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鵬軍
?
盧前戲曲的本事主旨與情感寄托*
左鵬軍
盧前的雜劇《飲虹五種》或描寫古代人物,或記述當代故事,均有文獻事實根據(jù),既敘史事時事又寓道德評價,表現(xiàn)出明顯的紀實作風;《女惆悵爨》三種均寫古代杰出女性故事,表現(xiàn)出強烈的諷世傷時情緒,寄托著深沉的時局感懷與人生感慨;《楚鳳烈傳奇》寫古代亂離故事,寄寓對時局的關注和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憂患,表現(xiàn)出堅守傳統(tǒng)道德與戲曲體制的傾向。盧前的雜劇傳奇產(chǎn)生于近現(xiàn)代社會動蕩、文化變革之際,表現(xiàn)出深沉的時事感慨和情感寄托,反映了雜劇傳奇最后階段的處境與變化,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戲曲史意義。
盧前;雜劇傳奇;本事主旨;情感寄托
盧前(1905~1951),字冀野,江蘇江寧(今南京)人。以過人的文學才華和學術根柢,在多個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特別是在傳統(tǒng)詩詞文章、散曲戲曲、新詩、新劇、小說、書法藝術、戲曲文獻、戲曲研究、方志編纂等方面貢獻尤大,又曾在南北多所大學任教,成才頗眾。盧前號稱“江南才子”,的確是名不虛傳,令人嘆惜的是因嗜酒善飲,率性而為,終致英年早逝,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作為吳梅眾多弟子中最為杰出者,盧前在戲曲創(chuàng)作方面同樣繼承了乃師作家與學者兼顧、戲曲創(chuàng)作與研究俱擅、戲曲的文學性與音樂性兼長的特點,作有雜劇《琵琶賺》、《茱萸會》、《無為州》、《仇宛娘》、《燕子僧》五種,總署《飲虹五種曲》、《飲虹五種》或《盧冀野丙寅所為五種曲》,又有《楚鳳烈傳奇》一種,另有雜劇《女惆悵爨》(包括《窺簾》、《課孫》、《賜帛》三種)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女惆悵爨》流傳稀少,近年始被發(fā)現(xiàn)或關注,其中《課孫》、《賜帛》二種以往未見著錄,屬新發(fā)現(xiàn)的戲曲作品,揭示了新的戲曲史實,具有獨特的文獻價值。
上述雜劇八種、傳奇一種,是今見盧前所作的全部傳奇雜劇作品,它們并非個人消閑遣興、娛樂游戲之作,亦非表現(xiàn)才華能力、興趣喜好之作,而有其史事根據(jù)或時事來源,更有其深沉的情感寄托與現(xiàn)實用意。關于盧前所作傳奇雜劇的本事來源、創(chuàng)作主旨及情感寄托,尚未見有研究者予以論述。本文擬對之進行若干探討,以期推進盧前戲曲創(chuàng)作、學術成就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飲虹五種》,又名《盧冀野丙寅所為五種曲》,有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排印巾箱本;又有《木棉集》(一名《木棉甲集》、《盧冀野丙寅所為五種曲》)本,中華民國十七年七月(1928年7月)刊;又有《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本,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刊。復有《冀野文鈔》之《盧前詩詞曲選》本,中華書局2006年4月出版。據(jù)載另有《盧冀野五種曲》稿本,筆者未見。
《飲虹五種》,即《琵琶賺雜劇》、《茱萸會雜劇》、《無為州雜劇》、《仇宛娘雜劇》和《燕子僧雜劇》之合稱。每種僅一折。
卷首有吳梅丁卯十月(1927年11月)所作之《序》。辛未夏四月(1931年5~6月)渭南嚴氏刊行之《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本于吳梅《序》之前尚有林思進《羅蘭度曲圖序》,劉樸《羅蘭度曲圖記》,吳虞、林思進、張錚、劉咸炘、韓孟鈞、龐俊、李植、蕭參、龔道耕諸人之《羅蘭度曲圖題詠》,頗能反映此劇當時產(chǎn)生的廣泛影響,特別是在天津被演唱之情況,反映了作為傳統(tǒng)戲曲樣式的雜劇在舞臺上演出的真實情況,極為珍貴,極可注意。
1. 《琵琶賺雜劇》
《琵琶賺雜劇》,首有楊圻《檀青引》詩并序,為此劇故事所本。寫清咸豐年間宮中樂師蔣檀青在圓明園被英國侵略者焚毀之后,流落江南,以彈奏琵琶、沿門叫唱糊口為生。蔣檀青到維揚,一夜夢見圓明園被焚情景,激于民族義憤,感于國人蒙昧,呼喚找到醫(yī)國藥方,報仇雪恥,并希望國人盡快覺醒。
以【北正宮·端正好】開場:“錦江南,春如畫。抱一面舊琵琶,走遍天涯。怕前頭鸚鵡迎人駕,況又是前朝話?!苯Y束曲云:“【尾聲】調新弦,重說法,便芒鞋踏破都不怕。且準備著幾支兒醒世歌詞作道情打?!闭浚号觅嵤Y檀青落魄。
此劇作于民國十五年(1926),題材所本為近代著名詩人楊圻(1875~1941,字云史,江蘇常熟人)。光緒二十三年十月(1897年11月)所作《檀青引(附檀青傳)》?!短辞鄠鳌酚性疲骸拔淖跁r梨園尤盛,設升平署以貯樂工,內(nèi)務府掌之。設南府,命樂工教內(nèi)監(jiān)之秀穎者習歌舞。當夫棠梨春晚,梧桐秋末,萬幾之暇,輒召兩部奏新曲。檀青發(fā)喉,則天顏懌霽,賞賚過諸伶。文宗中葉,粵匪據(jù)金陵,捻匪擾皖豫,英法齟齬,與戰(zhàn)不利。……從人游江南,江、淮間亂,無所業(yè),檀青抱箏沿門賣曲為活。迄穆宗中葉,湘淮軍克金陵,平捻匪,東南定,再見中興。而檀青貧,終不得返京師。京師方重靡靡之音,無工昆曲者,于是諸伶中亦無有知檀青姓氏者矣。……后三十馀年,而東吳楊云史年二十一,游廣陵,宴客平山堂。江山春暮,花絮際天,乃命絲竹,以佐詩酒。坐上遇檀青,知余之自京師來也。清歌一聲,彈箏一曲,白發(fā)哀吭,淚隨聲下。問所哀,為余述宮中事甚悉。……由今思之,四十馀年矣。每念先皇恩,如隔世事。因嘆曰:從此以往,無復此樂矣。言已欷歔,余亦愀然。時光緒乙未四月也。今歲秋復見之青溪花舫,哀音愴愴,益老矣。嘗讀少陵逢李龜年詩,于流離之況,寄家國之恨。余悲檀青之與龜年同一流落也,乃為傳而長歌之?!?楊圻:《江山萬里樓詩詞鈔》,馬衛(wèi)中、潘虹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頁。按:“欷歔”原作“欹歔”,顯誤,據(jù)文意改。錢仲聯(lián)主編《清詩紀事》第二十冊《光緒宣統(tǒng)朝卷》錄此詩即作“欷歔”,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013頁?!短辞嘁酚芯湓疲骸敖既驴喘偦?,寶馬香輪十萬家。一代興亡天寶曲,幾分春色玉鉤斜?!〕佳诿孢^宮門,犬馬難忘故主恩。檀板紅牙今落魄,尋常風月最銷魂。十年血戰(zhàn)動天地,金陵再見真王氣。南部煙花北地人,天涯那免傷心淚?……糊口江淮四十年,清明寒食飛花天。春江酒店青山路,一曲霓裳賣一錢。君問飄零感君意,含情彈出宮中事。亂后相逢話太平,咸豐舊恨今猶記。憶爾依稀事兩朝,千秋萬歲恨迢迢。至今煙月千門鎖,天上人間兩寂寥?!?楊圻:《江山萬里樓詩詞鈔》,馬衛(wèi)中、潘虹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頁。將《琵琶賺雜劇》與上述材料相比照,可以明顯地看出具有記實述史、感慨興亡的作風。
