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前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問題研究谫論

2016-02-10 16:11馬寒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話語權話語

馬寒

(中共中央黨校 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當前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問題研究谫論

馬寒

(中共中央黨校 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國際話語權代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和國際地位的高低,是維護國家利益、文化安全和國際形象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學界圍繞國際話語權建設的目的意義、基本內涵、原則方向、方法路徑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為建設中國特色國際話語體系、增強國際傳播能力、提升國家軟實力提供了決策參考。但在話語權的國際比較、議題設置和發(fā)展規(guī)律等方面,尚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國際話語權;軟實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述評

國際話語權代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和國際地位的高低,是維護國家利益、文化安全和國際形象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保?]《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保?]加強對外傳播能力建設,奪取國際話語權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歷史特點,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做出的重要戰(zhàn)略部署,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邁向了新的建設高度。近年來,學界圍繞構建國際話語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從不同維度系統(tǒng)地闡釋了建設的目的意義和基本內涵,探索性地提出了建設的原則方向和實現(xiàn)路徑。但在國際比較、核心議題設置和發(fā)展規(guī)律等方面的研究尚待提升。

一、國際話語權的基本內涵及構成要素

國際話語權是自冷戰(zhàn)結束后,伴隨著國際交往和全球化深入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政治社會學概念。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躍升,我國學界逐漸意識到國際話語權“西方視角”的遮蔽性和虛偽性,并通過基于中國實踐的觀察方法和批判性的研究方法,重新解構國際話語權。

(一)國際話語權的基本內涵

準確把握話語權的概念及其內涵,是研究國際話語權的邏輯起點。話語權最早是作為社會學概念提出的,它是指人們通過說話表達意見的權利。[3]當話語權由社會學引入政治學,其含義不僅指發(fā)言的“權利”,更指賦予資格主體的“權力”。沿這一理論邏輯,國內學者將話語權解析為話語與權利或權力的有機組合。立足于權利還是權力,使話語權在涵義上具有了倫理和階級兩個不同的價值維度。從某種角度講,對于兩個維度的不同主張,勢必影響到對國際話語權的定義。

由于認識的差異,學界對國際話語權并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表述。主要觀點為:第一,國際話語權是國際政治權力關系的現(xiàn)實反映。陳正良等學者認為,國際話語權真實地反映了國際間各種政治權力的相互關系,“不僅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上‘說話’的權利,更是指‘說話’的威力與有效性,本質上體現(xiàn)的是一國在國際社會權力結構中的地位影響力?!保?]第二,國際話語權是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綜合權利。梁凱音認為,國際話語權是“以國家利益為核心,就社會發(fā)展事務和國家事務等發(fā)表意見的權利,而這些事務是與國際環(huán)境密切相連的,并體現(xiàn)了知情、表述和參與權利的綜合運用?!保?]第三,國際話語權是特指通過話語維護一國國際利益的能力。張國祚認為,不應從泛化意義上理解國際話語權,它應特指與經(jīng)濟、軍事硬實力相對應的軟實力。就其核心價值指向上講,“主要是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保?]此外,還有眾多學者從廣義與狹義、歷史與現(xiàn)實、區(qū)域范圍與全球范圍等不同維度對國際話語權進行定義。例如,胡宗山認為,國際話語權因指向不同,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定義。廣義國際話語權是指“一家的國際行為主體在世界舞臺上傳播、表達、整合既定的信息、立場、觀點主張的權利與權力?!保?]而狹義國際話語權,則是指在關涉主權國家核心利益的主要領域所產(chǎn)生的各種具體國際權利和權力。[8]

