛繩,屋場上飄滿了火木和糞草星子的味道。我們細(xì)伢子總是不知道累的,從火堆里抽出樹枝棍你追我打,直到將夜色戳出一個又一個窟窿,或者劃出一圈圈流動的火線,任憑奶奶喊破嗓子也不歇腳。半夜一場瓢潑大雨,仿佛一場夢,早上起來,只剩了一堆黑堵堵的落湯火土?;鹜帘荤P進(jìn)籮筐漚著,過個十天半月,和灶膛灰一起,撒入田土成了肥料。
許多器什也是火力成就的。秋天,山上的竹子已老得恰到好處,鬏毛太公挎上勾刀一根根斫下來。夜晚,點燃稻草堆,跳動的火焰將黑夜照得火藍(lán)火藍(lán)的。竹子對半剖開,攔腰放在火焰尖上熏烤,一堆尿的丁夫,竹背滲出青油末子,堅挺的竹骨慢慢軟下來,扳著兩端對拗一折,綁上繩子冷卻定型,一把灶下的柴火夾就成了。和火夾一樣,扁擔(dān),尿桶鉤夾,竹椅,還有許許多多的鄉(xiāng)下竹器都是在火上完成造型的。
婦娘子們常挑著大擔(dān)大擔(dān)柴草到村屁股上去,那里蹲著一座瓦窯。瓦窯像個倒扣的巨大泥鍋,坎下窯口,鰱魚爺爺在那里忙進(jìn)忙出。山腳是個遼闊的窯柴棚,那里堆滿了椏子柴,還有巍峨的木柴垛子。有那么幾天,瓦窯上空突然冒出滾滾濃煙,接著一嘟嚕一嘟嚕的青煙,整個村莊似乎搖晃起來。巨大的火焰被封在窯洞里,就像一個謎,鰱魚爺爺守著一洞蒼天大火,沒日沒夜的,兩只鼻孔熬成了煙囪。瓦片是泥土的指甲,等開窯出瓦的日子,鰱魚爺爺眼珠子就放星光了。瓦燒得浩浩蕩蕩,摸起來比他布滿繭子的手掌要光韌輕薄。他撂起幾塊,舉到日頭中彈幾下,噗叮噗叮響,仿佛聽見下屋萬瓦的雨珠子在歡呼雀躍。
燒死的木柴常會復(fù)活。每天打早,將隔夜的灶膛灰耙到筲箕里,再將木炭一坨一坨挑揀出來,母親說那是木柴火屙出的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火屎堆起來,足夠交給鐵匠打一套刀具鋤具用了。風(fēng)箱拉起來,爐里的火屎蹦起火星子,不斷跳蕩著透明的火焰,仿佛一場生命又活過來了。那些缺胳膊少腿的破爛鋤具被父親撿了出來,交給烏舅舅扔進(jìn)火爐里,鐵器一會兒就一身噴紅打軟了。烏舅舅操火鉗將它們夾起,定在鐵砧上,一邊的白舅舅立刻掄起大錘和著烏舅舅的節(jié)奏來回敲打,等鐵器烏青了,丟回火爐,這樣反反復(fù)復(fù),最后哧地一聲下水,騰起一道白煙,從此冷鋒蕭蕭的,跟隨父親又開始一段手起刀落的營生。烏舅舅和白舅舅是游走鄉(xiāng)村的浙江打鐵佬,因在鶴堂打鐵,寄宿我家一個多月,和父親漸成好友,加之和母親同姓,我們就根據(jù)他倆衣服顏色喚為烏舅舅白舅舅。走時,他們留給父親一套刀器,那是親手打制的,用了最好的火候和鐵料。好東西要用對人,父親憑這套JJ器,時不時客串鄉(xiāng)村廚子,不僅包攬鶴堂的大小紅白喜事,還成了一位業(yè)余打屠佬。
和人一樣,在鶴堂冷落清長的生活里,木柴火是事物變化循環(huán)的法寶。通常,我們只能看到竹與鐵的硬,卻看不透它們的軟,那些柔軟的泥巴,封閉在柴火窯里,恰恰是一種火焰的硬度。
5
柴火的壽命各不相同。
