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藏邊境村鎮(zhèn)文化圖景解讀與傳播意義構建
——西藏吉隆個案調研

2016-03-01 07:39
新聞研究導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吉隆邊民尼泊爾

澤 玉

(西藏民族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

西藏邊境村鎮(zhèn)文化圖景解讀與傳播意義構建
——西藏吉隆個案調研

澤玉

(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本文通過呈現(xiàn)、分析吉隆歷史遺存的文化景觀和生活中的文化圖景,提出西藏在邊境口岸建設中,有必要重新認識、理解社會文化產生的能量和社會效益,從而盡可能保留多元文化塑造的地域風格。本文在解讀多元文化的基礎上,建議主流媒體發(fā)揮引導作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打造和諧的邊境村落文化,傳播主流價值觀、建構邊民的民族共同意識,推動經濟建設和人文建設同步并進的文化邊境村莊的發(fā)展。

吉隆;文化圖景;社會意義傳播

一、引論

吉隆,一個地處深山中的西藏邊境小鎮(zhèn),通過田野調查的方式考察吉隆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景觀和民眾的文化狀態(tài)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吉隆口岸作為國家一級陸路通商口岸已再度開放,受4·25地震影響,吉隆將替代樟木,被建設成連接中國和尼泊爾貿易的主流口岸。由此,不同的社會、文化信息和思想觀念將集散于此,使吉隆有別于普通邊境村莊,對西藏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產生顯著影響。關注吉隆當下的文化形態(tài)和社會面貌,是對未來中尼間信息交互、文化傳播的前瞻關切,也是對邊境村莊建設中的特色文化利用的有益思考。第二,吉隆已有上千年的不同民族間的文化融合史,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對中尼兩國邊境村莊產生深刻影響的多元的文化資源已不只是藏在深山中的文明。在吉隆社會變化臨界點上,研究古老邊境村莊的民族文化、地域記憶的保存和傳播,使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當?shù)貧v史文化景觀的價值,客觀對待邊境居民的生活習俗,理性施加影響。

從典型到普遍的角度來說,西藏有21個邊境縣、104個邊境鄉(xiāng)、28個傳統(tǒng)邊貿市場,這些邊境鄉(xiāng)村與吉隆多少有相似之處,對吉隆這一個案的觀察分析,多少適用于其他邊境鄉(xiāng)村。本文旨在透過個案尋找普遍性,找尋共有的特征和規(guī)律,提煉出促進西藏邊境區(qū)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特色路徑。

二、吉隆的文化圖景

吉隆口岸所在地吉隆鎮(zhèn),坐落在橫貫喜馬拉雅山脈的吉隆溝中,海拔2000多米,植被豐富、氣候宜人,吉隆,藏語意為“舒適之地”。吉隆口岸距拉薩近800公里,距加德滿都130公里。人們提及吉隆通常指以吉隆鎮(zhèn)為核心的吉隆溝一帶。吉隆成為和祖國內地及尼泊爾的歷史交往連接點,其信史可追溯到唐朝。早在1300年前,從大唐通往天竺的主要官商道路上,吉隆溝一帶堪為“咽喉要道”。上千年中,西藏的歷史無論是書寫著輝煌,還是經歷著沉寂,吉隆因其交通要塞的地位,始終擁有各地商賈帶來的種種熱鬧——不同地域文化在吉隆交融共生,使其逐漸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景觀。當下,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傳播形態(tài)已在吉隆人的生活中發(fā)揮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使他們生活中的文化景觀有了新意,文化融合方式也有所不同,再創(chuàng)的輝煌也必然與傳播有一定的關系。

(一)歷史文化圖景

1.通道、碑銘與碉樓在喜馬拉雅山脈中,吉隆溝從西藏一直貫穿到尼泊爾,古人將其視為“天賜之路”,歷史上的“番尼古道”也正是沿溝而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記載,唐朝年間,先后有玄照、玄太、道方等多位高僧通過古道經尼泊爾轉道印度。唐朝外交家王玄策三次①經吉隆出訪尼泊爾和印度,并在吉隆印刻“大唐天竺使出銘”。

