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菊秀
[摘 要]制訂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重點考慮的內容。教學目標的制訂離不開具體的文本,離不開具體的學生。閱讀教學目標的確定可遵循“三步走”原則,即體式確認、課文解讀、學情分析。
[關鍵詞]教學目標 文本體式 課文解讀 學情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1-051
教學目標的制訂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真正適合“這一篇”課文和“這一些”學生的教學目標能正確地引導學生開展合理有效的閱讀活動;不科學、不合理的教學目標則會使學生的閱讀活動走入偏道。如何針對具體的文本和具體的學生確定教學目標呢?
第一步:體式確認
王榮生教授說:“不那么好的閱讀教學,其原因往往是不顧文本體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讀方式、閱讀方法?!辈煌w式的課文,其教學目標不同,其閱讀取向不同,應采取的教學方法和閱讀方法也就不同。因此,確認所教課文的體式,是確定教學目標必須走好的第一步。
《陶校長的演講》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很明顯,這篇課文是一篇演說詞,而演說詞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承擔著兩個方面的任務:一個是提高學生“說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從一個演講者的角度來閱讀演說詞;一個是提高學生“聽的能力”,要求學生以一個聽者的身份閱讀演說詞。基于這些認識,我決定把學習這篇演說詞的結構特點和說理方式作為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同時要求學生了解陶校長演講的目的并模仿陶校長進行演講。我按照這個教學目標開展閱讀教學,使學生了解了演講詞的一般性要求和規(guī)則,訓練了學生聽和說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錢理群先生說:“要讀懂并講清這篇文章,關鍵要弄清其文體。”要想確定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應該從體式的確認入手,依靠其體式特征把握文章的教學內容。另外,教師還應注意結合文章在課本中所處的位置及該單元的教學要求去思考這一篇文章的體式特征。
第二步:課文解讀
王榮生教授指出:“當下,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很大問題,主要是教學內容的問題,而教學內容的問題往往根源于教師的文本解讀?!痹趯φn文的體式進行確認后,教師應以一個正常讀者的心態(tài)進行閱讀,進行常態(tài)的文本解讀,這樣才能“正常思考”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九色鹿》是一篇著名的民間傳說,因為這篇課文語言通俗易懂,并且情節(jié)生動,學生閱讀興趣較高,所以許多教師都將它作為公開課的內容。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雖然也明白九色鹿是課文的主角,可上課時卻總會將批判調達作為主要內容來講。于是,我決定拋開一切教學材料,以一個讀者的純凈心態(tài)去“裸讀”這個民間故事,直接面對文本,去體悟這篇故事帶給自己的真正感受。通過這種“裸讀”,我越發(fā)感受到九色鹿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越發(fā)感覺到九色鹿如同神佛一般純凈的心靈,而調達丑陋的行徑只是在襯托九色鹿的高尚,是故事宣傳“因果報應”的材料。于是,我就將理解九色鹿不圖報答的高尚品格,弘揚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操作為本課“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這種“裸讀”式的課文解讀有助于教師把握文本內容、體會作者情感、梳理出教學要點,從而幫助教師制訂出合理的教學目標。
第三步:學情分析
新課標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是備課中還是授課中,如果不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進行合理、有效的學情分析,教師就無法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也無法確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
教學四年級上冊《桂花雨》時,我根據(jù)自己班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學情分析:(1)關于桂花香味、桂花的樣子,學生可以自學了解,可不教。(2)關于“搖花樂”,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也可以理解,不用教。但為什么將“搖桂花”稱作“桂花雨”,個別基礎差的學生可能理解上有難度,點撥一下就能解決。(3)“搖花”后母親洗凈雙手和父親點上檀香的做法,學生難以理解。(4)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學生最難理解。通過這樣的學情分析,我決定將體會作者及其家人對桂花的喜愛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當然,學情分析不光是在備課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學情分析,以便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如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原本認為毫無難度的對于“搖花樂”的感受,學生理解得并不到位,于是我及時調整,讓學生抓住“纏”字進行交流,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王榮生教授說:“了解學情,并不是指對學生的情況泛泛而論,而是要針對某一篇具體的課文,去探測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通過這樣針對具體文本的學情分析,教師就能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也就知道了哪些內容不用教,哪些需要補充知識,哪些需要深化理解。
了解了課文的體式特征,進行了文本解讀,再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分析,才能真正制訂出適合“這一篇”“這些學生”的教學目標。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