(二)國際話語權的構成要素

對于國際話語權概念的不同理解,直接影響到對其構成要素的分析。第一,單一要素論。學者多是專業(yè)角度來審視國際話語權。例如,王庚年從傳媒角度認為,“影響和控制國際輿論的能力”是國際話語權的基本構成。[9]第二,四要素論。梁凱音依據(jù)主權國家參與國際行為的不同,將國際話語權劃分為四個基本構成要素。即“對國際事務、事件的定義權”、“國際關系規(guī)則的制訂權”、“國際行為的裁定權”和“國際交往的主導權”。[10]第三,六要素論。韓慶祥認為,國際話語權具有層層遞進、不可分割的六大構成要素:即“堅實的話語基礎”、“科學的話語體系”、“堅定的話語自信”、“有效的話語方式”、“較強的國際傳播能力”、“被認同的國際話語權力”。[11]第四,多要素論。學者是從國際話語權所涉及的主體不同來劃定的。胡宗山認為,國際主體因政治、經(jīng)濟、文化、傳媒、學術等具體話語斗爭場域的不同,故其構成要素也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軍事話語權、政治話語權、經(jīng)濟話語權、文化話語權、學術話語權、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等。[12]

以上分析,雖然都在一定層面反映了國際話語權的實質,但并不完備。我們認為,國際話語權既應是國際主體“能夠發(fā)聲”的資格,即主體權利,也應是“發(fā)聲有效”的主體權力。因此,在對國際話語權進行定義時,必須結合權利和權力兩個要素,任何執(zhí)其一方的解構,都是有失偏頗的。

二、中國構建國際話語權的緊迫性

習近平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jīng)過幾代人不懈奮斗,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保?3]加強國際話語權建設,首先要深刻認識其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認識構建國際話語權緊迫性的基本維度

1.從國際形勢看:第一,解決全球性文化沖突的需要。陳汝東認為,當前政治、經(jīng)濟的全球化和數(shù)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塑造了全球話語場。然而,在多元文化沖突與融合中,中國在話語機會、話語權利、話語空間和話語文化等方面均處于劣勢。樹立大國形象、維護國際地位必須加緊構建國際話語權。[14]第二,走出國際話語困境的需要。陳安杰認為,由于“西強東弱”的國際話語格局沒有改變,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話語霸權依然存在,致使中國在多個場域“無法發(fā)聲”或“發(fā)聲無力”,形成了與世界大國地位極不相稱的話語困境。[15]毛躍認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一直保持著巨大的能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滲透,壓制著發(fā)展中國家的聲音,走出國際話語困境需要構建國際話語權。[16]第三,推進國際話語格局變革的需要。梁凱音認為,當前國際政治經(jīng)濟秩序不斷調整、各類矛盾不斷激發(fā),作為政治經(jīng)濟大國,世界需要聽到中國聲音。同時,應構建國際話語權以推動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17]

2.從國內形勢看:第一,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需要。嚴書翰認為,自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來,西方國家從來沒有放棄通過顛覆話語,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企圖。因此,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客觀上要求構建國際話語權。[18]周小兵認為,近年來,一些國家發(fā)生的“顏色革命”的教訓告訴我們,破除西方國家對我國西化、分化的戰(zhàn)略圖謀,必須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19]第二,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需要。黃三生認為,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執(zhí)政黨,其形象、素質、能力建設等都與國際話語權關系密切。[20]鄒紹清認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國際上各種錯誤思潮必然滲透到國內、黨內上來,手法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推翻黨的領導,實現(xiàn)“西方民主”。因此,建構國際話語權是當前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議題。[21]第三,謀求良好的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的需要。嚴書翰認為,面對中國的崛起,國際社會誤解曲解中國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趨勢的論調依然強大,并在不同領域對中國進行話語圍攻和詰難。因此,構建國際話語體系是謀求良好外部環(huán)境的客觀需要。[22]

(二)對構建國際話語權緊迫性的兩類不同認識

1.被動參與論。陳正良等學者認為,當前國際話語權的爭奪已近觸及各個層面,大到國際經(jīng)濟、政治秩序調整,文化文明沖突,軍事和地區(qū)戰(zhàn)爭;小到打擊和防范恐怖主義、人口發(fā)展與環(huán)境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生態(tài)保護等。無論處于國際政治舞臺中心的大國,還是處于邊緣的小國都無法置身于世外。[23]在當今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tài)下,作為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國際事務,并要求就具體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因而呈現(xiàn)出被動參與的局面。