可見此劇是通過世變之際一位流落于江南的宮廷樂師之口自述經(jīng)歷,感慨國家興亡,巧妙地將個人亂離與國家不幸綰合于一,頗有以小見大、舉重若輕之效。從創(chuàng)作構思、結構立意、藝術風格等方面來看,頗有洪昇《長生殿·彈詞》、孔尚任《桃花扇·馀韻》遺意,當是感于史事并受到此類作品影響創(chuàng)作而成。假如將作品所寫的前朝傷心國事與當時的動蕩局勢相聯(lián)系,更可以看出作品中寄托的沉痛的歷史滄桑感和深沉的時事感慨。
2. 《茱萸會雜劇》
《茱萸會雜劇》,首有王峒、秦艾三題詩各七絕二首。寫金陵望族、世代書香之家常府六爺常有士,于九九重陽節(jié)之日邀請自家兄弟相聚,準備大張筵席。因大哥已經(jīng)下世,惟獨不請大奶奶。在常府中效力二十八載的蒼頭老萬向常有士憶起大爺在世、諸弟幼小時艱難生活情景,大奶奶為全家生計百般操持,為拉扯弟弟們長大含辛茹苦,勸說常有士邀請大奶奶一同前來相聚。常有士醒悟感動,即決定知恩圖報,迎養(yǎng)嫂嫂,并派人將嫂嫂接到府中居住。
以【北南呂·一枝花】開場:“咱依人苦一生,悔不抽身早??幢榱伺d亡千載事,都向夢中拋。禁不住風雨飄搖,世態(tài)炎涼老,好一似長江東去潮。說將來一件件妙想天開,一個個心機異巧?!苯Y尾云:“(凈)俺這一場訴說,把六爺喚醒了,才知道迎養(yǎng)恩嫂。俺看世上負恩的人不少,有的是受恩不知,還有的是知恩不報。六爺還究竟是有良心的人也?!军S鐘尾】算乾坤忘恩負義的知多少?況更有綿里針兒笑里刀。說甚么知心好,刎頸交。到收梢,只認得鴉青鈔。俺主人家還算是庸中佼佼。俺二十年兩眼昏花,也看破的世情早。” 正目:茱萸會萬蒼頭流涕。
盧前曾明確說過:“《茱萸會》,實際上譜我的家事?!?盧冀野編著:《中國戲劇概論》,世界書局1934年版,第210頁??芍藙∈亲髡咦允黾抑惺录?、表現(xiàn)家庭關系之作。主人公“常有士”為金陵人,與作者籍貫相一致,諧“常有事”之音意,可見作者創(chuàng)作用意。從劇情內(nèi)容與作者本人交代來看,“常有事”當即盧前本人的化身。
此劇所寫內(nèi)容看似平常簡單,主要表現(xiàn)家庭事件與日常倫理,但寄寓著深刻的人生感悟和處世道理,涉及家庭關系以外的廣闊人世間經(jīng)常可以耳聞目睹、感同身受的許多負心與報恩、知過與補過、晦心與良知、金錢與道義、利益與清高等道德境界與人格操守問題,于平凡事件中寄托著深切的道德倫理、人生追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劇產(chǎn)生于傳統(tǒng)道德秩序迅速崩解、家庭倫理觀念面臨巨大沖擊的動蕩年代,顯示出空前深切的現(xiàn)實色彩和內(nèi)心憂思,內(nèi)容發(fā)人深省,格調馀韻悠長。
3. 《無為州雜劇》
《無為州雜劇》,首有馮煦《蔣紹由先生傳》,為此劇故事所本,可見此劇具有明顯的紀實作風。寫江蘇上元人蔣師轍由桐城知縣升任無為州知州,既無宦囊,又無隨從,只身一人前往上任。到任后日勤聽斷,重門洞開,訟入即決,事無壅蔽,深得百姓愛戴。不料蔣師轍在任僅僅七月,即因全心為民,辛勞交瘁,遽然而逝。眾百姓得此消息至為痛惜,前往送櫬叩拜,紳士集議為建祠,轉奏朝廷請國史館立傳。
以【北雙調·新水令】開場:“水深火熱久銷磨,鐵瑯珰無門可躲。開法網(wǎng),靖妖魔。恨良吏無多,望青天早日到州坐?!苯Y尾云:“呀,適才過去一班男女,怕是去送蔣爺遺櫬。想老夫亦蒙其恩澤,安能不前往叩拜?想起蔣爺當日來時,忽忽又離俺每而去。只怨無為百姓命薄,不能享賢父母的恩惠,尚復何說也?【收尾】記來時曾在亭前坐,想遺容不由人珠淚潛墮。難得他用心兒重整破山河,我每要報答他循良怎生可?”正目:無為州蔣令甘棠。
此劇根據(jù)近代著名文學家、學者馮煦(1842~1927)所作《蔣紹由先生傳》的相關史實而論,通過記述一位清廉正派、勤政愛民、深受愛戴卻辛勞早逝的官員事跡,表達欽敬之情,也間接反映了當時的官場狀況和社會現(xiàn)實。結合此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亦可見作者對當時官場習氣、社會動蕩的關注與感慨,寄托了關注現(xiàn)實、體恤民生的情懷。
劇中所寫主人公蔣師轍 (1847~1904),字紹由,一字少穎,號遁庵,亦號潁香。江蘇上元(今南京)人。少負雋才,與兄師軾(幼瞻)稱“金陵二蔣”。同治十二年(1873)選拔貢。光緒十六年(1890)中順天鄉(xiāng)試副榜。博覽群書,究心經(jīng)濟。光緒十八年(1892)臺灣巡撫邵友濂聞其才,延主章奏,遂由津門乘舟赴臺灣,留臺僅六月,著《臺游日記》四卷,備記其事。光緒二十四年(1898)被任為安徽知州,次年署壽州,再次年移鳳陽。光緒二十八年(1902)調任桐城,二十九年(1903)授無為州知州,所至輒有政聲,翌年逝于任上。著有《青溪詩選》、《青溪詞鈔》等,修《臨胊縣志》、《鹿邑縣志》、《江蘇水利全書》、《江蘇海塘志》等。
4. 《仇宛娘雜劇》
《仇宛娘雜劇》,首有陶隆偉題辭。寫江寧人吳其仁負笈歐洲,十載歸來。受同窗好友楊柳孫之托,帶回家書一封。原來奉父母之命,托媒妁之言,楊柳孫自幼與表妹仇宛娘訂下婚約。宛娘在楊家侍奉柳孫母親,只待柳孫回國完婚。楊柳孫赴西洋留學十三載,與瑞士女子約瑟結婚,蜜意濃情,滯留巴黎,不想回國。從楊柳孫信中得此消息,宛娘頓時暈倒,母親也嚴厲譴責兒子這種負心行為。
以【北越調·斗鵪鶉】開場:“燕子樓中,桃花扇底。明月如盤,夜涼似洗。翠枕孤衾,青燈照壁。望夫石,曾相憶。舉目誰親?知心有幾?”結尾云:“(小旦嘆科)【圣藥王】身已離,情更離,全不念恩情當日畫樓臺西。鶗鴃啼,杜宇啼,一聲聲啼月到東籬。無奈月光移。柳孫,柳孫,原來您是個負心的漢子!俺只當天下多情,無過于您。誰知今日如此待俺??龋∫擦T。奴家也不想活在人世,咱們同到閻羅殿上拚他一拚去。(末)小姐不必如此。如今到西洋去的朋友,停妻再娶,不止柳孫一人。俺請您好自珍重,再作計較罷。俺也得罪了。(下)(老旦)宛兒,您不必這樣。俺此刻心亂如麻,讓俺慢慢籌個長策,必不虧您。(小旦)奴家只自怨命薄,尚復何言?【收尾】??菔癄€情如一,冤水無端掀起。只如今似我斷腸人,普天下傷心的還有幾?”正目:仇宛娘碧海情深。
