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快遞員非法占有快件行為的刑法定性
——兼論職務侵占罪的認定

2016-02-15 13:28:08孫曉博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職務侵占罪盜竊罪快件

孫曉博

(南京師范大學 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

快遞員非法占有快件行為的刑法定性
——兼論職務侵占罪的認定

孫曉博

(南京師范大學 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司法實踐中對快遞員非法占有快件行為的定性混亂,源于對職務侵占罪的認定標準不明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其管理、經(jīng)手等持有本單位財物的便利條件;本罪的實行行為僅指“侵吞”;根據(jù)“占有說”,單位臨時占有、管理的他人財物屬于本單位財物。應從對快件進行包裝的實質(zhì)目的去認定其是否屬于封緘物,并在占有歸屬上采“區(qū)別說”。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之間存在競合,在定罪數(shù)額達不到前者要求而符合后者時,應以后者定罪處罰。

快件;職務侵占罪;盜竊罪;封緘物;競合

一、問題的提出

案例一:2012年6月,上海某公司在某電商網(wǎng)站上訂購百余張聯(lián)華OK卡,作為員工福利。之后,該電商委托上海某快遞公司將物品快遞至買方。快遞公司員工方某負責此單快遞的派送工作。但之后買方公司發(fā)現(xiàn)OK卡內(nèi)金額全部被轉移或者使用。警方查明,快遞公司快遞員方某,在物品派送過程中將卡內(nèi)金額轉移,部分自己使用,部分轉賣。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構成盜竊罪[1]。

案例二:2013年10月,陳某入職上海申通快遞任快遞員一職,負責貨物遞送。同年11月某日,陳某被公司安排為本市某商鋪業(yè)主遞送快遞,于是陳某利用此次機會,擅自打開快遞包裝竊得價值45 000元的和田玉雕手把件,并隨后將石頭放入包裝內(nèi),之后將調(diào)包貨物交于客戶。事發(fā)后陳某不承認自己的違法行為,隨后離職。一審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陳某作為公司工作人員,利用其職務之便利,將本單位的財物非法據(jù)為己有,且數(shù)額較大,該行為已構成職務侵占罪。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參見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法院(2014)黃浦刑初字第933號刑事判決書和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4)滬二中刑終字第1170號刑事裁定書。。

案例三:2013年4月8日至5月30日,黃某在江門某快遞公司任快遞員期間,趁分流快件之機,將不屬于其負責派發(fā)的快件藏匿夾帶離開公司,先后多次盜竊手機、內(nèi)存卡、路由器等物品快件,盜竊財物價值共計2034元。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黃某使用藏匿的方式,多次盜竊物品,數(shù)額較大,構成盜竊罪*參見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人民法院(2014)江蓬法刑初字第165號刑事判決書。。

上述三個案例均為快遞員在寄遞過程中非法占有快件的行為,然而最終被司法機關分別定性為盜竊罪、職務侵占罪、盜竊罪。司法實踐中,這種定性不一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為何會出現(xiàn)同案不同判的局面?筆者認為,關鍵在于一些司法人員對職務侵占罪構成要件的理解不夠準確。因而,有必要對職務侵占罪的構成要件展開探討,并結合快遞行業(yè)的性質(zhì)與特點,統(tǒng)一認定標準,為類似案件的定性提供法律依據(jù)。