2.主動融入論。梁凱音認為,國際話語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積極融入國際社會中奪取的。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積極創(chuàng)設議題、傳播聲音,是體現(xiàn)自身軟實力建設的有效手段。[24]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一直強調要“增強國際話語權,妥善回應外部關切,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fā)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xiàn)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25]我們認為,當前我國積極建構國際話語權主要基于以下維度來考量:一是國際政治經(jīng)濟體系轉型的時代要求。二是維護國家國際利益的現(xiàn)實需要。三是破除“新常態(tài)”下發(fā)展困局內在動力。四是展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等。

當前,我國在多個層面已經(jīng)具備了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可能性,這為我們積極融入、主動作為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一,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為提升國際話語權提供了物質基礎。第二,以“中國模式”為主導的話語體系,為提升國際話語權創(chuàng)造了傳導條件。第三,近年來中國外交的出色表現(xiàn),為提升國際話語權奠定了群眾基礎。第四,中國海外媒介平臺的拓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等,為提升國際話語權創(chuàng)設了條件。

三、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的基本原則和方向

探討國際話語權構建的基本原則和方向,從本質上講,就是回答確立什么樣的指導方針問題。近年來,學界立足于維護和發(fā)展國家利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這一根本任務,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了國際話語權構建的基本原則和方向,為提出科學的國際話語權構建方案奠定了基礎。

(一)國際話語權構建的基本原則

1.一般性原則。是指構建國際話語權的通用性原則,即對任何國家或國際社會組織而言均普遍施用的原則。第一,利益至上原則。張志洲認為,“構建什么樣的話語、如何構建話語”,本質上取決于主權國家利益需要,這是核心原則。[26]第二,自主性原則。張志洲認為,構建國際話語權必須突破西方話語體系,消除西方話語“殖民”,自主創(chuàng)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27]第三,開放性原則。陳錫喜認為,構建國際話語權應破除閉門主義,以廣闊的世界視野和歷史視野來思考國際社會和人類發(fā)展面臨的時代課題,從而做出符合時代特征的回答。[28]第四,包容性原則。楊昕認為,構建國際話語權應破除文化中心主義,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吸收多樣文明的合理成分為我所用。[29]第五,引領性原則。劉泰來認為,構建國際話語權的核心在于創(chuàng)新話語議題,形成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和引領價值潮流的重要話語或重大論斷。[30]

2.特殊性原則。是指主權國家構建國際話語權應當遵行的獨占性或特有性原則。第一,堅持黨的領導。張忠軍認為,黨的領導是構建國際話語權的根本保障。歷史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劃分、“一國兩制”等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話語提出,無不是在黨的領導下匯集全黨智慧形成的。堅持黨的領導構建國際話語權,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31]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陳蓉蓉認為,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與占話語主流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競爭,始終繞不開的是指導思想的差異問題。因而,以馬克思主義為內核構建國際話語權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guī)定。[32]第三,堅持“古為今用”。嚴書翰認為,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民族得以延續(xù)的根脈所在。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成分,是建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原則。[33]

(二)國際話語權構建的基本方向

1.堅持中國特色的構建方向。劉泰來認為,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話語體系構建方向,就是要以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的系列新思想、新觀點融入國際話語體系建設,努力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具體包括:中國夢與世界夢相融相通,實干圓夢;以加強經(jīng)貿合作與人文交流為驅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實現(xiàn)國際社會平等對話、合作共贏的建設目標等。[34]

2.堅持社會主義的構建方向。意識形態(tài)雖然不是當前國際話語權競爭的主流,但在中西方話語交鋒中依然占據(jù)極為重要的地位。周銀珍認為,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必須把確保社會主義性質和發(fā)展方向作為基本指針。要在這一基本方向指引下,做好頂層設計,完善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塑造國際形象、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豐富話語內容,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國際話語權影響力和輻射力。[35]張伯里則從社會主義話語理論生產(chǎn)角度提出了構建方向。他認為,建設社會主義國際話語體系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和學術話語創(chuàng)新放在首位,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國際話語權建設。[36]

