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妙娟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
淺析制約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因素
候妙娟*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西安710061
摘要:當代青少年的思想呈現(xiàn)出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先進意識與落后意識相互交織、相互矛盾的狀況。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現(xiàn)狀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制約因素,研究這一課題,對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促進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和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青少年;思想道德;因素;對策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迫切需求。在社會處于轉型時期,青少年面對現(xiàn)代生活方式和傳統(tǒng)觀念的矛盾沖突,面對各種思潮的交錯起伏和相互激蕩,往往容易顯得無所適從。這就使他們的思想呈現(xiàn)出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先進意識與落后意識相互交織、相互矛盾的狀況。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空虛、理想信念模糊、思想落后、缺乏上進心,一些青少年甚至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行為。在當前形勢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現(xiàn)況、一些問題的形成原因及背景做出認真的分析,深刻認識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和各方面的因素,抓住關鍵,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政治思想工作有的放矢,卓有成效。文章在編寫過程中,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經驗描述法,綜述了當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表現(xiàn),深入分析影響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原因,謹此希望對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全面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能起到促進作用。
一、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不容樂觀
“青少年”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泛指從兒童向成年過渡的特定階段,在這一階段上,兒童開始進入青春期,逐漸成長為少年,一直到青春期結束?,F(xiàn)階段,人們劃分青少年年齡段的標準卻不盡相同。有些人認為青少年指滿14周歲不滿20周歲的(從生理、心智的發(fā)展角度上講),也就是少年與青年相重合的階段,處于兒童時期之后,成人之前。而大多數的專家都認為青少年是指少年(14周歲至未滿18周歲)和青年(年齡從已滿18周歲至25周歲)兩個年齡階段。但一般意義上,青少年群體是指十一二歲至二十一二歲年齡階段的人群,這類人群多為學生,且也進入一種人身的轉變期,是社會中最有朝氣、最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社會上令人重視的一個群體。
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總體情況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社會的發(fā)展為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一些進步的思想觀念不斷充實著他們的精神世界,他們積極向上,知識面廣,信息量大,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渴望成才,自主能力增強,能遵守社會公德,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充滿信心。然而,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質狀況不容樂觀,令人擔憂。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念錯位
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社會、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愛國主義意識淡薄,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部分學生對國情了解不夠;對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應有的尊重,更多的是對現(xiàn)代影視偶像的盲目崇拜與追逐。一些青少年貪圖享樂,沒有養(yǎng)成艱苦樸素、勤儉吃苦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部分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富裕的青少年,勞動意識缺乏、進取精神弱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追求,沒有憂患意識,認為有個好父母什么都不用愁了。不少青少年學生安于現(xiàn)狀,不求上進,沉溺于網絡電子游戲和網吧。
(二)部分青少年個人主義至上,缺乏關愛意識
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逐漸擴大,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從小到大受到方方面面的“呵護”和“優(yōu)待”,養(yǎng)成了他們懶惰、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太強,很少顧及他人利益,不謙讓,少寬容。一些青少年缺乏關愛意識、公共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對關愛集體、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各種活動,采取無所謂、默不關心的態(tài)度。在家庭、學校生活和社會中過度計較個人所得,過為注重實現(xiàn)個人價值。
(三)部分青少年心理素質差,法制意識淡薄,經受不起挫折的考驗
