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成都610068)
?
從讀者角度解讀麥家《解密》
宋珊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2014年麥家的經(jīng)典小說《解密》在國內(nèi)外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他的小說具有奇異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故事人物神秘,情節(jié)曲折傳奇,掀起了中國諜戰(zhàn)小說的熱潮,影響巨大。而讀者在接受美學研究法中位于中心地位,期待視野又是接受美學中重要的概念。因此,本文將從讀者期待視野的角度解讀麥家《解密》的獨特魅力。
[關(guān)鍵詞]接受美學;麥家;《解密》;期待視野
作為中國當代的著名諜戰(zhàn)作家,麥家也被稱贊為“諜戰(zhàn)劇第一人”。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并且也都有較好的反響。麥家早在2002年就已經(jīng)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但是卻一直沒有受到太多人的關(guān)注。直到2014年《解密》在35個國家隆重上市,并是迄今入選“企鵝經(jīng)典”中的唯一一部當代小說,在海外也倍受歐美一些媒體的贊譽?!督饷堋纷鳛橐徊拷?jīng)典之作,其中散發(fā)著迷人氣息,本文將從讀者的期待視野角度分析麥家《解密》帶給我們的獨特魅力。
從接受美學視角下看麥家《解密》,他的這本小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密》作為迄今唯一入選“企鵝經(jīng)典”的中國當代小說,英文版在海外出售的第一天,就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不僅引起了歐美各大主流媒體的關(guān)注,國內(nèi)許多作家如莫言、鐵凝、蘇童等都對《解密》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但是《解密》的出版之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創(chuàng)作11年,退稿近20次,從最初的121萬字最后縮減到了21萬字,經(jīng)過層層審查才最終在2002年出版。再次出版仍然吸引了大批讀者和研究者,證明麥家的小說有著講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傳奇。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聯(lián)邦德國出現(xiàn)了一種文學美學思潮,即接受美學。以姚斯和伊塞爾為代表,確立了以讀者為中心的美學理論。接受美學圍繞讀者與作品的關(guān)系這一點,形成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作家——作品——讀者”。它反對孤立、片面地研究作品本身和作家,而是強調(diào)作品與讀者、作家創(chuàng)作與文本接受之間的關(guān)系和影響。1967年姚斯在康斯坦茨大學做了題為《文學史作為文學理論的挑戰(zhàn)》的演講,是接受美學的重要綱領(lǐng),指出接受美學就是以讀者為中心的理論格局。姚斯認為,文學作品如果沒有讀者去閱讀它,那么其就可能不存在。只有在讀者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作品的價值。姚斯認為,讀者的作用經(jīng)常被人們所遺忘,文學史不僅僅是作家和作品的歷史。文學作品并不是獨立地存在,它往往與讀者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事實上,不存在脫離讀者的文學作品。作家和作品其實都渴求讀者的閱讀,希望讀者作為作品的接受者,能夠展示出在不同的時代對文學作品的不同感受??梢钥闯?,讀者對于作品而言,是必要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接受美學一直是圍繞讀者和作品的關(guān)系進行探討,并確立了讀者的中心地位。作家創(chuàng)作作品是為了讓讀者閱讀,是為了讀者閱讀而創(chuàng)作,讀者就是文學作品的唯一對象。沒有被讀者閱讀的作品只是一種可能的存在;只有當讀者閱讀了這個作品,它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擁有活生生的生命。姚斯指出,文學并不是一種“自在之物”,而是“為它之物”??梢哉f,讀者閱讀一部文學作品,是將作品從靜態(tài)的語言文字中掙脫出來,還原作品鮮活本質(zhì)的唯一一種方法。換句話說,讀者在閱讀活動中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整個閱讀活動中的中心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并不是單純的被動或者主動。因為一部作品的意義由兩個部分組成,即作品本身和讀者解讀。讀者對作品的解讀是主動的,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知識、素養(yǎng)等,調(diào)動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等,結(jié)合作品本身進行充分的理解和體驗,并且加上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賦予作品不一樣的意義。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不是一陳不變的,而是千差萬別的。在接受活動中,讀者往往都是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水平、審美趣味等方面進行閱讀。正因為讀者的不同,期待視野也就不相同。讀者期待視野的不同,他們對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所以,作品的意義就是作者和讀者賦予的意義的總和。而麥家《解密》之所以擁有眾多的讀者,毫無疑問,他十分注重讀者的接受,讓讀者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鮮感。只有讀者對文學作品接受,文學作品才是真正意義上存在的,才會有影響。伊塞爾也認為,作品是由讀者完成的。可見讀者是文學活動的能動主體,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一定要注重讀者。