3.堅持國家戰(zhàn)略的構建方向。是指將國際話語權建設提升為國家工程,納入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由國家統(tǒng)一組織實施。張忠軍認為,國際話語權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應由國家整合資源、統(tǒng)一規(guī)劃,形成戰(zhàn)略工程。具體包括:國際形象研究工程、發(fā)展道路研究工程、核心價值觀研究工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工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研究工程等。[37]王眉認為,國際話語權建設工程必須重視智庫建設。與西方國家智庫相比,目前中國國家智庫數(shù)量雖多,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卻很少。他認為,智庫在支撐國際話語權建設方面應注重話語生產(chǎn)的引領性和源發(fā)性、話語適用的針對性和高效性。[38]

綜上所述,學界對國際話語權的構建原則和方向作出了較為全面的分析,也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和“如何建設”等基本問題。我們認為,確立國際話語權的構建原則和方向,需要充分考量兩個基本前提:一是國家需要什么樣的話語,二是國際社會對中國話語的可接受程度。對于第一個前提,應客觀分析當前中國國際話語權仍然停留在后冷戰(zhàn)背景下“結構性弱勢”,以及話語創(chuàng)新不足、話語質量不高的“本質性弱勢”的根源。對于第二個前提,應充分考察當代世界的話語規(guī)則和國際社會的話語接受心理。

四、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全球化進程中的話語權缺位

全球化所產(chǎn)生的復雜國際環(huán)境,時刻挑戰(zhàn)著中國國際話語權。這一挑戰(zhàn)根源于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大國地位與參與國際事務的話語弱勢地位之間的矛盾。梁凱音認為,這一矛盾反映在多個方面,如在“人權問題”、“人民幣匯率”等議題設置或爭奪中處于被動地位,造成的優(yōu)勢話語丟失;如在“貿易保護”、“高科技轉讓與交流”等已有議題上沒有進一步拓展;在“國際市場定價與利益分配”、“國際商事仲裁”、“地區(qū)安全和國際反恐”等需要中國發(fā)聲的問題上,因質量不高而影響有限。[39]

(二)意識形態(tài)和相關學術領域的話語權脆弱

在國際話語權爭奪中,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沖突和交鋒是不可避免的。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國際話語權喪失嚴重。韓慶祥認為,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話語爭奪主要集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新自由主義”、“價值體系上的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行為方式上的重‘權力和關系’與重‘能力和自立’”等方面。[40]胡伯項認為,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其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及其政治制度不斷干涉、滲透和控制其它國家的過程”。中國在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因無法有效抵御全球化負面影響而呈現(xiàn)出話語脆弱的窘境。[41]張志洲、侯惠勤、周銀珍、王眉等學者認為,中國國際話語權脆弱,還深刻反映在意識形態(tài)相關學術領域:中西學術話語之間存在的巨大“話語逆差”;西方蓄意割裂學術與意識形態(tài)的聯(lián)系,導致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權失位;[42]西方學術話語霸權擠壓中國意識形態(tài)國際話語權;[43]中國智庫缺乏引領性和源發(fā)性觀點,難以產(chǎn)生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成果等。[44]

(三)全球媒介競爭的話語權劣勢

當前,歐美國家憑借其雄厚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優(yōu)勢,占據(jù)國際信息生產(chǎn)、傳播的鰲頭,在全球媒介競爭中處于絕對壟斷地位。歐美以僅占世界人口的5%卻壟斷了80-90%的世界信息產(chǎn)量,而占世界人口1/4的中國,僅占有5%的世界信息產(chǎn)量。[45]駱正林認為,我國國際話語權弱化與媒介弱勢有著直接的關系。第一,報道滯后,錯失國際話語先機。第二,傳播模式陳舊,國際信度較低。第三,網(wǎng)絡輿論功能發(fā)揮不夠,虛擬陣地建設不足。[46]吳世文、朱劍虹認為,國際話語權的弱化,不僅有國內媒介自身的原因,還有更為復雜的國際原因,如全球傳播中歐美媒介壟斷對中國形象“重塑”、“定位”的權力,以及掌握全球媒介話語符號和話語邏輯的權力等。這些壟斷權力的存在,使中國很難逃出“東方主義”的邏輯怪圈。[47]