禾草很不經(jīng)燒,一著火就灰飛煙滅。蘆箕火往往能紅上三兩分鐘,一把棍子柴可以燒一鍋熱水。松板柴則不同,架滿一灶膛,做一頓八口人的飯也不用操心。要是蒸荷包醉、榨木梓油那樣費時費火的灶頭活,非得準(zhǔn)備好一垛子木柴。我曾親眼看見父親在蔗寮下熬紅糖,幾頭牛拉著兩只巨大的石碾子,肥壯的甘蔗像柴草似的咬進(jìn)石碾縫里,轉(zhuǎn)眼一把渣吐了出來,變成一根根蔗帶子。糖水咕嚕咕嚕地落下,被挑到熬糖棚,倒入一口水井般大的網(wǎng)鍋,浮起一層肥胖的泡沫。一個男子佬騎在馬凳上,操一把鐵鍬在不斷翻攪。另一頭地底下,一個男子佬守在灶門塘放火。灶門大得嚇人,里面架滿了松板柴, 日頭般噴著火苗。男子佬掄一柄長長的鐵叉,大捆大捆的蘆箕叉進(jìn)去,怎么也喂不飽它。紅糖的能量如此宏大,乃至于那么多的甘蔗柴草耗盡一生,才抵達(dá)一粒糖的甜度。吃糖的人呢?生命的耗量有時會不可想象。
黑夜是火的天堂。那些火跳蕩在夜色里,就像眼睛,讓村子從不打瞌睡。松明火是嘹亮的。枝干被松脂喂得又紅又亮,采下曬干。清明之后,RI埂新糊了泥巴,稻田犁得一片白水,晚上大人們提個松枝火籃下去,蛤蟆拐子一對一對地在水田里啵啵跳,那些泥鰍養(yǎng)了一冬肥咕咕的,趴在水底,用夾子一夾就進(jìn)了簍。竹篾剖開,一道青用來做篾器,二道青用來做竹器,實在剝不出青了,篾囊骨浸到水塘里,個把月后撈起曬干,做夜時點火插在泥土墻縫里,一支快燒完了,再接上一支,似乎一輩子也燒不掉。挖番薯后,成捆成捆的薯藤埋進(jìn)水田漚爛表皮,剩下一根根藤梗,丟到河里洗白凈,辣日下曬十,用擂棰輕敲慢打,直到又松又柔軟,搓成指頭粗的草繩,丈把長一根,尾巴上打個結(jié),卷成一圈,叫搓火繩。男子佬出門難免要走夜路的,火繩頭燒紅后,順著風(fēng)甩那么兩下,火苗就花苞子似的亮起來。晚上提著,過橋過缺上坡下坎,一閃一閃的,雖然不旺,鶴堂人走出多遠(yuǎn),火繩就能照到多遠(yuǎn)。
落雪天,除了柴火,萬物生命活動大打折扣。田蚯里沒了蟲聲,外面冰冰冷,通常,老人們懶得下床。早上,灶膛里燒出第一堆火炭,秀子嬸總要鏟進(jìn)火籠,叫伢子送到里屋阿公被窩里煨著。鶴堂人徹底歇了閑,圍坐在廳廈聊道說古。婦娘客女(姑娘)們搓苧麻的搓苧麻,揉鞋繩的揉鞋繩,打鞋底的打鞋底,中間,總少不了一個熱乎乎的竹篾大烘籃,籃下罩著一大缽紅炭子。烘籃是伢子外婆送給外孫烘尿片用的,其實,鄉(xiāng)下人什么不可以拿到上面烘?就說這新糊的鞋底,不在烘籃上烘一陣子,打鞋底時就吃錐子,糾糾韌錐不利索。能留下炭子的木柴都是有硬度的。一蔸碗口粗的老木梓也不知要活多少年歲,單看木屑粉的勻稱和細(xì)膩,就知道它活得硬韌而精實,沒有上好的臂力,連鋸子都拉它不動。手棍粗的梓炭埋在烘缽里,紅上一晝夜也化不掉。木梓麩更非同凡響,冬天捶一小塊燒紅,埋到烘缽里,可以抵上好幾缽炭火。
鶴堂人對山上的柴草非常吝嗇。木梓樹結(jié)籽榨油,不是自然枯死,是舍不得斫來當(dāng)柴燒的。樟樹雖清香好燒,但是祖宗留下的風(fēng)水樹,鶴堂人斷不會動它。松樹杉樹水桶般粗壯,留著做上梁做屋或者打門窗衣櫥床板臺凳,做柴火燒,簡直就是敗家子。楓樹、荷樹、樞木、野栗子、胡錐子等都是山林的大姑大姨,JJ子是動不得的。母親上山砍柴,常常扎根鐮桿,單挑那高樹大木鉤些枝椏下來,或者拗些枯死的樹梢,再割些蘆箕斑茅挑回去。割蘆箕要留神,有時夾著樹秧子,鐮刀就要繞過去,如不小心割斷了,要默念土地老爺,求他老人家寬恕??硺錀l子和割樹秧子的人是要打短命的!父親年輕時正逢“破四舊”,這個后生子不信邪,一刀砍了社官前的荷樹條子,不久就生了場大病,在床上躺了一個冬天才見好。社官老爺是沒什么情面可講的。
