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壬寅學制
1902年8月,清廷公布了管學大臣張百熙主持擬定的一系列學制系統(tǒng)文件,統(tǒng)稱為《欽定學堂章程》。因該年為農歷壬寅年,故又稱《壬寅學制》。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中央政府名義制定的全國性學制系統(tǒng),具體規(guī)定了各級各類學堂的性質、培養(yǎng)目標、入學條件、在學年限、課程設置和相互銜接關系。但該學制公布后未及施行就為《癸卯學制》所取代。
2.癸卯學制
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張百熙、榮慶、張之洞重新擬定的一系列學制系統(tǒng)文件,統(tǒng)稱《奏定學堂章程》。因公布時在農歷癸卯年,又稱《癸卯學制》。這是中國近代由中央政府頒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國性法定學制系統(tǒng)。學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級。
清末學制的制訂是近代以來學習西方教育的系統(tǒng)性成果,是近代中國教育改革的承前啟后之作,在中國教育近代化發(fā)展中具有標志性意義,解決了各地興學無章可依的矛盾,為新式學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各級各類學堂的數量和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
1.壬子癸丑學制
1912年9月,南京臨時政府公布民國學制系統(tǒng)的機構框架,稱《壬子學制》。此后至1913年8月期間,又陸續(xù)公布了一些法令法規(guī),使《壬子學制》得以充實和具體化,綜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全面完整的學制系統(tǒng),稱為《壬子癸丑學制》,又稱“1912~1913年學制”。
2.1922 年的“新學制”
1922年11月,以大總統(tǒng)令公布了《學校系統(tǒng)改革案》,即1922年的“新學制”,或稱《壬戌學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國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此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借鑒日本的教育制度),又稱為“六三三學制”。
該學制中各教育階段,基本上是依據我國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來劃分,這在中國近代學制發(fā)展史上是第一次。該學制公布后,除進行個別調整外,一直沿用到1949年。