二、職務侵占罪的認定

(一)“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的認定

關于“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眾多學說的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利用“勞務上的便利”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是否包括在內(nèi)。筆者主張,應當對職務侵占罪中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進行實質(zhì)解釋。首先,從文義解釋的角度看,“職務”一詞在字典中的解釋為“職位規(guī)定應該擔任的工作”。可見,這里的“職務”不限于“職權”,是指在單位中有一定的崗位,擁有一定實際工作內(nèi)容的職責,包括管理職責和從事具體業(yè)務活動[2]。事實上,區(qū)分“公務”與“勞務”并無多大意義,只要行為人基于業(yè)務上合法控制或支配單位財物的便利而實施了侵占行為,就損害了職務侵占罪所保護之法益,在符合其他構成要件的情況下,即應當以該罪定罪處罰。但,若只是利用因工作關系熟悉作案環(huán)境,容易接近作案目標,則不符合本罪中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之規(guī)定。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職務侵占罪中的“職務上的便利”是為司法便利上的考量,而并不形成或者對應于“職務行為廉潔性”這一獨立的法益,不然就無法解釋,為什么侵犯了“職務行為廉潔性”和“單位的財產(chǎn)權利”兩個法益的犯罪的起刑點竟然高于盜竊罪、詐騙罪、侵占罪,但其法定最高刑卻又低于后三者[3]46。筆者并不贊同。盡管從實質(zhì)解釋的角度,將職務行為做了擴大解釋,但“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這一條件在職務侵占罪的認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行為人并非利用其在職務上已實際支配、控制著本單位財物這一便捷條件進而取得財物的,便不符合侵占罪“變合法占有為非法所有”的實質(zhì)。其次,在一些復法益的犯罪中,法定刑的設置只要足以保護主要法益即可,而職務侵占罪的法定刑設置足以保護作為主要法益的單位財產(chǎn)權。一方面,作為市場經(jīng)濟主體的企業(yè)本就面臨更大的風險,且單位財產(chǎn)遭受損失往往也與單位自身監(jiān)管不力有關;另一方面,相比盜竊罪、詐騙罪等日常生活領域的犯罪來說,侵犯單位財產(chǎn)的行為更容易被發(fā)現(xiàn)和查處。再加上,經(jīng)手財物的誘惑性大,對單位工作人員不實行違法行為的期待可能性小。總而言之,職務侵占罪的入罪門檻高及法定最高刑低于盜竊罪、詐騙罪具有實質(zhì)合理性,并不違背罪刑相適應原則。

(二)職務侵占罪的實行行為

我國刑法對職務侵占罪行為方式的規(guī)定僅為“非法占為己有”,而不同于在貪污罪條文中規(guī)定了侵吞、竊取、騙取等具體行為手段,由此引發(fā)了廣泛爭論。通說認為,盡管刑法條文中未明文規(guī)定,但職務侵占罪的實行行為也應當包括“竊取”與“騙取”。筆者并不贊同通說觀點,而認為職務侵占罪的實行行為只有“侵吞”。理由如下:

第一,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職務侵占罪的實行行為是“非法占為己有”,區(qū)別于貪污罪的“侵吞、竊取、騙取或者其他手段”,既然如此,便只能認定職務侵占罪的行為方式只限于單一的“侵吞”。持通說觀點的學者主張,職務侵占罪是從貪污罪中獨立出來的,因而應與貪污罪的相關規(guī)定保持一致,或者認為立法者是基于避免條文重復的考慮,畢竟法典中已詳細列舉了貪污罪的行為方式,因此司法實踐中在認定職務侵占罪的行為手段時直接參照貪污罪的條文即可[4]55-56。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并不可取。首先,立法既然將一些行為從貪污罪中獨立出來,說明立法者認為這些行為不同于貪污行為因而不能同等處罰,對貪污之所以規(guī)定多種行為方式是基于加強對公共財物保護的考慮,不可推而廣之。從解釋方法的角度來說,這種歷史解釋優(yōu)先于文義解釋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其次,職務侵占罪規(guī)定在貪污罪之前,即使立法者出于避免條文重復的考慮,也應當對于位置靠前的職務侵占罪的行為方式詳細規(guī)定,而不是對后者。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也正說明立法者認為二者的行為方式是不同的[4]56。

第二,從維持侵占犯罪的定型性考慮,也不應包括“竊取”和“騙取”的行為方式。與侵占犯罪這種不轉移占有的犯罪形式不同,盜竊、詐騙等罪是將本在他人控制下的財物轉移為自己占有的奪取型犯罪,因而將盜竊、詐騙等手段也歸為侵占是不妥的[5]34。而所謂的“監(jiān)守自盜”,實際上是將自己已經(jīng)控制下的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行為,是典型的“侵吞”,而不是竊取[5]116。