構建國際話語權面臨的困難較為復雜,既有客觀層面的問題,也是主觀層面的問題。從以上分析看,學界從客觀層面探討較為深入,而對主觀層面的困難解析明顯不足。我們認為,當前我國國際話語權構建至少面臨兩個方面的主觀誤區(qū):第一,機械決定論。片面理解綜合國力決定國際話語,認為只要綜合國力提升了,就會自動擁有國際話語權。第二,消極等待論。片面理解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認為當前主要任務是發(fā)展經(jīng)濟,深化改革開放,與西方國家爭奪話語權必然導致外部環(huán)境的惡化。這兩個方面的主觀認識都存在著明顯錯誤,也是一定時期制約我國國際話語權構建的主要思想羈絆。因此,必須從理論和實踐上予以清算。

五、中國國際話語權構建的路徑選擇

(一)做好頂層設計

做好頂層設計是總抓手,也是建構的重點和難點。胡宗山根據(jù)國際上成功國家經(jīng)驗,提出應將國際話語權建設納入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從管理體制、隊伍建設和工作重點等方面統(tǒng)一謀劃。具體講,可以將國際話語權建設列為一項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工程項目一樣的國家重大工程,設立專門課題、組織專門機構、凝聚相關隊伍,形成強大的攻關合力。[48]周銀珍就國際話語權構建頂層設計提出了更為具體的實施方案。第一,通過“關注民生”,頂層設計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第二,通過“加強話語理論生產(chǎn)”,頂層設計中國國際語話體系。第三,通過“開拓創(chuàng)新”,頂層設計中國宣傳模式。第四,通過“和諧世界構建”,頂層設計中國國際話語實踐目標。[49]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政治表述

政治表述權是國際話語權的核心內容,是體現(xiàn)國家的國際政治地位的重要標志。郭建寧認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政治表述是贏得政治表述權的根本,應當從研究國際受眾接受心理入手,精心設計政治表述內容。[50]胡宗山則認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政治表述應從三個方面強化構建效能:一是豐富個性化、通俗化和國際化的政治表述形式。二是建立和拓展由網(wǎng)絡新媒體、各類國際政治論壇等組成的政治表述渠道。三是引導留學生、駐外使節(jié)、中資機構等多元主體參與政治表述。[51]

(三)實現(xiàn)符合國際規(guī)則的話語轉換

第一,創(chuàng)立自主話語體系。趙鳴岐、張放認為構建國際話語權,不能自說自話,而應主動創(chuàng)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尤其是要主動回應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中國發(fā)展問題,如“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及轉型問題”、“中國政治制度的評價與改革問題”、“中國外交戰(zhàn)略的實質是‘霸權’還是‘和平崛起’問題”等,深刻回答這些熱點難點問題是贏得國際認同、取得話語主導權的基礎和關鍵。[52]第二,重視話語轉換。孟威認為應當從漢語文本轉換、語境轉換、話語風格轉換和話語范式轉換等方面加強創(chuàng)新,不斷向國際社會輸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53]

(四)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話語建設

第一,重視話語擇選。嚴書翰指出,生產(chǎn)、提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原創(chuàng)性話語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任務。原創(chuàng)性話語應注重從兩個維度來擇?。阂活愂屈h的文獻語言與學科語言有機結合的話語。另一類是源于生活實踐、樸素但蘊含真理的“接地氣”的話語。[54]第二,重視指導思想。雒樹剛認為,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及“雙百”方針,堅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為優(yōu)質中國話語生產(chǎn)提供堅實載體。[55]第三,消解話語逆差。張志洲認為,建設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主要是針對西方話語霸權造成的話語沖突和話語陷阱提出的。因此,必須通過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以生產(chǎn)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逐步消解“話語逆差”、國際議題設置不足等方面的問題。[56]