蓮花生大師也是從“番尼古道”進藏傳法,據(jù)說“吉隆”這一地名就是蓮花生大師感嘆吉隆美景命名的。這條古道也是重要的貿易通道。11世紀,松贊干布的子孫建立的貢塘王朝更加促進了吉隆貿易的繁華。

吉隆這塊土地還見證了中尼之間的邊境戰(zhàn)爭。清乾隆年間,大將??蛋苍谶@里還擊入侵西藏的廓爾喀人。318國道吉隆沿線不時能看到當年的掩體和防御工事遺跡。作為戰(zhàn)爭的遺物,這些遺跡和吉隆溝里的清軍墓一樣,完全與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吉隆溝中與??蛋蚕嚓P的還有“招提壁壘”四個壁刻的文字,據(jù)說是福康安凱旋之時提筆書寫的。

2.寺廟歷史記載,藏王松贊干布迎娶的尼泊爾赤尊公主也是沿吉隆溝入藏。赤尊公主被古道沿途風景感動,就將帶著的三尊釋迦牟尼佛像留下一尊,并在當?shù)嘏d建了帕巴寺。今天,這座有濃郁南亞風格的塔形寺廟依然佇立在吉隆鎮(zhèn)中。寺外墻壁和門廊繪有鮮艷的壁畫,院中供有尼泊爾風情的石刻佛像和西藏的瑪尼石刻,是典型的藏尼風格混合的寺廟。

3.村莊與族群,2003年達曼人結束無國籍的歷史,[1]正式成為中國公民,達曼人國籍歸屬這一歷史問題被畫上了句號。作為跨越國界的遷徙者,達曼人的居住環(huán)境、習俗、容貌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在關于達曼人來歷的種種故事的映射下,他們的村莊已然成為民俗獨特的人文景觀。

現(xiàn)在,達曼人已有和藏、漢族通婚的家庭,藏、漢語成為比尼泊爾語更為通用的語言,多種文化在他們的生活中共生共存,“融合”成為新時代達曼人鮮明的特點。

(二)日常生活圖景

吉隆全縣面積12000平方公里,人口一萬多,吉隆鎮(zhèn)鎮(zhèn)轄人口占全縣人口的一半左右,地廣人稀,降低了人際密集交流的可能性,但思想較為開放的吉隆人善于利用任何聚合的機會獲取信息,吸收不同文化。天長日久,吉隆人的生活形態(tài)呈現(xiàn)出“混搭”的風格。

1.日子中的“混搭”。發(fā)展中的吉隆,鋼筋水泥的建筑逐漸取代了土木結構的傳統(tǒng)住宅,但街巷和家庭中依然保持著不同風格的傳統(tǒng)“軟裝飾”。例如,藏族邊民開的餐館門窗上會掛藏地的“香布”;②玻璃和墻上會貼尼泊爾或印度的美女圖、手上繪有圖案的合十照片,色彩大都很艷麗;餐飲的口味、就餐方式也是藏尼結合。

家庭中,藏、漢、尼三種風格的圖畫、飾物、用品和諧地共妝一屋,日常生活中的炊飲具、衣著也都被混合著使用:穿著尼泊爾條紋燈籠褲的藏族婦女用景德鎮(zhèn)的瓷器給客人斟倒酥油茶,穿著尼泊爾長袍的藏族姑娘和內地游客砍價還價都是稀松平常的景象。

邊境村莊,不同國別、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傳播中相互滲透,“傳統(tǒng)”的基因不是單一文化的留存。人們的審美少有大眾媒介渲染的痕跡,多是源于生活積累和不同文化的相互影響。