青少年受情緒困擾的現(xiàn)象日益凸現(xiàn),心理素質脆弱,易產生焦慮、煩惱、沮喪、憂郁、自卑、冷漠和憤怒等情緒,缺乏堅強、樂觀的良好心態(tài)。部分青少年學生人格不健全,一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冷,感覺前途渺茫。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自殺和傷害他人的身體及財產的行為。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現(xiàn)象日趨嚴重,且呈現(xiàn)低齡化、團伙化、暴力化特征。一部分在校學生中出現(xiàn)抽煙、酗灑、結拜、逃學、談情說愛等不良行為的現(xiàn)象,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現(xiàn)象發(fā)生的前兆。這些現(xiàn)象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全面加強和改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制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因素
(一)主觀因素
青少年品德的發(fā)展的特點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觀因素。青少年階段,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在這個時期外型、生理機能和生殖器官發(fā)生“三大劇變”;思維上趨向成熟,但易帶主觀、片面性;情緒正從兩極性、動蕩性向穩(wěn)定性變化;自我意識逐漸成熟。這種狀況必然形成這個階段心理的過渡性(從幼稚向成熟,從依賴向獨立過渡)、動蕩性、閉鎖性和社會性等特征。表現(xiàn)在:少年期品德發(fā)展有明顯動蕩性,少年期學生總的來說已具有道德倫理特征,但尚未成熟,動蕩性較大。從其表現(xiàn)來看,整個品德結構還處在矛盾狀態(tài)之中。他們的道德品質逐步理想化、信念化,原則性與概括性在漸漸增強,但仍存在敏感和易變的特性。他們的道德情感豐富且強烈,不拘小節(jié),急于表現(xiàn)但又帶有假象。他們雖逐步形成自制力和道德意志,但這些又易受到外界影響,非常脆弱,無法抵制強烈的誘惑。他們的道德行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決策性,自尊心、自信心增強,渴望獨立自主地作好事,但愿望與實際行動之間又有一定的距離;他們開始從社會意義和人生價值方面來衡量和評價自己,但還缺乏耐心與韌性,往往時冷時熱,中道易轍或半途而廢。少年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啟蒙的階段,同時這一時期又是兩極嚴重分化的階段,品行不正,甚至違法犯罪也是從這一階段開始??梢?,少年期的品德結構的內在矛盾是十分嚴重的,可逆性相當大。而青年初期品德趨向成熟的開始,從總體上來看,青年初期逐步自覺自律遵守道德原則,進入了能利用信念調節(jié)自己品行的成熟期??梢姡嗌倌陼r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道德形成和加強思想道德的最佳時期。
(二)客觀因素
1.家庭教育存在偏差,缺乏正確引導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他們的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奠基的、特殊的、長久的作用??扇缃竦募彝ソ逃嬖谝韵聠栴}:首先,家庭教育注重智力的考量而忽視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任何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人,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是可以理解的、無可厚非的。但在應試教育仍然大有市場的背景下,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評價出現(xiàn)一味地追求分數,分數至上的觀念使家長的成才觀念錯位,調查顯示,占69%的家長最關心子女的是“學習成績”,62.5%的家長對子女最大的希望是“將來能考上大學,有一份好工作”,叮嚀最多的一句話是“除了讀書你什么都別管”。如果子女在外地就讀,再加上一句“錢不夠用打電話來,當心身體。”這樣,使青少年從小形成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習慣。如“二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應試書”,對世事冷漠,對他人冷漠,對生活冷漠,只關心自我。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期望值過高,往往又會在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難以承受的競爭壓力,也有個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扭曲孩子的人格,反而造成厭學、逃學,形成逆反心理,甚至可能會釀成苦果;其次,溺愛已成為當前家庭教育的一大公害;再次,由于社會急速轉型,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工作繁忙,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時間日益減少,家庭教育缺乏正確向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與子女在價值觀上的差異會增大,家庭內部交流也日益短缺,代溝嚴重。且在我國這樣一個二元制經濟結構的國家,廣大農村家庭還面臨著父母外出務工,家庭教育出現(xiàn)斷檔,形同虛設,導致道德的養(yǎng)成更多地依靠學校教育和孩子的自律。這也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最后,單親家庭子女缺乏完整的親情關系,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可能會形成自卑、孤獨等不良心理。這些現(xiàn)象,對孩子健康成長產生了負面影響,也給未成年人教育造成了源頭上的困難。
2.學校教育德智失衡,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學校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二家庭,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和任務?,F(xiàn)在,國家強調要對中、小學生實行減負,強調全面實施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堅持以德育為核心。加強德育,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這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江澤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放在重要的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碧招兄舱f:“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并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比欢?,目前仍有相當多的學校素質教育成了口號,搞的仍是應試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以考試分數定錄取線的高考仍在主宰著中學的教學。