(五)加強信息傳播平臺和傳播能力建設

第一,提升傳播效能。吳世文、朱劍虹認為,應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媒體,提高新聞信息原創(chuàng)率、首發(fā)率、落地率”,提高中國聲音的傳播效能。[57]第二,豐富議題設置。賴祎華則以CCTV-NEWS、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個案為例提出解決方案,認為應在內容方式上尊重國際受眾判斷、施用平衡報道、主動設置議題,改變長期被“客體化”狀況。同時,應豐富話語形式、增強語言活力、淡化“官腔”等。[58]第三,強化平臺建設。王庚年認為,加強國際話語權建設,應著力打造高端海外傳媒平臺。如加快建設海外記者部、制作室;根據(jù)國際環(huán)境,全面推進節(jié)目創(chuàng)新;借助境外媒體平臺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加強傳播實效等。

綜合學界提出的解決方案,可以看到破解國際話語權構建問題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系統(tǒng)性等特點。我們認為,國際話語權構建應從話語生產(chǎn)、話語傳導、組織實施、話語受眾、接受心理、效能評估等幾個方面進行考量。然而,通過分析學界觀點發(fā)現(xiàn),學界對話語生產(chǎn)、話語傳導、組織實施探討較為充分,但對話語受眾、接受心理、效能評估等研究不夠。國際話語權不僅具有嚴謹?shù)睦碚撔?,更具有強大的實踐性,而這種缺陷性研究的存在,勢必影響到構建國際話語權方案的可操性。

六、對構建國際話語權研究的評判與思考

(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對國際話語權競爭過程中國際比較相對欠缺,無法準確得出我國國際話語權建設所處的國際位置。第二,宏觀性、描述性、概念性論述較多,實例性研究尤其是量化分析不足,因而在具體觀點上缺乏有力的論據(jù)。第三,國際話語權競爭是一個歷史過程,其產(chǎn)生發(fā)展是隨著工業(yè)化、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而呈現(xiàn)不同階段,但現(xiàn)有研究鮮有歷史維度的分析研判。第四,對國際話語權的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比較少。國際話語權研究是一個新興的研究方向,涵蓋了政治學、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哲學等多個學科門類。因此,以上研究不足說明了在該領域交叉性、整體性研究的缺陷。這就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留下了諸多空間。

(二)未來研究的方向和著力點

國際話語權建構具有很強的歷時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我們認為,對于國際話語權的接續(xù)研究,需要從歷史、實踐和理論三個維度進一步拓展空間。第一,在歷時維度上:需要解答中國國際話語權建構經(jīng)歷了哪些歷史階段,這些階段特征是什么,有什么經(jīng)驗教訓可以總結。第二,在實踐維度上:需要解答中國國際話語權建構實踐中的重點工作和核心內容,怎樣與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中國道路、制度、理論緊密結合起來,發(fā)揮最大限度的制度優(yōu)勢。第三,在理論維度上:需要重點解答四個方面的課題。一是國際話語權建構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內核還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理論內核,抑或兩者兼而有之。二是國際話語權建構在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下如何深入推進。三是國際話語權建構的規(guī)律是什么。四是在國際話語權建構過程中,如何與西方話語控權國在較量中實現(xiàn)有效對話。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求是,2013(22).

[3]宋子然,楊小平.漢語新詞新語年編[M].成都:巴蜀書社,2006:129.

[4][23]陳正良.國際話語權本質析論——兼論中國在提升國際話語權上的應有作為[J].浙江社會科學,2014(07).

[5][10][24]梁凱音.論中國拓展國際話語權的新思路[J].國際論壇,2009(05).

[6]張國祚.關于“話語權”的幾點思考[J].求是,2009(09).