2.民族通婚。雖然“偏遠、交通不便、現(xiàn)代化生活設施缺失”等現(xiàn)實依然困擾著這個喜馬拉雅山脈中的小山溝,但多元文化不斷交匯、碰撞生成的地域文化氣質鍛造出吉隆邊民相對開放的心理。這種心理投射在婚姻上的反映是,不同民族間的通婚成為可廣泛接納的社會行為。在達曼村,我們尋訪到了漢族和達曼人通婚的案例,藏尼家庭之間的通婚較為尋常。藏尼通婚家庭的成員會頻繁往來于兩邊邊境上的家庭,充當信息傳播者、習俗糅合者的角色。

3.多語言運用。長期多民族混居,使吉隆邊民能使用藏、漢、尼等多種語言,個別邊民還掌握了印地語和英語。在調研中,可以看到西藏邊民或尼泊爾邊民的談話常常在幾種語言中來回切換,外來詞匯使用的頻率也非常高,語言有雜糅現(xiàn)象,但這樣的語言使用狀況并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溝通?!耙环N語言就是一種文化,就是一種生活形式”,[2]能流暢轉換于不同語言,也意味著長期的共同生活使人們能相互理解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價值體系。

(三)媒介使用圖景

歷史上的吉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整個社會擁有較強的傳播力,社會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在這樣的傳播力的影響和覆蓋下;也沒有一個時代,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把文化傳播轉換出來的推動力量納入考慮范圍。媒介的出現(xiàn)讓吉隆人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也讓吉隆的發(fā)展有了突破和創(chuàng)新的可能。

1.傳統(tǒng)媒體與生活。邊民家庭,包括尼泊爾人在收看電視節(jié)目時,因為語言問題,藏語衛(wèi)視是他們的首選。吉隆人的文化生活極為匱乏,因此大部分邊民家庭離不開影碟機,他們購買印度和尼泊爾的歌舞片比購買藏語版的文娛產品更為方便,這些國家的影視商品在當?shù)貙こ?梢姟kS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邊民基本都是用影碟機觀看節(jié)目。限于經濟能力,不少尼泊爾家庭還在使用錄像機,租用磁帶。因為播放介質逐漸出現(xiàn)差異,兩國邊民之間的節(jié)目交換有了障礙。

報紙、期刊在吉隆的傳播乏善可陳。在吉隆鎮(zhèn)的幾個村委會,成捆的報紙和未拆封的英文版雜志《中國西藏》堆放在屋角——讀者太少,甚至不會拆封。有關方面計劃將《中國西藏》譯成尼泊爾文,希望傳播效果會有所改善。

2.新媒體的盛行。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智能手機的角色無可替代。由于微信方便語音聊天,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其成為了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就電話費而言,從吉隆打到尼泊爾每分鐘8塊錢,對方打過來每分鐘5毛錢,為了節(jié)省話費,微信語音在跨國交流中就使用得更為頻繁。在一些村莊,召集村民開會或發(fā)送一些通知等村務也是用微信語音“喊幾嗓子”。調研期間,翻閱邊民青年的微信歷史記錄,發(fā)現(xiàn)都有尼泊爾的風景照、印度的明星照,有好幾個青年人的微信封面選擇的是當?shù)刂L景區(qū)的照片。2015年8月,個別村民被選派到拉薩、成都、北京參觀,微信中密集傳播的照片就是祖國內地的風景,他們的親戚朋友可以以這樣更為“貼近”的方式增長見識,了解祖國的其他地域。

微信也改變著邊民的貿易方式。有著千年貿易史的吉隆從來都是“現(xiàn)場看貨,錢貨兩訖”,而今,“微信看貨”成為流行做法。34歲的貢嘎介紹說,尼泊爾的合伙人把物品用微信圖片發(fā)給他們,得到確認后,安排物流就可以了,甚至有的款項直接使用微信支付。4·25地震中,貢嘎雇用的一輛貨車被壓在了垮塌的山體下,尼泊爾的合伙人發(fā)來照片,請她確認后申請保險。

4·25地震后,吉隆邊民和他們的尼泊爾鄰居還多了一個喜好,在微信上夸贊或吐槽地震救援工作。吉隆邊民不時“秀”出政府搭建的帳篷和配發(fā)的各種生活物品,贏取尼泊爾朋友的羨慕之情。同時,尼泊爾的邊民也會把他們缺少救援、地震現(xiàn)場一片狼藉的圖片發(fā)給吉隆的邊民,換取安慰。微信中的意見交換和情緒表達已成為研究邊境村莊輿情的重要內容。