第三,持通說觀點的學者認為,從體系解釋的角度看,倘若認為職務侵占罪的行為方式只有“侵吞”,那么就意味著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竊取、騙取或其他方式非法占有本單位財物的行為要以盜竊罪、詐騙罪等犯罪論處。這種理解,勢必會造成具有相同職權的人,利用職務之便利非法占有本單位財物的行為,只是因為占有的具體方式上的差別而分別構成性質(zhì)完全不同的犯罪,但這樣的結論顯然有失公平[6]。筆者以為,即便按照體系解釋,上述觀點也是片面的。根據(jù)刑法第93條及第382條的具體規(guī)定,上述主體利用職務之便利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已經(jīng)符合貪污罪的構成要件,而第271條第2款只是注意性規(guī)定,因職務侵占罪與貪污罪在主體身份、實行行為方式等方面有重合。因此特別提醒司法人員注意,國家工作人員從事了上述行為,若完全符合貪污罪的構成要件,則應以貪污罪定罪處罰,而不再定職務侵占罪。

第四,如果職務侵占罪采取“綜合手段說”會造成不協(xié)調(diào)的局面。如本單位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竊取、騙取原本不屬于自己支配、占有的本單位財物,定為職務侵占罪,最高判處15年有期徒刑,而非本單位人員未利用職務便利盜竊或騙取單位財物的,定盜竊罪,最高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因具有單位人員身份這一“護身符”就可享受較低刑罰的優(yōu)待,顯然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7]。正是為了避免這種不協(xié)調(diào)的情況,刑法才對職務侵占罪規(guī)定了單一手段。另外,我國刑法中的職務侵占罪與國外刑法中規(guī)定的業(yè)務侵占罪在實質(zhì)上是相同的,都是指行為人將已處于其業(yè)務占有下的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行為。將本人已經(jīng)控制下的財物占為己有,因具有較強的誘惑性,行為人的有責性相對較低,故刑法規(guī)定了較低的法定刑。若將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竊取、騙取非公共財物的行為,以職務侵占罪定罪處罰,則明顯罪刑不相適應,相反,若論以盜竊、詐騙罪就完全可以實現(xiàn)罪刑相適應。綜上,筆者認為職務侵占罪的實行行為僅指“侵吞”。

(三)“本單位財物”的認定

關于“本單位財物”的范圍,大多數(shù)學者主張,除了本單位依法享有所有權的財物外,還包括本單位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而臨時占有、管理、使用、運輸、加工的他人的財物。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根據(jù)我國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在本單位管理、使用、運輸中的他人財物,以本單位財產(chǎn)論,也即法律對此種狀態(tài)的一種擬制”[8]。二是,從民法理論上講,單位保管、使用、運輸他人財物時與財物所有人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作為占有人的單位有保管和返還義務,如果財物發(fā)生了毀損或滅失,那么單位應當以自己的財產(chǎn)進行賠償。委托人的利益因有債權保障而不會受到損害,實際上受到損害的是受托。因此,侵占單位占有物的行為實際上侵犯的是單位財產(chǎn)所有權而非委托人的所有權[9]。筆者贊成上述觀點,但對其論證理由持保留態(tài)度。 其一,將“在本單位管理、使用、運輸中的他人財物,以單位財產(chǎn)論”視為一種法律擬制,筆者表示不能信服。因為,法律擬制是指使某種原本不符合刑法相關規(guī)定的行為,在刑法有明文規(guī)定的前提下,也按相關規(guī)定論處。但法律擬制的認定僅限于刑法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形;相反,即使是類似情形,若沒有法律擬制規(guī)定,也不得以擬制規(guī)定處理[10]。在目前法律尚未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并不能將其作為一種法律擬制,否則,就違背了罪刑法定原則*若僅根據(jù)第91條第2款之規(guī)定就認為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保管、運輸、使用中的私人財產(chǎn)和其他單位財產(chǎn)也以本單位財產(chǎn)論,則有類推解釋之嫌。。其二,本質(zhì)上還是一種財產(chǎn)犯罪法益“所有權說”的觀點。然而,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的經(jīng)濟條件較過去發(fā)生顯著變化,財產(chǎn)關系也更加復雜,傳統(tǒng)的“所有權說”已不能適應維護穩(wěn)定的財產(chǎn)秩序,促進市場經(jīng)濟運行高效化的要求,也不利于實現(xiàn)物盡其用的價值目標。而“中間說”主要是將被害人自己取回贓物的行為排除在財產(chǎn)犯罪之外,事實上采取占有說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符合自救行為的不構成犯罪自不用說,即使在不符合自救行為的情況下,也可根據(jù)刑法第13條的但書來出罪[11]。因而,筆者贊同財產(chǎn)犯罪法益的“占有說”,單位基于法律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而臨時占有、管理、使用、運輸、加工的他人財物毫無疑問屬于“本單位財物”,受到同本單位享有所有權的財物同等的保護。具體到快遞領域,基于合同約定而處于快遞公司實際控制下的快件整體屬于快遞公司的財物,至于快件包裹內(nèi)財物的占有歸屬,則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四)封緘物的刑法界定及其占有歸屬