[7][8][12][48][51]胡宗山.中國國際話語權芻議:現(xiàn)實挑戰(zhàn)與能力提升[J].社會主義研究,2014(05).

[9][59]王庚年.建設國際一流媒體積極爭取國際話語權[J].中國記者,2009(08).

[11][40]韓慶祥.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語話體系”建設與“中國話語權”[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4(10).

[13]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09).

[14]陳汝東.論全球話語體系建構——文化沖突與融合中的全球修辭視角[J].浙江大學學報,2015(03).

[15]陳安杰.中國發(fā)展的國外輿論新動向及其評析[J].觀察與思考,2014(02).

[16]毛躍.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際話語權[J].浙江社會科學,2013(07).

[17][39]梁凱音.論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話語權[J].廣東社會科學,2015(01).

[18][22][33][54]嚴書翰.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J].黨的文獻,2014(06).

[19]周小兵.必須高度警惕和防范“顏色革命”[J].紅旗文稿,2016(04).

[20]黃三生.論1936-1945年中共“國際話語權”增強的原因及現(xiàn)實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12).

[21]鄒紹清.論意識形態(tài)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建構[J].西南大學學報,2014(04).

[25]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求是,2011(21).

[26][27]張志洲.和平崛起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戰(zhàn)略[J].當代世界,2012(07).

[28]陳錫喜.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話語體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27.

[29]楊昕.中國共產(chǎn)黨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223.

[30][34]劉泰來.習近平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戰(zhàn)略思維[J].河海大學學報,2015(01).

[31][37]張忠軍.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思考[J].理論視野,2012(04).

[32]陳蓉蓉.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路徑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4(12).

[35][43][49]周銀珍.意識形態(tài)視域下中國國際話語權頂層設計[J].江漢大學學報,2015(03).

[36]張伯里.增強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用中國話語體系解讀中國道路[J].求是,2012(14).

[38][44]王眉.智庫國際傳播與對外話語體系構建[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5(11).

[41]胡伯項.全球化語境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建設[J].江西社會科學,2012(07).

[42]侯惠勤.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初探[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12).

[45][47][57]吳世文,朱劍虹.全球傳播中我國媒體建構國際話語權的探究[J].新聞傳播,2010(11).

[46]駱正林.對外宣傳要尊重海外受眾的接受心理[J].青年記者,2010(07).

[50]郭建寧.中國話語權體系構建的三重維度[J].人民論壇,2015(04).

[52]趙鳴岐,張放.“中國模式”話語體系建構的方法論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5(03).

[53]孟威.改進對外傳播構建“中國話語體系[J].新聞戰(zhàn)線,2014(07).

[55]雒樹剛.建設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4(03).

[56]張志洲.提升學術話語權與中國的話語體系構建[J].紅旗文稿,2012(13).

[58]賴祎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提升[J].江西社會科學,2011(10).

責任編輯:劉建文

D616

A

1671-2994(2016)06-0016-06

2016-05-11

馬寒(1978-),男,河南商丘人,中共中央黨??茖W社會主義教研部博士研究生;鄭州輕工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

猜你喜歡
話語權話語
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演進及其現(xiàn)實啟示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衰老與性別話語——公共話語與私域話語對老年女性的影響》述介
一句鼓勵的話語讓生活更美好
中國如何爭奪LNG市場話語權
應提升貧困群眾話語權
“社會共治”中的話語權爭奪戰(zhàn)
媒體話語權對社會工作發(fā)展的影響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金川县| 明光市| 德令哈市| 富平县| 双峰县| 翁牛特旗| 黄石市| 平顺县| 天等县| 和龙市| 永福县| 呼和浩特市| 西宁市| 格尔木市| 阿拉尔市| 临西县| 晋中市| 密云县| 凌海市| 梅河口市| 唐山市| 涞水县| 马公市| 开江县| 大洼县| 玉树县| 新邵县| 逊克县| 民和| 遂平县| 蓝田县| 新乡县| 广河县| 辉南县| 平南县| 临城县| 莆田市| 全椒县| 台州市| 五大连池市|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