三、吉隆文化景觀的傳播意義建構

對吉隆歷史文化景觀和生活圖景的描述和歸類的意義在于分析這些景觀、圖景與人們精神的聯(lián)結和關系,判定人們的基本性格和價值取向,從更廣的角度和更深的層次對社會進行把握,推進邊境村莊的現(xiàn)代化進程。

對現(xiàn)在的吉隆人來說,他們正處在變化的臨界點,不失期待,卻時常迷茫。從多個角度去了解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有益于把握游弋于生活中的意識形態(tài),便于構建主流價值觀,提升他們的國民意識和身份認同感,增強地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再則,邊境村莊人口混雜、信息源流渠道多,出于不同目的的傳播行為都會以這里為出口,擴張自己的傳播效果,影響民眾。對邊境村莊地域文化基礎的把握,有助于建立傳播的正向坐標,構建價值共同體的根基。

(一)文化景觀的情感寄托意義

大唐出使天竺銘、招提壁壘、清軍墓已是古跡,學界對這些古跡研究中的爭議,并不影響邊民尊重和珍惜這些古跡的情感和行為:第一,邊民信奉佛教,歷史上佛教傳播在吉隆留下的印記會得到信徒從精神到形式上的尊重;第二,邊民認為古跡是“吉隆是風水寶地”的佐證,會更加愛惜家園;第三,邊民以文化景觀為信史,傳述清朝遠征軍驅逐廓爾喀人入侵的歷史,并以此衍生出他們理解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感情”。

邊民對國家的情感歸屬需求超出了我們調研前的預想,達曼人的表現(xiàn)也是如此。2015年8月,達曼人送出三個青年服兵役,這是達曼村的青年第一次參軍,全村人帶著哈達在公路邊歡送。盡管達曼人是清朝鐵騎部隊后裔的說法至今有爭議,但是有的達曼人卻堅持這一說法,并認為參軍是繼承鐵騎傳統(tǒng),能報效國家是他們的榮耀。離他們村子不遠處的清軍墓成為他們紀念英雄和激勵現(xiàn)實行為的一個聯(lián)結。在這個聯(lián)結點,國家共同意識和民族共同意識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交織、建構,以村民共同記憶的方式被傳頌。

榮耀感與歸屬感相互交織,外化在儀式上,邊民會秉承傳統(tǒng)在招提壁壘的石崖上刻寫六字真言,并時常會頂禮獻哈達、煨桑煙,以寄放靈魂。

吉隆邊民對帕巴寺懷有相同的榮耀之情。近幾年,當?shù)卣岢熬偷剞D山轉湖”,帕巴寺成為當?shù)剡吤窈托叛龇鸾痰哪岵礌柸斯餐ぐ莸闹饕聫R。在信仰儀式的表達中,反映的是人們心靈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群體和個體信仰的外化和表露,每次轉山轉寺就是一次“古今之遇”,會念及福康安部隊的英勇,會重溫和再度傳播帕巴寺興建的故事與佛教的精髓。這中間,多種文化交融孕育出吉隆人溫和、安靜和極具包容的性格。

(二)對融合文化鍛造的民族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不同的地域文化會培育出不同的人群特點,這些特點又會產生反作用,強化地域文化。感性地評判吉隆邊民,“內斂、安靜、包容”這樣的詞匯都較為貼切。和吉隆邊民聊天,即使是談及最困難、最棘手的事情,吉隆邊民闡述完事實常會轉化立場,換不同角度談論問題。