厘清“封緘物”之屬性,是適用封緘物占有理論的前提。國內(nèi)學者們對于封緘物的定義和特征的理解不一。筆者認為,應對封緘物作實質(zhì)解釋,即并非所有被包裝之物均為封緘物,如用紙箱封裝的一箱蘋果或者用紙袋包起來的一沓鈔票,其外包裝都是以防物品在運輸過程中破損、散落而實施的一種加固措施,因而此包裝在刑法的評價上完全可以視為不存在,行為人占有包裝物也就同時占有了其中的內(nèi)容物,故,這類物品不屬于封緘物。實踐中認定是否為封緘物,還要綜合考慮內(nèi)容物的性質(zhì)、封緘的目的、封緘的程度,并結合社會一般觀念來確定。這里,需要重點討論快遞包裹是封緘物還是一般的包裝物。有觀點認為,快遞包裹不屬于一般的包裝物,原因是快遞一般都使用不透明的塑料袋或者紙箱包裝,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想讓快遞人員知曉所包裝之物究竟是什么,更不允許快遞員擅自打開包裹,因而,快遞包裹的包裝除了具有防止物品破損、散落的作用外,還具有一定的防盜功能[12]。筆者認為,因寄遞的財物的性質(zhì)不同,包裝的方式和程度也有差異,應對快遞包裹做出區(qū)分,不可一概而論。大多數(shù)快遞包裹因進行了特殊封裝而具備封緘物的性質(zhì),但仍有一些快件包裝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僅在于防止物品在運輸過程中散落和破損,便只能認定為一般包裝物。

對封緘物的刑法界定,直接影響著其占有歸屬的確定。封緘物占有歸屬理論產(chǎn)生于日本,主要有受托者占有說、委托者占有說、區(qū)別說、修正區(qū)別說這四種學說。筆者贊同區(qū)別說,理由如下:在刑法中,占有的核心要素就是實際控制或者支配,雖然這一核心要素必須從物理的角度加以考察,但有時,也需要從規(guī)范的角度,即社會生活的一般常識和規(guī)則方面加以考慮[13]112。換句話說,刑法中的占有是以事實占有為原則,同時也承認觀念占有。因為,既然關注對包裝物上鎖、封口的事實,就該認為,包裝里的內(nèi)容物的實際支配權依然為委托人所保留,而受托人不過是一種手段[13]117。現(xiàn)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委托者將財物交于受托者時,對財物進行了上鎖或加封條等特殊包裝,足見其只是許可受托者對包裝物整體進行保管或支配,而對于其中的財物則是不希望受托者控制或接觸的,其主觀上或許有保護個人隱私或保護內(nèi)容物不被消耗等考慮。在此種情況下,若不對封緘物的整體與內(nèi)容物的占有進行區(qū)分,一律按受托者占有,等于視委托者的合法權益于不顧,那么刑法保護法益之目的也將難以全面實現(xiàn)。另外,有學者質(zhì)疑區(qū)別說會產(chǎn)生刑法不均衡問題,即認為占有包裝物整體的構成侵占罪,取得其內(nèi)容物的一部分則成立盜竊罪,而前者的法定最高刑輕于后者,這會造成處罰的不合理。筆者認為,即使行為人侵占了包裝物整體,只要其不拆開包裝竊取其內(nèi)容物就沒有侵犯委托者對于內(nèi)容物的占有,其行為性質(zhì)為侵占。若其拆開封緘物取出了內(nèi)容物,則委托者的占有受到實際侵害,當然構成盜竊罪。另外,侵犯封緘物整體的情況容易偵破和打擊,但現(xiàn)實中的大多數(shù)情況是行為人以侵占整個封緘物為手段,目的在于竊取其中的內(nèi)容物,且往往手段隱秘,使得偵查取證困難,不僅耗費司法資源,也給委托者造成財產(chǎn)損失[14]。因而,從二者受處罰的概率上看,這樣的區(qū)別認定也具有實質(zhì)合理性。

