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曰宏
?
劉蘭芝為什么選擇再婚之夜投水自盡?
□丁曰宏
摘要:名作《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之死內(nèi)涵豐富。本文認為,她在再婚夜自盡是其性格的使然,是作者為了滿足讀者心理需求的使然,是制造悲劇效果的使然。
關(guān)鍵詞:劉蘭芝;投水自盡;性格發(fā)展;閱讀期待;藝術(shù)效果
《語文教學通訊》2013年第12期刊發(fā)的謝并洋《以劉蘭芝赴死時間節(jié)點剖析其性格特點》一文認為,劉蘭芝選擇在再婚當晚自殺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過于自我,一意孤行的選擇;二是自尊心強,叛逆的爆發(fā);三是專情,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一直等到生命的枯萎。鄙人不揣淺陋,也想談?wù)勛约旱目捶ǎ?/p>
(一)是由希望到失望乃至絕望后做出的舉動
漢朝是對女性束縛較少的朝代之一。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的觀念還未形成。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蔡文姬與董祀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家長制對人們的束縛卻特別明顯。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就是由封建家長制造成的。
焦家唯一的長輩——焦母唯我獨尊。作為焦家兒媳婦的劉蘭芝,自視知書達禮、心靈手巧、勤勞家務(wù),侍母侍夫無一不周到,與小姑的關(guān)系沒有不和諧。但就是忍受不了那種頤指氣使、無理取鬧、橫加干涉的家長作風。她感到在強大的家長制面前,自己和婆婆已無和解的可能,只得把希望寄托在丈夫焦仲卿身上。她希望以自請遣歸這一大的舉動來觸動丈夫,以示事情的嚴重性,并以此希望丈夫從中斡旋。哪知,在強大的家長制面前,焦仲卿也是疾風中的弱草,他自己雖非常決絕,但在阿母“槌床”“大怒”面前,也只得“默無聲”,對蘭芝“哽咽不能語”。劉蘭芝第一次失望了。在焦仲卿表白的時候,打斷他的話,“勿復(fù)重紛紜”。接著陳述自己“無罪過”“仍更被驅(qū)遣”的事實;接著揶揄焦仲卿“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接著作出判斷“于今無會因”;最后表達了“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的深情。
劉蘭芝第二次失望是在自己娘家。與仲卿分手時,仲卿再三發(fā)誓:“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負”,并且非??隙ǖ卣f “且暫還家去”、“不久當還歸”。劉蘭芝自己也說“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最后發(fā)誓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劉蘭芝抱著與焦仲卿能重歸于好的希望在家等待。但“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劉母詢問蘭芝時,蘭芝非常堅決:“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蹦闹丶摇坝Y(jié)大義”,劉母照例回絕,但這個家中如父之兄,果然“性行暴如雷”,“悵然心中煩”。表面上是按常人思維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來責備阿妹“作計何不量”,實際上未始沒有攀龍附鳳、妹榮兄貴的想法。并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拋出一句 “其往欲何云”。而這正擊中了劉蘭芝的軟肋。劉蘭芝幻想破滅了,迫不得已,只能直面現(xiàn)實:“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边@時的蘭芝雖允婚卻“仰頭”,表明她心中已拿定了主意。
既已允婚,府君家立即確定了婚期,熱熱鬧鬧鋪排夸張地準備著婚禮。劉家也精心準備著??商m芝的心里痛苦不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晻晻日欲暝,愁思出問啼?!币驗樽詮呐c仲卿分手,仲卿那兒沒有一點消息。他的許諾還算數(shù)嗎?但他們倆誓言分明還在耳旁。劉蘭芝心有不甘。果然“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劉蘭芝三言兩語,陳述事情的經(jīng)過,“以我應(yīng)他人,君還何所望!”她希望焦仲卿能體察自己的處境,原諒自己作出的決定,能給自己哪怕是一絲的安慰,那么死也無悔無怨了。但她聽到的卻是譏諷、是誤解:“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而這譏諷誤解來自最傾心之人,劉蘭芝第三次失望了。她有點怒不可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辈⑶以僖淮蚊耸模骸包S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p>