吉隆人具有的這種包容性和他們所處的文化交融環(huán)境頗有關系——各種文化在不同時空中不斷累加、碰撞,鍛造出了力量更強、范圍更大、領域更廣的包容性文化。

超強的包容性主導了吉隆人的生活觀念,吉隆人對生產和生活的需求不會簡單地用民族、地域,或品牌、價錢作為選擇標準,只要生活中適用、自己覺得舒服就可以接納。雖然會遵循一些傳統(tǒng),但吉隆人沒有太強的“守舊”觀,對新鮮事物飽含熱情。正是如此,他們對歷史遺跡、對現(xiàn)代的傳播技術、對生活中的“混搭”房屋和衣飾等都持以積極接納之態(tài)。這樣的接納態(tài)度又給融合文化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存在空間。

地域文化會影響到區(qū)域內人群的性格養(yǎng)成,而人的性格會幫助這個民族不斷突破各種局限,獲得新的文化養(yǎng)料。著名的現(xiàn)代化問題研究專家英格爾斯指出:“許多致力于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中國家,正是在經歷了長久的現(xiàn)代化陣痛和難產后,才逐漸意識到:國民的心理和精神還被牢固地鎖在傳統(tǒng)意識之中,構成了對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嚴重障礙?!保?]而吉隆邊民性格中的包容性已經使其不斷突破傳統(tǒng)意識,使吉隆具有了以合作、共榮之態(tài)建立新經濟圈的基礎。

(三)多元信息碰撞下的認知提升

因為國力差別,尼泊爾邊民和我國邊民的生活水準有了較大的反差,這些反差在公共媒體和社交媒體上都有所表現(xiàn)。在以微信為主的社交媒體上,吉隆邊民不僅喜歡和尼泊爾邊民“互曬”生活狀態(tài),也會交流不同的感受。通過交流和比對,我國的邊民感受到了邊境政策帶給他們的各種實惠。這些實惠通過自媒體的傳播也檢驗著邊境政策的執(zhí)行狀態(tài),直接反饋邊民的感受,并在尼泊爾邊民心中樹立了中國的愛民、恤民的形象。邊民得到的社會關注、國家的幫扶也強化了他們的歸屬感和民族共同意識,讓他們覺得不因身處邊遠地區(qū)而無人重視。

同時,和尼泊爾邊民的生活對照后讓吉隆邊民對社會穩(wěn)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訪問的幾位有到印度、尼泊爾朝佛經歷的邊民,他們的感受是:以前想出去看看主要是好奇心驅使,看完后真正認識到了國家強大、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性,更加會安心過日子。他們的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著親友的認知和選擇。這種樸素的認知源自真實體驗和自覺自悟,在心理上形成的固化作用不亞于媒體的宣傳。

客觀地來說,此類認知的擴散主要依靠直接的人際傳播,涉及范圍和感染力都有限,無法與境外網(wǎng)絡上有計劃、有設計的,傳播感染力強的目的性信息相抗衡。我國主流媒體如何在多元文化融合的邊境地區(qū)強化傳播效果、提高邊民辨識力依然是一個需要積極推進的課題。

四、結語

吉隆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吉隆人社會心理狀態(tài)為吉隆的開放、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一座歷史小鎮(zhèn)進行重塑不能不將文化要素納入考慮范疇:

(一)文化語境下的小鎮(zhèn)形象傳播

雖說口岸開放是以發(fā)展經濟為初衷,但是就一個歷史名鎮(zhèn)而言,忽視文化特色無疑是放棄可利用的現(xiàn)成資源。吉隆飽含歷史、飽含風情的文化優(yōu)勢是一個地域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一個地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靈魂所在。吉隆的形象是依托自然景觀、歷史遺址,充滿異域風情的民眾生活情態(tài)樹立的風情別致的邊境小鎮(zhèn),吉隆形象傳播的目的不僅要使它成為商賈的目標地,也要讓它成為旅行者的樂園。