在中小學的教育中,重智育而輕德育這種狀況雖然在近幾年推廣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有所改觀,但沒有實質性改變。一般學校偏重視“教書”,而輕視“育人”,德育首位地位往往是不到位或缺位。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的面廣量大,不是現(xiàn)今智育教學中任何一門課程所能比擬的,它包含了歷史、人文、政治、地理、社會學、法律、道德等一系列理論體系,稍有疏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些學校還分什么“快班”“慢班”“尖子班”“實驗班”,無非就是以競賽、升學率為目的,等等。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已經嚴重扭曲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極有可能使學生由厭倦學習到厭倦生活甚至厭倦人生。農村初中的輟學率可以說是個大家心知肚明又霧里看花的棘手問題。由厭學導致輟學,輟學造成失管,失管導致違法犯罪,這是嚴峻的現(xiàn)實。青少年受教育期間智力教育提高了但德育教育卻因此被削弱了,導致許多高學歷低素質現(xiàn)象出現(xiàn),雖然教師們對此也很焦慮,但仍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桎梏。
3.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他們社會化的過程,因此,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如何將對他們的思想道德產生極大的影響。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既迎來了世界各國發(fā)展所共同遇到的普遍問題,又存在著實現(xiàn)新舊體制轉變、堅持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殊國情。這種客觀的社會存在,決定著21世紀中國道德教育將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挑戰(zhàn),肩負光榮、艱巨的使命,也構成了未來中國道德教育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基礎和根本動力。
國際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設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對外開放的加強,使廣大青少年能進一步了解世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與此同時,國際敵對勢力也在試圖影響我們的接班人,他們利用網絡等各種途徑不斷侵蝕我國青少年的思想文化。市場經濟的大力發(fā)展的同時帶來了新的思想和觀念,豐富了我國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隨之而來的一些道德失范,假冒欺詐等行為也不斷增多,侵蝕著青少年的思想認識。還有一些邪教組織、封建迷信活動和一些成年人價值扭曲后的拜金、享樂等極端主義都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ヂ?lián)網等新媒體的迅速崛起,給青少年學習方面和娛樂方面創(chuàng)造了一方新天地,但有利有弊,一些消極落后的封建文化以及不良信息等同時也傳播到了青少年這里,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在一些消極因素的長期影響下,有些青少年精神空虛、行為失德,有些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歧途。與此同時,一些文學作品,為了獲得利益,棄社會道德于不顧,給青少年灌輸了一些低級、色情、庸俗的腐蝕作品。這些作品以粗俗取代文明,把青少年引向善惡顛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大千世界、花花綠綠,無奇不有,而青少年審美觀念不夠成熟,也沒有較強的辨別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侵蝕,容易使他們看破社會,產生信念、信仰、信任危機。對于這些問題、情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還面臨許多待解決的困難。
4.網絡環(huán)境帶來的消極影響
21世紀,“知識經濟”,“網絡經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搶眼的詞匯。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以及高科技技術的不斷提升,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在其影響下不斷地改變著,同時也沖擊著一些傳統(tǒng)觀念以及生產生活方式?;ヂ?lián)網屬于高科技的產物,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體現(xiàn)著它的重要性。目前,青少年是互聯(lián)網的主要使用者。據調查顯示,我國互聯(lián)網使用者的平均年齡為35歲,上網人數中45%為25歲以下的青少年,其中未成年人也數量可觀。某種程度上,網絡正在影響著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甚至左右了他們的行為準則。網絡上傳播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行為也已影響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使青少年法律、道德意識淡薄。所以青少年網絡道德建設已迫在眉睫。網絡對于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網絡成癮對青少年的危害。青少年學生一旦上網成癮,往往會出現(xiàn)角色的混亂,容易迷失真實的自我。在網絡空間,青少年他們在網上自由任性,道德自律性差,容易迷失在網絡游戲和黃色暴力網站中,導致道德感弱化。實踐表明,一些網癮少年沉迷于網絡世界,整日泡在網吧,荒廢學業(yè),長此以往身心健康都受到損傷。
其次,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從全社會來看,沉溺于網絡游戲的人還不是太多,但在學生和年輕人中,網絡游戲迷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群體,而在網絡游戲的虛擬世界里,青少年不用面對現(xiàn)實中的種種挫折,不受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及他人的監(jiān)督,可盡情宣泄個人情感。久而久之便忽視了社會規(guī)范要求,一些暴力犯罪種下隱患。網絡游戲尤其是一些帶有暴力和血腥的游戲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危害甚大,而由此產生犯罪的案例不勝枚舉。
