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瑪麗·帕克·福利特被稱為“管理學之母”。她介于科學管理時代和社會人時代之間,取得的成果充當了這兩個時代的樞紐。在福利特的管理理論中:突顯一個整體理念。個體與社會觀,領導觀,權力觀,沖突解決,管理思維方式都是圍繞一個整體存在的。
關鍵詞:管理理論;整體理念;權力共享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01
一、引言
事實表明,許多西方管理哲學家在當時的觀點就已與時俱進,我最崇拜的管理哲學家是福利特,她是當代唯一的一名女性政治哲學家。在政治上,她強調(diào)民主,社會整體聯(lián)合統(tǒng)一,以此為基礎形成新型共享權力觀、把握整體形勢的情境規(guī)律領導方式、整合的創(chuàng)造性沖突解決辦法等管理理論。她有預測到梅奧諸多結論,將泰勒諸多想法整合加以概括。她的管理理論是科學與實際相結合,具有強烈人文主義光環(huán)。福利特用自身發(fā)現(xiàn)和分析方法預見了百年后的諸多結論,至今才逐漸為世人所熟知,為在學術領域和企業(yè)領域人士了解認識和贊賞。她的這些“預言”對現(xiàn)今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作出巨大貢獻。德魯克更是稱她為管理學界的“先知”,充分體現(xiàn)她的成就。
二、福利特的整體管理理論
(一)個體、群體與社會
個體存在于群體中,群體存在于社會中,社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所以個體、群體、和社會是統(tǒng)一于一個整體的。福利特在1918年出版的第二本著作《新國家》中,有個“群體原則”,這個原則的本質(zhì)是顯現(xiàn)出個體差異并把它們整合成為統(tǒng)一體。福利特的論點是:“成為真正的人必須通過社會群體組織考驗”。在被群體生活釋放出來之前個人的潛能也只能是一種潛能。找到自己在整體中的位置才是真正的個體。認為沒有人可以獨立生活,不存在單獨的個體。若把人的存在聯(lián)接為一個整體的關系范疇,個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是占有和侵吞,而是貢獻和奉獻。個體本身又是社會的整體:因為他的作用就在于聯(lián)系,而他的聯(lián)系又是無限的,社會整體滲透滋潤他的全部身心,他的成功也是通過社會整體的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的,所以,個體在一個點上就是社會整體。每一個體在與其他個體相互關聯(lián)相互作用中的活動、追求與奮斗,也影響和改變著社會整體。
(二)情境規(guī)律決定領導者
在領導方式上,福利特以情境規(guī)律為基礎融入整合的合作原則,提出一種新型領導方式—相互服務形式。以培養(yǎng)為大眾服務的領導者為首要條件,實現(xiàn)這種新型領導觀。利他主義精神的服務是傳統(tǒng)型領導方式,為他人辛勤勞作,為他人取得利益。福利特深入研究認為,不應只是利他這種消極的服務方式,應是相互服務的觀點。付出就應有收獲,這種收獲就算不是財富,只是使服務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悅,也是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領導者要求必須具備把握整體形勢的能力。好的領導者擁有一同愉快工作的伙伴,并不是一群所謂追隨者。它所依靠的并非服從和命令,而是整合情境規(guī)律來進行協(xié)調(diào),喚醒對形式規(guī)律的認知,使用它的功能確定正確目標。領導人必須要認識到,他們承擔的責任重大,為別人服務需要合理運用知識,想成為承擔職責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服務精神。當然,福利特作為傾向梅奧主義又信封泰勒主義的管理學哲學家,她認為,我們都希望盡可能地多得到利潤,只要這樣做不會失去其它的東西。
(三)新型權力觀—共享權力
福利特在當時就提出這種超越時代的新觀點,限制權利支配和權利強制,發(fā)展權利共在和權利共享。人們對權利的欲望有本性具來的,有后天形成的。權利通常意味著支配、強制,意味著某些人對另一些人的支配、強制。但在當下民主社會中,已在逐漸改變這種強權。福利特提出了使問題客觀化,使命令變得客觀、非人格化,及找到并服從“形勢的規(guī)律”這四種原則,來實現(xiàn)共同行動的“利益結合原則”。經(jīng)過深入研究確定的事實能得到人們的服從,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意志所能決定的。管理者或領導者把形式規(guī)律看做一個整體,認識理解內(nèi)外在組成部分相互間的聯(lián)系,帶領大家發(fā)現(xiàn)并服從形式規(guī)律對整體形勢加以控制,一起成為共享權利的擁有者。
(四)沖突的建設性方法
福利特認為,可以通過利益的結合來減少沖突。有三種處理辦法能更好的處理社會組織內(nèi)部的沖突,:控制、妥協(xié)、整合。福利特更喜歡整合的方法,因為沖突雙方都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東西來滿足自身。作為一個整體會使矛盾雙方均有收獲,實現(xiàn)矛盾雙方都能自由選擇的一個合理渠道。它想通過矛盾雙方可自由選擇創(chuàng)造出新希望,而這種新希望不僅是理論層面上的,它應是合情合理、切實可行的,相互交融得利的真實感受,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法。整合的初衷是基于長遠性對當下問題的思考,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都有其合理性,尤其在員工的合理性要求方面。
三、對建立我國新型社會管理模式的借鑒意義
福利特的觀點非常有洞察力,并富有現(xiàn)實意義。福利特早年就在各種社區(qū)服務團體中工作,建立就業(yè)指導中心,提供就業(yè)指導,教育,娛樂和工作安置等援助。這些主要由志愿者就能夠達成目的而無需依賴于正式的權利來解決,引發(fā)出福利特重新思考當時時代對權利、領導、組織以及沖突解決所持的主流觀點。企業(yè)和教育管理當從福利特管理理論中得到借鑒與啟示:合作是福利特理論中核心概念之一。管理者也要堅持“融合統(tǒng)一”的原則。福利特指出,“權利共享”意味著民主,民主是基于“集體的意志”而來。好的領導是能積極為下屬服務,而非那些希望下屬更好的為他服務,作為整體共同為工作目標服務才能事倍功半。
福利特先知先覺認識到對組織中員工創(chuàng)造性潛能進行挖掘的重要性,認識到建立員工的能力才是企業(yè)競爭力源源不斷提高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丹尼爾·A·雷恩.管理思想史[M].6版.孫健敏,黃小勇,李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劉敬魯?shù)龋骸段鞣焦芾碚軐W》,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37-153頁.
作者簡介:王 欣(1991–),女,回族,河南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