此劇所寫有事實根據(jù),諷喻友人楊仲子在與表妹劉琬訂婚后,又因留學法國而與瑞士女子燕妮結婚,對楊仲子這種見異思遷、用情不專的行為表示批評諷刺。從中亦可見盧前對此類事情的認識和態(tài)度,也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當中特別是留學海外的文人學士經(jīng)常面臨的戀愛婚姻問題,這在當時也是并不罕見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
此劇主人公楊仲子(1885~1962),原名祖錫,亦名揚子,號粟翁。江蘇江寧(今南京)人。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教育家。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兼擅文學、詩歌,尤其愛好篆刻及書法。1904年以庚子賠款官費留學法國,先后入貢德省理學院、土魯士大學理學院攻讀化學,分別獲學士、工程師學位。后考入瑞士日內(nèi)瓦音樂學院,學習鋼琴、音樂理論、作曲達十年之久。1918年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京師女子大學、北京女子文理學院等校任教授,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國立女子師范學院教授、國立音樂院院長、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主任、全國音樂學會理事長、國立禮樂館編纂、國立戲劇??茖W校教務主任兼教授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江蘇省文史研究館任職。
5. 《燕子僧雜劇》
《燕子僧雜劇》,首有唐大圓題詩七絕四首。寫蘇玄瑛(法號曼殊)出家為僧之后,既入空門,卻癡心不斷,情根難了。遂前往五指山尋訪師兄遣凡,請教出世之法。經(jīng)遣凡一番解說開導,思索追問情是何物,身是何物,世界是何物,玄瑛終于大悟,決心放下癡念,苦?;仡^。
定場詩為集蘇曼殊詩句,云:“柳陰深處馬蹄驕,踏過櫻花第幾橋?鎮(zhèn)日歡腸忙不了,何時歸看浙江潮?”頗能傳達蘇曼殊詩感傷憂郁、空靈幽遠的情調,又與全劇的內(nèi)容風格相一致,可見作者的才情與用心。以【北黃鐘·醉花陰】開場:“往事何堪再回首?十年來夕陽依舊。珠江水,木蘭舟,舊恨新愁,熬得凄涼夠。看塵世是浮漚,因此上獨向空門甘袖手。”【尾聲】云:“這死骷髏值不得閑窮究,俺和您險操同室戈矛。則問他走歧路的癡兒能悟否?”正目:燕子僧生天成佛。
此劇是根據(jù)蘇曼殊生前在俗與僧、情與理、入世與出世之間矛盾困苦、艱難選擇的故事寫成。這一方面與蘇曼殊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留下的眾多故事及其在近現(xiàn)代文人之間產(chǎn)生的廣泛影響有關,從中可見當時文人習尚、時代風氣的一個有趣味的側面。另一方面也與盧前早年對蘇曼殊的喜好有關。曼殊去世后,盧前曾作《悼曼殊大師》詩云:“破缽天南試佛機,萬般心事認依稀。十年夢落蓬萊島,懺盡情禪一笑歸。”*柳亞子編:《蘇曼殊全集》第五冊,中國書店影印北新書局本1985年版,第452頁。還寫作并發(fā)表過《曼殊研究草稿》等。此劇的定場詩采用集蘇曼殊詩句形式,既透露出其詩受人喜愛、流行一時的情形,又可見盧前本人的興趣才華。凡此俱可見盧前對蘇曼殊其人其詩的關注與喜好。
近代著名詩僧蘇曼殊(1884~1918)一生在革命與參禪、宗教與愛情、出世與入世之間往復徘徊,生前死后留下了許多故事傳說。1927年郁達夫所作《雜評曼殊的作品》甚至這樣說過:“他的譯詩,比他自作的詩好,他的詩比他的畫好,他的畫比他的小說好,而他的浪漫氣質,由這一種浪漫氣質而來的行動風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柳亞子編:《蘇曼殊全集》第五冊,中國書店影印北新書局本1985年版,第115頁。僅此即可見蘇曼殊當時影響之一斑。因此民國年間留下了大量描繪、悼念蘇曼殊的詩詞、文章,甚至可以看作一種文化現(xiàn)象。雖然如此,反映蘇曼殊的戲曲作品卻極為少見。從這個角度來看,此劇不僅表現(xiàn)了盧前對蘇曼殊的興趣,而且這種別出心裁的雜劇創(chuàng)作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蘇曼殊的獨特魅力和廣泛影響,具有獨特的文體學價值。
《飲虹五種》是盧前嘗試戲曲創(chuàng)作的早期作品,相當真切地反映了他的創(chuàng)作觀念、選題主旨與藝術趣味,并對其后來的戲曲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明顯影響。吳梅嘗對《飲虹五種》予以高度評價,指出:“置諸案頭,奏諸場上,交稱快焉。余按諸折中,《琵琶賺》感嘆滄桑之際,《無為州》記述循良之績,于家國政俗,隱寓悲喟,已非率爾操觚之作,若宛玉一劇,尤足為末流針砭,蓋禮教廢而人倫絕,夫婦之離合,不獨可覘世風之變,而人情之淳澆,即國家興亡所系焉。曲雖小藝,實陳國風,而可忽視之乎?近世工詞者,或不工曲,至北詞則絕響久矣。君五種皆俊語,不拾南人馀唾,高者幾與元賢抗行,即論文章,亦足壽世矣?!?吳梅:《序》,載《飲虹五種》卷首,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本,辛未夏四月(1931年5~6月)刊行。這五種雜劇,每種僅一折,已屬標準的元雜劇體制之變,延續(xù)明代后期南雜劇的創(chuàng)作體式而來;至其曲詞說白之質樸簡潔、本色當行,合案頭場上之曲二而一之,則在近代戲曲史上尤顯得難能可貴。洪惟助主編《昆曲辭典》“飲虹五種”條有云:“此劇為近代依昆曲曲律譜寫之昆劇劇本之一。”*洪惟助主編:《昆曲辭典》,(臺北)國立傳統(tǒng)藝術中心2006年版,第167頁。從戲曲音律和舞臺表演角度對此劇予以評價,可作為認識此劇特點之重要參考。
另有論者對此劇給予高度評價?!段寄蠂朗闲⒘x家塾叢書》本《飲虹五種》卷首林思進《羅蘭度曲圖序》有云:“夫丁沽繁麗,名花選色之場;江左文章,玉樹新歌所出。然而目挑魂授,曾未接夫瑱環(huán);嚼社含宮,遂乃通其曲度。此盧子冀野既填飲虹之詞,而津院羅蘭按譜弦之之雅事也?!计蛟⒐?,寫圖寄意,施朱載碧。非誤拍之霓裳,宜笑含睇;若有人兮,髣髴旅懷暫遣?!?《飲虹五種》卷首,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本,辛未夏四月(1931年5~6月)刊行。亦有載記反映盧前戲曲在當時產(chǎn)生的顯著影響。劉樸《羅蘭度曲圖記》有云:“天津倡,號東方羅蘭者,姣,善歌。歌江南盧君冀野《飲虹五種》曲,其二曰《琵琶賺》、《仇宛娘》。非其人不得聞;茍得矣,且恨聞晚。以故爭歡,車騎駢闐不絕。君未嘗至朔方,固不知有善歌其曲已久于是。其后三年,自金陵西,辱與樸同教蜀太學生。得其家書,納京報所張其事,匄成都曾孝谷圖之。傳諸老師,以為罕遇。稠詠綺靡。樸亦思鄉(xiāng)與劉弘度萬言書,龍陽易順鼎女之歸雞林,媒課以寫諷蜜月之內(nèi),俱不相識。年年瘏口講堂,黯然北顧矣。倡趙姓,揚州人,年十四也。”*《飲虹五種》卷首,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本,辛未夏四月(1931年5~6月)刊行。