三、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的競合

上述區(qū)分是否意味著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是決然對立的呢?在案情符合職務侵占罪的其他構成要件而唯獨犯罪數(shù)額達不到定罪標準時,是否一定要作為無罪處理呢?

事實上,因為法條用語自身具有復雜性,也由于立法者認識能力的局限性,我們應當承認,某些情形下,能夠通過適當?shù)慕忉屨J定行為符合其他法條的規(guī)定,如果最后的解釋結論沒有超出法條用語本身的含義范圍,便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因為行為沒有達到職務侵占罪的入罪標準就直接認定為無罪,等于忽視了盜竊罪等其他法條規(guī)定的客觀存在[3]47。并且會造成處罰漏洞,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濟,刑法保護法益之目的落空。不同的罪名之間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明確界限,不如承認構成要件間存在廣泛的競合關系[15]。首先,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區(qū)分的關鍵就在于行為人是否利用其實際上占有、控制本單位財物的便利,若排除這一特殊條件,則行為人實際上是轉移原本為單位占有的財物為個人占有,這一行為符合盜竊罪構成要件;其次,二者在非法占有單位財物的具體行為方式上可能存在相同之處,都可表現(xiàn)為秘密的轉移或隱匿,即“行為方式”成為二者構成要件間的共通性要素。故,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二者的構成要件之間存在競合關系,為避免處罰漏洞,在定罪數(shù)額達不到職務侵占罪要求而符合盜竊罪時,應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四、導入案例的定性分析

案例一中,快遞員方某利用派送快件這一職務上的便利實施了犯罪行為是毫無疑問的,但其非法占有的快件中的聯(lián)華OK卡是否屬于“本單位財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OK卡上有卡號及密碼涂層,只要刮開密碼涂層即可使用卡中金額,為保護卡中金額的安全,賣方將OK卡用信封封裝,使得OK卡具有封緘物的性質(zhì)。根據(jù)“分別占有說”,行為人直接占有封緘物的整體的,構成侵占罪,非法抽取其內(nèi)容物的,則構成盜竊罪。盡管從表面上看,行為人只是竊取了8張購物卡,但由于其竊取卡后,刮開涂層即可知曉密碼,從而“得到卡”就等于“得到卡中金額”,如同“需要輸入密碼的信用卡是財產(chǎn)憑證,不需要輸入密碼的即是財產(chǎn)本身”[16]。不管是不需要輸入密碼,還是已得知密碼,都使得盜竊罪所要保護的法益面臨受侵害的緊迫危險,且行為人隨后即將卡中金額轉至自己的賬戶中,法益侵害的危險現(xiàn)實化,又因盜竊數(shù)額較大,故成立盜竊罪。

案例二中,雖然判決書中對案件事實描述簡單,但根據(jù)一般社會經(jīng)驗,包裹中的財物,即和田玉雕手把件價值較大,若委托方對其進行特殊的加密包裝,從而明顯具有防止受托人竊取或利用的效果時,宜將此包裹認定為封緘物,并且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包裝物整體,而是竊取了其中的內(nèi)容物,因內(nèi)容物不屬于快遞公司占有,所以對于內(nèi)容物的竊取構成盜竊罪。

案例三中,快遞員黃某在快遞貨物分流時,趁機將他人負責派送的快遞貨物帶走的行為并未利用其實際控制、占有快件的職務之便,而是利用了可以接觸快件這一便利條件,其在分流時私自將快件拿走就是盜竊行為,加之其盜竊財物的價值已達到盜竊罪立案標準,并有多次盜竊的情形,理應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五、結語