由此可見,婚夜赴死是劉蘭芝一次次希望到一次次失望乃至絕望后毅然作出的決定,而不是一意孤行的選擇。
(二)是要把忠貞之情公布于世做出的選擇
忠于愛情、誓死捍衛(wèi)愛情是劉蘭芝、焦仲卿兩人共同的性格。而這種品格是在兩人堅定、懷疑、堅定的過程中呈現(xiàn)的。
嫁到焦家的劉蘭芝,雖與夫君“相見常日稀”,但“守節(jié)情不移”。焦仲卿也認為“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但焦母從中作梗,要焦仲卿“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仲卿雖表示“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取”,但在強大的家長制面前,還是讓劉蘭芝“卿但暫還家”。仲卿雖表示“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但蘭芝“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的話語表明她不無擔心焦仲卿會續(xù)娶。
在送蘭芝回家的路上,焦仲卿再次發(fā)誓,以表明心跡:“誓不相隔卿?!薄安痪卯斶€歸,誓天不相負!”在焦仲卿的感召下,劉蘭芝重拾愛情信心,“感君區(qū)區(qū)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并盟誓以表明對愛情的堅定:“君當做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p>
回娘家的劉蘭芝,在接二連三的媒人說媒時,對愛情的態(tài)度是堅定的:“府吏見叮嚀,結(jié)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薄芭酉扔惺?,老姥豈敢言!”阿母的話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劉蘭芝對愛情的堅貞。但阿兄的怒斥使劉蘭芝只得表面允婚。允婚的對象是太守家,而且馬上就要結(jié)婚。非怪焦仲卿“聞此變”,見到劉蘭芝,不等聽完劉蘭芝的申訴,哪里相信她的堅貞!言辭中有憤激:“賀卿得高遷!”“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話語中有譏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北徽`解、被懷疑的劉蘭芝被激怒了:“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辈⑶覉远怂麄兊膼矍椋骸包S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要誓死捍衛(wèi)她和仲卿的愛情。
既然誓死捍衛(wèi),就不必偷偷摸摸,就要把他們的忠貞之情公布于世。而公布于世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結(jié)婚的當晚赴死。不然“只會死得不明不白?!保ㄖx并洋語)。而這不是“專情,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一直等到生命枯萎”。
(三)是自尊、叛逆性格爆發(fā)做出的抉擇
詩歌一開頭劉蘭芝向焦仲卿提出的請求話語,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無理指責而主動要求回家的口吻。這是長期忍耐、順從后的爆發(fā)。她的話里有委屈、不滿,但堅決有力、毫無偽飾。后來焦母對仲卿說“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雖是偏頗之詞,但也透露出劉蘭芝確實不是低眉順眼、任人擺布的小媳婦。蘭芝向焦母作別時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xùn),兼愧貴家子”,同樣讓讀者體會到蘭芝不是封建時代一個標準的兒媳婦的形象。
劉蘭芝的自尊和叛逆還突出地體現(xiàn)在離開焦家前的“嚴妝”上。盡管劉蘭芝有著巨大的悲傷哀怨,但表現(xiàn)出來的仍然是光彩照人、風姿綽約的動人形象。這也是對焦母的示威與抗議。你不是說秦羅敷“可憐體無比”“窈窕艷城郭”嗎?“我”劉蘭芝也是“精妙世無雙”?。」?,“上堂啟阿母,阿母怒不止”。
回到娘家,面對阿兄的逼嫁,蘭芝更進一步表現(xiàn)出清醒、堅決而叛逆的性格。“仰頭答”而不是低眉順眼;表面允婚,實際上已做好了反抗的準備。