于諸家所作《羅蘭度曲圖題詠》中,頗可見《飲虹五種》在當時的演唱情況與影響,如吳虞詩云:“寫就琵琶只自憐,勞生聊寄酒如泉。讀書早恥雕蟲論,辯學重尋白馬篇?!薄岸ㄓ邪覀魇駠?,剩將磨調送華年。風塵海內(nèi)誰知己,試聽燕姬唱舞筵?!睆堝P詩云:“生小羅蘭愛自由,濃歌艷舞不知愁。一從唱得吳儂曲,夢繞江南十二樓。”劉咸炘詩云:“文章音樂離還合,曲劇詩詞一線傳。河岳英靈稱極盛,梨園歌管正爭妍。何期韻律銷聲日,猶有旗亭畫壁緣。此即場頭非案上,不須費買小紅船?!?按:劉咸炘《推十詩集》(1936年刊)此詩題《題盧冀野羅蘭度曲圖》,云:“文章音樂離還合,曲劇詩詞一線傳。河岳英靈稱極盛(殷璠《河岳英靈集》為開天詩壇之表),梨園歌管正爭妍。何期韻律銷聲日,猶有旗亭畫壁緣。此即場頭非案上,不須費買小紅船?!睒祟}下且有說明云:“天津倡號東方羅蘭者,喜歌冀野所作《琵琶賺》、《仇宛娘》二雜劇,初不相識也?!贝嗽娮饔?930年。韓孟鈞詩云:“天下有至文,飲虹五種曲。人間有妙音,羅蘭喉似玉。雙美相成世所驚,津橋聞至意怦怦。曾侯特繪挑弦譜,群杰爭傳畫壁情。此譜此情騰錦里,俊游感為傾芳酏。兜率甘遲十劫生,定公有愿吾寧已。情田萬頃漾微波,霧里寒花可奈何?人生信有新知樂,捧圖欲醉蒼顏酡。”李植詞曰:“白下詞人盧冀野,鼓杝西來,倦作江南話。一曲冰弦和淚寫,天涯別有知音者。 墮溷飄茵聊慰藉,飛絮無端,卻被游絲絓。畫壁旗亭何處也?他年認取迦陵畫。(調寄蝶戀花)”*俱見《飲虹五種》卷首,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本,辛未夏四月(1931年5~6月)刊行。
此外,1936年刊行的劉咸炘《推十詩集》中有詩數(shù)首提及盧前及其戲曲創(chuàng)作,頗有參考價值。錄之如下:《讀盧冀野仇宛娘雜劇有感因再題度曲圖(仇氏為其夫所棄)》:“曲國須尋殖民地,替寫相思已無味。別有相思寫卻宜,谷風習習氓蚩蚩。如今男女爭方起,未知勝負終何似。供養(yǎng)男殊類馬牛,衰老女真如敝屣。似我傷心還幾人(曲末語),曲終雋語聽須真。卻思白傅太行路(樂天樂府篇中有‘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說得人間含意申。旗亭韻事雖堪詡,愛歌恐不因宮譜。料他低唱促弦時,感到他身百年苦?!薄对u冀野五種曲》:“感慨悲歌亦等閑,家常本色自然妍。知君自有茱萸會,漫任琵琶賺獨傳?!倍娋饔?931年,可見對盧冀野五種雜劇之推重。
盧前嘗在《中國戲劇概論》中自述所作雜劇云:“我的《飲虹五種》——《琵琶賺》,譜蔣檀青事。《仇宛娘》,譜仇宛玉事?!稛o為州》,譜蔣師轍事。《茱萸會》,實際上譜我的家事?!堆嘧由罚V蘇玄瑛事。以上皆北曲。(有中山大學木棉集本,開明袖珍本,渭南嚴氏精刻本)是吳先生子懷孟所制譜,北方曾有人唱過。亡友劉鑒泉曾題一絕句,最知余意。詩曰:‘慷慨悲歌亦等閑,家常本色自然妍,知君自有《茱萸會》,一任《琵琶賺》獨傳。’又近年作《南曲四種》,淳安邵次公為題名《四禪天》?!?盧冀野編著:《中國戲劇概論》,世界書局1934年版,第210頁。按:其中所說“吳先生”指盧前的老師吳梅。夫子自道,于認識《飲虹五種》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至于盧前所說《南曲四種》(《四禪天》),筆者未能獲見,亦未見其它研究著作提及,不知尚存世間否。上引自述中尤可注意者,是盧前《飲虹五種》雜劇中所表現(xiàn)的謹嚴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自覺的紀實作風,特別是對于社會狀況、現(xiàn)世人生的關注與感慨,作者的戲曲創(chuàng)作觀念、人生感悟也從中得到相當充分的體現(xiàn)。
盧前還作有《女惆悵爨》雜劇,但由于文獻資料的限制,學術界對此劇或無緣得見,或注意無多,偶有研究者提及,大多語焉不詳或存在誤解。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梁淑安、姚柯夫《中國近代傳奇雜劇經(jīng)眼錄》(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俱不著錄。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著錄《窺簾》一種,然有不準確之處?!杜皭濎唷分磸V為人知,由此可見一斑。
《女惆悵爨》當系盧前于20世紀30年代創(chuàng)作的具有一定系列性的雜劇,在形式上與同一主題構成的組劇頗有類似之處,但限于目前所見文獻,原創(chuàng)作計劃及全貌今已難以詳細知曉。吳梅嘗撰有《惆悵爨》雜劇,包括四個短劇,即《白樂天出妓歌楊柳》、《湖州守乾作風月司》、《高子勉題情國香曲》和《陸務觀寄怨釵鳳詞》。盧前《女惆悵爨》雜劇之作,當與乃師的教導影響特別是《惆悵爨》的直接啟發(fā)有關。因為劇中主人公皆為女性,遂以《女惆悵爨》名之。今僅見其三種,分別為《窺簾》、《課孫》和《賜帛》,不僅提供了新的文獻資料,展現(xiàn)了新的戲曲史與文學史事實,而且有助于對盧前戲曲創(chuàng)作的全面認識和深入研究。
1. 《窺簾》
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著錄《窺簾》云:“雜劇。 民國壬午排印本。一名《女惆悵爨》。僅一折。趙景深見藏。”*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48頁。此處所云“民國壬午”即民國三十一年(1942),為此劇最初刊行時間。而認為此劇“一名《女惆悵爨》”則不準確?!啊杜皭濎唷贰辈⒎且环N雜劇之名,而是系列雜劇之總名,《窺簾》僅為其中之一,今已見“《女惆悵爨》”雜劇三種。
《窺簾》雜劇,《女惆悵爨》之一,石印本,民國三十一年(1942)刊。又有《冀野選集》本,1947年11月南京第1版,1997年12月美國洛杉磯影印版。僅一折。