姚斯提出接受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期待視野,即讀者作為文學作品的接受者,在閱讀作品過程中,根據(jù)自身的生活閱歷和思維觀念,對文學作品的期待。期待視野不應(yīng)該是一成不變的,每一個接受主體都有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和審美意識。因此,對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期待視野。姚斯認為,讀者的閱讀感受與自己期待視界一致,讀者便感到作品缺乏新意和刺激力而索然寡味,相反,作品意味大出意料之外,超出期待視野,便感到振奮,這種新體驗便豐富和拓展了新的期待視野。也就是讀者的期待視野和文本之間的順向相應(yīng)和逆向受挫兩種情況。在閱讀過程中,如果文學作品滿足了讀者的期待視野,那么讀者就會產(chǎn)生滿足感、熟悉感。但是,如果文學作品沒有超出讀者的期待視野,那作品必會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覺得無趣,也會覺得作品缺少新意和魅力。
接受美學認為,一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等,如果和讀者期待視野中的預(yù)測相同時,就是順向相應(yīng)。也就是說,在讀者閱讀時,人物一出現(xiàn),就會判斷出其性格特點;看到故事的開頭,就會猜到結(jié)尾。例如,在作品中只要一出現(xiàn)賊眉鼠眼的人,讀者大部分都會認為這是個壞人,結(jié)果往往不出意外。讀者在閱讀作品過程中,如果期待視野和作品順向相應(yīng),那么讀者會有一種滿足感和輕松感。所以作家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過程中,只要滿足了讀者的期待視野,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家一定會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考慮讀者的期待視野。
麥家《解密》共分為6個篇章:起、承、轉(zhuǎn)、再轉(zhuǎn)、合和主人公容金珍遺留的筆記。《解密》主要講述天才容金珍破譯紫密的傳奇故事。《解密》的敘事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與讀者的期待視野順向相應(yīng)。麥家講述故事的方式是樸實的、自然的,他以第一人稱“我”先進行敘述,為了讓讀者更加相信小說故事的真實性,又增加了和榮先生、鄭局長、嚴實以及容金珍的妻子翟莉的談話實錄?!督饷堋返拈_頭、發(fā)展、結(jié)局一直都是在“我”樸實的敘述中完成,和普通的解密小說一樣,沒有一點的不合理。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麥家將容金珍塑造成了一個傳統(tǒng)式的英雄形象,容金珍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并將自己一生都獻給了解密事業(yè)。雖然容金珍在破譯密碼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但是卻使容金珍這個人物形象活了起來,這也是最打動讀者的地方。這種普通的敘事方式和傳統(tǒng)的英雄形象給讀者熟悉感,與讀者的期待視野相順應(yīng),因此讀者能夠輕松愉快地閱讀作品。這也是麥家《解密》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實真正有創(chuàng)新和魅力的文學作品,在讀者閱讀的時候,通常都會與自己的期待視野受挫。姚斯認為,只有當文學作品突破了讀者的期待視野時,才能有足夠的新鮮感,吸引讀者閱讀。如果一部作品一味地迎合讀者的期待視野,那讀者將會產(chǎn)生一種厭煩感,覺得作品毫無新意,也就不會再繼續(xù)讀下去了。因此,麥家用各種手法使讀者的期待視野受阻遇挫,從而使讀者進入到一個超越自己期待視野的神秘世界之中。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讀者可能剛開始會不適應(yīng),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會被期待外的視野所吸引,反而會充實自己的期待視野。讀者的期待視野在遇挫和充實交叉的情況中,就會體驗到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
首先,麥家將密碼編譯的規(guī)律和技巧、解密密碼的一般規(guī)律、圓夢、棋藝、數(shù)學演算等結(jié)合在一起,給讀者造成一個熟悉又不熟悉的感覺。在神秘的701世界里,讀者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追問主人公容金珍傳奇的一生。其次,主人公容金珍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把人人懼怕的紫密給破譯了。他幾乎是不動聲色地就把紫密悄悄地破譯了。這不只靠著他的才能,還有運氣,這種運氣不是一般人能夠祈求的。所以當黑密出現(xiàn)的時候,人們理所當然認為容金珍還會把黑密給破譯了??墒躯溂覅s讓故事情節(jié)來了一個大轉(zhuǎn)折,容金珍在坐火車回家的途中丟掉了他的公文包,關(guān)鍵是公文包里的筆記本。正因為筆記的丟失,容金珍每天像游魂一樣,最后成了一個瘋子,帶著肉體和心靈的創(chuàng)傷在醫(yī)院度過余生。誰能想到一個破譯了紫密的天才最后的結(jié)局卻是那么令人惋惜。正是這樣,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剛開始可能不會接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是隨著閱讀的深入,會覺得故事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才是作品中最大的亮點,也會覺得這樣的結(jié)局反而是容金珍最好的歸宿。因此,只有在閱讀中受挫,才能感受到作品的獨特魅力。