在與焦仲卿相約“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之后,劉蘭芝果斷選擇在婚夜投水自盡。這是她自尊、叛逆性格的總爆發(fā):“我”就要給阿兄帶來麻煩,“我”就要給太守家?guī)砦锪?、財力的損害,精神、聲譽的損害。在這一點上,我與謝先生的看法是一致的。
《孔雀東南飛》是一篇不朽的文學作品。而好的作品往往能歌頌美好、抨擊罪惡以滿足讀者的心理需要。人們認為這首詩 “是一曲基于事實而形于吟詠的悲歌”[1]。但不能說此詩沒有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劉蘭芝選擇在再婚之夜投水自盡就有可能是藝術(shù)創(chuàng)造,而這也滿足了讀者的心理需要。
(一)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滿足了讀者的心理
劉蘭芝焦仲卿結(jié)婚以后,一個“守節(jié)情不移”,一個“幸復(fù)得此婦”。焦母從中作梗,非要把蘭芝“遣去慎莫留”。仲卿無法改變母親,只得勸蘭芝“卿但暫還家”。這時的讀者如劉蘭芝一樣,不能不有焦仲卿再娶的擔憂。
等到送蘭芝回娘家途中,焦仲卿的一番話語感動了劉蘭芝,劉蘭芝也隨之盟誓,讀者心理才悄悄有些安慰。但蘭芝“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植蝗挝乙?,逆以煎我懷”的話語也“煎”熬著讀者情“懷”。
果然,回到娘家的劉蘭芝雖然恪守諾言,但在阿兄的逼迫之下,只得允婚。讀者雖然知道劉蘭芝是違心的,但感到劉蘭芝焦仲卿再在一起的希望渺茫。劉蘭芝會不會因見異思遷?讀者的疑慮被仲卿說出來了:“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劉蘭芝的喝斥與盟誓堅定了讀者對他們愛情的信心。直到最后一刻——再婚之夜,蘭芝“舉身赴清池”,謎底才揭曉?!案袈劥俗儭薄白話鞏|南枝”,讀者懸著的一顆為他們愛情擔憂的心才落了下來?!霸谝磺袀ゴ蟊瘎〉亩窢幹?,肉體的失敗往往在精神的勝利中獲得加倍的補償?!保?]劉蘭芝焦仲卿雖然肉體不在了,但他們忠于愛情的精神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二)對封建家長制的反戈一擊滿足了讀者的心理
劉蘭芝選擇在具有隆重儀式、熱鬧氛圍和眾人艷羨的再婚當夜“舉身赴清池”,是對阿兄進行的無聲的反抗,讓兄長在眾目睽睽之下無法下臺,毀滅了他的妹榮兄貴的美夢。這是劉蘭芝對家長制的沉重打擊。當焦母知道焦仲卿“故作不良計”后,懇求兒子“慎勿為婦死”。仲卿“自掛東南枝”也是對封建家長制的致命一擊?!霸诒瘎≈?,我們面對失敗的慘象,卻有勝利的感覺。那失敗也是艱苦卓絕的斗爭后的失敗,而不是怯懦者的屈服投降。”[3]“當生命力成功地找到正當發(fā)泄的途徑時,便產(chǎn)生快感?!保?]劉蘭芝焦仲卿在反抗的過程中,雖以悲劇告終,讓人們?yōu)⑾峦榈谋瘋难蹨I,但對家長制的打擊也是巨大的,而這也讓讀者感到愉快和滿足。
“按照秦漢以時間統(tǒng)空間的模式,突出時間的主導(dǎo)因素,所以中國人審美的空間始終由時間這一維所牽引,它流轉(zhuǎn)不居,生生不息?!保?]《紅樓夢》中林黛玉在賈寶玉的婚夜死去,祝英臺死在出嫁的途中,祥林嫂在魯鎮(zhèn)人的祝福聲中慘死,這些都是重視時間節(jié)點的例子。
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在再婚之夜,劉蘭芝的形象應(yīng)該是最美好的,她要把最美好的形象留給世人。再婚之夜,劉蘭芝赴水而死,她是為捍衛(wèi)愛情而死的,她的忠貞不渝之情是最美好的,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傳頌?!八ū瘎。┣∏≡诿枥L人的渺小無力的同時,表現(xiàn)人的偉大和崇高?!保?]人們在同情憐憫劉蘭芝焦仲卿的同時,也會感覺到劉蘭芝焦仲卿的偉大和崇高。也一定會思索惡的根源和正義的觀念。這也是一切不朽的作品所應(yīng)該達到的效果。
選擇在再婚之夜投水自盡,使劉蘭芝的性格得充分展示。除了表現(xiàn)她外在的形象美和內(nèi)在的精神美外,還表現(xiàn)了她的斗爭精神,展現(xiàn)了她的活力與尊嚴。
總之,劉蘭芝選擇在再婚之夜赴死,是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需要,是讀者閱讀心理的需要,更是為了使藝術(shù)效果最佳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徐中玉等:《古代文學作品鑒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3][4][6]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汪裕雄:《意象探源》,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責編潘務(wù)正]
作者單位:(安徽省懷寧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