劇寫當朝相國鄭畋之女小娘,見錢塘秀才羅隱前年投贈相國之詩,擬想名高四海之羅隱,必為風流人物,煞是羨慕,有意與之結為良緣,卻難以啟齒。羅隱潦倒名場,仍然故我,再次入都拜謁鄭畋相國,希望提拔。鄭畋責備羅隱只知弄雕蟲小技之詩,不務經(jīng)國大業(yè),并云:“爾且記者,三年之內(nèi),不成進士,再休來見我?!边@一切,均為躲于簾后的鄭小娘窺見。羅隱去后,鄭小娘至為愧悔,決心再不迷戀這一貌丑秀才,亦不復讀其詩。云英為鐘陵營伎,十二年前嘗與羅隱相好,別后頗為思念。此番二人重聚,羅隱無有功名,仍為白衣秀士;云英尚未出嫁,依舊淪落風塵。二人不禁同病相憐,感慨命不如人,傷心秀才面對傷心妓,悵恨久之。
以【懶畫眉】開場:“杜家有女白如脂,勸惜取青春這些時。春來秋去惹愁思,早描就一對鴛鴦字。羅郎呀,你莫等到無花來折枝?!薄疚猜暋吭疲骸皞牡男悴胚€對傷心妓,兩下從里頭說起。說起來此恨綿綿無絕期?!鳖}目:鄭小娘窺簾罷誦。正名:羅昭諫脫白興嗟。
劇末有作者癸酉四月二十九日(1933年5月23日)所作識語云:“屏除綺語,今且十年。癸酉春暮,羈旅汴州,晴窗多暇,讀羅昭諫詩,因作《窺簾》一折。振筆疾書,半日而就,選套配調,悉本嚴氏《譜秋》舊式。夫以貌取人,太沖見辱;自媲倡婦,容甫心傷。悠悠千載,又豈昭諫一人然哉?烏乎!知遇難逢,此身已老;關河日落,不覺愁生。四月二十九日,冀野自記?!?盧前:《冀野選集》,1947年11月中國南京第1版;美中文化出版公司(洛杉磯)1997年12月影印本,第187頁??芍陡Q簾》創(chuàng)作頗受嚴廷中雜劇之影響。嚴廷中(1795~1864),字秋槎。云南宜良人。有雜劇《武則天風流案卷》(一名《判艷》)、《洛神殿無雙艷?!?一名《洛城殿》)、《沈媚娘秋窗情話》(一名《譜秋記》),三種合稱《秋聲賦》。“癸酉”為1933年,此劇作于該年暮春,當時盧前任教于開封國立河南大學。從識語中可知此劇創(chuàng)作情況,并可窺知作者彼時并不如意情境下心態(tài)情緒之一斑。
《窺簾》篇幅短小,故事并不復雜,人物也不多,但內(nèi)容相當豐富,所反映的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頗為深入,特別是對于不重才華以貌取人、難遇知音孤獨生愁的感慨,甚至從羅隱所遭遇的炎涼冷暖、榮辱親疏中獲得了某種情感共鳴。作品對此進行的著意強調,一定是有意為之并寄托遙深的。因此可以說《窺簾》是一部借古人故事表現(xiàn)個人人生感受、寄托世道感慨、對世相人心有所諷刺的作品。從體制上看,雖為雜劇,但旦扮鄭小娘、貼旦扮妓女云英和生扮羅隱三個角色均有唱詞,表現(xiàn)得相當靈活自如。這些處理均對典范的元雜劇體制進行了明顯的突破改變,也體現(xiàn)了最后階段雜劇創(chuàng)作注重變革創(chuàng)新的共同特點。
2. 《課孫》
《課孫》,《女惆悵爨》雜劇之一,《冀野選集》本,1947年11月南京第1版,1997年12月美國洛杉磯影印版。僅一折。
此劇篇幅雖不長,實由兩部分構成:先寫泌水縣竇莊張門霍氏在流賊趙四兒率兵東渡山西直逼泌水、族中老少俱打算棄堡而去之際,與少子道澄商量共同防御、堅守城堡之策,并親自部署,果然于四天之后使賊兵退卻南下。朝廷為表彰此堡,命名曰夫人城。后寫忠川秦良玉于年老之際,帶領孫兒在石柱寨中回憶馬千乘和自己年輕時為國家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的經(jīng)歷,鼓勵孫兒立志報國,做一番事業(yè)。
以【黃鐘·傳言玉女前】開場:“寇焰方張,問誰是中原屏障?守玉關可曾有天朝宿將?”結尾云:“【前腔】已多年收拾起戎裝,將妙略戎機,為兒重講。我自家是褪毛彩鳳,晚景無多,難再回翔。(白)自古英雄出少年,何況老婦人比不得那暮年壯士?孫兒呀,因你一言,使老身不勝悵惘起來。(唱介)那里似當年情豪氣壯?二十年也曾經(jīng)搏戰(zhàn)疆場。到如今呀,到如今龍鐘老態(tài),呀,畢竟娘行。(白)孫兒,我話說得太多,不覺口渴起來。我們回堂屋去來。我教你的那卷《孫武子兵法》,你還沒讀熟呢?!鳖}目:夫人城張母諭子。正名:石柱寨秦侯課孫。
劇末有作者識語云:“庚午初入蜀,舟次忠州。望秦少保石砫寨,詢之土人,遙指荒山,未得一往。及抵成都,一日取讀《明史》,閱秦良玉傳畢,附以張母夫人城事,寫為短劇。此套廖柴舟《續(xù)琵琶》,嘗假是以抒其牢愁者。烏乎!萬方多難,國少干城。少保若在,倘亦自忘其老,投袂而起乎?則廉頗、馬援,不難見之巾幗中矣。冀野自記。”從中可知此劇作于“庚午”,即1930年,當時作者在成都。《課孫》乃是有感于當時國家危急局勢而思古代之英雄,取材于《明史》,借秦良玉故事及張母夫人城故事以表達時局國事感慨之作。
《課孫》在套曲選擇上頗受清初廖燕所作雜劇《續(xù)訴琵琶》的影響,以【傳言玉女前】、【傳言玉女后】、【降黃龍】接兩曲【前腔】共五支曲子組成的套曲,與《續(xù)琵琶》完全相同,同屬篇幅相當簡短、抒情性頗強的單折雜劇。*按:廖燕所作戲曲四種,即《鏡花亭》、《醉畫圖》、《訴琵琶》、《續(xù)訴琵琶》,鄭振鐸輯入《清人雜劇二集》,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編入卷二“清初時期雜劇家作品(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編入“中編雜劇五清代作品”,均以“雜劇”目之。根據(jù)廖燕劇作情況,如此處理恰當。而《廖燕全集》編纂委員會編、林子雄點?!读窝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將廖燕戲曲編為“傳奇三種”,即《醉畫圖》、《訴琵琶》、《續(xù)訴琵琶》、《訴琵琶第二出悟真》、《鏡花亭》,顯然未當。廖燕(1644~1705),字人也,一字柴舟。廣東曲江(今韶關)人。清初文學家、戲曲家。關于廖燕其人,莊一拂云:“諸生。工古文辭,善草書,狀如古木寒石。生當明季甲申之變。及長,抗節(jié)不仕,以布及終。性簡傲,邑令歲周饋之,求一詩不可得?!?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30頁。關于廖燕的戲曲創(chuàng)作,傅惜華云:“劇皆自出其名,以己身登場,乃純?nèi)蛔允鲋?。以負不羈之才,困頓風塵,抑郁無聊,故所作直抒其胸臆也。”*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70頁。通過《課孫》與《續(xù)訴琵琶》的密切關系,可見盧前此劇創(chuàng)作中受到廖燕影響的情況,也有助于深入認識盧前雜劇創(chuàng)作中的取徑作法和主旨寄托。
在上引文字之后,盧前又記曰:“余嘗欲取復唐以后之金輪皇帝,撰劇一出。以無事實供采擇,而其情緒與《課孫》亦近,重錄此稿遂不復作。丁丑秋月,老冀再記于飲虹簃?!?盧前:《冀野選集》,1947年11月中國南京第1版;美中文化出版公司(洛杉磯)1997年12月影印本,第191頁?!岸〕蟆奔?937年,從中亦可知作者曾有創(chuàng)作一出表現(xiàn)金輪皇帝武則天的戲曲作品,但由于與此劇表達的情感相近,不愿自蹈重復創(chuàng)作之轍跡,遂改變了想法。這一創(chuàng)作想法雖未能成為現(xiàn)實,但這些文字對了解認識盧前的戲曲創(chuàng)作觀念及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仍具有獨特價值。