(二)考慮文化傳播的溢出效應

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是指事物一個方面的發(fā)展帶動了該事物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與吉隆的歷史文化景觀共生共存的是其原本具有的歷史、人文價值,有必要在當?shù)芈糜挝幕坝^設計中巧妙地凸顯歷史景觀負載的深層含義。這些歷史文化景觀不僅是一個民族應該擁有的一段共同記憶,也是承載吉隆人的榮耀感、激發(fā)吉隆人的愛國熱情的實體和符號。以人性化的方式對吉隆人的這種榮耀和愛進行尊重式的表達,也會影響到每一個到吉隆的人。旅游業(yè)發(fā)展中,衍生出的旅游產品也可以成為多元信息傳播的載體,這些衍生品的價值不僅能取得經濟回報,也會成為歷史的講述者、傳播正能量的使者。

(三)增強主流文化傳播的力道

盡管邊民所處的地理位置偏遠,但網(wǎng)絡已讓他們無時無刻不被各種信息覆蓋,他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觸摸”到世界的不同角落,他們通曉多語言的能力使他們能獲得更豐富的信息。與邊民日益增長的信息獲取能力相對應的問題是:第一,他們的生活不是缺少而是沒有公眾媒體的關注,區(qū)域社會產生的問題更多只能變?yōu)椴桊^內的話題,致使流言和消極情緒有了蔓延空間;第二,政府主導的文化市場建設大量留白。文化傳播的一個特性是強勢文化會相對成為主流文化,但缺少傳播,再強勢的文化其影響就無從談起。而且在邊境地區(qū),我們的主流文化傳播一旦留白,就意味著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有了市場。如果沒有“口岸開放”一說,可以任由這一小鎮(zhèn)以安靜的狀態(tài)存在于邊境,但開放的態(tài)勢會讓這一小鎮(zhèn)成為更多元思想的碰撞地帶,如果需要中國的文化價值觀、主流思潮影響中尼兩國的邊民以及來到口岸的第三國國民,③就需要增強邊境村莊文化傳播的計劃性和設計性。文內所提及的歷史圖景現(xiàn)實生活的融合圖景、媒介使用圖景無疑都是邊境村莊主流文化傳播中的原素材,也能為傳播方式和內容設計方式的選擇拓展思路。

作為邊境地區(qū),吉隆文化景觀的種種情態(tài)有其獨特之處,也有一些西藏大多邊境地區(qū)所共有的特點。對一個處于變化臨界點,且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特征的邊境地區(qū)進行地域文化解讀,是希望在大跨步的城鎮(zhèn)建設中沉下心來細讀一下即將被“改造”的地域具有的文化優(yōu)勢,在建起華美現(xiàn)代的建筑的時候多一些慎重、多一些思考。

注釋:①筆者注:歷史上有爭議,有學者說王玄策是四次出使印度。

②“香布”:藏地掛在窗戶、門和房屋內屋頂沿的裝飾布,通常一年一換,祈求吉祥順意。

③2014年吉隆升格為國家一級陸路通商口岸,擁有向第三方開放的權限。

[1]周建新,楊靜.跨越邊界的離散者[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46-53.

[2]鄭文先.社會理解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208.

[3]英格爾斯.人的現(xiàn)代化[M].殷陸君,譯.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5:4.

G206

A

1674-8883(2016)09-0037-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藏社會與媒介引導力研究”(項目編號:14BXW040);西藏民族大學西藏文化傳承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課題,“中尼邊境信息交互與文化傳播”(項目編號:XT15031);西藏民族大學重大項目培育計劃資助項目“西藏突發(fā)事件輿情引導研究”(項目編號:14myZP03)階段性研究成果

澤玉(1973—),女,西藏林芝人,博士,主任編輯,西藏民族大學2011西藏文化傳承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兼職研究員,復旦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少數(shù)民族新聞傳播。

猜你喜歡
吉隆邊民尼泊爾
西藏邊境地區(qū)邊民居留穩(wěn)定性調查與分析*
書畫影苑.尼泊爾
滇西南邊民通婚對社會秩序的影響——以普洱市為例
尼泊爾 遏制“藏獨”分裂活動二三事
西藏吉隆—康馬變質帶地質特征初探
尼泊爾的憂傷
尼泊爾 震后的日常生活
中尼昔日最大口岸開通提速西藏邊貿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