木柴火就這樣一代一代燃而又燃,喂養(yǎng)著鶴堂人長盛不衰的日子。我們似乎在被火養(yǎng)著,其實我們一直在養(yǎng)著火。人和大自然其實是一種孫祖孝順關(guān)系,那些精心看護(hù)的山林,是木柴火取之不盡的糧庫。
6
火是鶴堂人的神明。
過火是場盛大的典禮。做新屋了,一家人出生年庚報給風(fēng)水先生。日子放風(fēng)出去,親戚朋友都知曉了。天沒亮,一族人到老屋聚攏。時辰一到,當(dāng)家佬從老灶撈起一把竹火熊熊出門,女主人捧著鍋子鍋鏟,父母叔伯兄弟姊妹,端飯甑的端飯甑,捧油盎的捧油盎,抱碗筷的抱碗筷,舉火鏟的舉火鏟……星光下,一行人小心翼翼護(hù)著火種,浩浩蕩蕩奔新屋而去。待族老手捉大線雞在新屋門前高贊過,雞血沿廳堂一路淋到灶門,當(dāng)家佬隨即將竹火一推而進(jìn),這些木柴上的花朵,剎那間就在新灶膛火光熊熊了。一族人跟著火種魚貫進(jìn)屋,女主人立即起油鍋炸燙皮和雞蛋,直到灶火燒得一片旺堂,這新屋基本就可以住順暢了。
火的表情常讓婦娘子牽腸掛肚.火燒得眉開眼笑,一群群在灶膛打滾,興許明后日就有遠(yuǎn)客要來,或者有什么喜事上門?少不得抹臺板擦桌凳打掃廳堂:火燒得紅彤彤開花,家里財氣就上來了:如果火焰灰頭耷腦,有可能最近退財生病,一家人就要格外小心:火苗如果橫沖直撞,家里家外可能會吵嘴斗鬧不得安生,這時不可掉以輕心:最揪心的是火焰烏黑直往外躥,恰巧又雞公夜窩打鳴,家里就可能進(jìn)什么煞氣了?!昂呤裁窗A命!”當(dāng)家佬捉了雞公一刀斬下去,一瓣雞冠落地。雞血是瘟煞的克星,據(jù)說灶邊屋腳,娶媳婦造新屋,殺個線雞祭祭,各種污穢之氣就會逃之天天。許多事是說不清的。其實,婦娘子只要賢良,每過三五灶膛灰里外耙干凈,大抵能將一灶火養(yǎng)得風(fēng)調(diào)雨順。
聽說有些地方會燒瓦塔。中秋節(jié)大早,男子佬們將瓦片、磚頭一塊一塊壘成丈把高的瓦塔,塔底留個塔門。瓦片磚塊的空隙恰恰成了火的窗口。月亮出來了,山林沒了一滴聲響。人們將松椏、片柴和禾草填進(jìn)瓦塔,澆上硫磺,族老到塔門點火,火慢慢燒開,一級一級爬上瓦塔,最后躥上塔頂,噴出燎亮的火焰?;鹕鄰母鱾€火孔噴出來,仿佛下萬叢花朵在奔跑吶喊。大人伢子歡叫了,不時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鹽,爆出一陣一陣噼里啪啦的響聲。火焰興奮起來,火舌交纏在一起,變成一條雄壯的火龍?zhí)鴦语w舞,映紅了山腳彎彎曲曲的河汊。大人們?nèi)θ谕咚?,一邊聊著家長里短,一邊剝著柚子分食著花生月餅,伢子們則猜古捉迷藏,后生客女們你一眉我一眼地瞄著對著……直到月亮偏西,整個瓦塔燒得一身金紅透明,人們才慢慢散去。