結合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政治局勢和真實處境,特別是外敵步步逼迫、國家危急、民族多難的緊張局勢,可以看出《課孫》并非一般表現(xiàn)古代婦女故事的劇作,而是通過對古代女英雄、女豪杰的歌頌表彰,寄托了呼喚英雄人物出現(xiàn)、拯救國家民族于危難的愛國情感,也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入世精神和豪邁氣概,而作者內(nèi)心的感傷情緒和對于所處時代的感慨也流露于作品的字里行間。因此應當認為《課孫》是一部借古人故事表達現(xiàn)實感慨、以古代英雄呼喚當代英雄、充分表達愛國情感和時事寄托的戲曲作品。
3. 《賜帛》
《賜帛》*此劇為苗懷明教授首先發(fā)現(xiàn),并于2009年3月寄示《文史雜志》第四卷第十一、十二期合刊“戲曲專號”原刊照片供筆者使用,謹此謝忱。,標題下有“《女惆悵爨》之一”六字,僅一折,載《文史雜志》第四卷第十一、十二期合刊“戲曲專號”,中華書局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1944年12月)出版。作者署“盧前”。
劇寫遼國國王耶律洪基封樞密使蕭惠之女為懿德皇后,端莊俊美,能文能詩,朝中政事,時時關心,對國事多有贊劃。遭欲圖干預國政而苦于無機會的耶律乙辛嫉妒。耶律乙辛與張少杰定計,利用皇后婢女求皇后手書《十香詞》十首,并寫《懷古》一首。遂被耶律乞辛、張少杰以書寫淫詞、無法母儀天下為名,又將《懷古》詩中“宮中只數(shù)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二句羅織為嵌有“趙惟一”之名,向國王耶律洪基進讒言,耶律洪基下令賜給皇后帛匹,令其自盡。懿德皇后求見君王而不得,遂含冤而死。
以【南越調·小桃紅】開場:“拂床換枕待君王,不教照見愁模樣也。張鳴箏,房中一彈淚千行。銀燭更無光,指望著語嬌鶯,夢高唐。鴛鴦被,不敢把金鉤上也。每日里掃殿昭陽,百千遍唱回心,憑誰去訴衷腸?”以【馀情煞】結束:“把回心給予千秋唱,這文字是人魔障。(白)也擲碎這琵琶罷,(唱)免得過我這妝樓還在想?!鳖}目:單登婢懷奸乞書。正名:懿德后蒙冤賜帛。
劇末有盧前識語交代此劇創(chuàng)作經(jīng)過云:“辛未出蜀,將之沈陽,以受豫庠聘,止于中州,當作《窺簾》南詞。一日,與客談十香詞案,王鼎《焚椒錄》謂懿德所以取禍者三:好音樂,能詩、善畫耳。假令不作回心院,則《十香詞》安得誣出后手乎?噫!不圖文字之禍人至此也。遂續(xù)譜《賜帛》一劇,取【越調下山虎】調式,聲家最引以為難者。而曲中雜采回心舊句,藉傳懿德原調。烏乎!煎膏焚齒,士以才傷;女而多文,天寧不忌。四德具備如遼后者,安得不蒙百世之冤也耶?九月十九,冀野記?!?《文史雜志》第四卷第十一、十二期合刊“戲曲專號”,中華書局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1944年12月)版,第109頁?!靶廖础睘?931年,可知此劇作于《窺簾》之后,時作者在開封國立河南大學任教。
在上引材料之后,盧前又記云:“前違難再入峽,居中白沙三年,嘗有志治契丹文獻,欲集江陰繆氏(荃蓀)、吳縣王氏(仁俊)、南海黃氏(任恒)之書,成《遼文在》十卷。偶思及舊制此劇,將為潤色訂譜,使嘉陵曲社扮演登場。頃《文史雜志》有戲劇專號之輯,遂以授頡剛先生。蓋西昆草創(chuàng),未及新聲,聊假古悲,發(fā)吾慨嘆,不暇計文之工拙,爰檢原稿付刊,亦不復重加修飾矣。甲申十月盧前再記于北碚國立禮樂館之求諸室?!?《文史雜志》第四卷第十一、十二期合刊“戲曲專號”,中華書局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1944年12月)版,第109頁?!凹咨晔隆睘?944年11至12月,當時作者在重慶北碚的國立禮樂館掌管禮組。盧前所述進一步交代了此劇的創(chuàng)作發(fā)表情況,對了解和認識此劇頗有價值。
盧前在談及《賜帛》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及相關情況時,除了對其調式選擇、藝術處理進行說明外,尤可注意者是對于作品思想主旨、情感寄托的表述。作者特別強調女性才華出眾而遭忌妒,品德高尚卻蒙冤屈,皇天不能保佑,后世不能昭雪,確有借古代女性悲劇寄托自己人生感慨、發(fā)抒時代苦悶之意。因此《賜帛》也不是一部純粹表現(xiàn)古代女性故事的劇作,而是借古代杰出女性故事表達現(xiàn)實人事感慨、抒發(fā)個人內(nèi)心情感的作品,從劇作取材、內(nèi)容表現(xiàn)到藝術手法,均具有作者強烈的情感寄托與現(xiàn)實指向,留下了深長的思考和認識空間。
總之,《女惆悵爨》三劇均是寫古代女性故事的單折雜劇,且均有明確的正史、筆記、詩文及其他材料作為故事來源,但從作者的創(chuàng)作用意和思想內(nèi)涵來看,這些本事都不是作者最為關注和著重表現(xiàn)的重點。作者的創(chuàng)作用意是借古代故事表現(xiàn)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和內(nèi)心感慨,特別是反映當時的國家民族局勢、個人的身世處境與內(nèi)心感慨等,具有明顯的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傷世憂時、諷喻譏刺的思想含義。盧前的戲曲創(chuàng)作觀念、學養(yǎng)才華、藝術個性從這三種短篇雜劇中也得到了相當充分的表現(xiàn)。
《楚鳳烈傳奇》,岳池陳氏樸園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刻本。署“金陵盧前撰”。此劇另有多種版本,可見其流傳頗廣、影響較著情形之一斑。
凡十六出,出目為:第一出《發(fā)端》、第二出《院試》、第三出《引謁》、第四出《歸省》、第五出《奔降》、第六出《合闖》、第七出《謝婚》、第八出《城陷》、第九出《義殉》、第十出《避難》、第十一出《宮警》、第十二出《破賊》、第十三出《歸途》、第十四出《移靈》、第十五出《村隱》、第十六出《述夢》。
首有盧前1938年4月所作《小引》,交代創(chuàng)作緣起與經(jīng)過,并透露出濃重的時代氛圍,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錄之如下:
寧鄉(xiāng)程十發(fā)頌萬,得明王國梓《一夢緣》稿本。吾鄉(xiāng)蔣蘇庵國榜授之梓。彊邨詞老見之,請吾師霜厓吳先生譜為傳奇,先生未暇以為。既十馀年,蘇庵復以屬余。顧余夙好北詞,未嘗命筆傳奇也。值御倭戰(zhàn)起,上庠罷講,間道返家,始得從容結撰,配搭牌調。閉門三日,遂爾脫草。稿成未幾,而烽火益亟。余舉室西竄,蘇庵亦倉黃去滬,久不聞其消息矣。頃來漢上,繕寫成冊。推原本事,名之曰《楚鳳烈》云。民國二十七年四月,飲虹簃主人書。*盧前:《小引》,載《楚鳳烈傳奇》卷首,民國二十八年(1939)樸園刻本。標點為筆者所加。
從中可知,早在盧前創(chuàng)作此劇之前,曾由朱祖謀托請吳梅就王國梓《一夢緣》稿本撰寫傳奇,然吳梅未能為之?!冻P烈傳奇》是由于蔣國榜之托而撰寫,并且是長于創(chuàng)作北雜劇的盧前首次撰寫南曲傳奇。此劇開始創(chuàng)作于日軍侵華戰(zhàn)爭影響之下的南京,而完成于武漢。
其中提及的蔣國榜(1893~1970),字蘇庵?;刈?。江蘇南京人。工詩文。書學漢魏,喜好書畫、金石、碑帖等。早年收集金陵古代文學家百數(shù)十家著作,編印《金陵叢書》及《簡離集》等詩文集數(shù)種。宣統(tǒng)三年(1911)舉家遷上海。中華民國三年(1914)與王一亭、哈少夫等合資修葺浙江嘉興煙雨樓。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與蔣新吾合資重建南京太平路清真寺,出資修建上海真如清真公墓殯舍??谷諔?zhàn)爭期間,捐款抗日救國,并率家人及親友縫制棉衣、棉被支持前線。后購杭州小萬柳堂,改名蔣莊。平素樂助公益事業(yè),凡為回民辦學及資助孤兒院或國內(nèi)遇有災情,必出資救濟。嘗從李詳(字審言)受學,晚年隨馬一浮游,常居杭州西湖。
《小引》之后為盧前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五月(1938年5月)所作《例言》,從中可見創(chuàng)作此劇之用意,亦可由此認識作者戲曲觀念的某些側面。如有云:“傳奇慣例,以二十出或四十出為準。但梨園搬演,每多刪節(jié)?!冻P烈》旨在發(fā)揚忠烈,取便登場于通常場合,故多改易”;“《楚鳳烈》本事,根據(jù)王國梓自述之《一夢緣》,與孔尚任《桃花扇》、董榕《芝龕記》、蔣士銓《冬青樹》、黃燮清《帝女花》,同為歷史悲劇,無一事無來歷,差堪自信者”;“二十六年歲杪,始得霜厓先生消息。因以《楚鳳烈》稿寄昆明。時先生已在病中,猶親為校訂,賦【四季花】一支代序。不一月,先生竟謝賓客。此羽調曲者,遂為絕筆矣”;“作者自信頗守曲律,不似近賢,墨脫陳式,不問腔格者。惟第六出記獻忠、自成之合叛,在【雁過沙】后用【江頭金桂調】加快板唱,似有未安,然于劇情尚無不合,故仍之”;“《楚鳳烈》全部用南曲,《述夢》譜【夜行船】套,猶之《桃花扇》韻中【新水令】一套。略變腔格者,一醒聽者耳目”*盧前:《例言》,載《楚鳳烈傳奇》卷首,民國二十八年(1939)樸園刻本。標點為筆者所加。。其后有吳梅己卯人日(中華民國二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939年2月25日)作于云南大姚縣之《校訂《〈楚鳳烈〉畢賦此代序》,云:
【羽調四季花】法曲繼長平,謂帝女花,把賢藩事,嬌兒怨,又譜秋聲。凄清。前朝夢影空淚零,如今武昌多血腥。舊山川,新甲兵。亂離夫婦,誰知姓名?安能對此都寫生?苦語春鶯,正是不堪重聽。倒惹得茶醒酒醒,花醒月醒人醒。*《楚鳳烈傳奇》卷首,民國二十八年(1939)樸園刻本。標點為筆者所加。
可見吳梅不僅在昆明親自校訂過此劇,而且對自己這位得意弟子多有鼓勵贊賞之詞。更值得重視的是,因為日軍侵華戰(zhàn)爭而正處于流離之中的吳梅的個人感受和對于時事的感慨,也可以從中分明感受到。而且,任何人都沒有意料到,吳梅寫成此篇文字之后不足一月,便已去世。上引【羽調四季花】遂成為吳梅絕筆。在吳梅題序之后,有孔庚、章士釗、常乃德、張一麐諸人之《楚鳳烈傳奇題詞》。全劇之末為《附錄朱鳳德遺書》。
第一出《發(fā)端》以【踏莎行】開場:“案上諷吟,場頭搬演,倚晴曾譜長平怨。雖然帝女可憐花,此身猶歷滄桑變。 駐鳳村荒,楚江潮卷,梨園今日重相見。欲憑楚鳳說興亡,女兒節(jié)烈開新面?!苯又浴緷M庭芳】述全劇大意云:“漢水王生,文場小試,無端巧締良緣。天潢帝胄,姑射貌如仙。一夢怱怱六日,只團欒,不照人圓。驚獻變,楚云千里,飲恨向黃泉。 嘉魚尋子召,安身幾月,才返家園。恰遇文華道左,為訴遺言。從此人天相隔,對真容淚雨潸然。卅載后,濡毫寫恨,付與世間傳?!睒四繛椋骸皼]福分的王國梓飲恨千秋,最節(jié)烈的朱鳳德酬恩一死。敢倡亂的張獻忠無意入城,愿做妾的余月英有心生子?!?/p>
劇寫漢陽王國梓才高八斗,能詩擅賦,十七歲應院試,被楚王招為郡馬,以女兒朱鳳德妻之。新婚六日,即遇戰(zhàn)亂,張獻忠攻破漢陽、武昌,楚王合家自盡。朱鳳德以王國梓堂上有七旬老母,催其逃出,自嘆國破家亡,亦仰云母粉而死。王國梓伴母親避亂至嘉魚縣。左良玉擊敗張獻忠,收復武昌,王國梓與母親得歸。得知朱鳳德之死,悲痛以極,并感其至德,遂迎其靈柩,葬于祖塋之側,又將鳳德生前所畫寫真像,供于房中。王國梓遵朱鳳德遺囑,并奉母命,娶鳳德侍女余月英為妻,生一子乳名繼主。此時朱明已亡,清室代之。王國梓將隱居之村改為駐鳳村,寓不忘朱鳳德之意。王國梓年至七十三四,須發(fā)已白,仍常至朱鳳德墳前憑吊,且將此事寫入書中,書名《一夢緣》。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楚鳳烈傳奇》完成于1938年,其時正值侵華日軍氣焰極其囂張,從華北一帶大舉南下,并欲吞噬整個中國之際??疾齑藙〉闹饕獌?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所寄托的政治態(tài)度與文化含義,結合完成時間和作者自述,可以認為《楚鳳烈傳奇》并非表現(xiàn)歷史人物故事的泛泛之作,而有著借古代英雄人物故事寄寓傷時憂國情懷的深意。這一點也與同時期盧前的基本創(chuàng)作態(tài)度相一致,反映了他反對日軍侵華、抨擊逃跑投降、支持堅決抗戰(zhàn)的政治立場和愛國情懷。
這一點,在全劇的最后表現(xiàn)得最為集中充分。第十六出《述夢》丑扮張三、付扮李四議論道:
(付)原來這王老先生倒是別有用心的。(丑)怎生叫做別有用心?(付)老張,這位王老先生的確是楚王府的郡馬,只因郡主殉難,他一方面是痛兒女的私情,一面還是為郡主能慷慨赴義,所以更加敬慕。(丑)說來我小時光聽阿爺說明朝亡時,多少做官的人卷了金銀財寶,帶了嬌妻美妾,一逃了事,沒有幾個肯死的。后來被清兵殺掉了了事。(付)本來國破家亡,要么拚個你死我活,替國家出一分力,替百姓保一分廉恥,真?zhèn)€事不可為,痛痛快快的尋個死也好。老臉皮厚茍延性命,還算是一條好漢?