《解密》中另一大魅力就是人物形象的刻畫。可以說《解密》的成功之處,即核心就是人物。麥家以人物描寫為重點,塑造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容金珍還是斯諾登,他們本都是為國家工作的人,但他們卻好比是磁鐵的兩極,既是朋友,又是敵人。
讀者的期待視野刺激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相反,作者的創(chuàng)作也進一步提高了讀者的期待視野??梢哉f,期待視野對作者的創(chuàng)造生產(chǎn)有著重要意義。審美距離,即讀者既定的期待視野和新作品之間的不一致。讀者每一次對作品的閱讀,都會對既定的期待視野進行否定,當產(chǎn)生新的閱讀感受時,讀者的期待視野也就發(fā)生了變化。讀者的期待視野和他們的閱讀之中存在一個審美距離,并且不斷地變化著。當讀者與作品中的距離為零時,讀者就完全進入到作品里,并不能獲得審美享受;反之,當審美距離增大時,讀者就會對作品沒有感覺??梢哉f,讀者的期待視野和作品之間的距離決定作品的創(chuàng)作。所以,姚斯也一直主張用一部作品與讀者的期待視野引起的審美距離作為衡量作品的審美價值的標準。對作者來說,其創(chuàng)作不能一味地迎合讀者既定的期待視野,而是應(yīng)該盡力超出讀者的期待視野,打破讀者原有的認知事物的方法,讓作品具有比較高的審美價值。讀者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隨著其閱讀水平的提升,不僅再滿足于對作品原有的審美需求,更加渴求的是適應(yīng)其新的審美需求的作品,因此,讀者就會形成新的期待視野。作家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時,會將讀者的期待視野和衡量作品的標準的變化作為其創(chuàng)作的依據(jù),作家會努力與讀者的期待視野產(chǎn)生距離,一直不斷地創(chuàng)作出富有創(chuàng)新的文學作品。這些具有創(chuàng)新的文學作品也同時影響著讀者,所以二者之間是相互作用的關(guān)系。作品創(chuàng)作之初,并不是為了讓某些特定的讀者去閱讀,而是為了讓讀者去打破其原有的期待視野,逐漸去適應(yīng)新的文學作品。
麥家的小說具有奇特的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性,人物內(nèi)心神秘莫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傳奇曲折,充滿著懸念,所以他的很多作品也都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和電影作品?!督饷堋愤@部他最初創(chuàng)作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廣泛的關(guān)注,不僅僅是因為它入圍了“企鵝經(jīng)典”,也是因為《解密》以其獨特的氣息完全吸引了讀者們的注意力?!督饷堋分v了一個解密奇人的故事,但是它卻完全打破了讀者的期待視野,讓讀者癡迷于故事里面。麥家通過獨特的視角和靈感的講述,與既微妙又復雜的數(shù)學理論相結(jié)合,給讀者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督饷堋分械闹魅斯萁鹫涫翘觳排c愚才的結(jié)合,是一個矛盾體,但卻是一個特殊的中國式英雄。在容金珍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尊嚴與光榮,人的脆弱與不幸,當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可以說,《解密》是可以反復閱讀的一部作品,麥家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時,筆者想他一定是考慮了讀者的期待視野和其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guān)系。正因如此,《解密》才能深入人心,讓讀者們愛不釋手,甚至于不舍得故事的結(jié)束。而一部文學作品能不能成為經(jīng)典,筆者想是讀者起決定作用的,只有讀者一次又一次的閱讀,才會讓小說具有經(jīng)典的品質(zhì)??匆徊繒趺礃?,其實很簡單,隔了多年,讀者還會不會再讀這部作品?!督饷堋肪褪且徊拷?jīng)典之作,在麥家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這么多年之后,至今仍有這么多讀者在閱讀它。歸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麥家在創(chuàng)作《解密》時考慮了讀者的期待視野以及審美距離。
總而言之,麥家的《解密》之所以受到那么多讀者的喜愛和癡迷,正是因為麥家看重讀者的期待視野,以讀者的期待視野為創(chuàng)作的中心。在接受美學角度上,《解密》既與讀者的期待視野相順應(yīng),又與讀者的期待視野逆向而行。在滿足讀者的預(yù)期期待后,又以出其不意的故事情節(jié)牽引著讀者。正是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讀者才會體驗到麥家《解密》中的魅力之所在。
參考文獻:
[1]胡經(jīng)之,王岳川.文藝學美學方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麥家.解密[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
[3](德)姚斯.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解釋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4]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葉朗.中國的審美范疇[J].藝術(shù)百家,2009(5):37- 47.
[8]曾丹.麥家小說《解密》熱原因探析[J].文學評論,2014 (7):43- 46.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 0046(2016)1- 018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