柴米如金的日子里,客家人為什么要以一塔火來進(jìn)行如此奢侈的狂歡?有人說為了紀(jì)念先人反抗元朝暴政,有人說為了慶祝豐收驅(qū)邪除穢,有人說為了祭拜燧木取火的遠(yuǎn)祖。拋開世故,根底上,我想我們的祖先,是想通過火與自然進(jìn)行一場遼闊的對話——我們站在大自然里,我們自己也是自然。
7
許多事情無法預(yù)料。天十物燥,在山上燒螞蟻窩極度危險,稍微沒隔好,火就跑出來了。一滴火的奔跑速度有時追得上風(fēng),茅草芒花簡直就是下萬根導(dǎo)火線,那些落滿松脂和杉油的蘆箕山更是火的高速跑道。火焰吐著信子鵝毛般在山林翻卷,唰地上了山頂,忽地一個轉(zhuǎn)身,下溝萬壑地泛濫開來。黑色的煙浪裹挾塵沙,蘑菇云般飛入天空。日頭沒了影子,風(fēng)聲、火聲、呼叫聲,巨大的熱流卷著氣浪嗡嗡作響,除了茫茫火海,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家家戶戶的男子佬嚎叫著,螞蟻沿線似的組成人墻追著風(fēng)打火,也有的從對面山頭圍追堵截,有人在大片大片砍柴斫樹做防火隔離帶?;鹨坏┋偪袷菬o法扼制的,它鋪天蓋地的殺傷力,瞬間可將天堂變成一座地獄。鶴堂人付出的代價是慘烈的。他們只懂得山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誰知它還是火的祖地?誰也別想阻止一群火返回故鄉(xiāng)。
更大的斗爭悄悄包抄過來。許多村子用黏土和磚頭筑起了一座座高高的土爐子。鐵鍋頭,門鐵搭子,箱鎖搭子,老秤頭,爛镢頭,爛斧頭……家家戶戶和鐵有關(guān)的東西被統(tǒng)統(tǒng)搜羅出來,一一當(dāng)作原料丟進(jìn)土爐大煉鋼鐵。當(dāng)人、火、樹都拋開千百年的祖制,全部圍著爐子打一場鋼鐵戰(zhàn)的時候,村子茫然不知所措了。為解決燃料,人們只能紛紛從稻田爬上坎,一嘟嚕一嘟嚕地上山,搭起大大小小的燒炭棚。水桶般粗的大木被一棵一棵斫倒,順著山頭滾下來,燒成肥嘟嘟的木炭,喂不了自己,更喂不飽那人高馬大的鐵水爐子。
一些地方建起了林場。一種比村子還長的森林小火車開進(jìn)了隔壁村子,一節(jié)一節(jié)的,常常車頭拐到村背后了,卻還看不見車尾。大片大片的森林被電鋸鋸了,粗大的枕木指引著火車,一車皮連一車皮,將大木送到遙遠(yuǎn)的地方去.哐當(dāng)哐當(dāng),村子抖動起來,豬在豬欄里睡不安穩(wěn)了,土狗們嗚嗚地從坪上追到坎下,驚得不知所措……這些祖祖輩輩喂著村坊人的樹林,被拉到什么地方?做什么用呢?有時候會在鄰村鐵路上,揀到幾塊烏亮的石頭。慢慢的,鶴堂人知道,這是火車燒過的煤。烏石頭怎么也能燒火呢?還能推動那長長的火車到處奔跑?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可想象。
要分山了。聽說分產(chǎn)到戶,村坊騷動起來。人們私心萌動,誰也不曉得哪片山林會分給自己。于是全家出動,砍,斫,鋸,拽,馱,扛,將山上的財產(chǎn)一點一點往家里搬。一捆一捆扎緊了馱回家去,前坪后院,就漸漸堆起了小木頭山。祖祖輩輩藏風(fēng)蓄水的山林,半個月不到,變得空蕩蕩的。天更高了,山更瘦了,村子更亮堂了,野豬麂子不知逃到哪去了,那些在后山“居所——!居所——!”直叫喚的五彩長尾鳥再也沒見蹤影。