借劇中人評說歷史故事和舊時人物,寄托了作者對時局的感慨,作者的民族情感和愛國激情也隱約可見。全劇結詩再次表明了這一點:“風云兒女多奇氣,慷慨悲歌仔細看。一曲乍傳楚鳳烈,老夫落筆淚汍瀾。”
在戲曲形式的選擇上,《楚鳳烈傳奇》為夙好北曲雜劇的盧前作南曲傳奇的首次嘗試,也是目前所見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個傳奇劇本。在延續(xù)傳承明清以來形成的文人傳奇創(chuàng)作體制、形式習慣與尋求變革、創(chuàng)造生新之間,盧前在此劇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選擇和處理方式也是頗費心神、值得關注的。作者一方面力求遵守舊有的傳奇體制,延續(xù)長期以來形成并已被廣泛接受的創(chuàng)作習慣,這種努力在晚清至民國時期傳奇已經(jīng)日益走向衰微的情況下,已顯得非常難得;另一方面,由于劇情和搬演的需要,作者也有意識地對典范的傳奇體制進行了改造,如出數(shù)再不是二十或四十出,僅為十六出,篇幅縮短了許多;嚴守曲律,其中亦略有所變通;嚴守南北曲界限,全部使用南曲而堅持不羼入北曲,在南曲運用之中,為變化生新或適應劇情需要,亦有略變其腔格之處。因為作者長于北雜劇,加上此劇表現(xiàn)的歷史內(nèi)容,以南曲創(chuàng)作的《楚鳳烈傳奇》也頗能表現(xiàn)出質樸本色、剛健雄渾的風格特征。這也應當視為盧前在傳奇雜劇創(chuàng)作中作出的一種有益探索和著意追求。
作為一位杰出的學者型戲曲家,盧前所作《楚鳳烈傳奇》在思想主題和藝術技巧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都是頗有戲劇史意味的。既表明嚴守既有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延續(xù)以往創(chuàng)作習慣的戲曲觀念和主觀愿望,也反映了傳奇雜劇發(fā)展到近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jīng)常突破傳統(tǒng)、不能不作出種種變革的必然趨勢。盧前對于傳奇體制規(guī)范、南曲音律曲牌的堅守護持,是以適度變革的方式進行的。這既大不同于近現(xiàn)代以來大量出現(xiàn)的不通曲律、不遵曲體的傳奇雜劇創(chuàng)作,又有異于全面固守元代雜劇、明清傳奇矩矱、完全拒絕發(fā)展變革的文化態(tài)度。從戲曲演變、文化演進的角度來看,這種中和平穩(wěn)的態(tài)度中蘊含著相當深刻的戲曲創(chuàng)作觀念,也包含著傳統(tǒng)戲曲家應對急劇變革時代的思想智慧,顯示出建設性與變革性、創(chuàng)新性與可行性相關聯(lián)、相統(tǒng)一的特征。當時及后來的許多事實也證明了這種戲曲創(chuàng)作觀念、文化態(tài)度所具有的思想張力和藝術生命力,留下了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深度的戲曲創(chuàng)作經(jīng)驗。
《民族詩壇》雜志嘗刊出《楚鳳烈傳奇》的出版廣告,反映了此劇在當時發(fā)生的影響,對了解其特點宗旨頗有價值,云:“《楚鳳烈傳奇》,盧冀野著,獨立出版社印行。據(jù)明末王國梓《一夢緣》,述楚王華奎女朱鳳德殉國事。共十六出,前曾陸續(xù)刊《時事月刊》文藝欄中。本社特請盧先生親加整理,印書單行,為《民族詩壇專刊》之一。近代傳奇作者如丁傳靖、梁啟超輩多不知律。此作發(fā)揚民族之精神,又系當家之作品。治文學者,案上不可無此書也?!?《民族詩壇》第三輯,獨立出版社(漢口)1938年版。按:筆者嘗查閱《時事月刊》第一年第一期至第十一期(北京:亞洲文明協(xié)會發(fā)行,民國十年二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未見刊載《楚鳳烈傳奇》,不明何故,詳情待考。這則廣告對盧前《楚鳳烈傳奇》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揭示都是相當恰切的,既符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宗旨和此劇的基本特點,又反映了特定的時代要求和文化背景,表現(xiàn)出相當高的水平,在今天看來,也可以作為認識評價此劇的一個參考。
從上述八種雜劇、一種傳奇的各自側重點及其總體關系上,可以看到盧前戲曲創(chuàng)作中思想觀念、藝術趣味的基本形態(tài)與總體格局。這些戲曲作品創(chuàng)作于不同的時間、地點,作者處于不同的情境、心態(tài)之下,創(chuàng)作動機有所不同,創(chuàng)作用意也多有區(qū)別?!讹嫼缥宸N》的現(xiàn)世品格、紀實作風反映了對當代人物和事件的關注,表現(xiàn)了雜劇的質樸本色風格;《女惆悵爨》的各有本事、諷世傷時反映了通過歷史人物和事件諷喻警示時人時事的用意,抒發(fā)了作者的人生感慨;《楚鳳烈傳奇》創(chuàng)作于國家遭受外敵侵略、民族危機日甚的嚴峻歷史時刻,借古代抗敵英烈故事寄予了抗擊侵略者、永遠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盧前戲曲創(chuàng)作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與藝術追求,共同展現(xiàn)了這位杰出的本色當行的戲曲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為近代戲曲史留下了值得珍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
總之,在雜劇傳奇的輝煌早已成為明日黃花的中國近現(xiàn)代戲劇歷程中,正值雜劇傳奇在多種文化政治因素作用下逐漸走向終結式微直至消亡的最后階段,盧前在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最后一位大師吳梅的教導影響下,以才華與學問兼容并進的基本文化理念和傳統(tǒng)戲曲創(chuàng)作這種有意味的方式,以深刻的個人與時代、傳統(tǒng)與變革相結合的戲曲創(chuàng)作觀念、生活經(jīng)驗和藝術感悟,以深摯的國家民族情懷和繼承發(fā)揚中國戲曲傳統(tǒng)的信心,執(zhí)著熱情地從事雜劇和傳奇創(chuàng)作,在雜劇傳奇生存發(fā)展最為艱難的時刻展現(xiàn)出獨特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為雜劇傳奇史的最后階段留下了不免蒼涼但依舊精彩的一筆,代表了雜劇傳奇走向結束過程中的最高成就,展現(xiàn)了最后階段的雜劇傳奇的處境和命運,因而獲得了獨特而重要的戲曲史意義。
(責任編輯:李亦婷)
The Gist of Archetypal Stories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 in Lu Qian’s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Works
Zuo Pengjun
The Zaju ofthefivelibrettosofYinHongdescribes personages of ancient times or narrates stories of the time, which are all based on literary facts, exhibiting an obvious non-fiction style with historical and current events and moral evalu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 librettos ofMelancholystovesofwomen(NüChouChangCuan) narrate stories of outstanding women of ancient times, expressing strong admonitory and worried emotion and reposing heavy laments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personal fate.ChuanqiofChuFeng-Lienarrates stories about homeless of ancient times, embodying attention about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concerns about fate of the nation, reflecting the tendency of sustaining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forms of traditional opera. Lu Qian’s Zaju and Chuanqi works, which issued from the modern times of China of social unrest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were expressing sad feeling about current events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 and reflecting the circumstances of Zaju and Chuanqi in the final period, and were provided with unique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Lu Qian; Zaju and Chuanqi; Gist of Archetypal Stories; Emotional Sustenance
2015-12-01
*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近代文體觀念與文體演變研究”(項目編號:10BZW07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近代戲曲文獻考索類編”(項目編號:14ZDB079)的階段性成果。
I237
A
0257-5833(2016)03-0162-13
左鵬軍,華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廣東 廣州 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