最后,網絡色情對青少年的危害。網絡是跨地域、國界的,不受時空阻隔,同時網絡的互動性、參與性非常強。網絡色情被稱為“電子海洛因”,它主要有影響青少年網民的學業(yè)或工作;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一些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禁不住誘惑,鋌而走險,從此走向性犯罪的深淵;危及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性命。網絡色情對執(zhí)迷不悟的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構成了直接的威脅,一些青少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5.社會價值觀的影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全球經濟、文化的得以進一步發(fā)展,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潮、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人們的需求和內心評價方面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發(fā)生了變化,因此社會價值觀也隨之變遷,從傳統(tǒng)的政治道德和理想人格為中心的價值觀淪為人本主義價值觀。在這種大環(huán)境影響下,青少年群體難免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正視社會價值觀和青少年價值觀變動的現(xiàn)實,審視傳統(tǒng)教育引領和社會管理的策略,在新形勢下確立合宜的規(guī)范引領策略,有效地建構正確的青少年價值觀,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價值基礎。
三、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市場經濟已經給社會主義帶來生機和活力的時候,不容回避的是一系列社會問題也紛至沓來,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思想道德建設問題。由社會轉型而導致思想道德出現(xiàn)了許多弊病。其表現(xiàn)形式諸如:信仰缺失、拜金主義、道德冷漠、人格迷失、勞動觀念和法制觀念淡薄等等。特別是社會上一些領域道德失范、坑蒙拐騙、爾虞我詐、誠信缺失等滋生蔓延,嚴重腐蝕著青少年有效而純潔的心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還存有不適以及薄弱環(huán)節(jié),相關部門領導對其重要性還認識不足,不能擔起領導該有的責任;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并未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與支持,一些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因素還不能消除;學校重智育輕德育,推進素質教育仍任重道遠,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建設也有待加強;父母因工作等因素在教育子女上也有所放松,而且在教育觀念及方式方法上還存在不足,家庭教育的欠缺也給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提出了考驗。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這些問題必須加以重視,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
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事業(yè)的接班人和后備軍,青少年健康成長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吧倌曛莿t中國智,少年達則中國達;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這段話充分說明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道德狀況本身就將影響國民的整體素質,也直接影響著我們民族將來的整體素質和面貌。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戰(zhàn)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培養(yǎng)一批素質良好、品格高尚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注定是一個長期的且艱巨的事業(yè),要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嘔心瀝血、不懈奮斗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才能實現(xiàn)。如今,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了,生活條件提高了,我們的教育條件改善了。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孩子應該覺得很幸福,該很好地報答父母和社會了,我們的孩子該很好地學習了,然而我們的孩子卻在不斷地自殺,殺害父母、同學,在不斷地犯罪。我們的孩子怎么了?為什么孩子到了我們的手里就變得如此的墮落?究竟是社會的哪一根鏈條斷了?我們的教育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以至于我們的孩子不得不用稚嫩的生命去換取人們的反思?違法犯罪的低齡趨勢潛伏著巨大的社會危害。所以,我們應動以全社會之力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教育工作給予更高的關心和支持。
總而言之,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到來,社會又為我們提供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只要我們能夠自主、自強,只要我們自己對生活事業(yè)有堅強的信念,任何暫時的困難都是能克服的。我們完全沒有理由去空虛,去墮落,去放縱自己。既然生活選擇了溫暖,我們就應該擔負起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對自己有責任感,對父母和家庭有責任感,對國家有責任感。充分意識到增強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與緊迫,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積極應對挑戰(zhàn),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采取扎實措施,努力開創(chuàng)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季海濤.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6(1).
[2]林崇德.教育與發(fā)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52-453.
*作者簡介:候妙娟(1986-),女,漢族,陜西商洛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師培訓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教師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14-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