兩年后,一場毛蟲災(zāi)害鋪天蓋地而來,小松樹上、蘆箕上、路上到處蠕動著松毛蟲,恍若蒼天撒在大地上的蠶寶寶。
火關(guān)在灶膛里是良善的,一旦打開,就成了原子彈。人心長出來的火遠(yuǎn)比木柴火殺傷力大。有時候一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縱火犯。我們所能做的,是管好兩扇門,一扇打開,一扇關(guān)上。
8
木柴火對萬物的加工,是人類一種短暫的物理與化學(xué)運用。而陽光對萬物的催熟,卻是漫長的生理馬拉松。
陽光是多年的老酒,浸著果樹莊稼,像一層透明的油漆。秋風(fēng)吸著鼻子,那些橘柚板栗花生蕃薯,被浸得沒了肝火,一個個出土的出土、下樹的下樹了。天地之氣正開始新一輪組合交換,站在田野里,你可以聞到自然萬物化合分解的成熟味道。野菊開花,拐棗退澀,柿子起沙,打了霜的蘿卜甜甜脆脆的,就連那些起蟲眼的白菜秧子,也變得冰棱似的水津津的。
日頭是掛在天上的火。這些火的種子,灑落到森林、河流、田野乃至一株株莊稼上。陽光流進(jìn)植物血管,沒有誰感覺得到。等哪天植物開花、結(jié)果,直到衰老十死,燒小一堆金紅的火焰,人們才曉得謎底。這些太陽的火種,潛伏在植物、空氣、黑夜里,一根火柴,火焰就發(fā)芽開花了。一座森林,一片稻子,一個萬物生長的黎明,一個生物族群,需要多少陽光的催化與交合?
眼睛是天火隱秘的居所。夜晚投涼,偶爾會看見一朵火光嗖地飛起,哧哧燃過夜空,滑落在某戶人家屋背山窩子里。鬏毛太公說那是靈魂火,有人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如果火盤子網(wǎng)溜溜的,是男子佬,若是一把芒掃的樣子,定是位婦娘子家。我們嚇得每天摁眼角,生怕哪天那朵靈魂火飛了,自己也就熄命了。鬏毛太公笑著敲我們的腦門,細(xì)伢子,靈魂火還沒長好哩,你看村坊里那些叔伯大嬸,曬了多少天晴辣日,吃了多少年頭的柴米油鹽,那朵火才像日頭似的閃在眼珠子里。
火是隱秘的,這些太陽的崽子,很多場合,我們?nèi)庋鄹緹o法看見。就像樹死了,火還藏在樹千里;木柴燒了,火鉆入灰燼,藏進(jìn)了空氣里……大自然是火永無終點的能量循環(huán)庫,我們所能做的,只不過是守護(hù)好能源——那是火與人類共同的故鄉(xiāng)。
《易經(jīng)》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蹦撤N程度上,鶴堂人用火是含蓄而節(jié)制的,那些木柴上的花朵,就像黑夜半閉的眼睛,指引我們穿透無法抵達(dá)的盲點,卻從不抵達(dá)極限。和柴草一樣,生命也是一場耗能巨大的火,生與死的過程,就是與自然的能量轉(zhuǎn)換。如此,倘若上天給我們的能量只有那么多,是悠著點、慢慢用,還是選擇一次性揮霍?能量是守恒的,我們向自然取了多少,就一定要返還多少給我們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