快遞員在寄遞過程中非法占有快件的行為的刑法定性混亂,與理論上對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的界限模糊不無關系。盜竊罪的認定并不困難,難點在于對職務侵占罪構成要件的理解與認定。首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應擴大到勞務行為,就是指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其主管、管理等持有本單位財物的便利條件。其次,職務侵占罪中的實行行為僅指“侵吞”,而并非貪污罪中所指的還包括竊取、騙取等行為。再者,根據(jù)財產(chǎn)犯罪保護法益“占有說”的觀點,單位在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或者在有合同約定的前提下而臨時地管理、運輸、占有的他人財物也屬于本單位財物。另外,應從對財物進行包裝的實質(zhì)目的去認定是否屬于封緘物,在其占有歸屬上采區(qū)別說。最后需要明確的是,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并不是完全對立,二者之間也存在競合的可能,所以為避免造成處罰漏洞,在定罪數(shù)額達不到職務侵占罪要求而符合盜竊罪時,應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1]付碧蓮.快遞員因盜竊罪獲刑:以案說法[N].國際金融報,2012-12-25(05).

[2]劉根娣.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若干疑難問題辨析[J].犯罪研究,2010(6):81.

[3]付立慶.交叉式法條競合關系下的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基于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一體化視角下的思考[J].政治與法律,2016(2):46-47.

[4]蘇云,張理恒.快遞公司分揀員竊取郵包行為定性盜竊罪之刑法教義學可行性路徑分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5(5):53-56.

[5]陳洪兵.貪污賄賂瀆職罪解釋論與判例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34-116.

[6]肖中華.也論貪污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J].法學,2006(7):140-141.

[7]陳洪兵.通說誤讀了侵占犯罪構成要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411.

[8]馬克昌.百罪通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849.

[9]張影.略論職務侵占罪的客體[J].當代法學,2000(4):29.

[10]張明楷.如何區(qū)分注意規(guī)定與法律擬制[N].人民法院報,2006-01-11(B01).

[11]陳洪兵.財產(chǎn)罪法益上的所有權說批判[J].金陵法律評論,2008(春):141-142.

[12]劉博涵.密取封緘物行為之定性[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3):250.

[13]黎宏.論財產(chǎn)犯中的占有[J].中國法學,2009(1):112-117.

[14]沈志民.從封緘物占有歸屬看非法獲取封緘物行為的定性[J].河北法學,2011(7):125.

[15]陳洪兵.不必嚴格區(qū)分法條競合與想象競合:大競合論之提倡[J].清華法學,2012(1):62.

[16]張新亞.試論“占有”之區(qū)別:兼論封緘物的刑法屬性[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9):54.

2016-07-29

孫曉博(1993-),女,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刑法學。

D924.35

A

1671-9476(2016)06-0088-04

10.13450/j.cnki.jzknu.2016.06.20

猜你喜歡
職務侵占罪盜竊罪快件
快件丟失該如何保價理賠?
中國儲運(2023年1期)2023-02-09 02:36:40
盜竊罪中罰金刑裁量規(guī)則研究
南大法學(2021年4期)2021-03-23 07:56:04
幫爸爸取快件
你有快件
喜劇世界(2017年24期)2017-12-06 05:49:53
簡論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犯罪案件的偵查
從“占有關系”重新界分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
從“占有關系”重新界分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
職務侵占罪利用職務的便利情節(jié)的認定
法制博覽(2016年10期)2016-02-05 08:52:50
盜竊罪若干問題探析
盜竊罪中刑事推定規(guī)則的適用
鲁山县| 舒城县| 成都市| 玛沁县| 礼泉县| 会昌县| 阿坝| 永城市| 木里| 上犹县| 巴青县| 行唐县| 河南省| 萨迦县| 长治市| 瓦房店市| 金溪县| 巩义市| 襄樊市| 东兰县| 洪雅县| 马尔康县| 威信县| 钟山县| 海南省| 永顺县| 江都市| 黄骅市| 静宁县| 淮阳县| 清水河县| 东乡| 长顺县| 额尔古纳市| 辽宁省| 南江县| 普洱| 巨鹿县| 平陆县| 涿鹿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